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余秋雨经典语录
1、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凯撒,也不能例外。当他以死亡完成彻底的收敛和服从之后,他的继承者、养子屋大维又来了一次大放纵、大挥洒,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当作了内湖。
2、2000年,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3、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称赞的。苏小小的好处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能够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那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西湖梦》——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余秋雨经典语录)。
4、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几米说过,我总是在深的绝望里,看见美的风景。
5、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6、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7、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
8、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错看成文明。——《欧洲之旅》(千年一叹余秋雨经典语录)。
9、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有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10、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这二十几年里边,伪精英文化的发展好像有那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可以称为假洋鬼子阶段,第二阶段是所谓拒绝世俗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所谓咬文嚼字的阶段。
11、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余秋雨《行者无疆》
12、天天期待着上级的指示、群众的意见、家人的说法,然后才能跨出每一步--这是尚未精神断奶的标志。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余秋雨《摩挲大地》"
14、千年一叹,叹于心底,叹于脑海,出于对文明悲愤写作成书本,即使百年之后,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后灵魂为众人的感悟,余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
15、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16、没有杯具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余秋雨《文化苦旅》
17、1999年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18、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余秋雨《文化苦旅》
19、当余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农神庙前发放资料,向全世界的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雕刻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请回来时,联想到斯坦因等人当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使我读的时候为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于学习。
20、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好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好说放下;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好说你不再爱他(她)。
21、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文化苦旅》
22、你,一个重要的过客,之因此是过客,正因你未曾会为我停留。以前在我人生中撒下欢乐的种子,之因此只是种子而不开花,正因你未曾为它浇水施肥。以前划下我人生中的一根伤痕,之因此有伤痕,正因你未曾温柔地怜悯过。以前给我一线的光明而瞬间带来全部的黑暗,之因此灰暗,正因你未曾想过为我照亮。
23、中年人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老年。
24、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25、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余秋雨《行者无疆》
26、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强制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公众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出自:余秋雨《中国文脉》
27、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28、善良,这是一个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29、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多、大、险。
30、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余秋雨《行者无疆》
31、世间很多强加的不良待遇,大半出于施加者自己的想象,不一定对的上承受着的价值系统。有时,承受着正求之不得呢。
3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33、再是,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还对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如他在《千年一叹》中写下的:“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我实在不知道该不该把它划入文明发展史。如果不划入,许多智慧故事、历史事件便无处落脚;如果划入,文明和野蛮就会分不清界限。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发达。”
34、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