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1)
1、(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七帝八陵
2、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3、各位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道理。如果本文对您有启发,可以分享给您亲近的人,让对方也能体会哲学魅力,活得更加通透。
4、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5、感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6、大意: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合乎人类本性),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7、感悟: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8、观看更多传统文化视频,请点击:
9、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10、王阳明心学精髓: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
11、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2、在经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更坚定,心即理,心外无物。有一次一位学生指着一朵花问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13、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难。反正我就一直做不到。比如明知道睡懒觉作息不规律不好,可是改不掉;比如明知道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定会有个更好的身材,可是做不到;比如没事看看苍老师很不好,可有时候还忍不住……
14、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15、知行合就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说要遵守承诺,不得说一套做一套,搞阳奉阴违。知行合一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至理,不得违背天意,个人利益必须自觉让位于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
16、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7、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9、《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20、学习林则徐家训谈“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2)
1、“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2、学习林则徐家训谈“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3、通俗来说,王阳明这是在点出,如果你看向花时,看到了满树灿烂的山花,这“山花”便是你的“心”赋予的意义,如果你的“心”没有给客观世界的别人的眼里的“花”赋予“花”的意义,那么别人眼里的“花开花落”在你看来,毫无意义。
4、致良知,往简单了说,其实就是说要学雷锋做好事。当然这个“雷锋”,不是外在的人为塑造的榜样,而是你内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恶。
5、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6、(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康百万庄园的“留余”文化
7、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8、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10、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11、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12、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
13、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14、原句:常快活便是功夫。
15、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16、刘芳:涵养女德美丽人生
17、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8、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19、知善知恶是良知关于宇宙天地人的正确认识。王阳明指的是一种天赋,分别是自己善的和恶的意向的道德意识。句意: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正确的认识;
20、《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3)
1、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2、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3、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4、(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5、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6、为善去恶是格物。句意:多做善行并去掉恶行是按照对真理理解的行动。
7、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8、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9、8句精髓名言,用漫画的方式诠释一个妙趣横生的阳明先生!带你揭开“心学”的神秘面纱,通俗易懂!
10、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11、知行合一的理论,我们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知行恶呢?
1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13、王阳明心学精髓12句!(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
14、良心提醒我们要把一切和自己当做一个整体,对一切说,我爱你,伤害你的痛苦,悲伤你的悲伤,快乐你的快乐。
15、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6、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17、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18、关于心外无物,这里就要引用王阳明的一段比较著名的经历了。
19、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20、丁嘉丽:一个演员的忏悔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4)
1、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2、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原句: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5、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6、 以为“心即理”是本体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方法论。而“致良知”又是“知行合一”的在晚年更圆融更切实更简易的说法。所以王阳明晚年只说“致良知”三个字就把所有说法都涵盖了。然而“致良知”也需要做“致”的工夫,阳明认为需要静和动两方面兼修。如果只做静的工夫,如静坐,那么就会流于枯槁,一旦遇事就会自乱分寸,所以主要的是做动的工夫,即事上磨练。
7、良知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8、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9、(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窑洞探古见沧桑
1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2、大意: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4、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15、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1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7、(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18、这种时候,我们的知行合不再单纯的是“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是“想法”和“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心”的“念头”的结果。近乎到了“一念不善,便是行恶”,便是“本心被蒙蔽”的体现。
19、关键词义: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2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5)
1、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所以这个“心外无物”,显然不是讨论那些深山里的花花草草、隔壁村的村花是不是存在,而是从人的视角强调,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如果你心里只有眼前的苟且,那诗和远方就是的“无”。
3、无善无恶心之体。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4、(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5、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6、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7、有点像绕口令。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1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1、这个特别容易被经过中学政治课教育的我们,放在粗糙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框架下批判。记得在高中政治考卷里面,就曾经出过相关的题考问王阳明为啥是个唯心主义,用的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
12、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13、心即理,是说,每个人,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本性其实是是善良的,内心只有天道至理。
14、有善有恶意之动。句意: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
15、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6、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17、王阳明说——看,这就是你的良知!
18、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9、感悟: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20、说起王阳明心学,许多人听过却没学过,学过却不一定明了。当今社会的快餐式学习节奏,什么都讲一个简单直白。要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就在于六个字和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