黑格尔什么时期的人
1、黑格尔出生于公元177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时期,从乾隆时期开始清王朝便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很少。黑格尔从未来访过中国,他只是凭借有限的资料来做出判断的,因此难免会有所局限。因此他对中国历史的这段评论,也应该批判性地去接受,更不必因此而影响我们自己的文化信心。
2、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3、第二是哲学与艺术作品共生共存,相互生成,哲学成为艺术经典的语言;
4、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5、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家长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7、洛克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8、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9、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
10、约翰·洛克
11、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12、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是哲学史上的大人物,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当时雅典城邦的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一生追求智慧真、道德善、品德美,在寻求真理的路上孜孜不倦地影响着当时的青年,然而正因其追求的理性之神与当时世俗信奉的宗教之神相冲,苏格拉底终死于公民陪审团的投票之下。信念让他毅然放弃逃生,选择了死亡。
13、黑格尔生活的时期,中国正值清王朝的统治末期,康乾盛世已过,封建王朝正在走下坡路。
14、青年黑格尔学派是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林。
15、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在家庭中聘教师进行。
16、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观念”的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观念”的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17、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柏拉图概念,常用于形容精神层面的情感追求。柏拉图在其著名著作《理想国》中向世人展示了理想的正义国度。
18、亚里士多德,全面发展的百科全书式人才,其著作涉及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神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师从柏拉图,同时也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保留自己的观点,与老师柏拉图存在歧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即是亚里士多德面对旁人指责自己反对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是“欺师灭祖”行为时的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亚里士多德高度赞誉,马克思称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19、洛克提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智,就是要能够运用理智去驾御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20、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21、??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这部小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有名的著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22、吟默朋友,你好。以下分别是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23、黑格尔认为,哲学与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都源于酝酿和生产这些思想、这些作品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哲学与艺术经典之间的关系,去理解“造峰者”与艺术高峰之间的关系。哲学对艺术经典的建构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是作为时代意志的哲学,孕育和召唤艺术经典的出现;
24、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是黄金时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年轻时曾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因而成年后并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愿成为诉讼师,而成了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变形记》《爱情诗》和《爱的艺术》,其中著名的作品是神话诗《变形记》,该诗以史诗格律写成,包括250个神话故事,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创作灵感。
25、《论衡》,东汉王充撰,共30卷,现存84篇。《论衡》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宗教等许多方面,基本精神为“疾虚妄,求实诚”,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书中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说教。在认识论方面,强调“效验”、“证验”作为检验知识的可靠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论调。认为历史是进化的,反对盲目崇拜古人,迷信儒家经典。提出写作要有助于推行教化和匡正社会,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6、贺拉斯(公元前65年一公元前8年)是和卡图鲁斯齐名的抒情诗人,出生于拍卖商家庭,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能诵《荷马史诗》原文,并在雅典学过哲学。贺拉斯早期的代表作有《长短句集》和《闲谈集》,前者表明作者反对内战、幻想黄金时代到来的思想;后者则讽刺罗马社会的恶习。
27、笛卡尔是公元前1200年,中国的大秦帝国时候的英国人
28、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29、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30、黑格尔时期的欧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而清王朝却实行闭关锁国,还在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后来的几次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毫无还手之力,以士兵的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大炮,终结果往往是伤亡惨重,还不得不签署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黑格尔什么时期的人
31、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32、黑格尔把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3、“黄金时代”的三位诗人
34、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
35、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