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举例100首
1、宋词300首精选
(1)、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歌中诗眼考察答题模板归纳!
(2)、申忠信编*的《诗词格律三十三讲》可供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使用,辅助阅读、鉴赏和创作。讲解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诗词的特点、分类,篇幅、平仄、黏对、押韵、对仗等格律要素,新旧诗韵、词韵常识,*句、律诗、排律、古*、古风、乐府等诗歌样式,诗词唱和,等等。对每首列举的诗词进行精心标注,详加分析。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知识点明确精准。附有《诗韵精选》《中华新韵》《词林十七部韵》《常用词谱精选》,方便查阅。
(3)、 夏雨榴花润,春情柳叶收。碧波江上荡兰舟。欲诉心中故事,惟怕蝶添愁。
(4)、下阕抒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5)、ISBN编号: 9787545132588
(6)、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对比阅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题干的问题作答,分别从手法和情感上对比,①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类比、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或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手法,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②晏殊的词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或比喻等)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 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化,不由得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或晏殊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燕归”比喻美好事物的出现,落花去了,燕子回归,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一定会有另外一种美好事物的诞生,表达词人不必为逝去的美好而伤感,它的逝去恰恰带来了美好的新生的豁然心态。(答案不是唯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7)、得一字尽显风流,吟一句统领全篇。这看似容易的事情,往往不知融注了作者多少心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8)、第《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中华新韵》,时代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取向也不同。因此,本韵典的编排,各自独立,分类为序,便于单
(9)、欧阳修在宋仁宗景佑三年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这首诗就是次年春天作于夷陵的作品。元珍是其朋友丁宝臣的字,他当时任峡州的判官。题目的“戏”字透露出作者的本意,其实本篇是游戏之作,虽然包含了政治失意的痛苦,但作者作诗的本意是为了突出个人旷达的胸怀,因此颔联就描写了山城独有的物产“柑橘”“竹笋”。鲜美的柑橘在雪中生存,意象中饱含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象征着作者的坚韧不拔。而竹笋则在冻雷初响中被“惊醒”,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这两句诗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但是作者的情绪并未就此消极下去,他转而回忆起当初在洛阳时的美好时光。作者曾任职洛阳推官,见识过牡丹盛开的美景,在作者的眼中,繁华已经成为记忆中永存的美好时光,那么此处晚开的野花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嗟叹之处了。通过盛衰之间的对比,作者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10)、诗词鉴赏: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总结!
(11)、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12)、 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外母亲节诗词一组)
(13)、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14)、——宋·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15)、《怎样写古诗词》从格律、立意、取材、结构、字句、修辞、阅读七个方面谈诗词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突出诗词创作的创新意识,行文通俗简洁,适用于诗词初学者。所举例子以正面为主,有时引用反面例子做对比;也引用了不少现当代诗词,以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书中所谈主要是古人和今人的经验,也有一些作者自己的阅读和创作体会。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鲜明、典型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
(17)、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早、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18)、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19)、C. 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20)、试题分析:C.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句是说遍地黄芦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仿佛自己像遭贬的柳宗元泛舟九江边。”理解有误。E. “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渴望归隐理解有误。
2、宋词300首精选长
(1)、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2)、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于景,读来朗朗上口……100首关于春的诗词,你都读过吗?
(3)、云树半晴阴”,写江天云树,时阴时晴,变幻不定。这是江天的总体背景。“帆来”句,江中船帆来来去去,历经人世变迁,天若有情也要为之衰老,“天迹老”用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潮生”句,江中潮水时起时落,阅尽沧海桑田,太阳还是日日西沉。“帆去帆来”和“潮生潮落”都是实写江边景物,但却深含怀古之情。诗人们常把人世变化,和自然变化寓于“帆”和“潮”之中,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和“潮打空城寂寞回”。“南北”句,由怀古到咏怀,古往今来的人事变迁,饱含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
(4)、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诗风。
(5)、韩琦,北宋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6)、注:古港:西汉烈楼港,为伏波将军收复海南岛登陆处。
(7)、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此题多重在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因此答题时,要在弄懂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认真将各选项表述文字同文本实际对比,努力发现有无差错。题中,B项错误在“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一句,此词是借所南翁所绘之无根墨兰表达自己的亡国破家之痛。D项误解了词语原意,此句中“一叶”写出了墨兰的孤独,“比”突出了墨兰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特点。
(8)、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9)、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本题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作答。
(10)、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自我形象。
(11)、 红豆何时绽,绿荷几处抽。暖风轩畔舞银鸥。重赏山边旧景,恐让燕担忧。
(12)、古人将春天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孟春、仲春、季春。
(13)、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14)、仲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15)、之所以说得如此讽刺,就是因为如果按照他们的赏析反向推演,写出一首诗词来一定惨不忍睹,丑绝人寰。而这些纳入到辞典中的诗词作品,好像都不是他们费尽心力挑出来的,而是从那些前人总结的经典中找出来。
(16)、赏析: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梅花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1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远景,点醒“望”立脚点和表现诗人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一片孤帆”。读这首诗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感受就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欢迎。
(18)、诗词鉴赏:高考语文意境类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19)、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20)、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高分必读!
3、经典宋词50首解析
(1)、 比翼双飞天下殊。枝头蜜语暖心湖。年年情筑小巢庐。 惯看人间烟火事。不嫌秋日杏梁孤。一随一唱总如初。
(2)、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3)、诗词鉴赏:你与诗词满分之间,可能就差这“七看”!
(4)、古诗词鉴赏的理论知识→ 形象鉴赏系列 → 语言鉴赏系列 → 表达技巧鉴赏系列 → 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鉴赏系列
(5)、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附答案
(6)、①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类比、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等)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或周邦彦的词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手法,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
(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明明很喜欢一首诗,可是当看这些所谓赏析时,却总觉他的赞美总是擦肩而过,即夸不到点子,也触不到至美之处,如同嚼醋一般,仿朵一丛鲜花里跑出一只猪来,大煞风景。或者是那一只嚼牡丹的牛,总是各种不搭!
(9)、(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10)、注:儋耳:海南岛古称。河洛:指河南。杜家:酒神杜康。
(11)、诗词鉴赏: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12)、——宋·汪莘《沁园春·峰下王道者家在柳塘》
(13)、在每篇古诗词逐字逐句的具体语境当中,反复理解这些重要知识,久而久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会随之提高。
(14)、总是和别人说起小时候,一桩桩可笑之事,一幕幕浮动与脑海,回头想想,现在的我只能搜寻记忆中童年的无忧无虑,因为成长使我有了责任;永远不能像童年那样肆无忌蝉的嬉戏,因为成长让我立即时间的无情;永远不能像童年那样躲在妈妈的怀抱享受温馨,因为成长让我明白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不可以嚎啕的大哭,不可以任性地发脾气,不可以游手好闲,不可以……因为我在成长,就必须学会面对。
(15)、青春的扉页上,我们用彩笔勾画一圈圈美好的蓝图,梦想曾在无数的圈圈中发芽,在承接阳光雨露中不断地渐渐成长。
(16)、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17)、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18)、寄宿碧海岸边,徜徉虎尾椰下。静听涛声如雷震,仰观云游似絮花。钝叟亦念家。南国炎热炙火,北疆寒冷冰挂。身居儋耳念苏轼,心醉河洛思杜家。何惧增白发?
(1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2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经典宋词鉴赏20首
(1)、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1)
(2)、只恁(nèn):只是这样。辛弃疾《卜算子·饮酒不写书》:“万札千书只恁休,且进杯中物。”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多少曾这样告诉自己:人生没有纯真幼稚是一种遗憾。可是,倘若永远生活在春天里,就没有品尝到夏的茂盛,秋的灿烂,冬的严酷,那是不是更是一种生命的遗憾?儿时的梦做了一遍又一遍,童年,更多的属于摇篮。那么,现在呢?成长,那是不是更多的属于自然虽有无奈和矛盾的感觉萦绕心头,但成长不经历也不简单,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位。
(5)、第本韵典在“绪论”门介绍了“诗词曲用韵的基础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6)、注:防疫突防,各地群羊(阳)齐聚,吾忌沙滩晨练仅在晨曦月西,人少为之。
(7)、可恨的是,偏偏要整出一套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来,有的甚至还和正治挂上钩。把A诗的思乡赏析放在B诗的后面,竟然毫无违和之处,端端地神奇无比。
(8)、虽然古诗词翻译为现代文,会失去很多韵味,但理解一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是分析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在不理解古诗词在讲什么的时候,看看参考译文,能降低一点学习的难度。
(9)、赏析:作者此时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句。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
(10)、韩琦一生历经了多次政治风暴,他在宦海浮沉之际却一直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坚贞的情操。这首诗既是韩琦的自况,又启示着人们培养人才不能只考虑其外在,而忽略了其本质,对人的培养要更关注其内在的品格,从小注意其情操和素质的培育。
(11)、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2)、注:灯台:山峰之上航标遇风疑为摇曳。雪花:浪花。
(13)、诗词鉴赏:高考50个诗词意象整理!太全了,强力收藏贴!
(14)、钩月透椰林,疏影乱婆娑。日前长湾人稀少,今晚何其多。疫情禁令放,出行无忌魔。佯见踏浪人头攒,阳阴岂如何?
(15)、注:自五指山至神州半岛君和店,偶遇老友邓君来法,午相聚湘馆微醺快哉。
(16)、书名:国学新读大讲堂:唐诗+宋词+元曲(共三册)
(1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zhè)鸪(gū)。
(18)、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2)
(19)、ISBN编号: 9787507742626
(20)、以一首家喻户晓的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5、宋词300首精选百科
(1)、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得高分的10大秘籍!
(2)、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1)
(3)、注:诗经甘棠:以赞美召公,爱民之情,因召公树下居住过,而对甘棠敬之。有甘棠遗事成语之说。
(4)、 大雁滩中瑞气扬,风摇绿杏韵流长。桃展柔枝如嫩臂,妖媚,欢欣迎客抱游郎。
(5)、“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6)、有人说,成长是美丽的,犹如春的芽孢迫不及待地绽放;有人说,成长是酸甜的,要学会走路就要面对跌倒,要收获成功就要面对失败;有人说,成长是苦涩的,接受一次次挑战,接受无数烦恼的磨砺;成长如火焰,热情的奔放,因有成长,才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
(7)、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
(8)、那么,就让我们在100首有关“春”的诗词中提前感受春天的魅力吧~
(9)、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
(10)、注:闻郑州下雪,落入龙湖冰雪相伴,水如琼液,寒鸭残荷好不诱人。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2)、碧海巨轮正发,卷起层层浪花。观潮闲步金湾沙,瞭望那浪来时,袭石崖。灿阳烈南国,重见道边花。远方闻听皆疫家,心寄亲友瘉否?遥敬茶。
(13)、ISBN编号: 9787538589283
(14)、古诗词鉴赏的理论知识→ 形象鉴赏系列 → 语言鉴赏系列 → 表达技巧鉴赏系列 → 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鉴赏系列
(15)、诗词鉴赏:突破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重难点,这几个技巧要掌握
(1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17)、此诗是欧阳修遭逢贬谪之后的作品,诗中含有蛰居山野的寂寞心情和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意,其中又包含了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抒写物象的时节变化,表达个人作为“野芳”绽放的雄心。
(18)、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19)、去春亚龙湾。金光灿。白云翻。缓抬步履汗湿衫,欲寻椰影入栏杆。今年三亚湾。天昏然。海偶蓝。晨起漫步忌沙滩,期冀天水相摩肩。
(20)、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1)、成长中的等待,在充实中度过,但又说不清成长到底是为了什么?静心地仔细想想,我们从第一声谛哭,来到这个尘世上,就踏上了成长之路,就在情感、交际、事业三条轨道上跋涉、探索、奋斗,似乎每一条道路都通向迷宫。所以,我们终其一生,几乎都是在摸索、碰壁、折回原路的过程中反反复复走走停停。当我们疲惫地坐下来看看走过地路,才嫣然发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的路径都不同,这场生命之旅,谁都没有导向。所以在我们忧伤痛苦的时候,与其躲在阴暗的角落流泪,不如跑到烈日下流汗。
(2)、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胸襟抱负、豪放坦率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一个原因。
(4)、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
(5)、此诗作于中秋前夜,这本是阖家团圆的美好佳节,作者却在首联描绘了一幅将圆未圆的秋月图。“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期待月圆实际上代表了人类对的追求,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的人们渴望万事得全的美好愿望。佛经以十五满月代表破除迷惑的高境界,而范仲淹这首诗也明显受到了佛教哲理的影响。诗歌的尾联是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也是这首诗的落脚点:人生在世,万事不必刻意追求,而应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豁达,不受世俗羁绊。“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作者用淡淡的彩笔,抹上几许亮色,又带来几缕凉风,“澄霁”、“清风”与“光华”相呼应,便使整个画面色彩更加柔和而美丽,阵阵秋风又给惆怅的情怀平添了几分爽意。
(6)、这首《赠学者》是一首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诗作。诗歌首先表明人是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人的本性中虽然已经具有五常的基本要素,但是依旧需要学习。作者以《荀子·劝学》中“揉木为轮”、“砺金琢玉”为喻,阐发了学习的重要性:人的先天本性需要后天教育学习的指引,否则原本的良才也会成为废物。“仁义不远躬”正是欧阳修思想哲学的一贯体现,一切的仁义道德并不是脱离生活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就存在于一般的生活中,不需要“远躬”求取。在欧阳修看来,只要勤学苦练,就能在学问与道德上取得双丰收。学问是基本,只有基于对道德文章的深刻理解,才能开出美丽的道德之花。
(7)、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8)、|声明:综合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0)、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情感和手法错误。
(11)、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文章。上句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具有“建安风骨”。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风格。李白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谢朓楼和校书。
(12)、第《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中华新韵》,是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读书音,譬如,想写近体诗,就要按近体诗的要求查平仄,查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