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历史真实简介20字【文案109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7 14:25:00

诸葛亮历史真实简介

1、诸葛亮真正历史

(1)、那时候,荆州地区相对战乱较少,中原地区的学者名士纷纷避乱至此地。

(2)、诸葛亮深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经世致用的理论所折服,他知道,在这动乱的时世,法家的思想,包括其治国的经验、法术是切合、实用的。

(3)、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4)、从这上面来看,诸葛亮的战略并不高明,但是他为人公正明白,对人之好那是没话说的。所以我对诸葛亮还是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只不过对于大家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印象,以为他很会打仗。身为历史学者,我必须在这点上有所矫正。

(5)、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6)、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

(7)、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军由斜谷,出祁山,浩浩荡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魏国方面大概也是准备不足,蜀军打过来,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投降了,一时关中震动。此时魏国文帝曹丕已经死了,在位的是明帝曹睿。明帝派老将张合率军迎战,诸葛亮任命的先锋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马谡没听诸葛亮的叮嘱,丢了街亭,诸葛亮无奈只得率军退回汉中。为了服众,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并上书请求自降三级。

(8)、诸葛亮洞悉时势,胜过刘备。隆中对话之前的刘备,几经沉浮,虽胸有大志,却无明确战略定位,处于迷茫之中。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话,使他茅塞顿开,全盘接受并实施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在东吴招亲中,是诸葛亮深思熟虑,成人立美;是诸葛亮三道锦囊妙计,使刘备携孙尚香全身而归。伐吴夷陵之战,诸葛亮认为不妥,劝之无果;是刘备犯浑,仇令智昏,遭惨败大伤国力,病殒白帝城。

(9)、诸葛亮北伐是被诟病多的地方,被冠名为穷兵黩武,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诸葛亮战略眼光独特的地方。自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就立马恢复了孙刘两家的关系,为北伐解除东面的威胁。而北伐的目标真的不是中原地区,五万兵力就敢打中原那就是痴人说梦,而诸葛亮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吃下关中陇右地区,这一点上是对“隆中对”计划失败的一个补充,既然荆州已失,那么以益州为根本,占领关中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年刘邦就是平定三秦以关中为根基才图得天下的,因此蜀汉不愿意偏安一隅,就只能走北伐这条路。政治家这一点上的争议并不大,先主征战于外,足兵足食就能够说明诸葛亮的治国之才。诸葛亮治蜀也是很有一套,创建《蜀科》,法为本、德为据,吏治清明;南中蛮荒地区冶炼、制盐、茶业都成为经济支柱。内政治国,在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荀彧应该算有能耐的人了。

(10)、但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天下开始有了新的形势,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曹操谋不下,孙权不可谋,只有刘表和刘璋,有可能争取,这样,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蓝图就有可能实现,这在当时来说,实际上的可能性很小,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在当时看来确实无异人痴人说梦,也确实是逆潮流而动。然而,此时的刘备如醍醐灌顶,突然清醒,盛情将诸葛亮请出山。当曹操南下占领荆州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说动孙权,联合对抗曹操,让孙权下定决心,这才有了周瑜大败曹操一役的辉煌,并且借得荆州一地,刘备终于有了立稚之地,然后勾结法正,内外结合,终于打倒刘璋,取得四川,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11)、孙权看上去好像是经诸葛亮一通慷慨陈词,中了激将法,才终决定联刘抗曹的。其实不然。根本上还是形势使然。在孙权来说,他一直是倾向于打的。首先他要看看东吴众臣的态度,这个他内部解决了。其次,他要看看刘备方面的决心,诸葛亮一来他就有数了。后,他要评估联合刘备方面之后,他们的综合实力。诸葛亮给他分析对比完,他觉得可以打,必须打。于是有了赤壁之战。

(12)、刘备很明白,当时主政完全靠实力,而诸葛亮没有取代王位,可能是其忠君思想起作用,也可能有其他原因,由于资料很少,不可推测。

(13)、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14)、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散文家,著有《出师表》《戒子书》等精美散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戒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发明家:木牛流马,诸葛连弩,都是丞相真正的发明,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书法家。如此种种,不计其数。

(15)、诸葛亮确实代表刘备,作为刘备的使者去联合东吴一起抵抗曹操。刘备攻打成都刘璋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配合工作。

(16)、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虽然木牛流马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南征孟获时发明了馒头也只是传说,但诸葛连弩、铸刀等还是够瞧的。日理万机的政治家还能顺手搞搞发明.

(17)、由于,刘伯温在当地颇有名望,于是,被朱元璋的士兵带至应天。一同被带去的,还有浙江地区另外三位名声远扬的智者,即:叶琛、宋濂、章溢。四人在应天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先是礼遇一番,而后虚心求教,问四人如何平定天下。

(18)、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大智慧军师,即:诸葛亮与刘伯温。对于前者,自不必过多介绍,在民间,诸葛亮那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人物。尽管,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多是通过《三国演义》展现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人物也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19)、相反,那几年不管是北魏还是东吴,都频繁发生政变。及至后来,曹操死了没几年,大权就被司马家族夺去了。作为丞相,他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

(20)、这些人思虑精密,学识渊博,见解卓绝,诸葛亮虚心向他们请教,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2、诸葛亮历史真实简介20字

(1)、诸葛亮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为即时应用,解决难题,如同他读书的目的一样。可惜的是,这些发明创造终没能帮助他完成北伐大业。为了彻底解决粮草问题,诸葛亮想到分兵屯田,只可惜当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一代奇才,就此陨落!

(2)、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不局限于隆中对。在刘琮接任刘表家业的时候,诸葛亮是劝刘备夺取荆州的,他向刘备指出了刘琮必保不住荆州,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此时夺取荆州真的会让刘备少奋斗至少五年,然而赤壁之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东吴的势力也许就进不了荆州。

(3)、其实,在正史上,关于周瑜的气度一直是大家所传颂的,也是后人所折服的,有几个方面可以佐证:

(4)、根据《魏略》的记载,刘备当年屯兵樊城,这时候曹操已平定北方,诸葛亮知道曹操下一步要打荆州了。荆州的刘表是个反应迟钝的人,不通军事,诸葛亮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于是北行去见刘备。刘备不了解诸葛亮,看他年轻,并不怎么重视他。一次集会讨论过后,众人都散了,只有诸葛亮自己留下没走。刘备也不问他赖着不走干嘛,随手拿起别人送的牦牛尾搞他的老本行,编织。诸葛亮对刘备说:“将军的志向难道就是搞编织吗?”刘备说:“你这怎么说话的,我这不过是解闷消愁罢了。”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觉得刘表比曹操如何?”刘备答:“不如。”“那将军自己比曹操呢?”“不如。”诸葛亮说,那你就手底下这几千人,怎么抵抗曹操?刘备说我也发愁,怎么办呢?于是诸葛亮献计,现在荆州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登记在册的不多,告诉刘表,把那些游户集中起来,这样兵力就多了。按照诸葛亮的计策,他们的实力变强了,刘备这才发现诸葛亮的才华和谋略,以上宾之礼待之。这段材料裴松之是不信的,后世学者争议颇多。易中天老师的观点,这两种说法都可能。诸葛亮先自荐,觉得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离开刘备回到隆中。刘备后来明白过来,发现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再去往隆中求访,这才有了“隆中对”。

(5)、公元222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东吴。败退后,不久便在永安辞世,17岁的刘禅即位。刘禅听从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统帅三军征伐魏国,恢复汉室。

(6)、东汉末年,诸葛亮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兵新野,慕名前去邀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

(7)、诸葛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诸葛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颂周公召公一样,把他当圣人看待。

(8)、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9)、说到这里估计有的朋友就会骂小编这不是糟蹋诸葛亮嘛,我们了解的诸葛亮大名垂宇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你怎么能够说什么都不是他干的。咱们下面就说真实的诸葛亮到底干了哪些事。我们怎么去评价他。诸葛亮是个口才,但是尖酸刻薄。他不但有舌战群儒这样的光辉业绩,还曾经直接骂死老王朗。

(10)、诸葛亮在交往的朋友当中,也有一些青年学者,其中有日后成为刘备重要谋士的庞德公的侄儿庞统,颖川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

(11)、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受到后人的推崇的原因:从政权性质上看,三国里曹魏和蜀汉都属于庶族地主,寒门知识分子与士族势力争夺政权中崛起的势力。

(12)、所以陈寿也只是把诸葛亮的各项才能比较了下,并没有说诸葛亮奇谋战略就差,如果这样的人还算“不会打仗”,那他的对手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13)、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14)、然后,将士们登桥放箭,诸葛连弩一顿放,魏军死伤惨重。司马懿见势不妙,赶紧鸣金收兵,再也不出来了。 

(15)、为什么说他是小才呢?第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的战略重要性,明知道马谡胜任不了!还要让马谡去守街亭,造成了蜀国不可挽回的败势。第明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还要让他去擒曹操。两大用人失误,造就了蜀国灭亡之路。作为写过出师表的忠臣,刘备把权利给你,你就要对国家负责。知人善用,却成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国家的利意而不顾,荒废了三国中拥有多虎将的王牌部队!两首诗概括他!

(16)、琅邪阳都人也。琅邪阳都是东汉末年地名,现在因为郡县多次划分已经不可准确考证,目前有好几个地方在争抢这个人的籍贯,但是有的史料说诸葛亮原来姓葛,因为祖上被分封在诸城,所以在姓氏上增加了地名表示诸城葛氏。所以才称呼诸葛氏,祖上有个叫诸葛丰的曾经做过司隶校尉这样的大官。父亲诸葛圭曾经在东汉末年做过太山都丞(官名。地位低下的宦官。春秋时齐国等置。《韩非子·难一》: “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陈奇猷引旧注: “都丞,宦官之卑者也。)这样的小官,父亲去世的早,诸葛亮三兄弟被本家的一个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曾经在袁术手下做过豫章太守这个职位,所以也将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带到任上,后来诸葛玄被一个叫朱皓的人给顶替了。诸葛玄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带着诸葛兄弟去依靠刘表了。后来诸葛玄去世了,诸葛亮和弟弟去在家里种田,好评论历史、政治。身高180多,挺帅气阳光。自己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这样的政治军事人物相提并论,但是当时大家并这么认为他有这样的才干。

(17)、刘琦被后母家族迫害向诸葛亮需求帮助的事情也确实是真的。诸葛亮也确实采用了委婉的方法给他出谋划策了。让他屯兵江夏。

(18)、孙权为了查看曹营水寨的虚实,有一天趁着大雾垂江,驾船前去,他怕曹孟德突然袭击自己,所以,鼓乐齐鸣,把自己的船弄成好像是一个送亲的船队。曹操看不清,不知道虚实,也不知道来了多少船,情急之下,他让士兵万箭齐发,这些箭通通受到了这些船的一边,不一会儿这个船就倾斜了。

(19)、公元前1336年,刘伯温被分配至高安县任职县丞。所谓县丞,即县令的属官,官阶低的可怜,甚至连“芝麻官”都够不上。如果按照元代官阶制度来算,县丞只是正八品官职,类似于今天的副县长。刘伯温获得这个职位,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制度使然,他也只能选择顺从。

(20)、倒过来问,商关道为什么打不进来呢?商关道是捷径,从商关道出四川很容易,但诸葛亮在那里已经摆着人了。那个地方穷山恶水,打进去难。所以真正理想的打法,他应该在关口要道,摆一支前哨部队,后面四川部队接济他,一波一波往下打;东边从荆州往汉水的东边打,打上淮水,就可以逼着东吴非上来帮忙不可,因为已经打到东吴的家门口,他非派部队一起跟着打不可。这就是我的“隆中对”,十足的“事后诸葛亮”。

3、真正历史的诸葛亮

(1)、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可谓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人才匮乏人才断层的短板暴露无遗。可事实上,当时蜀国还有一个能力比肩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

(2)、入蜀之后,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为刘备的前方部队督办粮草,此时的诸葛亮并未得到重用。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才成为了蜀国政权的核心统治者。而这是诸葛亮的大贡献是平衡了蜀地三股政治力量,使得蜀国得以相对稳定的存活下去。

(3)、他曾两次主动告老还乡,不愿卷入朝廷的权势争斗。然而,朱元璋需要利用刘伯温以平衡各方势力,多次请回,这才令其有心隐退而不成。也是从这一刻起,刘伯温知道,自身命运已被掌控在别人手中,他就如水中浮萍,随波逐流。

(4)、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5)、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军事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被迫担负起军事任务。他在成都开设军营,重新训练了一支新军。在他的努力下,蜀汉政治清明,上下团结。诸葛亮在此基础上,发动了南征南中,北伐曹魏的战争。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途中。 诸葛亮的病症。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后一次北伐前,就已经处理了自己的后事。他秘密向刘禅上表,指定了自己的继承人蒋琬。在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一反常态,动员了大的兵力。他在战役中,用兵也十分犀利,让司马懿意想不到,险些吃了大亏。

(6)、这里可以看到,陈寿对于诸葛亮评价是“识治之良才”,这个良才的核心都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可比与管仲、乐毅。但整个传记中并没有关于诸葛亮军事才能卓越的描述。相反,后一句话却明确指出了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不足,“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连年兴师动众,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并不是诸葛亮擅长的”。

(7)、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8)、但是前面还有“於治戎为长”,什么意思,治戎者,整饬军队是也。看史书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用兵的,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9)、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10)、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曾经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强大的诸侯国。

(11)、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12)、在病榻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话的意思,刘备给诸葛亮留了两个任务。一个是稳住局面,安定蜀国。再一个,终定大事的意思,就是他们的目标,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13)、西晋陈寿《三国志,卷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4)、三国演义里说他一出山就是军师,拿着令箭,调动各路军队大将。其实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子的。诸葛亮是个战略家,刘备封他为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主管后勤的管理,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地税局局长。通过收税供粮饷供应部队。他业务能力还没展现,资历也没有,所以不可能参加赤壁之战。

(15)、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16)、*作者:丁征宇,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新锐潮流博主,新浪名博,知音专栏作家。

(17)、正史中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军事、谋略等方面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忠臣在历史上各朝代都不少,忠智两全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受两代君王重用建功立业,和睦相处,善始善终者绝无仅有,死后除去内部隐患,保持政权延续几十年,居功至伟,人品高尚,受君主尊敬,同僚佩服,百姓爱戴,甚至敌人敬服的人唯有他一个,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时,连个窝都没有,得到诸葛亮后,三分天下占其一。

(18)、总而言之,隆中十年,是诸葛亮学习、增长才干的十年,也是他“待时”、“待主”的时期。

(19)、建安12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重庆)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

(20)、且不管刘备说这话的用意何在,诸葛亮却是哭着做出了承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蜀汉王朝,一直到死。在后世人看来,诸葛亮终的确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诸葛亮历史真实简介50字

(1)、我们从诸葛亮这些反常的行动,可以看出诸葛亮肯定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为了赶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北伐的重任,诸葛亮也是孤注一掷。这些反常的举动也让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察觉出来。在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巾帼衣物,想要激怒司马懿和他的部下出战的时候,司马懿却款待了诸葛亮的使者。

(2)、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刘伯温为“儒者”?

(3)、刘备即位称帝以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荆州失利,关羽败亡,刘备御驾亲征,讨伐东吴,结果夷陵之战败于陆逊之手,蜀国的家底几乎被打光了。刘备心里这个窝囊啊,在永安一病不起。蜀国内忧外患,有顷刻覆亡的危险。刘备急召诸葛亮来到永安,把千斤重担交给了他。

(4)、据《魏略》记载,有一天诸葛亮和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位好友一起交谈,诸葛亮从容地对他们说:“诸位要是做官的话,是可以做到郡守、刺史的职位的。

(5)、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

(6)、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集团后,他马上就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担。在刘备阵营中,有着能征惯战的杰出将领,但是却缺乏治国理政的政治人才。诸葛亮的加入,为刘备集团补上了这个短板,从此刘备集团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能力。

(7)、四是周瑜能够一直被孙吴政权重用,没有气度那是不行的。周瑜经历三孙,与孙策同岁,并且同娶乔老爷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而且被孙权重用,被孙权视为王佐之才,即使在周瑜死后,孙权称帝时还在感激周瑜,一方面是周瑜确实是经天纬地之人才,另一方面那确实是气度人,一心辅佐三孙,如果以周瑜之本领,取代孙权完全有可能,但他从来只干人臣事。从孙策当年是将军时,唯独周瑜向孙策行君臣之礼就可以见识周瑜之气度,这或许也是三孙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周瑜的根本原因。

(8)、又有人说《隆中对》是动了东吴的奶酪荆州,所以导致失败,这完全是鬼话,在《榻上对》里就有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二分天下。”后来甘宁也献策渐规巴蜀。按照这个意思,刘备何止占荆州是错,取益州更是错上加错。

(9)、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10)、就在刘备当阳败北时,诸葛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孙权结盟,共击曹操。此后诸葛亮渡江与孙权结盟,赤壁一战成功。

(11)、这说明,诸葛亮所得的病是当时条件下无法的病,那就是肺痨。如果《三国演义》中所说的诸葛亮多次吐血的情况属实,那就能够肯定是肺病无疑了。这才会使得诸葛亮在后一次巡视战地的时候,感觉到秋风刺骨。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了。

(12)、这“笑而不言”,就已经表明了诸葛亮胸存大志。

(13)、而司马懿做了一个更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派遣老将张郃领兵追击诸葛亮。无数次的实战经验告诉大家,追击诸葛亮必定没有“好果子吃”,几乎所有的魏军将士都知道这个“铁律”。

(14)、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15)、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崇拜,已经达到神化的地步,与之相比,刘伯温知名度显然要低上一些。尽管如此,刘伯温流传后世的传说,依旧神乎其神,如果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刘伯温则是“多智而近怪”。众所周知,真实历史的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的那般近妖。

(16)、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前往驻防。一切未出所料,结果是郭淮成功阻击诸葛亮。诸葛亮再次将计就计来了一招声东击西,驱兵向西实则反攻阳遂,没想到再次被郭淮识破,成功粉碎了诸葛亮的一切奇袭计划。

(17)、《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任军师,一亮相就取得“火烧博望坡”的胜利,继而又取得“火烧新野”的胜利,其实这些都是演绎,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当时,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

(18)、司马懿可谓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一部《三国演义》让诸葛亮神一样的存在于后人的脑海里,而那个总是“手下败将”的司马懿也“沾光”跟着“火了”。

(19)、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不光在于内政,还在于外交。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以大局为重,重新与吴国结好。孙权称帝时,诸葛亮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承认不承认孙权称帝的合理性,因为蜀汉以汉立国,意图代表汉朝的正统地位,从而在政治上诋毁魏国的篡逆行为。但孙权称帝就打破了这个局面,如果诸葛亮承认了孙权的帝位,那么就否定了蜀汉的正统性,如果不承认,又无法维护两家的关系。终,诸葛亮只能委曲求全的承认了孙权的帝位,但作为条件,诸葛亮迎回了被东吴俘虏的蜀国名仕张奕,这种政治博弈中的交换,也体现了诸葛亮在外交上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如果非要失去一个东西,那就让他失去的更有价值!军事家诸葛亮虽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用兵如神,但也绝非后世诟病的那样没有一点军事才能,反而我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出类拔萃的。诸葛亮在前期是没有参与过重大战役,平定南中地区也是正规军碾压蛮夷部落,这都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北伐期间,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细节中展现的军事谋略,是被司马懿称为“真奇才也”的。

(20)、我们看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病情判断,可以看到诸葛亮所生的病,应该是一种慢性病。这种慢性病严重影响诸葛亮的饮食健康。在当时,诸葛亮八尺的身高相对于今天的一米八多,应该属于身材魁梧的人。这样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一天只吃几升饭,也就是一斤左右的饭食,是根本不了身体的消耗的。

5、诸葛亮历史真实简介图片

(1)、三国志12的诸葛亮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2)、诸葛亮,相比起奇谋来更擅长治军,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战略强,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杰,加上又是主动进攻,加上人还不如你多,所以没能成功。

(3)、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一举三得。华容道地势险要,若派百万军中取上将首若探囊取物的张飞把守,曹操必死。若派当阳大战,斩杀曹军五十员名将赵云扼守,曹操及其残兵败将在劫难逃。诸葛亮不派张赵二将守华荣道,有意吊着关羽请战。并对关羽说:"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有心相报,今日曹兵败,必走华荣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明知关羽守华容道必放曹操,疑人不用的诸葛亮却将这个任务交给关羽,耐人寻味。不能不让人想到是诸葛亮有意为之。放走曹操有三个好处:一是曹操若死,曹营群龙无首,必生内部纷争,恢复元气,需要时日。东吴可乘机做大,必然首伐刘备,夺取荆襄,消耗实力,影响刘备西进战略的实施。放走曹操,可牵制东吴防曹操报复,不敢大举攻刘,利于刘备以荆为基业,入西川,完成三足鼎立之势,再谋复汉大计。二是通过关羽放走曹操,让关羽完成了报恩的心愿,成就了关羽知恩图报的美名。三是关羽行前立有军令状,放走曹操按军法当斩,诸葛亮"容将功赎罪”饶过关羽,得了个大大的人情,有利于将相和睦。

(4)、为了逃避战乱,诸葛玄带领家人,离开家乡,先投奔袁术,后又投奔荆州刘表,后在襄阳住了下来。

(5)、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6)、收服南蛮以后,诸葛亮率军全部撤出南中。有人劝诸葛亮,应该留人治理。诸葛亮说,不留,让蛮人自治。留人治理就得留兵镇守,留兵镇守有三个弊端:第一需要调军粮,第二增加和土著的矛盾,第三使双方互不信任。

(7)、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8)、依照诸葛亮生前的部署,封锁自己去世的消息,蜀军井然有序的撤退着。当地百姓提供情报,诸葛亮已经薨世,但蜀军还能如此整齐划让司马懿犹豫了,后为了稳妥,司马懿错过了这次消灭蜀军的良机。所以后世流传“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调侃:“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9)、你一定是看小说《三国演义》或者它的衍生作品了,所以想知道这个人物是不是虚构的,《三国演义》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绝大多数人物都不是虚构的。

(10)、诸葛亮前方负责北伐,李严负责后方供给,两人也算是各有分工,但是明眼人一下就能看明白,北伐要是成功了诸葛亮肯定是头功,所以李严自然不爽。当然李严不会也不敢因为自己的不爽就懈怠工作,只是连日大雨使得运粮工作艰难了很多。本来这个问题的性质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李严却假造圣旨将诸葛亮大军召回,这让问题“变了质”。就这样,诸葛亮撤军返蜀。返蜀后,李严就被调查,然后被贬为庶人。 

(11)、话说回来,如果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就想到往后要靠凉州兵,似乎又有点太早,因为那时他应该还有兵可用。出四川是走今天丹江口的那条路,叫商关道。只要从商关一带进入,就可以直驱洛阳了,那才是钳形攻势可以运用的。攻击曹操,应该往东北打,才能威胁曹操的大本营许昌。

(12)、危机时刻才显出智者风范,司马懿立刻召集众将领开会,会议上司马懿强烈谴责了诸葛亮的不耻行为,并强调“士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这个但是才是司马懿的本意)出兵前陛下一再嘱咐要求坚守,所以出兵必须得得到陛下的许可才行,于是司马懿当众写了份请战书快马加鞭送往都城。收到请战书的曹叡会意一笑,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仲达这是遇到难题了。曹叡立即批复“不准出兵”!并命辛毗持节仗赶赴前线制止出兵。拿到圣旨的司马懿立刻告诉全军:“陛下不准出兵,我也无能为力啊。”就这样化解了这次危机。 

(13)、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北方曹魏实力强,占据的地盘也大,而西南偏于一隅的蜀汉实力弱,地盘也小。而诸葛亮在明知本国实力远不及曹魏的情况下还执意北伐,是不是有“不自量力”的嫌疑?这是个误区,就像《三国演义》误导大家司马懿比诸葛亮弱太多一样的误区,为什么说这是个误区呢? 

(14)、不管怎么说,蜀汉撤军了,从结果上来说,曹魏雍凉兵团又一次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疯狂”侵略,魏军将士把酒言欢,就连司马懿也多贪了几杯,脸颊绯红的司马懿清楚的知道,诸葛亮还会卷土重来。不但如此,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不会选择攻克要塞(前两次北伐诸葛亮一个要塞也没有攻克下来),一定会采用旷野决战的战略,那么主攻的方向必然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地区。并且诸葛亮至少要用三年时间定充分地做好储粮工作。也就是说司马懿已经预料到诸葛亮下次北伐的线路和时间。 

(15)、在唐宋武庙里,诸葛都是稳坐“十哲”之位,这也体现了他的军事能力。连配享都能被称为名将,十哲居然被怀疑,滑稽。

(16)、诸葛亮逝世后,蜀汉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后朝廷看着没法子了,立起庙来,于是香烟鼎盛,真是有十里长街祭丞相的意思。

(17)、二是胸襟开阔,以德服人,常人难以做到。周瑜虽然名满天下,但他的年龄却并不大,与孙策同岁,辅佐三孙,在孙吴阵营中,另一位大将程普年龄比周瑜大,看到小小周瑜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是不服,处处刁难甚至侮辱周瑜,周瑜始终折节容下,不和他计较,这让程普大为感动,对大家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可见,周瑜的气度人能比,这也是周瑜能够从大事从伟业的根本原因,赤壁之战,正是周瑜与程普的结合,而且能够听纳部下老将黄盖的建议,用火攻终于打败曹操,从而让周瑜成名天下。

(18)、而在诸葛亮正式出山之后,没过多久就迎来了第一场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正是把所有的指挥权力给了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一种的信任。而像诸葛亮这样一眼可以洞穿人心的人,感受到的是刘备对自己深深的看重,对自己完全的信任。这是一种无畏的信任,其中或许有徐庶的几分原因在里面,但是这对于刘备表示对诸葛亮的看重已经完全足够了。

(19)、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20)、双方僵持了近一个月,诸葛亮每每派人收个麦子,都会造到魏军骑兵的突袭。诸葛亮知道,麦子不会再有了,司马懿也不会再上当,加上魏军辎重已经到位,无奈之下,诸葛亮选择了退兵。司马懿站在高处眺望蜀军撤退,竟然井然有序,不由自主的佩服诸葛亮治军严谨有方。 

(1)、诸葛亮在文章中,对刘秀的“策虑深远”的作用极为欣赏,对光武君臣“谋合议同”,中兴汉室的事业极为向往。

(2)、诸葛亮思维缜密,超越曹操。赤壁之战,诸葛亮意识到计用火攻,曹操却没意识到。庞统献链船之计,曹操未能识破。赤壁曹操战败,诸葛亮准确算好曹操逃跑路线,处处设伏。每当曹操自感聪明,得意贬低诸葛亮时,便有伏兵杀出,打得曹操狼狈不堪,疲于奔命。为精彩的是,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征,点火升烟,将曹操引入华容道。

(3)、说到这里很多的朋友真不服气,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各朝各地人还要建武侯祠,供奉诸葛亮,把它缝成圣人一样的人物呢。其实大家伙要注意,这是罗贯中在美化诸葛亮,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有意识地推崇诸葛亮。其实这是告诉老百姓,诸葛亮那么大的能耐都不造反,都在忠心地辅佐皇上,你们的能耐能有多大,老老实实的辅佐我吧。

(4)、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郡阳都人。诸葛亮曾隐居在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之后出山助刘备占取荆、益两州,终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良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于五丈原。

(5)、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6)、所以,在这个阶段,两人的才能即使相比,应该也是不相上下。然而,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作者把诸葛亮拔到极高的程度,有故意压低周瑜之嫌,一方面在才能方面诸葛亮似乎处处占上风,诸葛亮草船借箭,解决了赤壁之战的装备问题,似乎赤壁之战核心为诸葛亮,然后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是周瑜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是诸葛亮使计让孙权将妹妹嫁刘备,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周瑜讨伐荆州,后被诸葛亮打败,周瑜气得吐血,临死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活活被诸葛亮气死。

(7)、演义吹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是正史诸葛亮军事也不差,三国演义没有告诉我们蜀汉总兵力不过10w,每次北伐带兵不过数万。可就是这数万北伐军,居然打的数十万魏军龟缩不前,排除神话部分,这战绩比起动不动三十万大军北伐的演义诸葛有差么?演义中,出陇上诸葛装神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的是诸葛亮兵至祁山,军中缺乏粮草,于是设计迷惑魏军,出现几个“诸葛亮”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仓皇逃窜,诸葛亮得以收割陇西小麦。这段故事其实原型是正史中的上邽——卤城之战。

(8)、这10年,也是诸葛亮拜师、交友、增长见识、学问的过程。

(9)、蜀军每日“骂街”挑战,魏军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居然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美艳的女装,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是对一个男人极大的侮辱,其程度不亚于戴绿帽子,应该说诸葛亮这招真的是太损了。曹魏军营那些西北汉子哪能扛得住这个,纷纷要求与蜀军决一死战。当时情形十分危急,出战魏军中计必败无疑,如果不战,将领们如此暴躁很可能发生兵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