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葛亮的故事200字(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9 02:27:45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Ⅰ)

1、诸葛亮舌战群儒(节选)

2、《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3、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秦穆公亲自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并与他商谈,讨教国家大事。两人一谈就是三天,言无不合。穆公十分高兴,要拜其为上大夫(上卿),委以国政,实际上就是把秦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百里奚。

4、杜氏一大清早起来,宰杀了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百里奚从南阳出游求仕后,历经宋国、齐国等国家,因为朝堂里无人,都没有得到录用。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继续求仕生涯。

5、分享书评、影评、摄影、田野报告……

6、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之修辞策略

7、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历史故事篇3曾子杀彘(zhì)

8、子孙并未辜负他的遗训。

9、诸葛亮并非如曹操所言——是一个“山野村夫”,而是山东一带名门望族的官宦子弟。这个家族从第一位做大官的祖先开始算起,到诸葛亮出生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族中世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此家家风历来严谨刚正,如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末年做到司隶校尉一职,手握相当于京城警备司令兼省长的大权。当时朝政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忠于职守,严厉打击奸佞,甚至不惜因此得罪皇帝。虽然诸葛丰终被昏聩皇帝贬为庶人,却因高尚品行留名于青史。而其高尚品行的养成,必然也离不开“俭以养德”这四个字。

10、看似不少,其实不多,因为诸葛亮一家老小,上上下下至少也有几十上百口。如此多的家人,要依靠这一点生产资料为生,恐怕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那也正是诸葛亮所定下的标准。他坦言,诸葛家的人,“穷”到连一身多余的衣服都没有。他更强调,不允许在自己死后丢弃节俭之道,要继续保持别无余财的状态。

11、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12、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

13、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14、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

15、越调电影《扒瓜园》(申凤梅、何全志、刘琳主演)剧照

16、(读音)jianyiyǎngdé

17、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18、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曹操到底为人如何。面对薛综维护曹操的告白,诸葛亮厉声回击,直言他“无父无君”。这里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薛综是汉臣,作为汉臣他就应当抗击灭汉的曹军。但是薛综不主张抗曹,那他就不是汉臣,即为不忠不孝之人。否定假言命题后件,那么前件也要是否定的。诸葛亮正面反驳,论证严谨,直接从根本上否定了对手的为人,辩得薛综羞愧难当。

19、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20、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Ⅱ)

1、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诸葛亮在隆中诗不急于出山,蛰伏而静待天时,是为了为自己找一个能让他实现理想的主公,而不急于一试身手,更不贪恋名位爵禄。如果他愿意出山,刘表和孙吴是方便的选择。做了丞相之后,诸葛亮生活简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没有不正当的欲望。临终时,他给刘禅的遗表中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家产,没有一点私心。总之,他是一个精神高尚不注重物质的人。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出身贫苦的申凤梅不甘于做童养媳,11岁时离家进张潘戏班学戏,14岁出科搭江湖班,在高台对戏中,她连唱三天三夜,被乡亲们亲昵的称她“铁嗓子大梅。”村里婶子大娘及小姐妹们给她送来绣花鞋、粗布衫。灾荒年戏班解散,申凤梅沿村唱门乞讨,村民们省下饭菜口粮,让她充饥渡过难关。

3、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4、转眼间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和老爸却一点收获也没有,不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正当我和老爸“走投无路”时,熟悉的开门声响起。不出我所料,5分钟后我和老爸都找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望着老妈那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们父子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5、刘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6、唐朝,一些州县设放生池。那时,信奉佛教的人多,佛教以“不杀生”作为信条之一。买来鱼及其他水生动物,再放回水里,被当作善事。于是官府在河、湖中划出一块地方为放生池,被“放生”的生物,是不许捕捞的。有个读书人,偷偷到放生池钓鱼,被巡逻的人看见,带到州府。刺史一审问,是个读书人,就让他作一首诗。这位读书人就以钓鱼为题作了4句:投却长竿卷却丝,手携蓑笠赋新诗。如今刺史清过水,不是渔人下钩时。这是又认错、又吹捧的检讨诗。俗话说:“水清无鱼。”刺史廉洁,比水还清,自然无“鱼”,我来钓鱼就不是时候了。刺史爱听这类好话,就把读书人放了,没有治他的罪。

7、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8、申凤梅精神与山河同在,日月共辉!

9、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历史故事篇2江郎才尽

10、三国演义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11、“噢......诸葛先生,有个问题希望您不要介意。有句话这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知您怎么看这句话?”

12、“噢,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学过一些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天气,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到的。”

13、经过医院的精心调节,病情刚刚稳定申凤梅就要求出院,医生说啥也不同意,她说:“我演一辈子戏,听见锣鼓声劲头就来了,在医院躺着我的身体会垮的更快,我宁愿死在舞台上,也不想死在病床上。”于是她就以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向医院承诺了“生死合同”。出院后申凤梅立即赶往北京,投入了电影《诸葛亮吊孝》的紧张拍摄工作。她一边吃药打针,一边抓紧拍戏,仅用40天就完成了全部戏的拍摄任务。北影厂厂长、导演陈怀皑及摄制组的同志们被申凤梅这种精神深深感动。

14、2017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书讯,并称“《访古寻踪卧龙岗》是首部解读南阳武侯祠、关注三顾躬耕地的文化散文集。”向海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宣传。

15、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

16、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17、本周《清风说》又与您见面啦,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今天的廉政故事

18、“老妈!我语文书你知道在哪儿吗?”晚上写完作业收拾书包时,我一如既往地询问妈妈我的学习物品的具体位置,“语文书吗?在你书桌的上面?”我站起来,向书桌上方一看,“啊!真的在这里!咦?我的笔竟然也在这里!”面对意外的收获,我有些喜出望外。由于我这个宝贝“诸葛亮”,使得我节省了很多找东西的时间,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19、B.针对张昭提出的“曹兵一出,(刘备)弃甲抛伐,望风而窜”的说法,诸葛亮提出了当时刘备所处的十分不利的条件是“甲兵不完,城都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说明敌我力量悬殊。

20、黄权为三国奇人之先随刘璋,后归刘备,再降曹魏,虽三移其主,但均受到重用,后世对他评价甚高。陈寿《三国志》评曰:“黄权弘雅思量,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裴松之等史家评论更加客观:“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此乃进退有据,俯仰无愧,对黄权的忠义赞赏不已。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Ⅲ)

1、申凤梅在《明镜记》中饰李世民

2、《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本文节选自第四十三回,诸葛亮一人舌战东吴群儒,面对东吴谋士的发难,他淡定自若,口若悬河,终赢得了论辩的胜利。

3、蜀汉乃三国中为弱小的势力,作为灵魂人物的诸葛亮,深知治国之道首重节俭,如此才能集中资源,支撑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壮举,这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之一。既然举国上下厉行节俭,丞相家又怎么可以例外?诸葛家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例外,诸葛亮更不会允许,但他难保在自己死后,会有哪个不肖子孙经受不住诱惑,败坏家风。

4、《空城计》出自《三十六计》

5、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

6、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

7、朗读/配乐:西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江南

8、作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负责人,他得到的赏赐和俸禄是相当惊人的。刘备就曾一次性赏赐他五百斤黄金,而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他也曾透露,自己所得赏赐已经超过“百亿钱”。

9、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10、因未足十岁,诸葛亮已丧父母。

11、“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不得活,该活死不得。”

12、他只是微微一笑,道:“你过奖了!这些都是我报先帝之职分也,不足挂齿。想我打拼一生——为三分天下,联吴抗曹;为收服人心,对孟获七擒七纵;为实现统六出祁山。可惜与成功失之交臂,当真可悲。”说完,他的脸色暗下去,几许忧伤,几许烦恼,几许叹息,似乎在责备自己。

13、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历史故事篇468年没有分开过一天的夫妻,死亡时间也只差几小时

14、星转斗移,时光荏苒,20年后的今天又恍惚看到那既悲且壮感人至深的场景重现眼前,无不让人追思缅怀!

15、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隆中对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16、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性格倔强

17、(大意)君子的一生,应该始终坚持心神宁静以提高修养,生活节俭以培养美德。如果不以节俭来淡泊欲望就难以坚定志向,不以宁静来抵御干扰就无法成就伟业。

18、越调《诸葛亮出山》申凤梅饰诸葛亮、陈静饰黄月英

19、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20、其诸葛亮忠心之度,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诸葛亮本生在隆中,后经徐庶介绍,效忠于刘备,从“火烧新野”到“六出祁山”,无不是诸葛亮出谋划策。如果说,在蜀汉的鼎盛时期,诸葛亮是为了荣华富贵的话,那在“大意失荆州”和“火烧连营”“白帝城刘备驾崩”后足以见其忠心了。那时,诸葛亮完全可以夺阿斗之皇位,自封为王,但是因为刘备的嘱托,他却要支持辅助阿斗,“六出祁山”,成就霸业。为了汉室的大业,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诸葛亮付出了太大,太多的精力,53岁就死于军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Ⅳ)

1、申凤梅大师是把戏与生命融为一体,释放她的精神追求,艺术人格,人文内涵。她倾其毕生精力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把理想化的神还原到人本的真实基点上,既有情感的深邃,又有想象的驰骋,从生命中奔泻出淋漓尽致而又洒脱舒展的舞台律动,大有呼之欲出,尽现其形尽传其神,极富艺术感染力。申派艺术在越调界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使越调出现了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申凤梅的时代,正是越调繁荣发展的时代,也是越调艺术深入人心,风靡剧坛,饮誉全国的时代。她为中华民族戏曲艺术做出历史性的卓越贡献,必将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2、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3、牧羊人战役:“好”骑士做的“坏”事情

4、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5、少年时,心怀大志,身处卧龙坡之间,却知天下之大势,指点江山,春风得意,为刘备所用。率兵出征,连战连捷,活用兵法,机智如你,又怎会败。

6、重播时间:每天晚上8点40分

7、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

8、刘汉俊:记住作为科学家的徐霞客

9、到诸葛亮出生之时,西汉末年已经变成了东汉末年。那又是一个昏昏暗世,邪风盛行,军阀忙着争抢地盘,官员忙着搜刮民财,豪强忙着招兵马买,图谋不轨。严守家风的诸葛家,并未为一己私利、一族私利,去做种种罪恶的勾当。当夫人早早病亡之后,诸葛亮的父亲也随之而去,留下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三儿两女,孤悬于世。幸亏有一位同族的叔父诸葛玄,将这些孩子带去抚养。

10、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诸葛亮为联合孙权、共拒曹操,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与东吴的主降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11、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13、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篇一

14、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诸葛亮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城。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提到了后主许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篇名为后人所加。从这份《出师表》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是个既忠诚,又有智慧的奇人。

15、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公元234年,深秋,风冷。

17、在他们眼中,自己只是个消灭蜀国的武器,一旦蜀国没了,自己必会成为他人的心头大患,只有诸葛亮还活着,他司马懿才能保全自己。

18、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以上是野史所记载。正史所记载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赐毒药将刘伯温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药到刘伯温老家,让刘伯温服毒自杀。「推荐阅读」

19、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20、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Ⅴ)

1、一代名臣诸葛亮已经走到了他人生后的时刻。

2、实时更新讲座、讲读会信息,

3、(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4、司马见此不敢进前,下令退兵。司马昭疑而问之,司马懿说:诸葛生怕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却城门打开,一定伏兵藏于暗处,现在不退定然中计谋!

5、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当时,副将王平提出巧妙方法,马谡不听劝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示众

6、相关链接:此文选自青年作家、南阳市卧龙区作协副主席李远新书《访古寻踪卧龙岗》,原题为《黄权私祭诸葛庵》。《访古寻踪卧龙岗》是李远以自己的敬仰之心、全景式描绘诸葛亮及卧龙岗的文化散文集,分别对南阳卧龙岗历史、景观和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该书由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文化学者张兼维分别做序,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7、辞别了诸葛先生,我对自己说:“我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努力锤炼自己,使知自己也成为一个像诸葛先生那样的‘神’人。”

8、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9、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

10、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终赢得美人心。诸葛亮在隆中完成了学业、交友、成婚大事,磨砺成才,策略惊天,智慧盖世。

11、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12、C.东吴群儒来势汹汹,诸葛亮采取先守后攻的策略,据理陈词,攻守有度,逐一化解诸儒的诘难,辩论过程引人入胜。

13、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行动和语言还有智慧上都近乎是一个神仙的化身。《诸葛亮智算华容道》、《烧藤甲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在这些故事里,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个碌碌无为的人。在三国里诸葛亮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就像电影里的主演一样,没有了主演,电影也拍不成了,如果没有了诸葛亮,蜀国不可能和魏、吴互相对抗,不可能有那么强盛,不可能存活那么长的时间。要是没有了诸葛亮,就没有蜀国,要是有肯定比秦朝的十五年更短。也就没有了三国鼎立时期,更没有了《三国演义》这本经典、精彩的小说。

14、作者:蒋连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

15、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16、《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的故事有舌战群儒、。

17、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18、B.步骘问难诸葛亮此行目的乃为游说,借张仪、苏秦贬低诸葛亮,对此诸葛亮采取回避自己,用事例论证苏秦二人乃豪杰,有力地反驳了对方。

19、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0、“我想是因为......”诸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可能是由于我们许多人并不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只认为能在某个方面突出就行了。其实不注重全面发展是会影响特长的发挥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