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米兰昆德拉(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9 02:27:18

米兰昆德拉(第一篇)

1、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

2、以小说为窗,透析西方社会、文明与哲学

3、6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ch.1)

4、1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5、随着自己生命的构架坍塌在遗忘中,人就会摆脱他不喜欢的东西,从而觉得更为轻松,更为自由。……他对现时的眷恋驱走了他的回忆,使他免受记忆的干扰;他的记忆并未减少恶意,但是一旦被忽视,被排斥在一边,它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力。——米兰昆德拉《无知》

6、因此我们不能指责小说,说被这些神秘的偶然巧合所迷惑,但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而剥夺了生命的魅力。

7、《米兰·昆德拉作品选》百度网盘txt新全集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mYBTHfoMpxYtpQxEFbNLA提取码:r5j7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8、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是通常所谓的歇斯底里。

9、历史学记录社会的历史,而不是人的历史,人不是历史的主人。正如张爱玲所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10、⊕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11、现居住在瑞典的米罗斯拉夫,拒绝向历史学家拉迪莱克讲述自己被捕的过程,也拒绝透露告密者的身份。他说:“对于昆德拉以告密者的身份出现在捷克媒体上,我们并不感到惊讶。我承认昆德拉是一个好作家,但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12、追求的永远是朦胧的。——米兰昆徳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1939年,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发表《先锋与媚俗》,试图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先锋艺术是对表现媒介的不断探索创新,如果观看者还是以旧的眼光去打量、品味,很难从中把握真、善或美,只有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接受方法,才有可能理解它。

14、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15、1爱就意昧着解除强力

16、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列为德语文学的经典,其中一部甚至被公认为是20世纪德语文学里伟大的一部作品之足以与卡夫卡相比。

17、就凭他是个陌生人,便超越于所有其他人这上。

18、我们身后遗忘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而却是错误的。当人们垂死,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应该明白怀旧之情数学意义上的悖论:往往年少时,过去生活的历程微不足道,人的怀旧之情才是为强烈的。——米兰昆德拉《无知》

19、到了1984年,当时《纽约时报》也采访过昆德拉这个问题。

20、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ThomasMann)的那句名言,当年托马斯·曼为了逃避纳粹,自我流放。在美国的时候,曾经有人问他,你离开德国那么久,有没有怀念过你的祖国,想要回去?结果他说了一句气派十足的话,他说,“我在哪里,我的祖国就在哪里。”

米兰昆德拉(第二篇)

1、先锋艺术不打算也不希望艺术成为人人窝在沙发里就可以把握的消遣之物,而总是向观众提出审美的挑战。这与立志要成为消遣之物的媚俗艺术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2、我突然明白到,我原先还想象我们自己跨在人生历险的马背上,还以为我们自己在引导着马的驰骋。实际上,那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幻觉;那些历险兴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的历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由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它们根本就不能表现出我们的特点;我们对它们奇特的驰骋根本就没有责任;它们拖着我们,而它们自己也不知来自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样的奇特力量所引导。——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3、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4、所以他要怀念的正是那样一个年代,这也影响到了他后来大半辈子的写作。

5、他的小说主要讲述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他通过不同的方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这些过程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这是从他的小说我们可以获得到的信息。

6、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7、自我陶醉一瞬间滑向极度痛苦:漫漫长途总有尽头!迟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背叛!迟早她不得不结束她自己!

8、我们会用几节课的体量,来为读者讲透一位作家。主讲人首先会带你了解全局,然后再精选作家的一部代表作详细剖讲。

9、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1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12、讽刺让人难受,并非因为它在嘲笑,或者它在攻击,而是因为它通过揭示世界的暧昧性而使我们失去确信。——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13、——米兰昆德拉(闪点情话网)《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4、近几年,他还和墨西哥前外交部长、波兰驻法国大使等人共同竞争联合国前秘书长、魁北克前总理等人在去世后腾出的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的资格,成为该学院200余年来的华人院士……

15、爱情始于一个比喻,这就是说,当一个女人往我们的诗情记忆里送入第一个词,爱情便无可阻挡地自然而生了。

16、⊕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17、批判媚俗,的确有可能是一种媚俗的行为。有积极地、反思地批判媚俗的人,自然也有人把批判媚俗当成了一种时髦。我们不必为一切“批判媚俗”的行为辩护。

18、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19、为什么它能够迅速成长,与“真正的艺术”分庭抗礼?原因有二:首先,受教育、有修养的市民阶层崛起,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嗷嗷待哺,但是他们的经济条件又不足以支撑占有艺术品,只能寄希望于复制品、模仿品和流水线产品;其次,工业技术和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催生了专业化的艺术品设计、加工、销售,正好填补了市民阶层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供需双方一拍即合,这个处于阴影之中的艺术品市场就不可遏止地发展壮大了。

20、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抛给我们一个严重而不可回避的问题,人能否真的与其“过去”割裂?“传统”能否抛弃?我们所曾固执的信念、秉持、操守、原则、理想、是非等等自我的“历史”甚至人的“历史”是否真能抛弃?这里所追问的不是道义上的“应不应当”,而是事实上的“可不可能”?米翁的回答简单而直接:负载于我们的“生命之重”不可能抛弃!不抛弃“过去”;不抛弃“历史”,终就是不抛弃“自我”!

米兰昆德拉(第三篇)

1、所以,曾经有这样一段时间,在维也纳共同生活着一群人,其中有列宁、有托洛斯基、有佛洛依德、也有希特勒……在他们之中,有的人在搞阴谋,有的人在策划政变,有的人在挖掘人类内心世界的秘密,有的人则在盼想着未来世界将如何美好。

2、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 ,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3、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他展现爱情的方式和所有的爱情小说都不一样。如果这就是作者所谓的爱情的话,那也是毁灭的爱情。

4、把魔鬼构想成恶的信徒、天使构想成善的战士,都是接受了天使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事情当然比这要复杂。天使不是善的信徒,而是造物的信徒。而魔鬼则是拒绝承认神造的世界是有理性意义的。大家都知道,天使和魔鬼分享着对世界的统治。然而,世界之善并不意味着天使要高出魔鬼一筹(小时候我是这么以为的),而是说双方的权力差不多是均衡的。如果世界上有太多无庸置疑的意义(天使们的权力),我们会被它压垮。如果世界丧失了所有的意义(魔鬼的统治),我们也无法活下去。——米兰·昆德拉《笑忘录》

5、50年代初,昆德拉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后成为了捷克著名小说家。

6、首先:人不是自然的主人?

7、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及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8、新闻记者不是提问题的人,而是掌握着提问题的神圣权利的人;他可以向任何人提任何问题。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有这个权利吗?任何问题不都是可以增进人们互相了解的跳板吗?可能是的。那么我再来把这个说法澄清一下;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在于提问,而在于一定要得到回答。

9、由于文化工业的存在,先锋艺术与庸俗艺术的混杂一直延续着,甚至出现了刻意模仿媚俗艺术的“伪媚俗”艺术,即“坎普”(camp)。

10、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11、雷蒙德·卡佛|我父亲的一生

12、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意思来迷住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13、布拉格极权主义研究所历史学家亚当·拉迪莱克表示,米兰·昆德拉50多年前曾是一位告密者。布拉格警察局1950年3月14日的记录显示:“学生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布尔诺…,向我们报告称米罗斯拉夫·德沃拉西科是一个叛逃者,据说已经逃入德国。”

14、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15、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6、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

17、在慢与记忆,快与遗忘之间有一个秘密联系。且说一个平常不过的情境: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他要回想什么事,但就是记不起来。这时候他机械地放慢脚步。相反地,某人要想忘记他刚碰到的霉气事,不知不觉会加快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米兰·昆德拉《慢》

18、显然,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大多数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轨无涉,它召唤的,是靠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薄情的女孩,遭遗弃的父亲,草坪上奔跑的孩子,遭背叛的祖国,初恋的回忆等等。

19、什么是调情?有人可能会说,调情就是勾引另一个人使之相信有性交的可能,同时又不让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调情便是允诺无确切的性交。——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第四篇)

1、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米兰昆德拉《无知》

3、1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4、在这些爱情里,每个人心中都只有自己,自己在这份爱情里独自享受,不会考虑被爱的人,只是一味沉溺,而这所谓的爱情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当自以为抓住了这根稻草的时候,它已经改变了模样,你的自以为是,只会被嘲笑,被毁灭。

5、37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ch.10)

6、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7、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8、人是自己的主人吗?在人生经验尚浅、读书尚少、思考尚不深入的时候,我们哈哈一笑,带着嘲弄回答说:人当然是自己的主人!

9、米兰·昆德拉小说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10、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1、占得人间一味愚:简书原创作者。异乡流浪者。文学梦想家。我爱严肃文学,也在尘土里立足。

12、正是因为反对这种价值主宰世界,昆德拉从未停止过与媚俗的战斗。他始终用文学来与媚俗抗衡。因为小说的力量,正在于它可以揭示了“存在的可能性”:

13、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14、你从来不善于生活。你总是在想,你的义务,就像人们说的,是生活于其中。在现实的中心。但是,对你来说,现实又是什么呢?政治。而政治,是生活中不基本的和不珍贵的东西。政治,是漂浮在河流水面上肮脏的浮沫,而实际上,生活之河则涌动于深深的洪流中。——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15、米罗斯拉夫是一名年轻的捷克飞行员,1948年前苏联解放捷克时,逃亡德国。在慕尼黑一个难民营中,被受美国资助、由捷克流亡者组建的情报机构招募,开始为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服务。

16、当你在我面前时我就开始怀念,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昆德拉

17、汽车的喧嚣声无处不在,宛如一种酸,吞没了所有凝视的时刻。

18、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19、不止酒店的服务人员组成了一个“小联合国”,里面所住的宾客也都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来自大陆,有的来自海洋,有的来自岛屿,有的来自半岛,也有的人说不定一辈子都住在船上。

2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旨素以多义、矛盾和自我消解著称,他对于“爱情”和“政治”的观念及反思就更显其复杂,至今众说纷纭且多有穿凿曲解者。另外,书中对“人”之“过去”和“历史”的反思问题亦大有探究和讨论的必要。虽然如此,笔者在此作为解读和阐释者还是希望能清晰明了地揭示出小说主旨,尽量给读者一个简单明确的指引,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读提供一点帮助。

米兰昆德拉(第五篇)

1、卡列宁,他的微笑能持续多久,生活的主题就能持续多久。

2、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对某些女人来说,如果调情只是她们的第二天性,是不足道的日常惯例;对特丽莎来说,调情则上升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告诉她:她是谁,她能做些什么。她把这一问题变得重要而严肃,使之失去了轻松,变得有逼迫感,变得费劲,力不胜任。她打破了允诺和不给之间的平衡(谁能保持平衡即说明他有调情的精湛技巧);过分热情地允诺,却没表达清楚这个允诺中包含着她未作的另一方面。换一句话说,她绘每一个人的印象就是她准备接受任何人。男人们感到已被允诺,一旦他们向她要求允诺兑现,却遭到强烈的反抗。他们对此的解释只能是,她是狡诈的,蓄谋害人。米兰·昆德拉

4、⑤(而隐含的信息是)媚俗者不希望任何人向他指出经过美化的幻象是虚假的这一事实,如果有人这么做了,他会感到愤怒。

5、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6、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的无线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米兰·昆德拉

7、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8、在失去捷克人身份40年之后,米兰·昆德拉终于重新获得了属于他的公民权。

9、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

10、背叛。从我们幼年时代起,父亲和老师就告诫我们,背叛是能够想得到的罪过中为可恨的一种。可什么是背叛呢?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我在这时候理解了圆圈的神秘意义。要是离开队列的话,还是可以回到队列的。队列是一种开放式的组成。而圆圈是封闭的,一离开就回不来了。行星绕着圆圈转动,这不是偶然的,如果一块石头跌落出来,那它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万劫不复地远去了。正如脱离了星球的陨石一样,我离圆圈而去,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坠落。有些人注定是盘旋落地而死,有些人垂直落地。这些直落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身上总是对失去的圆圈有一种羞怯的怀恋,因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是绕着圆圈运转的。——米兰·昆德拉《笑忘录》

12、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不朽》

13、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14、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15、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6、昆德拉正是在看了被大多数人都认为成功的改编电影《布拉格之恋》之后,立下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嘱: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其小说进行改编。

17、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的无线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9、《匈奴的子孙》丨雪漠首部非虚构作品

20、我们的主讲人之北大教授吴晓东认为:“小说的复杂与世界的复杂是相一致的。”在当时那样一个混乱、变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直接回到现场,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去了解西方的方方面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