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被后人称为【文案113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0 02:43:00

孔子的语录被收录为

1、孔子的语录集是

(1)、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很明显,孔子认为一定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行,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光思考不学习也会不切实际。

(3)、(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论语公冶长》)。

(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选自(日)和辻哲郎《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5月。标题为编者另拟,内容有删节。

(7)、Whenitcomestobenevolence,oneneednotgiveprecedenceeventohisteacher.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9)、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2)、Isitnotpleasanttolearnwithaconstantperseveranceandapplication?

(13)、《儒行篇》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儒”,所问自然是经过孔子改造的政治新儒。鲁国地处东夷故地,其国民基本上都是殷人,那些政教杂糅的古儒,其职业、衣着、走路、说话等特征,鲁哀公应该熟悉自然不需要询问孔子。

(14)、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1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8)、他是位笑容温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身材不高,还有些驼背,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还有,他跟自己的学生有许多经典对话,记录在《论语》这本书里,然后被收录在教材里,要求我们“理解并背诵全文”。

(19)、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20)、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2、孔子语录被后人称为

(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论语》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见《论语雍也》)。

(4)、(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5)、“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孔子《论语》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8)、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宜乱乎,既然乎,岂可一人独乎,有朋一齐乎,不亦乐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11)、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2)、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这便是所谓的格言,也即是说,在漫长的时间,无数的人都做过同样的事情,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过去,寺田寅彦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国的国土之内,一家住宅的建设方式,一个村落的选址方法,往往藏有许多同地震、暴风、湿气等相关的深刻智慧。这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国民经过种种经验,自己得来的智慧,往往比单个学者的理论意识更好。所谓格言,就和这种东西一样,是关于人生诸事的智慧。这些格言并不会讲述得到这些结论的过程,也不会展现出其考察的原理。然而,格言之中并不失智慧。

(13)、Ifamantakesnothoughtaboutwhatisdistant,hewillfindsorrownearathand.

(1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5)、《论语》中收录了孔子语录,每一条都饱含夫子的智慧。我喜欢的是这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会喜欢这一句呢?让我慢慢给你道来。

(16)、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他在家中排行第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人们称他为圣人。他的言行,被弟子们收录在《论语》中。

(1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19)、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见《论语雍也》)。

(20)、第编辑者对孔子世俗政治语录短章的选编本《论语》,与孔子长篇语录的不同分工。孔子的长篇语录,既然内容无比重要,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极高,《论语》的编辑者自然没有舍弃的道理。所以我推测,编辑者对选编孔子世俗政治语录短章的《论语》,和孔子的长篇政治语录、历史语录,很可能有一个分工:零零星星的短章语录,选取一部分收进《论语》,供普通读者阅读学习,以便普及孔学、推广孔学;孔子那些动辄千言的长篇大论,继续让其单独传世,以供天下的高手学习研究,从而形成孔学的“普及本”和“学术本”高低搭配、并行于世,满足不同读者不同需求的传播格局。

3、孔子语录被收录为什么

(1)、孔子一直以来都没有入户。一天,他想去派出所入户,到派出所后问户籍管理员:“我想入户。”“把你的出生证、计生证拿来。”管理员道。“我没有啊!”“那不行!”“我是孔子啊!”“就是老子也不行。”“唉!连老子也不行,看来我只能到韩国入户了,他们都帮屈原老弟入了,那里什么证也不要!”孔子自言自语道。

(2)、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3)、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4)、Isitnotdelightfultohavefriendscomingfromdistantquarters?

(5)、(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

(8)、其目的应是:其凸显孔子世俗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形象,使孔学完全成为世俗政治学;其让通俗易懂、短小易记的《论语》成为孔学的“普及本”,理论性很强的长篇语录成为孔学的“学术本”,二者共同确立孔学作为六代之学、六艺之学的理论总结和后世政教文史哲等学科理论渊薮的历史地位。《论语》选编工作对提升孔子形象和孔学地位的重大贡献,即在于此。

(9)、(译文)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1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论语公冶长》)。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论语述而》)。

(13)、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4)、读者只有合读“普及本”和“学术本”,才能看出世俗孔学的全貌,真正了解孔子,理解孔学。可惜战国至今,学者很少理解《论语》编辑者的苦心,很少真正关注孔学的“学术本”,“学术本”本来把孔学的理论体系讲得清清楚楚,而战国至今学者却始终都不明白。(18)

(15)、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8)、(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9)、孔门弟子虽然都是当时天下的俊杰之士但真正能够理解孔学的“入室”弟子很少,绝大多数弟子都只是普通的“升堂”弟子。孔子一生只与七位“入室”弟子讨论这些重大理论问题,樊迟、子路之类普通的“升堂”弟子,孔子从不与他们讨论如此深奥复杂的理论问题。

(20)、跟某位国外客户聊天不经意的说一下英文版“子曰”

4、孔子语录被称为

(1)、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2)、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见《论语雍也》)。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包揽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多项头衔。

(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6)、其《论语》只收录了孔子师徒的部分世俗政治语录,几乎完全剔除了他们的宗教语录,即使偶有收录,也只是表达子孙后代对鬼神祖先的孝心而已,而与灵魂不死、生命循环的原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完全不同;其《论语》完全未收孔子理论性很强、思辨色彩很浓的长篇语录,只收录了部分零星政治语录。

(7)、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9)、孔子说:能够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10)、孔学原本复杂,既关乎宗教鬼神,又关乎世俗政治;既有通俗易懂的一面,又有幽微高深的一面。孔子对六代之学、六艺之学做了创造性总结,创造了以仁学和礼学为理论体系的孔学,成为战国至今政教文史哲等许多学科的理论渊薮。孔学本有“普及本”和“学术本”,可惜战国至今学者很少关注“学术本”,以致对孔学理论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是《论语》编辑者始料未及的。

(11)、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2)、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二十八》)

(19)、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0)、然而当时鲁国的君王并不待见他,并且双方还存在矛盾,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希望能够得到他国君王的重用。

5、孔子的语录被后人称为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我们知道孔子在思想、教育方面有着颇多的见解,为此还收了很多学生。当然他不拘泥于当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其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抱负,希望能够在政坛施展拳脚。

(3)、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孔子《论语》

(4)、Ishenotamanofcompletevirtue,whofeelsnodiscomposurethoughmenmaytakenonoteofhim?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8)、(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从篇幅上讲,孔子师徒的所有宗教语录和绝大部分政治语录,都是零零星星的短小语录,都需要先一次性或分若干次汇总原始记录将其编成若干卷若干篇,方可使之先以单卷单篇语录的形式流传于世,后再决定将哪些单卷单篇语录收入《论语》,使之成书,以更加方便传播孔学。

(10)、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内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的是:"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1)、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2)、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5)、  人与人交往难免有冲突与不合,每个人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式也不同,因为归因影响行动。

(1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二十六》)

(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器皿一样(只供一定用途)。

(19)、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论语》

(20)、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有代他为母亲请求小米。

(2)、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出理想人格。而自省,就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4)、.................................

(5)、“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论语》

(6)、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大戴礼记》残卷所存文献,有记录于商周之际的《夏小正篇》也有战国末期的《劝学篇》,还有汉初的《礼察篇》《保傅篇》等,但值得关注的,还是孔子论述重大现实政治问题、重大历史问题的长篇语录,如《主言篇》《哀公问五义篇》《哀公问于孔子篇》《五帝德篇》(33)等,《论语》都未收录。为节省篇幅,《大戴礼记》残卷中孔子长篇语录的重要思想理论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就不再一一举例分析了。

(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11)、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论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