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中(前二十句)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后要经常的复习,知识才会巩固;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取长补短等。做人要有志向,有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
3、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4、《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 父母,唯其疾之忧。
8、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学习态度是先决条件:人要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要谦虚向别人学习,珍惜时间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4、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难点:目标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0、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论语十二章高中(前四十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5、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等,则是同时说明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问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简要总结,也是从学习开始说起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8、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9、《论语十二章》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要是说明学习方法问题。“贤哉,回也!
10、亲爱的微友们,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解释及赏析发布完之后,接下来是小学必背古诗文!希望微友们持续关注并转发!
11、高中课件《论语十二章》来啦!虽说今天是周末,但是给老师们的福利没有停,这版《论语十二章》真的算的上精致了,整个版面设计的整齐,美观,内容上重点也比较突出,希望能给备课的你带来一些帮助!
12、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5、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6、启发:文章是块土地,学生没有分析理解,就匆匆背诵,就相当于在没有翻地的情况下,就急于播种,结果自然不好。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抛出任务,让学生的“背”成为“记忆+分析+综合”的高级思维活动。
17、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8、本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19、孔子的《论语》第十二章翻译:
20、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
论语十二章高中(前六十句)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情境假设:2021年9月,重庆某地工作人员在翻修文化广场时,无意中挖掘出了十二块竹简,经专家鉴定,竟然是孔子某再传弟子根据《论语》写的一篇论述“君子之道”的文章,只是顺序完全被打乱了。请你重新组合竹简,还原该文原貌。
3、君子之道在学,学则知。(分论点1)
4、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5、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的人,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事)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9、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1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1、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论语》十二章译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
13、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4、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
15、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1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7、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18、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9、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0、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论语十二章高中(前八十句)
1、黄河颂|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老山界
2、庖丁解牛|琵琶行|兰亭集序|再别康桥
3、(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4、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课件内容: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7、《〈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8、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9、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
12、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3、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9、勤学好问、志向坚定、关注时弊
20、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君子) 孔子眼中的“君子”: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论语十二章高中(前一百句)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
2、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3、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6、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7、(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8、要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三个分论点),过渡自然(可添加语言)
9、(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1、(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2、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3、(助记)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6、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8、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