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排行榜100名
1、世界公认100本好书排行榜
(1)、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2)、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的著作太多了,很难讲哪一个是他的代表作。不过有一类作品适合我们的需要,那就是哲理小说。似乎没什么其他作家写过这类作品。《老实人》的哲理相当简单,但在任何时代都碰到:不管是自然灾祸还是人为苦难,都和上帝无关。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和正义,努力与邪恶势力斗争,世界才能逐渐变得更为美好。
(3)、《艾青诗选》“艾青式忧郁”贯穿全书,倾诉浓重的家国情
(4)、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里,既有卡夫卡的个人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还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作一样。
(5)、这是一本“禁书”,也许是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禁书。尽管它因“性”被禁,却并不等于说它的题材只是性。在书中,劳伦斯不仅要求一个人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从工业文明、传统文化以及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解放的人”。这些才是劳伦斯思想的深义。
(6)、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7)、《童年》通过孩子的眼睛描写世界,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8)、维科是18世纪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先驱。由于当时的主流趋势是应用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一切现象,特别是心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但是维科第一个明确区分开自然科学与人文研究,并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这为比较文化人类学,比较历史语言学,比较历史美学,比较历史法理学等奠定基础。
(9)、《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性尊严的追寻之旅。
(10)、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佳的场所。
(11)、萧伯纳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在世界戏剧史上大致也处于同等地位。他的大部分剧本可以称之为“思想剧”,而其中之作可以说是《人与超人》,该剧真正表现了萧伯纳自己特有的哲学——生命力哲学。
(12)、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杀,就是捧杀。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过,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是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
(13)、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功劳。
(14)、在整个历史长河中,20世纪究竟是继往开来走向进步走向辉煌的时代,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小插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作为一个极端的时代,肯定会遗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反思。
(15)、近二百年实验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人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是发明、仿造、改进、组合直至本书所说的设计。尽管现在设计科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但未来需要的恰巧是西蒙这样的博家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设计出未来人工物的世界。
(16)、《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的优秀文学作品!相信也是四大名著,为人所熟悉的一部。
(17)、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的著作太多了,很难讲哪一个是他的代表作。不过有一类作品适合我们的需要,那就是哲理小说。似乎没什么其他作家写过这类作品。《老实人》的哲理相当简单,但在任何时代都碰到:不管是自然灾祸还是人为苦难,都和上帝无关。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和正义,努力与邪恶势力斗争,世界才能逐渐变得更为美好。
(18)、“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本来应该解决的根本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案。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发明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对象。
(19)、数学在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理解。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困难?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20)、(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世界名著排行榜100名书名
(1)、《欧叶妮·格朗台》--------巴尔扎克
(2)、附上网文之王的12位主神级大佬,你喜欢谁呢?
(3)、《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4)、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靠指纹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但是,心灵的事情就说不准了。符号表达是极为复杂的一件事,符号技术远没有基因鉴定那么方便。但是,符号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像的世界。埃柯的小说神奇之处就在于此。
(5)、雅典大学现有5个学院22个系,还有7个独立的系科。由院长负责全院的工作,下设系主任及专业主任。每个学院设有学院代表大会、院长理事会、院长。系管理机构有代表大会、管理理事会、系主任。专业的管理机构则是代表大会、专业主任。各院系隶属关系如下:
(6)、除此之外,清华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治国之才,他们中的代表有、、等等。
(7)、思想这本宝书,是国家之幸福,民族之幸福,人民之幸福!中国共产d会长治不衰!读好思想这本宝书,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但又不敢轻易妄动。因为,中国人民有一颗精神原子弹!那就是思想这本宝书!
(8)、“自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但不少人对它只是泛泛而谈,许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换概念、言不及义。穆勒的《论自由》是迄今为止论述社会自由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名著。遗憾的是,一百年后,一些中国人对此书的内容仍然茫然无知。
(9)、20世纪生命科学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分子生物学来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而这两位科学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谔这本小册子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学完全改变面貌,而且还将在下一个五十年、一百年改变世界的面貌。这条路恰巧是一位连化学都不太懂的物理学家打通的。
(10)、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济济多士,他们中有竺可桢、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熊庆来、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周光召、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梁思成、杨廷宝、吴仲华、林宗棠、张光斗等等。
(11)、哈耶克以经济学家知名,还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更有创见,更有影响。哈耶克的思想总有点不合时宜,但从长期来看又显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的真知灼见不能因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被我们舍弃。
(12)、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一个人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描写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
(13)、《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
(14)、博尔赫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他可能读过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他的作品把二千五百年的世界文明精华纳入其中。这也许正是“古典”的真谛。生命太短了,你怎么能读那么多,体会那么深。那么读博尔赫斯吧,他能帮你。
(15)、《百万英镑》揭露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16)、(25)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17)、(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18)、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波普尔说:“经验科学就是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把认识逻辑称做理论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普遍的命题。”按照他的学说,科学理论“不是由观察开始,而是由问题开始”。波普尔的整个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划界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个判据来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19)、斯诺两种文化的论点很简单: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比亚,而文学家应该懂得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什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到了21世纪初,除了高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口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维的人降为零维的人。然而沿着本书界定的思想史的轨迹走下去,是可能升维,升到三维四维,甚至成为“超人”的。
(20)、从某些文化看来,征服自然以及诸如此类的自我挑战是不可理喻的傻事。而这些傻事的背后,有的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在困境中通过艰苦劳动生活下去的意志以及战胜灾难、孤独的勇气。虽然,“人定胜天”之类的话,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是,现代人还是应该以鲁滨逊的精神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并且战胜自我的。
3、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著
(1)、《人类的故事》一部好的人类历史教科书。一度被选为历史教科书,还曾获得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在全世界有近百个版本,仅美国销量就高达一千多万册。
(2)、女性占人类的一半,但研究与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却少得可怜;英译本《第二性》195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女性主义和谈论女性的书出版无数,但是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使人感受到如此浓郁的学者气息。
(3)、俄国文学家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长期以来,对心灵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甚至神学的领地,至今心理学是否是科学仍有很多争议。冯特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倡导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实验心理学正式诞生,也标志着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产生。
(5)、《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出版于1830年。该小说讲述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他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尔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德·瑞那尔夫人恋爱。他们的秘密恋情被市长知道后,于连不得不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出人头地。因为院长主教之间的勾心斗角,于连离开神学院去了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他非同寻常的才能与骄傲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玛特尔,于是与玛特尔小姐恋爱,于连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此时侯爵收到德·瑞那尔夫人被迫誊写的一封揭发信,于连的梦想破灭。他到了维立叶尔的教堂向德·瑞那尔夫人开了两枪。于连被捕入狱。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于连免受虐待。得知原委,于连疯狂地爱上了德·瑞那尔夫人。于连被判死刑,他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尔夫人为他上诉。于连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德·瑞那尔夫人三天后也离开了人世。
(6)、《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主人公的命运和社会的起伏跌宕,让人深感命运的不确定性与偶尔的无力感。
(7)、正如威尔逊所说,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普遍理论,使之能够依据群体的各种参数关系以及由物种遗传结构所产生的行为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来预见社会组织的特征。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正如达尔文一样,只要把动物同人类联系起来,终将会受到挑战。
(8)、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9)、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10)、佛教是古老的世界宗教。佛教没有把人的崇拜集中起来的神,更没有一本大家都认同的经典。《阿含经》是为接近原始佛教的经典,而其中包括上百部经。
(11)、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2)、现在的西医被称为“科学的”,归根结底,有赖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而这正好是德国医学家微耳和的主要贡献。他是细胞病理学的缔造者。1858年他发表了《细胞病理学》,其中完整地阐述细胞学说,并声称“所有细胞来自细胞”。
(13)、它叙述了法国大革命那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其中展示了残酷的阶级斗争。狄更斯再次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为世界编织出一个善良的人替友赴死的故事。但是,他无法解释历史之谜: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发生?
(14)、在21世纪,各种文明的命运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本书就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反思的结果。亨廷顿害怕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联手打败基督教文明,但是前两者是不可能结合的,这点上他的判断显然有误。然而文明的冲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轮的“西方的没落”,却不是没有可能。
(15)、可可英语含有双语英语阅读,关于每日头条、经济、科技、文学……很多内容都可以阅读。英语广播如BBC、VOA等等,可以供我们每日练习听力。
(16)、数学在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理解。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困难?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17)、《庆余年》-猫腻、《回到明朝当王爷》-月关(明朝)、
(18)、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是他一生体验与不断探索与思考的结果。全书以科学的精神研究了四大主题:群众、权力、死亡、转变,而且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的确对群众心理学有过一些探讨,不过还没有什么理论研究。卡内提的独到之处在于把权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他说:“幸存之际就是权力在握之际。”
(19)、《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
(20)、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可是很少人关注信息的传播;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之中,可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响。麦克卢汉是早开始关心媒体对个人、对社会的改造的人,提出“媒体即消息”的论点。他开拓了一个无尽的前沿,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
4、中国100部经典名著
(1)、曹雪芹极善于让作品中发展情节前伏后应、首尾相顾、开合呼应,使结构网状演绎称有机的整体,同时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有了灵动性和完整性的展现。曹雪芹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常常先用小网状含蓄地进行预示,接着,通过网状的演化,使网状扩大并与别的网状交叉,而在若干个网状的碰撞中形成重大事件,逐渐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让人物的内在性格心理特点逐渐展示出来,并以人物性格牵动情节发展。而当情节不断展开之后,人物性格也显得更为丰富了。所以,《红楼梦》没有对人物进行专门的介绍,而且通过一个个网状的发展,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认识人物的丰满性格。而其前伏后应的方式用得十分巧妙,如贾雨村演说荣国府,便是以提纲挈领式的“前伏”来预示荣宁两府的兴衰,其“假语村言”提醒读者如何去理解小说的全体;再如,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而其《金陵十二钗》正册及副册的判词就是绝妙的“前伏”,是一种巧妙的预示。如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是预示着林、薛后来的命运,林黛玉才华横溢,对于爱情的追求十分执着,但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却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后泪尽而逝;而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也很有才学,但她在贾母、王夫人等的操办下,虽如意愿地嫁给了贾宝玉,但两人没有通过语言和志趣,加上贾宝玉始终难忘对林黛玉的爱,薛宝钗在婚后不幸,宝玉当和尚去了,她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2)、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里,既有卡夫卡的个人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还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作一样。
(3)、时至今日,心理学已经成为极为庞杂的学科体系。在20世纪中期,两个大的学术派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强调科学方法的行为主义学派。而马斯洛倡导了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思潮,即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思潮强调人有独立人格,有发展自身的潜能,能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个概念就是马斯洛提出并且大大加以发挥的。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5)、它是世界上影响很大但篇幅短的书。总的说来,《老子》与《论语》几乎完全不同而且相互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则是在野派。老子乃至道家学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辟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
(6)、小说中单兵装甲的辅助系统系统设定,人类通过操控机甲的视角很具代表性,很多东西都是在他之前的写手没写过的!很喜欢的作品,以庞大丰富的想象和干净简洁的文笔为人称道,受到很多粉丝的狂热喜爱。
(7)、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佳的场所。
(8)、《飞鸟集》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的痛苦。(叶芝)
(9)、哈代作品的悲剧性震撼人心。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悲剧。人希望精神的上升,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有机会的人未必真正有学识和创见,他们劝裘德安分守己、乐天知命,难道这应该是未来人的哲学吗?
(10)、“文化”一词在媒体上的运用真是泛滥成灾,可是没什么人对它哪怕有粗略的界定;是泰勒给他的研究对象“文化”以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表面上看,它是纯学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语言与原始思维对于21世纪人工智能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11)、《金银岛》全世界流传广的一部海盗探险小说,新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12)、《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13)、(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14)、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它与工业制度的结合是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动力。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有影响的思想家;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卢梭仍有许多误解,不是认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认为他十分激进。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思想,会发现他有许多独创之处。
(15)、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识之士总要考虑当前与过去的关联,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而这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建立一种历史哲学或历史观。而史论就是为这些人打造航海罗盘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众多的史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包含大量的理论概括及创新。
(16)、《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的成名作,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多的一本。
(17)、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
(18)、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佳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