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专制的原则是恐怖,民众的一切权利包括生命都可能随时被专制君主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剥夺,显然在这种状况下生活的人是与自由无缘的。君主制对个人品德的寄托也同样无法有效地限制权力。孟德斯鸠明确谈到:权力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天生就有被滥用的危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所以,坏人掌权会做坏事;好人拥有了不受限制的权力,也会被权力腐蚀。这使我们想起了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对这一思想的精辟概括:“权力导致腐败,权力导致腐败。”因此,要想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对于以制度安排和政治程序来保障政治权力的正当使用的深入思考,乃是现代西方政治智慧和政治文明中,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孟德斯鸠有价值的理论贡献也正在于这一点。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有一个关于制度和程序安排的著名例证:切蛋糕的权力和分蛋糕的权力必须分开,切蛋糕的人后一个拿蛋糕,才可以有效地蛋糕切得均匀。显然,制度安排得当,政治自由才能切实得到保障。(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4、C02气体保护焊短路电流峰值一般应为焊接电流的()A.1~2倍B.2~3倍C.3~4倍D.5倍答案:B--------------------------------
5、吉登斯在其社会时空思想中提出“在场”概念,并进一步将社会空间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形体的空间性、共同在场和区域化,三者都与人的行动在物理空间中的定位有关。他指出共同在场的社会空间是我们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基本的结构形式,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或是空间的缺场,或是时间的缺场。在“缺场”的情况下,交往与互动之所以还可以进行,其原因在于日常生活里出现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时间——空间的分离。(20)这种时空的分离或区域分化的出现不仅造成了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巨大断裂,还进一步构成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和全球化过程的本质。(21)
6、不足之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7、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一些新的力量犹如一台台强大的碾平机,把世界压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现在这个扁平世界被因特网轻易地捆绑在一起,人类就是被这张无所不在的蜘蛛网粘连着的蚊虫,被时间吞咽、消化。当我们在100年之后回头,叶芝悲叹的20世纪初的世界乱象,实际上是现代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倾轧下的真正乱象的开始。若说当年叶芝看到的是乱象,那乱象也不过是毛毛雨而已,或许还称得上是和谐社会。我们这一代诗人看到的这个被命名为后工业社会的扁平世界,表面上由一些更加强有力的国际中心城市统治着,才能算是真正的混乱,人类内心世界之分崩离析,似乎找不到任何结构性的力量可以支撑。
8、所以,我没有能力谈论南方诗歌,只能谈论个体写作。坚守在燥热、潮湿、秀丽的南方土地上的某个诗人的具体作品。如果这个世界的发展速度,依然坚持日新月异的雄心,若干年之后,或不得不依靠那些还鲜为人知的、跟不上时代速度的诗歌,来维护人类世界的全面回忆。人类的命运,不会存在于铺天盖地的媒体里,一大堆虚无的统计数据里,只存在于个体生命的具体感受里。那些高精度的影像资料和海量的统计数据,或许能部分还原生活现象层面的真实,但面对各种荒诞现实的人类生存境遇的真实,人类情感、心理和灵魂深处的真实,必须仰仗那些有着某种“地方保护主义”情结的“落伍”诗人的具体生命感受来完成。南方诗歌是一片很大的丛林,这些坚守着脚下土地的具体个人写作,用他们具体细微的独特生命感受,成为这片丛林中的一棵棵大树。我听到他们繁茂的枝叶发出的美妙声音,在不同的坡地、谷地或山峰,在不同的阳光下、风雨里,回响不绝。
9、如果说这一时期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萌芽时期,那么近代西方的思想发展则促进了该理论的产生与深化。
10、关于地方性的重要程度,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明确写道:“除非建立在地方性之上,不可能有普遍的文化——我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这一点:普遍性只存在于地方性之中。”鉴于诗人于1963年3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前,因特网还没有出现,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信息时代压得过于扁平。威廉斯对地方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对我们而言,还要给他打上些折扣。这折扣至少凸显在两个方面:其在全球化趋势远没有今天这么迅猛的年代,又处在世界流行文化食物链顶端的美国某地,威廉斯不会有当今中国诗人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地方文化面临被强势殖民文化消灭的焦虑。从这种意义上说,强调诗歌的地方性已具有延续地方文化生命的使命意义。
11、概念界说。鉴于“文学地理学”概念本身的多元性、歧义性与复合性,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将“文学地理学”的概念界说引向深入,因而有必要通观“文学地理学”概念的时空异同,提出“文学地理学”的“总概念-亚概念”复合概念系统之说,即在“文学地理学”总概念的旗帜下,以“地域批评”、“地理批评”、“地图批评”与“地理诗学”为四个核心亚概念,一同构成“文学地理学”的“总概念-亚概念”复合系统。然后根据笔者在《中国文学地理学导论》一文中所给出的“定义”:“文学地理学是有机融合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学空间研究为重心的新兴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研究方法,其发展方向是成长为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一并归纳为四个代表核心意涵的关键词句,即跨学科互融模式、文学本位立场、空间研究重心与通向学科之路。
12、早期的人类活动的进行完全依赖于纯粹的自然资源,当人类的生产力处于极低水平,也没有形成足够丰富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毫无疑问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极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影响。
13、为描述地方主义诗人与时代的关系,不妨先假设时代是一列火车。没有人能让这列飞奔的火车减速,没有谁愿意被这列火车落下,但地方主义诗人不急于买票,因为不愿意随时被时代带走,踏上不知所终的旅程。即便被推搡着上了火车,甚至做了驾驶者,可以观察到前方世界的瞬息万变,但他们内置在诗歌写作里的镜头转换速度,仍然会滞后于车速,保持着某种延迟效果。他们的一般状态是,用某种气定神闲的气质,先将自己的速度慢下来,主动落后于火车。他们甘当火车遗弃的旅客,却不当铁轨的破坏者。他们是这列飞奔的时代火车的缓存键。
14、(28)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15、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显然受到在近代西方盛行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
16、他认为,文明必早生出于地理条件优越之地。中国东南方山水纵横,地形崎岖破碎,交通困难;西北方干燥苦寒,难以生存,故而中华民族生于中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易于安居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中庸的易于融合其他民族的独特民族性格。
17、③(法)亨利·贝尔:《环境之于人类及其开发土地的影响》,《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英译本序),(法)吕西安·费弗尔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英译本序第8页。(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8、然而另一方面梁启超也意识到,西方地中海为交通融汇,外来文明不断对原有文明进行冲击,而中心文明对外围文明又有巨大的辐射空间,故而西方民族具有开放特征;与此相反,中华文明周边均为落后之民族,中华文明的繁荣完全依赖自身,终反而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梁启超据此认为中国是“吃了这种环境的大亏”。
19、诚如贾雷德·戴蒙德所言,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并不是什么新的观念。
20、(3)宋正海:《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近现代引起的误解》,《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9期。
2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
22、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诸多学者对斯大林式的反对地理环境决定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产生了诸多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本身的评析和理解,以及对代表人物的地理环境论观点的评析,并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是支持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中主张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不存在决定关系的占大多数,但却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存在,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例如有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原则的区别,但两者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物质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原因。(14)有研究指出孟德斯鸠论述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起着决定作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总的来说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特别是无限扩大地理环境的影响,忽视生产方式的作用是错误的。(15)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社会存在起着决定作用,只是其与社会制度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16)有研究认同地理环境决定中间环节,并通过中间环节影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直接的。(17)有研究强调地理环境初通过改变人类行为方式、身体、灵魂、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影响人类,抓住地理环境社会化及身体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18)在一个流变的地理环境里,人是由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自己的活动所决定的。
23、和谐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已经破坏的不和谐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整。
24、我们把时间往后推一个世纪。20世纪初,叶芝在一首名为《基督重临》的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此诗写于1920年,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英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75%以上,物质世界已趋于向主要中心城市集中。但在诗人眼里,外部的物质世界越来越集中,由人类欲望驱使的战争以及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对传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冲击,使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西方文明已接近毁灭,世界一片乱象。叶芝看来,人们的生长环境被改变和剥夺了,在人类的内心世界,已呈现出中心崩散现象。基于整个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社会意识也发生了转折,人类在困惑的处境中,进入了现代世界。与此对应的是,文学领域出现了很多令人惊讶的理论。从“后期象征主义”标志着现代主义正式登场之后,“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又陆续登场,各领风骚。但不管是何种主义,其共同点是,都把“城市”作为其自然发源地。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关于城市的文学。
25、不难看出,地理环境与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传统联系遮蔽了空间(space)的社会属性。历史决定论淹没了空间思维,而地理学的霸权消解了空间的社会性。在历史决定论和时间决定论占据主流话语的时代,空间长久缺席。事实上,空间的社会属性高于其自然属性。有些时候,空间甚至可以被视为人的心理效应与心理映射,如“境随心转”所隐喻的那样。
26、(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27、③分享: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28、在对不同政体的分析中,他对专制政体的批判颇具洞见。他认为,虽然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都是由一个人统治,但与君主制不同,专制政体没有固定的法律体系,拥有无上权力的独裁者主宰万民的生活,他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进行统治,这样,恐怖就必然成为这种政体得以维系的基础。专制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之不成其为人,不断降低人民的心智,让臣民永远服从君主,这一切都通过恐怖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不同,孟德斯鸠没有像伏尔泰那样把当时正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看成是拥有社会制度的天堂,也没有被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的美好表象所蒙蔽,而是清醒地看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的社会,恐怖的情绪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心中。
29、(2)[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5~26页。
30、支持者们认为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此论的代表人物有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黑格尔和拉采尔。
31、文化决定论: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为文化特征、水平决定了特定的人地关系。
32、有人说,宇宙之外是什么?目前没人能意识到,所以,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因为,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宇宙的边缘,也是人类这种高等生命意识的边缘,人类意识也只能从大爆炸那个奇点开始。
33、后世对于清朝状元出身分布的研究、唐宋诗人籍贯分布的研究及其他充分考虑地理要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都可以隐约看见梁启超初开创性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
34、⑥(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疾病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第122页。
35、②如果我要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研究的课题,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同时要收集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者请教。在积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分析研究,要分析资料和数据,对理论要有充分的解释,验证假设,进而提出观点和结论。
36、“新文学地理学”的第一重意涵是相对于本土传统文学地理学而言的,这是“古-今”时间维度上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地理学的新超越。追本溯源,中西文学地理研究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尤其是在中国并未出现有如西方中世纪的断裂状态,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路领先,持续兴盛,其学术重心与成果集中体现在诗骚地理论、江山之助论、南北比较论以及地方文学论之“四论”上,代表了漫长的古典时期本土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成果,并因此形成了历久不衰的学术传统。
37、(5)皮家胜、罗雪贞:《“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诬与正名》,《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
38、然后到了19-20世纪之交,在“西学东渐”与中西交融的强烈激发下,由梁启超重点借鉴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引进康德“文学地理学”概念,不仅激活而且促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学地理学的现代转型。然而尽管在实践探索上多有进展,包括以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与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等一同完成南北文学比较论这一中心论题的总结;以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朱偰《盛唐诗歌中之河西走廊及西域》等对区域文学研究作了新的拓展;以蒙文通《古史甄微》、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等通过对神话文本的复原与重释而得出新的结论;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葛遵礼《中国文学史》等尝试融入文学地理要素的“重述文学史”,但在理论建树上并无多少突破,尤其未能从“文学地理”上升至“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结果功亏一篑,令人感慨万千。所以,通观“古-今”时间维度的关键节点,20世纪前期本土文学地理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可以视为从传统文学地理学终走向“新文学地理学”的过渡阶段。
39、PS:汕头三模41作为一道再普通不过的41题,为简便的方法便是表达与梁启超的“地理环境论”类似的观点,并在每一部分进行简略的具体比较。
40、意识中有,就有,否则就无。假如任何有机生命都是有意识的话,世界和宇宙就存在他的意识中,生命结束,意识消失,世界和宇宙同时也没有了意义。再假如,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死亡了,宇宙还有意义吗?或者说,存在还有意义吗?
41、孟德斯鸠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统一起来看待。他坚信万物皆有其法(law),而且从根本上说自然与社会都受同一种法――客观规律的支配。因此他把其全部学说都建立在他著名的气候理论的基础之上。他说,人是社会的立法者,然而人是很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因此,不同气候产生不同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法律体系。
42、适应论: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英 罗克斯比)
43、(2017汕头三模)(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44、环境决定论:原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为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美国森普尔等。
45、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另外一个背景:18世纪开始于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回到自然”,抒发真情实感。当然,这个自然并不约等于大自然,而是指合乎自然本性的,尤其是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另一个事实是,当时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破坏,与工业化随行的城市化加速发展,蒸汽机、煤、铁和钢,这些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非自然要素,让部分内心敏感的人士如哲学家、作家等感到陌生、惊恐。他们更喜欢按自然的要求去生活,渴望返回人类的自然状态。当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可说是基于现实的选择。现在回头来看,1800年的地球,哪怕在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欧洲,自然因素还没来得及被真正破坏,人们渴望“回到自然”,也并不算太遥远的梦想。因此,在斯达尔夫人的视域里,地理气候特征仍然是产生南北方文学差异的主要因素。
46、而新兴的环境史观点,不将人地两者任何一方置于的优势地位,而是强调平等关系上的双向互动,将人类纳入完整的地球生态体系,待之以环境系统内的基本客体之在此“地理生态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研究人类演进历程之中的人地互动关系。
47、④张广智:《吕西安·费弗尔和他的“河山之恋”》,《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序),(法)吕西安·费弗尔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序第5页。
48、第三个是群众的观点。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d的根本路线。
49、孟德斯鸠是崇尚自由的思想家。他主张,一个美好的社会,就必须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充分享有自由的制度安排。在法治社会里,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会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当然不是为所欲为,任何自由都有限制,但这种限制不能够来自其他人,高统治者也没有这种权利。对自由的限制只能来自法律,目的也只能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不会受到他人的侵害,每个人都能够充分享有自由。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赞成你的意见,但是我会用生命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孟德斯鸠与伏尔泰是相同的。
50、因此,悬崖村及其村民生活上的贫困,既有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上的不利性影响,也有社会空间转换(社会因素)上的各种限制,更有来自彝族先民躲避战乱的初心(历史因素)的延宕。要真正缓解悬崖村及其村民的贫困,首先需要消除彝族同胞对历史上“战乱”的恐惧,建立起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其次是弥合彝族贫困村落与现代城乡社区在社会空间上的差距,从制度空间、社会网络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等多维度上促进凉山彝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消除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空间)上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相关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持、旅游开发等,才可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扶贫成效。
51、但是,用地理环境这种外因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不仅不能正确解释社会现象,而且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52、梁启超在遭受维新变法的挫折之后,并没有停止他的社会活动,同时也在学术上向西方探寻救亡图存之道。
53、布迪厄则将空间概念与场域统一起来,并使之与资本、惯习紧密结合,形成了空间化的场域理论。(22)一方面,他认为场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也就是说场域是现代社会世界高度分化后产生出来的“社会小世界”,一个“社会小世界”就是一个场域,如经济场域(或商圈)、文学场域(或文艺界)、学术场域(或学术圈)、权力场域(或官场)等。另一方面,他认为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是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中所处地位决定的。”(23)
54、1800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文艺理论家斯达尔夫人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里,将当时的欧洲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文学类型。“希腊人、拉丁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人属于我称之为南方文学这一类型。英国作品、德国作品、丹麦和瑞典的某些作品应该列入由苏格兰行吟诗人、冰岛寓言和斯堪的纳维亚诗歌肇始的北方文学。”她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将文学和各种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突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明确提出“气候当然是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55、(9)尹以明:《评辛普尔〈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科学》,1986年第1期。
56、在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并辩称“热带地区往往盛行专制,而温带地区则衍生出文明而强盛的国家”。
57、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他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58、自2016年5月开始,处于深度贫困的“悬崖村”进入了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热词。在百度上,可以检索到有关“悬崖村”的新闻139万余条。
5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有四个方法:一是从基本的经济事实出发来分析社会问题的唯物论方法。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主要依靠大量的数据,从资本主义基本的细胞——商品开始,从基本的经济事实出发,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说:“如果没有伦敦博物馆,马克思就写不出《资本论》。”(《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2页。)二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综合分析方法。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理性的抽象;再运用理性的抽象分析具体的现实,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这既是人类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也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必然灭亡趋势的科学分析方法。马克思从具体、常见的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商品分析入手,上升到对资本主义一般规律的抽象概括。三是矛盾分析方法。马克思用矛盾分析方法贯穿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二重性的矛盾,而商品二重性的矛盾又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萌芽。矛盾分析方法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四是阶级分析方法。《资本论》正是通过揭露剩余价值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对抗的经济根源。马克思认为,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了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从而将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终实现。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没有阶级分析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60、综观一切旧历史观不难发现,它们有两个根本缺陷:一是从思想原因、而不是从物质经济根源来说明人类历史活动的动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是旧历史观的思想动机论;二是只看到少数历史人物的作用,忽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主人,抹煞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就是旧历史观的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将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归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个人意志,认为这些人的一个好念头可以使国泰民安,一个坏想法可以使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英雄史观说到底还是唯心主义的旧历史观。
61、(6)高尚:《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10页。
62、不仅仅从自然环境中寻找人类演进的影响因素,也开始关注人类演进对自然环境的反馈。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互动。人类社会粮食生产及定居方式等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同样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因此,我们不仅将人类社会演进的起源置于自然环境之中,也要将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纳入自然环境,以人类作为地球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加以考量。
63、根据题目对于《中国地理大势论》的描述,梁启超通过对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基本可代表北/南)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在军事、政治上北方强于南方;而在哲学思想上北方比南方更为重视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