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03 06:37:14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1、“有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应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2、孟子在孔子基础上提出义字当先,主要是怕压迫过程中有刺头乱了规矩,要给把反抗压迫的用大帽子压死。

3、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4、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5、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6、先秦诸子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就像“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智慧要自己去理解,去感悟.

7、由于老子已深刻地认识到了天地万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就是“道”。而“道”治理万物的模式就是“无为法治”的模式(即依靠天规来法治万物),所以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只要以道无为法治的模式与民立契治天下,而不(逆道)主观有为的瞎掰乱折腾,就能够“道者同于道”地促使社会自正自化得向前发展与进步!因此他反对一切主观有为的政治与无道的学说。如儒家以礼以仁以义以智等等治国的主张,与其分支法家以严刑竣法治国国之主张,以及墨家尚贤的政治主张等,通通归属到了主观有为的人治无道的范畴。所以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及“绝圣弃智,利民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与“不尚贤,使民不争。”以及“有德司契(即法治),无德司彻(即人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反对主观有为人治,而主张无为法治的政治理念就是好的证明。

8、孟子的主张,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些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术”。帮非子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韩非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0、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保守部分。

11、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1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3、(1)正经界。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14、读庄子的艺术人生观.

15、(4)取民有制

16、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17、荀子的结论:天不可畏,事在人为,顺应自然,有所不为,天有自己的规律.天道自为,君子自强.

18、“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者.仁、义、礼。

19、“德”。孔子认为“德”的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

20、这是孟子提出的税收政策。其主要内容为:

21、下定义不如打比方→抽象体验.做事把握分寸感→中庸.做人一定要存敬畏.

22、四,老子的主张:"道"。“无为”,“有为”。

23、儒墨之争是仁爱还是兼爱(墨子).

2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也,不必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5、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26、兵家创始人:孙武。

27、孔孟之别: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

28、礼是指秩序(核心内容是等级)就是“伦”.

29、道的社会,就是原始氏族社会.

30、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31、乐是和谐是多样统一,能够调节由于等级秩序带来的人的不愉快,具有宣泄功能,调节功能,情感传达功能.

32、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33、五服是指参加丧葬时穿服装的制度,用在区别亲疏.

34、墨子的兼爱(兼相爱)是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平等的爱,爱是无私的.

35、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6、五,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术,势”。

37、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诚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

38、“关,讥而不征”。关卡对于来往的旅客只稽查,不征税。

39、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40、(3)管理原则

41、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42、儒家的爱是有差别有等级的爱,有血缘关系之间的爱,血浓于水的爱.出发点是亲情.以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为核心辐射出去的爱.

43、墨家创始人:墨子。

44、什么是德,德的意思是一只眼看路直.道是规律,德是方式.

45、一,孔子的主张:“德”,“仁”,“礼”。

46、实行兼爱的三个方案:一是利害的算计;二是鬼神的吓唬;三是君主的专政.

47、一、孔子: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2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墨子主张用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异,用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用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用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用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用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墨子的非命、非乐旨在强调人力的作用,不同意儒家的亲亲主张,提倡尚贤,即选拔贤人来治国。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爱互利,因此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缓和冲突。由兼爱发展的非攻认为攻人之国为不利。以极端平等之思想催迫周秦之贵族政治。三、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等内容。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总体来说,就是无为而治四、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一、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的政治思想很丰富,其中包括保民而王、与民同乐、民贵君轻、天与民归等内容。自孔子以来,儒家即选择了一条远神近民的思想路线,但在他的思想中并没有完全消除“人格天”或“主宰天”的残余。孟子也是这样,他认为天子是由天选择的,并认为天所选择的天子一定是有道德的人。二、孟子的经济主张和孔子一样,孟子认为,所谓“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这些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五、韩非子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48、区别就在于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即父母子女之间与生俱来不证自明的爱。然后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爱父母子女,到父老乡亲,到华夏族人,到蛮夷戎狄。后,让世界充满爱。

49、老子以无为求有为,庄子以无为求无为.

50、道家是无为而无求→同于道

51、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52、儒墨之争三大分歧:一是功利还是仁义;二是鬼神还是天命;三是君权还是民权.

53、儒道之争是有为还是无为(老子、庄子).

54、“道”。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形式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个形式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

55、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56、“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对于商人在市场上储存的货物不征税,如果出现了滞销,政府则按照政策的规定进行征购,避免积压。

57、先秦诸子留下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58、l三,墨子的十大主张

59、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即平等、互利、兼爱.

60、“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认为要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首先是我对别人亲爱和有利,然后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61、“尚同”这是墨子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其积极的意义。

62、“以法治国”。韩非子著作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63、“天志”、“明鬼”。“天志”、“明鬼”是他的“兼爱”学说的理论。孟子说:“天命”的说法,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墨子揭露了“命”并非是“天”产生的,而是人制造出来的,这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打击,这里包含了无神论思想的。

64、(2)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就是让人们具有一定的财产,这实际上是井田制的内容之一。

65、天地观——世界观历史文化的斗争!孔丘儒家是“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世界观人文社会文化。其他那些大都是老子道家“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阴为阳母,先坤次乾,先有大地,后有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墨守陈规世界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道废,有仁义的地球村社会思想。

66、老子讲自然无为,就是因为有压迫这个概念,才有了反抗。要是大家都返璞归真,根本不知道啥叫压迫,还有谁会反抗呢?

67、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跟孔子一样,也认为这世界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没有爱。因此,他跟孔子有三点相同:这世界有救,救世的药方就是爱,应该以救世为己任。这是墨家与道家和法家的不同。

68、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69、道家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是真实和自由.他们追求生命的存在感与价值所在.

70、孟子论合格君主的三大条件:关注民生,与民同乐;了解民意,尊重事实;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71、孟子提出了以下几点经济主张:

72、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73、非乐。认为统治者欣赏音乐,占用了治理国家的时间,老百姓欣赏音乐也要占用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且浪费资源,有碍天下进步,否定对音乐于人们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废除音乐。

74、治为乱之源.

75、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即公开、公正、公平.

76、二,孟子的主张:“仁政”“性善论”,“正经界”,“制民之产”,“管理制度”,“取民有制”。

77、“势”。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势”,即权势,政权。

78、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79、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80、学习先秦诸子,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81、法家创始人:李悝。

82、一,兼爱。“兼爱”即是“兼相爱,交相利”。

83、“仁政”。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他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反对兼并战争。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赋税徭役能够减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

84、孟子论人的四种天性:

85、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他们都是各家代表人物,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86、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三大之争”,“三大战役”:

87、依法治国→公开、公正、公平.

88、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89、恻隐之心谓之仁;

9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91、孔子→仁爱.孟子→正气→义=仗义.

92、一、孔子

93、“仁”。他提出以“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仁”。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94、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他们纷纷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后世便把这个时期这一现象称为百家争鸣。而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人便是这其中为耀眼的人物。那么他们都有什么主张呢?下面我们看一下。

95、读老子的生活辩证法.

96、对孔子的总体评价:文化巨匠;失意官员;模范教师;性情中人;孤独长者;众矢之的.

97、墨子的深刻独到之处是提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了有利于天下,毫不利己(一毛不留).

98、儒家创始人:孔子。

99、儒道墨是复古守旧,法家是与时俱进.

100、“耕者,助而不税”。实行井田制,农民只需助耕公田,不需纳税。

101、乐统同,礼辩异.

102、人皆有之.

103、孟墨之同:都行侠仗义;都反战爱民.墨行侠,孟仗义.墨反战,孟爱民.

104、儒家是有为而无求→得于德

105、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即仁爱、正义、自强.

106、道家和儒墨两家三大分歧:天下有药可救,还是无可救药;是拯救天下,还是拯救自己;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无为.

107、老庄之别:老子寡情,庄子善感;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

108、道家主张愚君愚民.法家主张只愚民不愚君.

109、易中天先生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10、墨子:不要仁爱要兼爱

11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12、制度比人可靠.

11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影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1.仁,是孔子思想的体系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114、道家创始人:老子。

115、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商开始了一个大爆发的过程。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诸多门派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走上历史的前台,要么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各国君主,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理想。要么闭门著书,希望在历史上能留下自己光辉的名字。

116、孔子的主张,是“克己复礼”。

117、法家→无视民权,惨无人道,专制独裁,不能有思想、言论自由.

118、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119、做人学道家大气,做事学儒家实在.

120、先秦诸子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不能全盘继承、具体继承、直接继承.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121、墨子→行侠→一腔热血.韩非→冷眼.

122、恭敬之心谓之礼;

123、孟子还讲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24、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即真实、自由、宽容.

125、读老子、庄子、荀子的人生智慧.

126、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要希望大家发扬侠义精神,路见不平一声吼,只要看见压迫就反抗,很像无政府主义,所以先衰退。

127、国产动漫秦时明月语录出自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遗著,取用历史人物,但故事为原创。还出自孔子的语录,法家,道家,阴阳家。

128、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129、音乐的功能:宣泄情感,调节情感,传达情感.

130、儒法之争是德治还是法治(孟子、荀子).

131、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132、儒道墨是理想主义,法家是现实主义.

133、“礼”。孔子认为“礼”作为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对于新起的封建地主阶级也同样是需要的。“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克己”,就是对自己有个要求,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复礼”。“克己复礼为仁”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134、李悝,魏国安邑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

135、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36、科学发展观:人应该掌握自然规律,然后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劳动,为自己创造财富,求得生存和发展.

137、但孔子会说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所有压迫活动都要按礼教来实行,反抗即野蛮,将所有压迫都隐藏在严格等级之中(所以鲁迅讲礼教吃人)所以孔子会说压迫要程序化,压迫久了,大家习惯了就不反抗啦

138、先秦诸子之间,虽然思想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社会立场不同,但他们的追求、目标、理想是1样的,都希望天下太平、国家长治久安、为当时的中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9、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和“有为”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0、儒道之争的内容是古今之争,道德之争,天人之争.

141、秦诸子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要抽象继承,抽离继承合理之处.

142、杨朱的深刻独到之处是提出了权利与尊严,为了天下为公,毫不利人(一毛不拔).

143、儒墨分歧是做什么和怎么做.道和儒墨分歧是做还是不做.

144、尚贤。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即使是农民与工匠,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推举出来做官。这种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

145、是非之心谓之智;

146、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147、“节用”、“节葬”。“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墨子认为。他认为并不需要扩张领土,只要尽量开发本国的资源,厉行节约,去掉不必要的开支,物质财富就可以成倍增长了,墨子激烈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而主张“节葬”。

148、善恶之心谓之义;

149、克己复礼,是孔子对颜回提出来的,原文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我们知道,仁,是孔子的核心价值;礼,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因此,这段话是儒家的纲领。

150、“无为”。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老子所处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的时代。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活而不平。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法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151、非攻。“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子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

152、墨家是有为而有求→求于鬼

153、和谐就是多样统一,求同存异,天道行健,君子自强,自强之路,坦坦荡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