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其一)
1、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
2、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3、手术从早上七点多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后来听说过程凶险,跟手术的实习医生和我说中间有一段他都吓坏了。所幸术后没再起波折,11月份出院回家,体内有两根钢板和四颗钢钉固定,体外从胳肢窝下面到大腿根都打着石膏,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硬邦邦的白色盔甲,中间部分丝毫动弹不得。
4、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5、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6、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7、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贾平凹
8、问:谈到您早期的代表作,一般都绕不开《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9、今天是史铁生诞辰68周年。和很多人一样,关注史铁生,源于他的那篇选入语文课本的《我与地坛》。记得那是初中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当时因为左腿骨裂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在学校上课,完全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形象。第一次读完的感想就是一个字:美。原来一篇好的文章能让你身心都安静下来。明明是朴实无华,却让你感慨万千。
10、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1、身体的残疾,宁静的思考,洞悉万物的思想,睿智的语言,这些既是上帝给予作者的礼物,同时也是上帝给予作者的悲惨。不知道是这种悲惨的命运成就了作者的写作,还是写作本身就是作者的一部分人生阅历。总之,在众多残疾人中,史铁生那种对于生命的反思,既是在阅尽了人世繁华之后的宁静,也是大灾大难之后的深思。
12、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13、我大的收获就是要学会懂得珍惜。您没能珍惜母亲,在失去后的悔恨是那么伤感,但终究是悔之晚矣。因为在失去后的珍惜又是那么得无用处,所以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一切,这样失去后就只有幸福的怀念而不是痛苦的悔恨。享受母爱、珍惜母亲,奋斗的同时,也要让你对母亲的爱时时前行,不可一时懈怠。走走也可停停,双眸顾盼,爱心坏绕,让母亲的心也不感到寂寞。
14、史铁生:真实应该算文学一个很好的品质,但不应该算文学的高标准。如果仅仅是真实,我觉得文学的意义就要小得多。其实文学更多的是梦想。人要有梦想,因此人创造了文学这种方式。《务虚笔记》中也写到,其实一个人的很实的生活是很少的。像每天的衣食住行就是很实的,但当你走路的时候,你会想到一些东西。写作不一定是纸和笔的问题,只要你脑子里在对生活做一种思考的时候,我觉得就是一种写作。
15、于是父亲从学校图书馆给我借回来了一摞又一摞的书,姐姐给我带回来很多报刊杂志。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名著。国外的有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国内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甚至还有父亲不让我看而我偷着看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梁晓声的《泯灭》。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杂志,比如那时流行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参考消息》等,后来甚至还看了一本《厚黑学》。
16、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17、索书号:I267/1132
18、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次,与他聊天,聊到有些外来妹在城市扎根的事情,我随口就说“或者嫁个瘸腿的”,话出口多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犯忌,先就尴尬起来。我一尴尬,他便也不自在,这局面确是有些难堪的。后来,我在他的一篇小说里看到了一个相类似的细节,一个少女对一个瘸腿的男青年说到一只鸽子的名字叫“点子”,说这名字叫人以为它是个瘸子。这小说是多年前的,这也许说明史铁生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种情形在他身上发生已不止一次。
20、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
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其二)
1、1998年患尿毒症,终至透析。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随笔集《扶轮问路》和电影剧本及影评集《妄想电影》出版。
2、史铁生身体不好,也因此惜时如命。2001年,通过E-mail,我们的交谈方式算不得直接,然而当我看到他熟悉的语言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仍然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真诚。
3、以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4、史铁生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5、尽管您——史铁生先生已不在人世,但我仍希望您在天堂也能收到这封信。
6、史铁生很不好意思地朝我们笑着,似乎他犯了个淘气的错误。我们问他父亲怎么又让我们进来了,他伸手在窗户上敲了敲,说听见我们的声音,就给了个暗号。
7、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人度化了佛祖。
8、投稿邮箱:goodeditor@1com
9、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10、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
11、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2、问: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是什么给予您如此大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
13、很喜欢看史铁生的作品。从《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到《病隙碎笔》。他去古园了,我们便随他“去古园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是他作品的魅力。
14、他早年上山下乡,后来罹患神经疾病,因为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也没有及时返京调节,终导致他下身截瘫。随后又常年遭受疾病困苦折磨,几度病危,其一生的经历是比较坎坷的。个人觉得瘫痪对他而言是人生的一次转折。史铁生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没有被锁在轮椅之上,而是不仅为他自己,也为别人找到了生命的力量。苦难极处必有希望。
15、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6、问:您觉得哪些书对您影响深?您比较喜欢哪些人的作品?
17、百度百科里介绍史铁生的文字是这样开始的:“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8、馆藏地址:图书馆三楼文学书库
19、史铁生回陕北1980年代
20、我曾在《病隙碎笔》中写过:“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谋生。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荒唐就够了吗?所以被送上这条不见终点的路。”“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其三)
1、课文中没有提及到我的父亲;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母亲从早到晚操持家务的辛劳。作者简介: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2、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也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3、知道作家史铁生先生去世的消息迟了,说明我离文学界远了。可这仍让我在桌前愣了许久,当时耳边响起一支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一篇小说,也是史铁生的成名作,我记得发表在一九八二年我供职的《青年文学》上,回首一算已近三十年矣。
4、史铁生散文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5、史铁生的传奇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是坚强;史铁生的作品,看到人的软弱如同芦苇,但决不会看到人的乞求,看到作者的怯懦和惶恐。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6、史铁生:我写作的题材不限于残疾人,我也写过插队的、街道工厂等其他不相干的。另外关于残疾我也有一些看法。我的残疾主题总是指向人的残疾,而不是残疾人。一切人都有残疾,这种残疾指的是生命的困境、生命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局限中试图去超越,这好像是生命根本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到这里。
7、然后开始渐渐读他的一些其他作品,他笔下的奶奶,他命中的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在陕北插队生活的画卷,他对命运坦然接受,和他的《命若琴弦》里的小瞎子一样,生命总是要继续的,活着的盼头是多么重要,心灵的依托能支撑一个人一直走下去。他接受上天给予他的命运,老天爷要求他承担这一切,那么他只能背着厚厚的行囊往前走,至死方休。《我与地坛》里有一句话我至今铭记:
8、名篇|学术||思想|读书会
9、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10、问:《务虚笔记》思辨性很强,有些章节完全可以看作“冥思录”。
11、说到这儿,我真是有些惭愧,因为我很少能照顾到读者。所以,“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这话我实在是不敢当。
12、F医生的结论是,这足以证明人的大脑和灵魂是两回事,一个是追踪者,一个是被追踪者。就是说那种灵魂的东西已经存在于你的命运中,你面临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接近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它;如果你试图离开它,也许更糟糕。所以我觉得我的命运就是这样,绝大多数时间是坐在屋子里,看看书,想些事情。世界的空间性对我来说太小了。
13、初读史铁生,只是觉得文字很美、很凄凉,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时间的脚步很快到了初二结束后的暑假。那一年随着身体的发育,我被检查出患有脊柱疾病,父亲带着我在西安各大医院不断检查、咨询专家,后决定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调节。
14、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插图典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5、史铁生:那时的写作比较现实主义,那种写作的格调也没有延续下去,那时候还有一种比较虚假的乐观主义。我并不认为悲观是一个贬义词,在比较深层的意义上。但如果以自己的悲哀为坐标的悲观主义是不好的,以自己的某种温馨为出发点的乐观主义也是虚假的、浅薄的。真正的乐观和悲观都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人的处境的根本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悲观和乐观没有高低之分。
16、在您的文章中,您多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让大家勇于面对苦难的生活,与困难作斗争。
17、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
18、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经历过伤痛,就明白了人生
20、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其四)
1、以梦对应四季,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2、而使史铁生的人生态度更加明确的,不仅仅是母亲,还有十多年中出现于地坛这座古园中的形形色色的“关键他人”。他们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他每天都到园中练声,凭着对艺术的热爱,一唱就是一上午,这样坚持了好多年;一个捕鸟的汉子,单等一种过去很多而现在罕见的鸟,这一等便是很多年;一个有天赋的长跑家,盼望用长跑成绩获得政治上的解放,却生不逢时;当然还有那个让人读来动容的弱智小姑娘……他们面对人生的诸多苦难,仍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在他们身上,史铁生看到了人生的无常,看到了苦难的必然,看到了命运的不公,更重要的是他在看穿了生死之后,开始自觉地去思索如何找到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而这一点,也成为他中后期作品经常涉及到的主题。
3、我觉得史铁生先生的名字就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史铁生年轻的时候因为腰腿病而身体瘫痪,后来被确诊为尿毒症。但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垮,而是一边和病魔作斗争,一边坚持写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4、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5、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
6、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为经典的作品之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以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史铁生幽默旷达的行文中,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启迪人们重新寻获爱与信心。
7、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
8、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9、一个星期3次,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这就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
10、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他的妻子米将他身体完好无损的肝脏和眼角膜捐献,史铁生说:希望器官新的主人能帮我继续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四天后的1月4日,史铁生的肝脏成功移植到了一个天津肝病患者身上。这天,是史铁生60岁的“生日”。
11、读过您的《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后,我打算跟您写这封信。
12、麦家陪你读书No.338推荐书籍
13、今天是1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我想写写我与史铁生的故事。
14、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中学教书,周末才回家。母亲有时外出干活的时候,家里就剩我一个人。宁静的农家小院,窗外有偶尔的鸟叫声,我在炕上躺着或者趴着看书,累了的时候就放下书,透过炕边的窗户窥探着外面,一排低矮斑驳的土墙,邻家五叔新房上整整齐齐的青色瓦片,还有在屋脊上起起落落觅食的麻雀和鸽子,随风摇摆的梧桐树的沙沙声。世界很安静,而我的心情也跟随着书中的主人公在起起落落,于连、孙少安、高加林、白嘉轩、希斯克利夫,病榻上的我跟随着这一个个主人翁的故事,跌宕起伏,竟也不显枯燥。
15、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
16、史铁生:关于读书,我不想说得太具体,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与关注。我的体会是,一味地追求多而新,倒可能弄得自己颠三倒四不知所从。根本的问题,先哲们都想过了。其实,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只不过布景和道具日新月异,读书和思考只为不被它弄得找不着北。这只是我的看法,并无典型意义。
17、乘坐公交13路、231路、28路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站下车即到。
18、他,活到了狂妄的年纪却残废了双腿,不久后饱受尿毒症的侵扰,生存对于他来说成为了无胜于有的荒诞。所幸,地坛在此时终于来了,它在那里静静地守候了四百多年,终于等到了史铁生的苦难时刻哗然而至。她用如母亲的包容和慈爱接纳了他,是地坛让史铁生懂得,他的生命里不仅仅剩下苦难和不幸,这园子带给他的是一个顺应命运,坦荡而生的灵魂。
19、20岁那年,史铁生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只剩下暴雨中的史铁生和一头老牛。
20、后来,他的家就成了经常去的地方。他的家和所有的家一样,生活照常进行,你完全不必像歌里唱的那样,“多给一点爱”,你也完全不必有那些戏剧性的想头,以为在那里会得到灵魂的升华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脚走路,他用轮子走路。你所以去敲他的门,只是想同他聊天。你所以更喜欢同他聊天,是因为他有好的头脑,以及好的天性,这两条都是使人愉快的。
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其五)
1、“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2、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3、史铁生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他就是这么顽强地弹好了自己的这一张被“拉紧”的人生。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文字曾经给了一个病榻中的青春期男孩多大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敢于直面未来的生活,不恐惧,不忧愁。六个月后我开始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8月份基本康复,前后整整休学一年。
4、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5、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6、以艺术形式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
7、陶渊明在乱世中为自己,也为后世的隐士们创造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梭罗在作品中诗意地描述着远离现代文明的瓦尔登湖;三毛的天堂在黄沙滚滚的撒哈拉;苏童的精神家园是有着“长长的灰石路面”、“房屋、店铺、学校和工厂挤在三座桥之间”的“香椿树街”……我们需要类似这样的地方,哪怕只是让我们暂别喧嚣与浮躁,哪怕只是给我们的心灵以片刻的宁静与安适。虽然生活有“铁的面孔、鹰的指爪”,但我们的灵魂总想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便是福;找到了,便是缘。从这个角度来说,史铁生是一个有福的人。
8、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
9、问:可否谈谈您的创作变化?
10、父母和家里亲戚都很纠结,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来征求我的意见。还记得当时我笑着说:“爸、妈,咱做手术,没事,生死各有天命”。于是2000年的九月底,我躺在了手术台上,伴随着全麻而逐渐模糊了眼前的无影灯。
11、秋天,作者母亲为了唤起作者对生活的希望,带作者去北海看菊花。所以怀念秋天,以此来告慰母亲,不仅自己要好好活着,还要带着妹妹好好的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12、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
13、以心绪对应四季,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14、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
15、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16、以声响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17、雨停了,回到家,史铁生发了高烧,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的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18、《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该书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19、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
20、新浪微博:@季羡林国学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