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余秋雨经典语录
1、余秋雨千年一叹名句
(1)、5)阅读的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3)、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条结果,但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结果。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余秋雨
(4)、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
(5)、贫困因为失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在真正变的不幸,所以必然单调划而所谓幸福也就是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各有不同。
(6)、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余秋雨
(7)、以前我在实地考察中国现存原始文化、写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时候,也曾一次次地投入过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但与这次相比,那时总还能转弯抹角地找到帮助和保护。而这次,小小的车队就像几只蚂蚁在荒原上蠕动,任何一种不知来由的暴力都能把它们捻得粉碎。
(8)、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有很多,主要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借我一生》、《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寻觅中华》等。 今天小图主要为大家介绍前三者。
(9)、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10)、11)现在,电脑早已可以几万倍、几十万倍地超过那些记性好的脑子进行贮存和检索,那种对记忆的崇拜实在是太老旧了,却还在奇怪地流行。
(11)、此书是继《文化苦旅》后,余秋雨教授至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
(12)、22)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13)、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时觉得反复的征战,不管是别人打自己,还是自己打别人,都是对文明的破坏。古代中国虽有征战,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这也启示现代保护和平,也就是保护文化。
(14)、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余秋雨《文化苦旅》
(15)、倾听爱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视埃及边境森森军容,文明的陨落以文字的形式的诠释,余秋雨先生以坚实的脚步,迈向文明残存的圣地,寻觅文明千年的讯息。已逝的滚滚黄沙,忘却遗留的远去背影。千年一叹,咏叹不止。字里行间的情所依恋的是湮灭于战争之下的废墟。文明与私心的斗争何时归回于尽止?回溯昔年,先人耗尽毕生心血创造了文字、语言,以友好的沟通缔结生死契约,但也正因此,才铸就文明的毁灭。千年一叹,所叹息的正是那为终结之光照耀的文明。
(16)、在看过了那么多文明的陨落,我们不禁思索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缘由。每一个历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华民族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在历经历史的风霜后它依然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这同每一代炎黄子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作为华夏的血脉更应当把我们五千的文明延续下去,让它在历史的海洋永远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17)、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刻,是韵味。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使它的气势也沁水笼雾,千年不燥。——余秋雨《行者无疆》
(18)、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余秋雨《文化苦旅》
(19)、3)善良,这是一个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20)、从余秋雨讲述这次游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很多,我懂得了不少,他的日记有的让我感触,有的让我蓦然,有的让我赞叹与心痛。
2、千年一叹余秋雨读后感
(1)、历史的终所有者,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荷马的迈锡尼》
(2)、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余秋雨
(3)、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余秋雨《文化苦旅》
(4)、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余秋雨《文化苦旅》
(5)、7)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6)、于1992年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以飞扬的文采、丰厚的底蕴见长,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引领近二十年的阅读风尚。他的散文在当代散文界独树一帜,其立意高远,境界阔大,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书”而后发为雄文,论者认为是近百年来朱自清、钱锺书后又一散文大家。书中多篇文章被选入两岸三地的中学教材。
(7)、《千年一叹》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在千禧年前夕随凤凰卫视节目组前往欧洲、北非、中东、印度等地考察历史早期文明遗址时所写的日记集。他们不是坐飞机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驱吉普脚踏实地的走遍人类文明的重要遗迹。他们不仅要面对险峻的自然,更须面对中东动荡的局势、宗教极端分子的威胁和贫困地区衣食住行的匮乏,期间可谓困难重重。余秋雨先生踏上此行并非毫无准备,他知道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支撑他毅然决然的踏上此行的动力是他对待文明严谨的学术精神,他不像个文人,更像个史家。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只相信实地考察,只相信文化现场,只相信废墟遗迹,只相信亲自到达。他如卢梭一般感染上“只能行走,不行走时便无法思考”的疾病。他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文化面前,再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即便有生命的危险,也义无反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悟文化真谛。
(8)、巴以:耶路撒冷、哭墙、戈兰高地、拉宾广场、清真寺
(9)、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通畅,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
(10)、12)诗人比美人更加自我,他们用诗情筑造了又一堵尊严的城墙。
(11)、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有太多的回忆。古代,特别是从希波战争后,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使它的文化光辉灿烂,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后来,好战尚武的斯巴达人成为了希腊的霸主,但斯巴达人的霸权也未能长久,政治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使希腊走向衰亡。现代,崇尚闲散的希腊在冷落中与世无争,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贫血和失重,结果被现代文明所遗落。
(12)、其次,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感叹中国的千年文明的伟大和沧桑。《千年一叹》的前半部分介绍了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等人类曾经的文明,有的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祖坟,由于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有的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造就了辉煌的历史和奇迹。作者在惊叹于先人功绩与伟大的同时,又为人类自身催毁这些文明的手段感到叹息。
(13)、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只要内心坚定,即使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甘苦。我拿着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齐,又将蕙草缠上菌挂,搓成一条长长的绳索。我要追寻古贤,绝不服从世俗。——余秋雨《译离骚》
(14)、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余秋雨《文化苦旅》
(15)、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正因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下,正因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正因习惯了。
(16)、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
(17)、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18)、他们说,别幼稚了稳重一点他们都说得没错,但是,我可不能够,后一次重温儿时的快乐然后从此丢弃那颗童真的心,做大家都期望我做的,成熟而稳重的人我一向想知道,倘若他们看到,那一刻,我如此快乐的表情,还会不断地催我成长,让我成熟吗?
(19)、25)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20)、19)判定一种文明的优劣有多种标准,而高标准和低标准又常常首位相应,形成一个循环圆形。中华文明至少在一点上既符合低标准,也符合高标准,那就是:自己好好活着,不去招惹别人。
3、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在线阅读
(1)、群号:904555609 密码:manybooks
(2)、从书的厚度来说,《文化苦旅》更厚一些,内容更多也更繁杂。
(3)、23)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4)、我失落与无奈,在耶路撒冷哭墙——犹太圣地,罗马人将犹太王国毁灭后,犹太人就只有飘离在外。在无情残忍的屠杀中,他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在墙角哭泣,就如同被逼逃亡的顾客们返家乡探望似的,然而现在在他们眼前的却是破旧不堪的城墙,这难道不让人悲愤难言吗?
(5)、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余秋雨《行者无疆》
(6)、中国文化从来离不开社会灾难。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义激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思维灾难,借东北的流放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生存灾难;借渤海国的兴亡来讨论社会灾难与群体生命的关系;借苏东坡的遭遇来讨论社会灾难与个体人格的关系;借岳麓书院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救助愚昧的灾难,借山西商人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来救助贫困的灾难。——余秋雨《借我一生》
(7)、果然是红海,沙漠与海水直接碰撞,中间没有任何泥滩。于是这里出现了真正的纯净,以水洗沙,以沙滤水。多少万年下来,不再留下一点污痕。——《荒原沧海》
(8)、历史的终所有者,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艺术家。——《荷马的迈锡尼》
(9)、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都做了一系列描绘与思考。
(10)、希腊,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发样地,如今却只有狭小、陈旧和闲散的人民。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然而希腊人的过分闲散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失去了精气神,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而希腊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精神,也在这种闲散中逐渐衰亡。
(11)、在花开的日子,曾从百花丛中走过,看尽缤纷花朵娇艳盛开;叶落的时候,曾踩着红黄斑驳的记忆,找寻逝去的时光。年华流转,转身,原来从不曾丢了自己,只是让时光变得更加安静,对待过往,也不再追问。记得往年桃花开时,总在不经意间就绽满了眼帘。有种浅浅的惊喜漾了满怀,眼里和梦里都落下了旧时月色那种沉静的美。如同逝去的时光,沉在某个断层里,只需轻轻一勾,那些封存许久许久的心情,如水般缓缓流淌着,如清酒的温润。小小一杯,滋味萦心。----出自:余秋雨《生命是一树花开》
(12)、是《山居笔记》的全新修订版,余秋雨教授的很多经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书之中。本书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
(13)、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想念秦始皇》
(14)、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余秋雨
(15)、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余秋雨《借我一生》
(16)、在他从希腊开始行程时,他借着在心中燃烧的巨火,把足迹印在了巴特农神庙的台阶上,印在了金字塔的脚下,印在了耶路撒冷的城墙上,印在了古巴比伦的断壁上,更印在了恒河水畔和尼泊尔茂盛的森林中……在这长途跋涉的路途中,他一直坚定和永不放弃。
(17)、善良,这是一个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余秋雨
(18)、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千年一叹》
(19)、《千年一叹》读后久久不能平静,更加为中华文明而自豪,也更加理性思考和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
(20)、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要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要说放弃;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要说你不再爱他(她)。
4、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好段摘抄
(1)、千年一叹,叹的不只是希腊灿烂一时的文化,更多的是失落文明的痛心。
(2)、做一个快乐的女子,必须要快乐,不快乐也要制造快乐,笑容不必须能使世界绽放,却可放松紧绷的胸膛,开心,就笑,让大家都感染到,悲伤,就哭,美容,倾诉,然后一切归零,爽朗,对内心卑微的自己笑笑,汲取安慰和力量,信赖,神清气爽,然后能够轻舞飞扬,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3)、没有杯具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余秋雨《文化苦旅》
(4)、真正爱你的人,一下子说不出真正爱你的理由,只知道自己顾不上注意别人;真正爱你的人,总是惹你生气,你却发觉不了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真正爱你的人,只会在你一个人面前流泪;真正爱你的人,会在你忘记回复他消息时狠狠地说你一顿;真正爱你的人,很少当面赞美你,但是心里肯定你是棒的。
(5)、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余秋雨《文化苦旅》
(6)、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行者无疆》
(7)、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所以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庆幸在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而又伟大的祖国在支撑。因此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礼貌,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免辉的此刻。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8)、如果忘记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霜冷长河》
(9)、我一直以为,王懿荣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国难当头的关口上成了民族英雄。他研究的是金石,自己却成了中国文化中铿锵的金石;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余秋雨《中国文脉》
(10)、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见时惊艳的兴奋,忘却粗线条的整体魅力,目光由仰视变为平视,很难说是把握得更牢了,还是松弛了把握。这就像我们交朋友,过于熟悉就变成寻常沟通,有时突然见到他翩然登台或宏著面世,才觉得要刮目相看。——《行者无疆》
(11)、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12)、14)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13)、余秋雨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过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如果我是鱼的话,我就可以忘记不开心,忘记讨厌的事。多好啊。
(14)、只有精耕细作,才回在可耕地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养活众多的人口;但正因为精耕细作,必然强化家族、亲缘的聚集,重视安定和延续,厌恶动荡和迁徙。
(15)、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终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中,短短几句话,让你大惊失色,引为莫逆之交。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余秋雨《关于友情》
(16)、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余秋雨《山居笔记》
(17)、书中所介绍的部分中,我喜欢希腊。环绕在周围的是那美丽的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宫的凄惨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伦也酷爱希腊文明,不仅到这里游历,而且还在希腊和土耳其打仗的时候参加过志愿军。拜伦将希腊看成是文化祖国,可见希腊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希腊的悠闲位居第一。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人悠闲不起来,不是物质条件不够,而是脑子里课题太多、使命太重。过度悠闲只会导致懒散,安逸的思想则会促成危难的滋生。但希腊终究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荷马史诗》就是她好的佐证。
(18)、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余秋雨《吾家小史》
(19)、作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火一遍一遍的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毫无原有的沧桑,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战争,因为时代,因为政治,因为功利,那些原来应该流传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尽了。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经无人解读的文字我们的后辈能够读懂吗?那些老早残破的建筑我们的后辈又能重新复制吗?
(20)、人们说黄叶是一种凋零,我要说黄叶也是一种美。
5、千年一叹余秋雨精彩摘录
(1)、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后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纷纷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正是如此,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礼貌,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
(2)、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余秋雨(www.siaNdian.com闪点情话网)《文化苦旅》
(3)、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