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经典有哪些名句【文案132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0 00:28:39

禅宗经典有哪些

1、禅宗经典有哪些书

(1)、第二天早晨,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煮好了粥。

(2)、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3)、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一相无相分第九

(4)、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禅师道:“凭什么,且不说。请问你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了?”

(6)、《禅宗七经》分别是《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要想学习禅宗的思想及修行方法,这几部经典是离不开的。尤其是《金刚经》,到禅宗第五祖之后成为印心的经典,历代的祖师多因为这部经典开悟和得到印证。

(7)、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有出家学道的决心。他请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

(8)、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怀疑了。”

(9)、慈镇禅师赞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到明日一早,就为你剃度吧!”

(10)、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11)、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没有佛性?”

(12)、慧可坚定求法的举动终于得到了达摩祖师的认可,达摩祖师便问:“你来求什么呢?”

(13)、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现存的译本有三种。楞伽是狮子国南方的一座山的名字,因为这卷经书是释迦牟尼在楞伽山对众弟子所说的法,因此得名。

(15)、《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岸是苦境,彼岸是乐境。所谓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智慧到彼岸,即离苦得乐的含义。

(16)、弘忍大师,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17)、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18)、亲鸾听了后,又欢喜又着急,催促道:“师父,可是我不能我的这个决心是否可以保持到明天。而且师父已经老了,谁能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19)、禅宗不立文字,是要破除文字束缚,追求第一意,这又是道可道,道。

(20)、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依法出生分第八

2、禅宗经典有哪些名句

(1)、于是慧薰禅师说:“你以净秽和爱憎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够得道呢?”  

(2)、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

(3)、雪峰禅师随岩头禅师去澧州,途中遇雪,不能前进,滞留数日。雪峰禅师每天都是精进坐禅,毫不懈怠。而岩头禅师只是吃饭睡觉,显得十分悠闲。

(4)、玉琳国师:“如人从梦中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5)、讲经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又问道:“你根据什么道理这样做呢?”

(6)、此后,慧可跟随达摩祖师,朝夕参学修行,长达九年,终于得其心要,继承衣钵,成为禅宗二祖。

(7)、学僧思考片刻后,问道:“可以看得见,想得到吗?”

(8)、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善现启请分第二

(9)、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10)、“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11)、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12)、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德山禅师:“你辛苦了,你已到了龙潭!”

(13)、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14)、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不是以世间有为法所能求得的。”

(15)、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法会因由分第一

(16)、我们要感谢那些生活目标坚定、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人,他们的努力也许不仅帮助了自己的家庭,更帮助着整个国家。然而,无论他们的工作多么崇高,无论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没有以死亡作为砝码,我们也无法确定这些工作和努力究竟价值多少。

(17)、此经书的核心要义是教导我们不着事相,即情无所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经五祖弘忍开始重视,到六祖慧能发扬光大。慧能成为六祖后,大力提倡研读《金刚经》,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即心即佛。后来《金刚经》成为禅宗的主要经典。

(18)、玉琳国师:“如人从梦中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19)、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20)、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3、禅宗经典有哪些书籍

(1)、另外,被视为整个大乘佛法之总纲的《圆觉经》,以及宣扬不二解脱法门的《维摩诘经》等,因其义理之圆了,亦被禅门广泛宣讲、援引和行持。唐代有名的宗密大师,他既是华严祖师,又是禅宗大德,据记载,他就是诵持《圆觉经》而开悟的。他撰写的《圆觉经》大、小疏抄,成为后代禅门修学的重要典籍。至于说“默默不语”的维摩诘居士,他是典型的在家修行并取得成功的禅者风范,其所说经在禅门中的地位,那更是自不待言了。

(2)、祖师知其不识禅机,只好摇头说:“不认识。”

(3)、《心经》作为佛经里面短的一部经典,却是真正的“经王”。因为佛教以修心为的,禅宗更是以传心为要,所以《心经》成为禅宗经典之首,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即使是在当代出家人的日常早晚课中,《心经》也不可或缺。

(4)、僧答道:“盐。”并反问道:“你叫作什么?”

(5)、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6)、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

(7)、老翁久久无语,于是僧再问:“请问去覆船的路怎么走?”

(8)、慈镇禅师赞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到明日一早,就为你剃度吧!”

(9)、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10)、得道后,大阐禅门宗风,远近闻名。地方官吏奏知朝廷,皇上赐紫方袍,号定照禅师,以示表彰。禅师谢恩后,向来使说明原因,不肯接受赏赐。皇上再次降旨,禅师仍然坚辞不受,由此因抗旨获罪,并将发配淄州。

(11)、这位官员有所契悟,便写了一首诗贴在殿前。诗中写道:

(12)、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13)、有一位值殿的官员,经常看到这种情形,于是向云门禅师请示法要,云门禅师总是一默,并不作答。

(14)、禅师对弟子们说:“你们有所不知,人分上中下三等,但并非以身份而论。上等人来时,禅床上应对;中等人来时,下禅床接待;末等人来时,要去山门外迎接。”

(15)、《禅的正门》是了解日本禅修历史重要的一本书,对于普通读者了解禅学,自助获得内心的平静有很大帮助。

(16)、玉琳国师:“如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17)、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18)、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19)、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20)、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4、禅宗典籍有哪些

(1)、此时,慧可毅然以刀自断左臂,并置于达摩祖师面前,以表决心。

(2)、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3)、禅宗是活泼的,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是你的心在动。

(4)、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整天面壁禅坐,并不向其开示。慧可只好守候在洞外。

(5)、清朝顺治皇帝特诏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

(6)、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7)、佛陀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是让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你将它们统统放下,便可超脱生死,永出轮回。”

(8)、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9)、此经的注疏很多,在印度,除弥勒所造八十偈释本之外,尚有无蓍《金刚般若论》、世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功德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相不坏假名论》,以及未被汉译的师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论释。

(10)、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11)、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此经书认为宇宙万有都是虚假不实的自心所致,鼓励修习者在精神上追求并进入到一种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楞伽经》在中国的流传,得益于菩提达摩传授慧可,后来成为我国禅宗、法相宗、法性宗等佛教宗派的主要经典。

(13)、店主听后,当即虔诚地说:“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吆喝道:“伙计!茶,上茶,上好茶!”

(14)、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15)、这位官员有所契悟,便写了一首诗贴在殿前。诗中写道:

(16)、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卖点心老婆婆的诘问而不能答(老婆婆问他,“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点哪个心?”),自此收起狂傲之心,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了得。

(17)、其中的秘诀只有自己去理解体悟,别人的解读都是在别人的有限认知下解读的,现在又有几个是大彻大悟的人呢?

(18)、周武宗灭佛时,与同参昙林法师力挽狂澜,护送经典佛像。后隐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慧可得师精髓,承师遗志,弘扬达摩禅法。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寿107岁,谥“大祖禅师”,可谓中土禅宗第一人。

(19)、官吏因敬佩禅师之德行和威望,示意禅师称病便可免刑。官吏问道:“你是否患病?”

(20)、禅师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得上来,任凭随便坐。若答不上来,要输你腰上系的那副玉带。敢吗?”

5、禅宗的分类

(1)、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2)、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3)、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4)、五代时的后汉刘王礼请云门禅师及其寺内僧众到王宫内过夏。刘王及其眷属供养众僧,并向他们问法参禅,莺莺燕燕,热闹非凡,唯有云门禅师一人默然端坐。

(5)、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

(6)、墙纸越来越破,而我越来越老,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要先消失。——遗言

(7)、光涌从容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8)、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这家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地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9)、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10)、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11)、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善现启请分第二

(12)、一日,厨房的蒸汽中忽然显现出文殊菩萨的形象,文喜举起勺子便打,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岂能乱我心。”

(13)、除此之外,我们还因为自身的物质条件而遭受苦难。虽然在现代工业国家,贫困现象已不像从前那样严重,但人们对于生活的焦虑却从未减轻。工薪阶层每天都被各种需求压得喘不过气来。尽管科学技术日趋先进,与之相适应,经济也日渐发展,但现代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共同焦虑却一如既往地变得更大。无论我们的物质条件变得如何,精神苦难的深渊总是存在。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AkutagawaRyūnosuke)自杀前,在遗言里曾这样写道:“我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折磨着。”世间并非只有芥川感受到“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这种精神焦虑在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里一直存在,大概可以称之为人类的命运。

(14)、达摩禅传到四祖,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接受了当时盛行于南方的般若思想(主要是《大品般若》)。到了五祖弘忍,便直接以《金刚经》作为印心之契。《金刚经》主要宣扬不住相发三藐三菩提心,着重阐明诸法性空无我之理,强调行六波罗蜜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思想成了当时禅门修行的眼目。六祖慧能大师本人就是闻《金刚经》而发明心地,得法脉之传的。六祖之后,《金刚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概与此有关。

(15)、学僧不解地问:“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你却没有呢?”

(16)、“Thepublichaveaninsatiablecuriositytoknoweverything,exceptwhatisworthknowing.”–fromTheSoulofManUnderSocialismandSelectedCriticalprose

(17)、禅宗讲求明心见性,这与道教的天人合道法自然同宗同源;与儒家的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也是异曲同工。

(18)、禅师见赵州王未明其意,于是转而解释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请别见怪。”

(19)、雪峰禅师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心未安,怎敢自欺欺人?”

(20)、当然,列出这七经来,并不是说其他的经不重要。只是说,这七部对禅宗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对我们理解禅宗更方便、更集中。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这七部经都宣扬不二法门,都强调修行人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在在处处、要在起心动念处、举手投足处,提起正念,以般若空观来觉照一切,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尤为契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应当说,这是禅宗七经给我们的一个共同启示。

(1)、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

(2)、“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3)、禅师说道:“你的厚意我领了,但不可以妄语求安。”

(4)、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

(5)、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惠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6)、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7)、禅宗自称其宗门为“教外别传”即依此类故事以说明他们和佛教其他宗派的不同。印度佛教开始在释迦牟尼时也是比较简单,本是一种人生哲学,对一些与人生实际无关的理论往往避而不论,如当时印度讨论的“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有边还是无边”、“生命死后是有还是无”、“生命与身体是一还是异”等等,均少论及。

(8)、禅宗的大师们不仅认为文字不必要,就是语言对得道成佛也是无益的。语言并不能使人了解佛法,有问文益禅师:“如何是第一义?”文益回答说:“我向汝道,是第二义。”佛法是不可说的,说出的已非佛法本身。那么用什么方法引导人们觉悟呢?照禅宗看,几乎没有什么方法使人悟道,只能靠自己的觉悟。不过禅宗也常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棒喝之类。《五灯会元》卷七《德山宣鉴禅师》中载:

(9)、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10)、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11)、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这个卖茶人都不如,惭愧!”于是痛下决心,勤苦参学,闭门深修,终于开悟。

(12)、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13)、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14)、《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几部经典,是指导我们禅修的有力工具。尤其是《楞严经》,号称“开悟的《楞严》”,可见其重要。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开悟。所以,《楞严经》是非弄明白不可的一部经典,自己对这部经尤其感兴趣,当然从中受益也多。

(15)、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僧初到,不知方向。”

(16)、惟俨(737~834),别号药山,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法嗣。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俗姓韩。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 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7)、佛教传入中国至隋唐分为若干宗派:天台、唯识、律、净土、华严、禅等等。至唐以后,其他宗派均先后衰落,而禅宗的影响越来越大,终至独秀,究其原因或有许多方面,但就禅宗更能体现中国哲学以“内在超越”为特征这点说,似应为研究者所注意。

(18)、翰林学士苏东坡,听说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于是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修为如何。刚一见面,东坡就说:

(19)、慧可思索半天,回答:“我找来找去,找不到我的心。”

(20)、雪峰禅师就把自己所学的禅法心要讲述了一番。岩头禅师听了后,便高声说道:“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1)、“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2)、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3)、这些都是美好的观点。但我们只有把道德的基础找回来,才能传递这些美好。

(4)、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5)、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6)、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7)、禅宗经典|六祖讲《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8)、禅宗强调顿悟,其实是让修行者抓住为根本的东西深入,但不是不要修行了,也不是玩口头禅、野狐禅。

(9)、《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经。 《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

(10)、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慧可仍然挺立在洞外风雪之中。

(11)、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

(12)、佛教作为一种宗教自有其宣扬教义的经典、一套固定的仪式、必须遵守的戒律和礼拜的对象等等,但自慧能以后的中国禅宗把上述一切都抛弃了,既不要念经,也不要持戒,没有什么仪式需要遵守,更不要去礼拜什么偶像,甚至连出家也成为没有必要的了,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只能靠自己一心的觉悟,即所谓“—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这就是说,人成佛达到超越的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