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第一篇)
1、(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4、(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9、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10、(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11、(注释)(1)衣:穿,当动词用。(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1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3、(注释)(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隆重的典礼。(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14、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论语》(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7、(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1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9、(注释)(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3)诺:答应的说法。
2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第二篇)
1、(解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2、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4、(注释)①孟之反:鲁国大夫,又称孟之侧。②伐:自夸。③殿:殿后,走在部队后面。
5、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8、(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统的异端邪说,异端邪说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9、(赏析)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10、(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11、(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2、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3、(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14、(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5、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6、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17、(注释)季氏: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八佾,古代乐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越。忍:忍心,指季氏。另一种理解为”容忍”,指孔子。
18、(注释)(1)腥:牛肉。(2)荐:供奉。
19、根据论语中的其他用例我们认为第三种解释更正确,以前的中学教材解释成第一种,现在的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20、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第三篇)
1、(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就像射箭比赛一样吧!登堂比赛前先互相作揖谦让,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这样的竞争,可以说是君子之争。”
4、(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5、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8、(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9、齐军很快攻到单父,田里的麦子被他们一抢而光。
10、《论语》10句话,教你看清身边的小人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3、(注释)(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2)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3)有诸:诸,“之于”的合音。意为:有这样的事吗。(4)《诔》:音lěi,祈祷文。(5)神祗:祗:音qí,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
14、(译文)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15、(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7、(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8、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19、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20、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第四篇)
1、(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子不语怪、力、乱、神。
3、(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论语原文译文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5、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6、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7、(注释)①冉求:孔子的学生,字子有。②画:画界为限,引申为止。
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注释)①三月:与下文的“四月至焉”相对,“三月”指长期,不一定实指三个月,“日月至焉”指短时间,偶尔。
10、(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11、(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使唤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12、(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3、(注释)(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1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5、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16、(译文)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
17、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18、“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9、知:这里有解释、领会的意思。
20、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第五篇)
1、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3、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4、子贱在位期间,齐国进攻鲁国,单父恰好在齐军的必经之路上。此时正值秋收,田里的麦子成熟在望,但齐军一来,粮食肯定会被敌人抢走。
5、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6、(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7、(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单父的百姓急了,纷纷向宓子贱提议说,应该赶在齐军到来之前,发动所有人抢收麦子。因为是时刻,也不要管谁种谁收,谁抢到就归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便宜了齐国人!但宓子贱早已拿定主意,前来请求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10、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1、(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2、(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13、(注释)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14、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5、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6、(译文)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心绪不宁。”
17、(解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三字经》)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0、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