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1、王阳明心学精髓10句
(1)、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2)、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3)、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4)、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5)、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6)、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7)、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8)、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9)、下面,颜小二将简单和各位介绍一下王阳明心学的部分精髓理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然后再向各位简单叙述一下阳明心学的这些精髓给我们带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即“许多时候,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外无物”之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说到王阳明心学精髓,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知行合一”,但是,想要更为深刻地体会“知行合一”的内涵,颜小二还是建议各位先对“心外无物,心即理”以及“致良知”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去品味“知行合一”,收获会更大一些。
(10)、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王阳明
(1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2)、王阳明的心学一直在强调人们要时时反省自身,正视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不要一味责怪他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只看见别人的过失,那就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只能是陋习缠身,惹人厌烦。
(13)、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
(14)、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15)、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16)、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17)、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8)、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19)、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20)、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2、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语录
(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2)、致良知:率性而为就像是夫子的“一以贯之”,就如同>里求善“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止于至善,至就是。但是这个极的标准是善,>里既然“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止于至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君子,就是“自新之民”的“亲民”。>里的庸,从庚,庚者更也。如果解为“顺应变更以为用”,就是道家的“取借天地之势,顺势而教,无为而治”!如果解为“顺应发展,变更自新作为功用”,那么庸就是自新,那么中庸就是以“中正和合之法自新”。王阳明把“行善去恶”作为格物,但是物没有善恶,只有行为产生功用才有价值,视价值的正反才有善恶!那么这里的物,就是心中之物,是会对己道产生影响的物。我要由此及彼去行动,会经过它,我势必要消除它对于我行道的阻碍,我势必要激励它对于我行道的帮助。但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所幸我不是有认知功能障碍,于是格物就是“人在事中磨,且好事多磨”,当我事情做到了“至善至美”,我也就了解了这件事的始末。做事就是格物,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就是“致良知”。
(3)、孟子认为,人人有良知良能,这个良知良能就像是我们的四肢一样,先天地存在我们的内心。在宋程朱理学之后,王阳明在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理论影响下,王阳明在历经人间的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在茫茫大荒的贵州龙场悟道,开创了他的心学理论。
(4)、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恶劣的一种。
(5)、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6)、阳明心学的关键词很多,诸如慎独、立志、知行合致良知等,根本上说的其实都是诚意。
(7)、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8)、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9)、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d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d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d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12)、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1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4)、每个人生来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一颗“良知”去认识是非善恶,而成为圣人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真实的自己。
(15)、“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6)、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7)、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18)、王阳明认为,人只要知识储备足够,彼此之间的智能差别并不大,而一旦上了战场,胜负的归属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谁的心能不能被千变万化的局势所撼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竞争,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达成人生目标,也同样需要掌握好“此心动与不动”的智慧。
(19)、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20)、释文: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3、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
(1)、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2)、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3)、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4)、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真实的自我。
(5)、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9)、王阳明心学告示世人,在红尘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诚意净心,事上磨练心境,提升心性,就能获得"动亦定,静亦定"的良知力量与智慧。
(1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1)、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12)、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13)、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4)、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5)、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6)、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7)、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18)、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9)、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20)、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4、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
(1)、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2)、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3)、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4)、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5)、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三是致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6)、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7)、王阳明这段话大意是谁,你无需别人来判断你做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数就行了;而不管别人能否看见、听见,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你也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8)、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9)、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10)、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11)、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12)、在经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更坚定,心即理,心外无物。有一次一位学生指着一朵花问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13)、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4)、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5)、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6)、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7)、此案,是也,是不正当的回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是邪恶的。归义者,谓之善人。
(18)、曾国藩把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终成为中国史上的半个“不朽圣人”
(19)、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20)、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什么事情上都是不应该的,濒临饿死的乞丐还不吃嗟来之食,何况朋友间,纯洁的友情更是容不得那些高傲的态度去伤害的。
5、王阳明心学精髓100句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2)、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3)、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4)、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5)、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这种时候,我们的知行合不再单纯的是“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是“想法”和“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心”的“念头”的结果。近乎到了“一念不善,便是行恶”,便是“本心被蒙蔽”的体现。
(7)、宇宙中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8)、20岁喝酒,喝的是情绪;30岁喝酒,喝的是事业;40岁喝酒,喝的是责任;50岁喝酒,喝的是生活;60岁喝酒,喝的是人生;每次喝下的都是经历与故事。
(9)、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10)、“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1)、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真实的自我。
(1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13)、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