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辜鸿铭简介(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9 03:41:40

辜鸿铭简介(前二十句)

1、“你是说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那些相信不可信之物的人们的后避难所。比起美国哲学来,我还是更喜欢他们的石油。”他的评论尖酸刻薄。

2、让辜鸿铭一战成名的,是《论语》的英译本。

3、1884年,辜鴻銘經人引薦,擔任了晚清權臣張之洞的德文翻譯。當時張之洞正在廣州用西洋新法編練軍隊,請德國軍官做軍事教練。但德國教官拒絕穿戴中國軍服、軍帽,拒行跪拜禮,眾人都束手無策。辜鴻銘依靠著出色的口才,說服德國人不但穿上了中國軍隊服裝,而且還同意行中國跪拜禮。自此,張之洞對辜鴻銘格外器重。

4、《中国人的精神》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5、少半由于余生也晚,多半由于余来也晚,辜鸿铭虽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我却没见过他。吴伯箫来北京比我早,上师范大学,却见过辜鸿铭。那是听他讲演。上台讲的两个人。先是辜鸿铭,题目是Chinaman,用英文讲。后是顾维钧,上台说:“辜老先生讲中国人,用英文;我不讲中国人,用中文。”这是我们在凤阳干校,一同掏粪积肥,身忙心闲,扯旧事时候告诉我的。我没见过,还想写,是因为:有些见面之外的因缘;他是有名的怪人。对于怪人,我总是有偏爱,原因之一是物以稀为贵;之二是,怪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来于真,或说痴,如果有上帝,这痴必是上帝的情之所钟,我们常人怎么能不刮目相看呢?

6、“你知道我是在柏林拿的哲学博士,”他说,“后来又在牛津大学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但是英国人对哲学实在是没有很大的胃口,如果你不介意我这样说的话。”

7、对于西洋文明,辜鸿铭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但对中国文化,他却只能依靠零星的儿时记忆来了解。

8、辜鸿铭(1857—1930),名汤生,推想是用《大学》“汤之盘铭”语,取字鸿铭,一直以字行,别号有慵人,还有汉滨读易者,晚年署读易老人。籍贯有些乱,追根,粗是福建或闽南;细就所传不同,有说同安的,有说厦门的,还有说晋江的。不追根就没有问题,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父亲是那里的华侨。一说母亲是西方人。十岁左右随英国布朗夫妇到英国,先后在英国、德国读书,其后还到过法、意、奥等国。肚子里装了不少西方的书和知识。更出色的是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几种语言,尤其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点头称叹,以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儿,可以比英国的文章大家加来尔、阿诺德等。获得十几个学位,其中一个本土的是宣统皇帝赐的文科进士,也许就是因此而入了《清史稿》。

9、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0、他在新加坡英属殖民政府找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过上了小公务员的生活。

11、辜鸿铭不是满族人,他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父亲是橡胶园内总管,母亲是西洋人。自幼被带出国,精通9种语言,但他牢记父亲叮嘱,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沟通东西方文化。

12、辜鸿铭被马建忠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震撼了,甚至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40年后,辜鸿铭在回忆那三天与马建忠的对谈时依旧记忆犹新:「我在新加坡同马建忠的晤谈,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他,我再一次变成了一个中国人。」

13、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14、放大一些,说“文”。中文,怪在内容方面,可以不论。英文,表达方面特点很明显,稍看几行,就会感到与流俗的不同。我想,这是有意避流俗,求古求奇。这一点,林语堂也曾提到:

15、辜鸿铭忍不住问他:“阁下为何一言不发呢?

16、作為中國文化的捍衛者,辜鴻銘對當時西方彌漫著的反華論調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世紀末,一陣“黃禍論”逆風突然吹襲到歐洲上空。德皇威廉二世專門畫了一幅《黃禍圖》,送給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誣蔑以中國人為代表的黃種人將給歐洲帶來威脅,歐洲白人應當聯合起來,抵制黃種人的入侵。面對這股反華逆流,義憤填膺的辜鴻銘用英文發表了《文明與混亂》一文,嚴正駁斥了強加在中華民族身上的這種無稽論調,並強烈抨擊了西方的霸道政治,因此他被人譽為駁斥“黃禍論”第一人。在以后的幾十年間,辜鴻銘不斷用自己的筆來捍衛中國的尊嚴,贏得了許多西方正義人士的敬佩。

17、辜鸿铭将《大学》、《中庸》、《论语》翻译为英文,他对比中西文化,认为中华文化同时具有博大、精深、淳朴和灵敏四大特征,是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他说“通过研究中国文明,中国典籍和文学,所有的欧美人民都将大获裨益。

18、建党伟业的剧情简介······

19、他自己曾这样说过:“许多外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中国之文明。”

20、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發表了《中國札記》,反復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辜鴻銘的英文著作《中國的牛津運動》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還將該書列為必讀參考書。1915年,辜鴻銘所著的《春秋大義》(英文版名為《中國人的精神》)出版,立刻引起了轟動,先后被譯成德文、日文等多種文字,並在德國一度掀起“辜鴻銘熱”,一些高校和學術機構還成立了“辜鴻銘俱樂部”。他的名字在歐洲幾乎家喻戶曉,以至於在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鸿铭简介(前四十句)

1、随着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多,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日益增长。

2、很多人因为辜鸿铭对中华文明的维护,将他看成顽固的保皇党。

3、“×××听说我回来了,赶到我家,大骂我无信义。我拿起一根棍子,指着那个留学生小政客,说:‘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天以后不要再上我门来!’”那小子看见我的棍子,真个乖乖的逃出去了。”说完了这个故事,他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知道有句俗话:‘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上回听说×××的孔教会要去祭孔子,我编了一首白话诗:

4、我对这一点感兴趣,因为它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哲学与其说是关于逻辑的学说,还不如说是关于性情的学说:哲学家所信仰的并不是证据,而是他们自己的性情;他们相信自己的本能,本能认为是对,那就是正确的。他们的哲学思考不过是让已经确定下来的“真理”,合理化而已。

5、“您研究过当代哲学在美国的发展吗?”我问道。

6、他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是第一个将传统经典翻译给西方世界的中国学者,也是第一个让西方人读懂中国经典的人。

7、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8、辜鴻銘沒有辜負布朗夫婦對他的期望,他在歐洲留學14年,學會了9種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其成就令許多西方人贊嘆不已,以至於德國著名教授納爾遜不禁感慨道:“……他廣泛地集西方文化於一身並加以消化吸收﹔這個人熟悉歌德就像一名德國人﹔熟悉愛默生就像盎格魯—撒克遜人﹔通曉《聖經》就像一位真正虔誠的基督徒……”

9、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人的精神》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10、(2)近有客自游日本回,据云在日本曾见有未遭秦火之《孟子》原本,与我今所谓《孟子》七篇多有不同。譬如首章,其原本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仁义之说可得闻乎?’孟子对曰:‘王何必仁义,亦有富强而已矣。’”云云。又如“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一章,其原本云:“孟子道性恶,言必称洋人。”云云。(同上《孟子改良》)

11、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时与胡适的大名鼎鼎相比,还有一位十分了得的人物,他就是竭力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旧派教授辜鸿铭。辜鸿铭学贯中西,精通9种语言(一说13种),先后获得文、史、哲、理、工、神学科博士学位13个。辜鸿铭蔑视西学,而胡适却推崇西学,辜老作为维护旧传统的顽强的奋争者,自然就成了胡适等“西化”派的主要的论争对手。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多次交锋。此外,在妇女解放,中西文化的辩论中,辜鸿铭和胡适也是冲突不断。不过后来辜鸿铭去世后,胡适也多次写文提到他,对他念念不忘。

12、当时的西方世界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13、IndeedtheveryphysicalandmoralimperfectionsofarealChinamanare,ifnotredeemed,atleastsoftenedbythisqualityofgentlenessinhim.

14、这虽然都是骂人,却骂得痛快。痛快,值得听听,却不容易听到,尤其在时兴背诵“圣代即今多雨露”的时代。痛快的骂来于怪,所以,纵使怪有可笑的一面,我们总当承认,它还有可爱的一面。这可爱还可以找到更为有力的理由,是怪经常是自然流露,也就是鲜明的个性或真挚的性情的显现。而这鲜明,这真挚,世间的任何时代,总嫌太少;有时少而至于无,那就真成为广陵散了。这情况常常使我想到辜鸿铭,也就不能不以未能在北大红楼见到这位戴红顶瓜皮小帽下压发辫的怪人为不小的遗憾。

15、“能不能给我一份您的书法作品?”我问道。

16、但他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佐证他的一贯观点:即儒家学说已经囊括所有的智慧。儒学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精神需求,这使得所有的西方学问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17、后总而言之,辜鸿铭的特点是“怪”。怪的言行,有些有佯狂成分,那是大缺点。但有些来于愤世嫉俗,就间或可取,至少是还好玩。如:

18、当时正值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西欧各国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感到失望和悲观,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制度,而辜鸿铭关于「东方文明」的观点恰好横空出世,让很多西方人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19、几经周折,热忱始终不减

20、在张之洞的指导下,辜鸿铭得以博览群书。

辜鸿铭简介(前六十句)

1、为什么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哑巴英语“?

2、接着,他用更为平和的语调同我谈起很久以前的哲学家。那时,他同弟子们周游列国,向可以教化的人们宣传自己的学说。

3、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4、流利的英文引起张之洞手下张玉书的注意,张玉书将他引荐给张之洞。

5、英文经典与英语口语成功之真正秘籍宝典!(重点推荐)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作为幕僚,辜鸿铭随其一同出席。

8、▲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50年前能看出中国将领先世界的人,比如因汤比,也许是天才。那么,100年前,能预见中国将领先世界的辜鸿铭,无疑是先知

9、张之洞当时为湖广总督,经办洋务,正缺辜鸿铭这样精通西学的人才。

10、Infact,theoneword,itseemstome,whichwillsumuptheimpressionwhichtheChinesetypeofhumanitymakesuponyouistheEnglishword“gentle".BygentlenessIdonotmeansoftnessofnatureorweaksubmissiveness.

11、马建忠——清末著名的学者和外交家,也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1882年,马建忠途经新加坡,辜鸿铭得到了一个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

12、《中国人的精神》属“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系列丛书,“近代中国*人”辜鸿铭的英文代表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辜鸿铭在书中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13、一个老者缓缓走上讲台,只见他套着大马褂,顶着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条细细的辫子。

14、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做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做一个百万富翁,只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可以学通中西,就是为了教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15、会面结束后,辜鸿铭有赠诗两首。

16、沈曾植的轻视激起了辜鸿铭的斗志。

17、为此,辜鸿铭写了一篇文章——《为祖国和人民争辩》,署名为“一个中国人”。

18、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9、在大学期间,他主攻西方文学,兼修数学、自然哲学等多门学科,是一个难得一见的通才。

20、“你们认为只要随便召唤,我们就得随叫随到。”这时,我才弄明白他对我朋友以那种方式与他联络仍耿耿与怀。

辜鸿铭简介(前八十句)

1、“Monsieur,你别说了。有一个时候,我老辜得意的时候,你每天来看我,我开口说一句话,你就说:‘辜先生,您等一等。’你就连忙摸出铅笔和日记本子来,我说一句,你就记一句,一个字也不肯放过。现在我老辜倒霉了,你的影子也不上我门上来了。”那位法国记者,脸上更红了。我们的主人觉得空气太紧张了,只好提议,大家散坐。

2、《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其首要贡献不是客观地描述了关于那个年代的历史细节和历史真实(那只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而是以一种罕见的勇气,用影像书写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从文化启蒙到思想启蒙到政治觉悟到革命行动的完整思想史。

3、辜鸿铭漱口的早典故,其实不是漱口,而是洗耳朵。辜鸿铭老先生应该采的就是古人的洗耳朵的典故,只是在北大开会的场合当中,漱口比洗耳朵更便利一些。

4、InfactwhatIwanttosayis,thateveninthefaultsandblemishesofbody,mindandcharacteroftherealChinaman,thereisnothingwhichrevoltsyou.It’sseldomthatyouwillfindarealChinamanoftheoldschool,evenofthelowesttype,whoispositivelyrepulsive.

5、确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人」。

6、———————————————————————

7、上文说起辜鸿铭有一次要在法庭控告我,这件事我也应该补叙一笔。在民国八年八月间,我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三期登出了一段随感录:现在的人看见辜鸿铭拖着辫子,谈着“尊王大义”,一定以为他是向来顽固的。却不知辜鸿铭当初是先剪辫子的人;当他壮年时,衙门里拜万寿,他坐着不动。后来人家谈革命了,他才把辫子留起来。辛亥革命时,他的辫子还没有养全,拖带着假发接的辫子,坐着马车乱跑,很出风头。这种心理很可研究。当初他是“立异以为高”,如今竟是“久假而不归了”。

8、他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正好相反:严复是把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辜鸿铭是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

9、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10、房东太太在他每次叩拜祖先后,都会故意调侃道:“你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吃这些酒馔啊?”

11、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场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e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

12、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

13、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14、辜鸿铭,人名,名汤生,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15、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即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典。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语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先背诵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16、与此同时,辜鸿铭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经典著作,能全篇背诵莎士比亚和《浮士德》。

17、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18、罗家伦在北大听过辜鸿铭讲英国诗的课,写《回忆辜鸿铭先生》,也说“在黑板上写中国字”,“常常会缺一笔多一笔”。我前面提到的《春秋大义》,扉页的题字正可以出来作证,十几个汉字,古怪丑陋且不说,笔画不对的竟多到五个。但是我想,这出于辜氏就再合适不过,因为,如果竟是赵董或馆阁,那就不是辜鸿铭了。

19、一次在从福建返回香港的船上,他兴致勃勃地给外国人讲解起中国文化。

20、1898年,辜鸿铭翻译的英文版《论语》问世,一下子就轰动了西方世界:原来中国人还有那么高深和有洞见的哲学!

辜鸿铭简介(前一百句)

1、这篇文章发表在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上,自发表起就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很多知名报刊都发表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2、学堂书院英文教学实操方法

3、幕府里有很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觉得辜鸿铭是假洋鬼子。

4、妇女权利在五四影响下发生变革,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

5、也正是这一时期,辜鸿铭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片面。

6、辜鸿铭从出生到明确自己是谁,应该有什么样的志向,足足用了30年时间。

7、在这本书里,辜鸿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我们终要问的问题,不是看他是否修建或能够修建的城市有多么伟大,建筑有多么豪华,马路有多么漂亮,也不是看它已经拥有以及能够生产的家具有多么好看和舒适,设备、工具和仪器有多么机巧和有用。不,甚至也不是看它创建了什么样的研究机构,什么样的艺术和科学。为了真正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追问的要义是: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性类型,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8、1880年,辜鴻銘在新加坡碰到了一位學貫中西的人物、語言學家馬健忠。馬健忠建議辜鴻銘認真研究千年流傳的中國文明。這次會面改變了辜鴻銘的命運,他決定回到祖國,研究中國典籍和文化。

9、推杯换盏间,辜鸿铭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自己译的《论语》。

10、TherealChinamanmaybecoarse,butthereisnogrossnessinhiscoarseness.TherealChinamanmaybeugly,butthereisnohideousnessinhisugliness.TherealChinamanmaybevulgar,butthereisnoaggressiveness,noblatancyinhisvulgarity.TherealChinamanmaybecunning,butthereisnoabsurdityinhisstupidityifhiscunning.

11、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12、理雅各也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肯定不如中国儒生。辜鸿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理雅各这个版本的翻译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如果按照这个版本,那么西方将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产生很深的误解。

13、你知不知道,我们曾进行过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实验?我们曾寻求用智慧,而不是武力来治理这个伟大的国家。而且,在许多个世纪里我们成功了。可是你们白种人为什么瞧不起黄种人?需要我来告诉你吗?就是因为你们发明了枪。这是你们的优势。

14、《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是辜鸿铭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15、现在,你们又来向我们的青年人传输你们的经验。你们将你们邪恶的发明强加给我们。可是,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是一个对机械有着天赋的民族吗?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拥有四万万世界上讲实效,为勤劳的人们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我们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学会你们的技术吗?

16、这一年,他回福建老家探亲,回程的船途经香港。在船上,他听见几个德国人在聊天,他走上前去,用德语和他们谈论哲学,从苏格拉底聊到黑格尔,随后又用英语和他们聊英国文学。

17、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

18、而在翻译一系列中华经典的过程中,辜鸿铭自己也渐渐完成了一个转变:从相信东西方文明能够互补,到相信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甚至可以拯救西方文明。

19、那两位法国客人听了老辜的话都很感觉不安,那位《××报》的主笔尤其脸红耳赤,他不好不替他的政府辩护一两句。辜鸿铭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

20、刚回国的时候,辜鸿铭的辫子还没有长起来,一小撮短发肆意地抛在脑后,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