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年轻人不要读尼采(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7 09:04:31

年轻人不要读尼采(其一)

1、癌症不是魔鬼,病人不是牲口

2、他躲在暗处,看着贝莎用和对他一模一样的方式对待她的新医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几乎分毫不差。他这才幡然醒悟,原来贝莎之前对他的种种依恋,种种表达,原来都是痉挛之后大脑迷糊的症状而已;他跑去拜访伊娃,没想到曾经说过“为你做什么都愿意”的女人,如今冷冷地,甚至不愿意给他一个拥抱;他走在街上,不合时宜的,老朽的打扮令他难堪,剪掉蓄了几十年的胡子,他发现衰老已经很明确的占据了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胞。岁月的痕迹,只有书写没有擦除。在催眠状态下,他听到了玛蒂尔德的愤怒,决绝和委屈,他看见自己对孩子们的深爱和不舍。

3、可以断定,思想和身体一样,稍有过度的安逸,便会如染瘟病。

4、周国平:这个世界……用我这个序言里面的话,就是“精神浪漫”已经被“物质浪漫”代替了。人们更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品牌物质上的时尚,而这些“物质浪漫”好像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了。对于思考,对于哲学,对于艺术,或许还有一些小众会喜欢,但是不是社会性的氛围了。

5、第二个题目叫做“艺术是不是可以没有规则?”

6、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不能忽略的人物,同时也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与立场的不同,人们对其毁誉不对他的思想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常常遭到误解,以至于波达赫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严重曲解的现象”。

7、启蒙思想家比如歌德、席勒、温克尔曼这些人,都崇拜古希腊。用温克尔曼的话来说,古希腊文化的特点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8、南都:您在尼采译文集总序里说,尼采属于青年,因为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您能否给当代的青年提几点关于人生的建议?

9、让我举个例子。2000年,我在德国住着,邻居是一个医生家庭。有一天这位医生的小孩碰到我,跟我说:“孙先生,我有一个工作室,想带你参观一下。”那男孩是一名高一学生,跟在座的同学们一样大。我跟他去了他们家的阁楼,就是他的工作室,那场景让我感到无比惊奇:整个阁楼都是他的工作室,宽大的桌面上,他用火柴棍大小的铁轨拼起一个全德国的铁路系统,而且是电气化的。他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去慕尼黑,他一按开关,火车就开动了。我当时跟他说:你已经不用上大学,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电气工程师。

10、《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瓦格纳事件:尼采美学文选》

11、第一条:普及义务教育。强制性地普及九年制的教育,然后在各地建立公共图书馆,开放给所有人来借书,这个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12、周国平:他有严重的神经衰弱,视力也不好,头痛、失眠。尼采实际上是运气不好,他是想恋爱的。

13、本书中,除了对人性的温和的剥析之外,更处处藏着心理学论和心理咨询的技巧。

14、尼采并非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年复一年的孤独的漂流也并非一件浪漫的乐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尼采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

15、现在出了什么状况?在大学里,“学风”已经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学生们想着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十几年寒窗苦读,多可怜呀,上了大学,还不让我们放松一下?关键还在于,在我所谓“过度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同学们多半没有培养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是天天在刷题——这样下去,我们的民族要出问题的。

16、在帮助布雷尔忘掉贝莎的过程中,尼采应用的调节技术,有认知疗法(对贝莎的爱恋其实对衰老等的恐惧,贝莎只是一个依附的形体,一个幌子而已,并非一个单纯的女人的魅力。)应用过“厌恶疗法”;精神分析“回溯”,意象对话等等。但是,作者没有把挖掘的脚步停于此,而是透过费罗伊德的深度催眠更进一步地探向着人性更深的层面。

17、周国平:首先,《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这是完全没想到的,出版社也没想到。出版社首印1万册。没想到很快就卖掉了。然后不断重印,一年之内印了10万册。

18、并不!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同时宣告了尼采自己悲剧生涯的开始。它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尼采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19、好,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20、小说是以虚实结合的线索展开的。实的`是书中的人物,尼采,布雷尔,路·莎乐美,贝莎,费罗伊德这些确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而且其中的某些案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贝莎案例的原型就是“安娜·欧案例“;虚的是事实上这些人他们基本都没有真的会过面,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把他们巧妙地放在同一个时空里的。所以说,它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案例记录。

年轻人不要读尼采(其二)

1、南都:在尼采看来,一个健全的人应该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2、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表明,与它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

3、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4、有人说:尼采所谈的问题是人人都能领会的,特别是现代世界中那些迷失方向的人都能领会的。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也许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5、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6、第哲学是一种有高度想象力的思考。我认为对现代人来说,这是基本素质。

7、南都: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尼采有一个“跳舞者”的概念,他认为人生的伟大肯定者应该有“坚硬的骨和轻捷的足”,懂得欢笑,熟谙神圣的舞蹈。您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跳舞者”这个譬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跳舞者”呢?

8、清醒判定局势:总书记为何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

9、第三条,德国建立了研究型的大学,首先设立了博士学位,而且办了很多的学术杂志,所以就产生了一批文化精英。你看德国其实教育是很有成效,给培养精英提供土壤,所以涌现了许多文化的伟大人物,从19世纪到20世纪,200年里面,诞生的天才多。哲学不用说了,从康德、黑格尔、费希特、尼采、马克思,到现在的海德格尔;音乐就更不用说了,贝多芬啊,莫札特、巴赫这一批人都是世界之。数学高斯,物理学爱因斯坦……实际上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势头一直是这样的。在纳粹上台之前,德国人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世界之,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总数,在纳粹上台以后,德国的精英人才纷纷逃到了美国,也就把文化中心带到了美国,美国才成了中心。

10、再次回味马云底特律演讲——在为中美首脑“鼓与呼”

11、尼采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也不是世外桃源里的隐士。“我不是一个人,我是炸药。”就在他漂泊于山巅海滨之际,殊不知他也在欧洲文明的大厦下埋好了雷管和引线。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悠远的爆炸声。

12、周国平:托尔斯泰,他其实很朴实的,他没有什么形容词,他描写一个场景、一个人物,用的语言都是很朴实的,但是你一看就是这么回事,你好像看到过一样。我后来发现,实际上真正心里面有了东西以后,重要是语言要准确,而不是要华美。凡是努力去优美的人,我觉得都是有问题的,第一说明他那个东西本身就不美,所以他要给它穿上很多衣服,要打扮。

13、我记得两年前有一个浙江的高中生来找我,他读了很多哲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他父母亲认为,这个小孩可能精神上有点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小孩表现得很有意思,他每个星期回家一趟,都要给爸爸妈妈一本哲学书,说下个星期回来要跟他们讨论。他爸爸妈妈都是初中毕业,他妈妈大概只会读武侠小说,叫他们学哲学,难度很大。于是他爸爸就认为这小孩肯定是精神上出问题了。他们把这个孩子带到我这儿,让我看看这个小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

14、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早闪现的,未必是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15、尼采的这10句话,成就了无数伟大人物(文/江濡山)

16、《一只革命的手》一书收录作者孙周兴近几年的思想随笔,也包括部分演讲稿,共计60篇,全书分为三编,每编20篇文章。第一编的主题是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重点,也表达了作者带有“实存哲学”倾向的思想态度和人生主张;第二编关乎汉语哲学及其路径,也涉及汉语学术界的人与事;第三编接近时事评论,内容较为丰富。

17、尼采自己说:“当时我所做的抉择不只是与瓦格纳决裂——我觉得我的本性陷入了一种完全的迷乱,而其中的个别失误,不管涉及瓦格纳还是涉及巴塞尔的教职,仅是一个征兆。一种焦躁笼罩了我;我知道是刻不容缓反省自己的时候了。我感到惊恐,一下子看清楚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我以古典语文学家为我的全部生存,我的使命,这是多么无益,多么草率。我为这种错误的谦虚而羞愧……在过去十年里,我的精神营养彻底停止,我没有学到任何有用之事,我荒唐地为积满灰尘的学术破烂而丢掉许多东西。睁着近视眼小心翼翼地爬行在古代诗韵学家脚下——这就是我所做的事情!”

18、这里,我们只是简要地提示一下尼采对于现代思潮的一般影响。

19、凤凰文化:有没有哪位作家是对您影响深刻的?

20、想知道周国平老师完整回答,

年轻人不要读尼采(其三)

1、南都:尼采这个人本身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他在著作里宣扬“超人”学说,宣扬一种奋发有为的生命态度:“美好的都属于我辈和我自己;不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夺取:精美的食物,纯净的天空,刚强的思想,美丽的女子!”另一方面,他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无助、长久“不被发现”、漂泊辗转和被疾病困扰的。您怎么看他的思想和他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强与弱的悖论?

2、孩子|父母|父亲|女儿|教育

3、这一年,瓦格纳在德皇威廉一世支持下,在拜洛伊特举办声势浩大的第一届音乐节。尼采原先把欧洲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可是,在拜洛伊特,目睹瓦格纳的“演戏天才”、富裕市民观众的庸俗捧场,尼采失望了。他悄悄离开节场,躲进一片森林,酝酿了一部含蓄批评瓦格纳的书。

4、凤凰文化:包括这些书的标题,都是的。

5、周国平:那时候也谈不上什么学术机制,个体劳动为主。我也参与了后来三联出的“西方当代学术名著”的编委会,它是这样的,知道某个人在研究什么东西,他可能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然后跟他去约,翻了以后给出来,一般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要编一套尼采的书,不是说让周国平你翻译一本尼采文学,而是我已经翻译差不多了,那这本书我给你们吧。当然个体劳动和每个人在学术机构里所在的位置有关系,他正好是研究哲学的,可能就在做一些哲学的事情。

6、周国平:大众根本不知道他。

7、(本文经凤凰网和周国平本人授权)

8、周国平:当然,机遇很重要。

9、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

10、现在出了什么状况?在大学里,“学风”已经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学生们想着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十几年寒窗苦读,多可怜呀,上了大学,还不让我们放松一下?关键还在于,在我所谓“过度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同学们多半没有培养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是天天在刷题。——这样下去,我们的民族要出问题的。

11、周国平致敬尼采的激情之作,两位哲学家横跨百年的碰撞和共鸣。

12、“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像我们当年一样”

13、这是尼采的一家之言。尼采也是为了解决他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人生意义问题,从古希腊去找榜样。哲学家们对古希腊的解释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认为古希腊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理想状态。

14、凤凰文化:当年你们走到一起的时候,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却做了相当大的一番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机遇?

15、问题在于,尼采的思想受孕于欧洲文明濒临深刻危机的时代,他的敏感使他对这种危机征象有格外真切的感受,他的勇敢使他直言不讳,他的真诚又使他不肯言行不因而,这个反对一切传统价值的哲学家,必不可免地要过一种脱出常规的生活。他的哲学思考方式必然要影响到他的实际生活方式。他向传统的挑战必然导致他与世俗生活领域的抵触。他对这种情形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尼采致奥维贝克,1883年2月11日。转引自雅斯贝尔斯:《尼采导论》,第88页。)“当一个人要靠作品来批准自己的一生,他在根基上就变得极为苛求了。”

16、但莎乐美也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她和一个医生结婚了,那个医生对她的任何交往都不管,所以她又有爱情上的自由,又有一个可靠的后方。

17、又是一年1大物业公司有惊喜:100辆社区消防车免费配送!

18、到我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的时候,学术界开始有两三篇的文章,在讨论尼采了。其中有一篇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汝信写的,但这篇文章讨论尼采的思想起源,比较学术。那个时候还没有一篇明确肯定尼采的文章。那么我的这本书,首先有一定分量,它是一本书,不是一篇文章,然后这本书的立场就是满怀热情地肯定尼采。所以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想这就会让大家重新发现,尼采是这样的啊。

19、周国平:这里面《悲剧的诞生》可能翻译得更早一些,收在1986年出版的《尼采美学文选》里面。当时我的想法是因为尼采大部分作品没有中译本,大家都读不到,太可惜了。我原来计划的是一个人把尼采生前发表的著作都翻译出来,就从没有中译本的开始。但是后来我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我不想光做尼采的粉丝,我还要做周国平。当时翻译这些东西,我倒并不是说它们对中国有多大的用处,要帮助中国解决什么问题。我没有这样宏大的想法。一开始就是自己喜欢,我就自己喜欢,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去做。

20、我觉得理想的生活是做一份你喜爱的工作,工作本身给你快乐,你觉得在这份工作里,你的创造力、你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你的自我认同得到了满足。然后你拥有休闲的时间,那个休闲时间也可以安排得很充实,满足你各方面的爱好。

年轻人不要读尼采(其四)

1、尼采他的作品给现代深层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观念。弗洛伊德以《梦的解析》一书为精神分析学奠基,而尼采比他早二十到三十年就对梦的作用和机制作出类似的分析。

2、周国平:对。这些人恰恰就是尼采说的,他们不是精英人才,而是一种畸形的学者。尼采对学者有很多讽刺,他认为,在一个狭窄的领域,无论是怎么深造,如果都没有获得一种普遍的人文精神,没有自己真实生活的体验,就是一种畸形的人。他是特别反对培养这样的人。从这一点上看,尼采和韦伯是一致的。

3、所以我感觉,无论从制度、风气来说,还是从年龄来说,我们的中学生离哲学都很远。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哲学。

4、第哲学是大尺度的思考,要思考的是这个世界的大道理,我们的生活中的大道理。每门科学都得讲道理,但哲学讲的道理是大尺度的,是大的道理。

5、但是尼采对古希腊做了一种不同的解释。当然他的说法也是一家之言。他不认为古希腊人只是宁静和单纯,事情要复杂得多。尼采认为,希腊人对人生的痛苦的体会也是深的。为了对抗人生的痛苦,为了对抗人生的无意义,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是在用艺术来拯救人生。为此,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6、小说中尼采疯狂爱上至美的路·莎乐美,而后者享受了他的爱,又背叛了他的爱,或者说,她从来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爱情对象”,要不然令前者念念不忘的一吻,后者不会全然不记得。尼采,路·莎乐美和好朋友雷组成“毕达哥拉斯三人组”,结果,尼采感到二人的背叛,被深深地伤害,陷入绝望。路·莎乐美觉得愧疚,找到布雷尔,当时欧洲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心理分析师,霸气“要求”他调节尼采的“绝望症”。布雷尔无法抵挡路·莎乐美的灼灼魅力,答应她去调节那个完全不配合的“病人”。

7、另外,我觉得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你有没有你的事业,还是仅仅有一份职业,不管你谋生的状态如何,谋得好或不好,人还是要有比较高品位的精神生活,要读书。我也建议要有自己的写作方式。我是建议大家都写日记,一个写日记的人生活是认真的。你会留心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段落,你会把它们整理留下来,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内心越来越丰富的过程。所以我一直强调,读书,读那些优秀的人文书籍,不是学者的事儿,是大家的事儿。写作,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不是作家的事儿,是大家的事儿。只要你关心精神生活,在乎精神生活,你都会去做。

8、我们这儿呢?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我把它叫做“过度学习”:在不该拼命读书的年纪拼命读书,而一旦成功考进大学,就觉得“我终于解放了”,就不再读书了。实际上大学里才应该拼命地读书啊。你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该拼命读书。所以我们完全搞错了,我们在不该读书的时候读了太多的书,到了大学里反而不再读书。

9、南都:《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阐述了尼采哲学核心的方面,因为它出版很早,第一版是1986年9月,所以相当于将尼采哲学介绍给了中国大众。当时写这本书因为什么契机?

1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诗体著作,讲的是智者查拉图斯特拉在人世间传播智慧,启迪人心的故事(不是正统的哲学著作,是很典型的通过故事讲哲学),在这部书中,尼采提出了“超人”“永恒轮回”等他的重要哲学思想,是囊括尼采思想全面的著作,也是他著名的著作

11、南都:您从什么时候起接触到并开始研究尼采哲学?

12、不必惊悚: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大幅下降

13、跟瓦格纳也是这样的关系。按理说,一个举世闻名、成功的大师,尼采是一个年轻人,瓦格纳比他大二十多岁,尼采跟他相处的时候就应该谦卑一点。但是他做不到。他可以谦卑一小段时间,但老让他当配角他不干。瓦格纳就是要让尼采当配角,瓦格纳完全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尼采受不了瓦格纳那种强势。其实这也说明,虽然他好像很柔弱,但他内在是强大、坚持、不会放弃的。这一方面造成了他人际关系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他思想的深刻有力的原因。

14、即可查看周老师的完整回答

15、要清楚人类社会纯粹就是充满侥幸和失误的游戏场,当不幸降临我们时,要坦然面对,善于遗忘,不要老是耿耿于怀,难于忘却。

16、读者看了这个书很激动。有的女孩子说:“如果我活在尼采的时代,我就嫁给尼采。现在没有尼采了,我就嫁给你算了。”我忘了怎么回复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当时嫁给尼采,你会后悔的,你现在嫁给我,也会后悔的。”当然,有些人是真的去研究了,去读了,也有人作为时尚来追求。

17、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被打上平庸的印记,都有着俗不可耐的表情,这其实是因为从这些人的脸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的认识活动严格地服从和受制于他们的意欲活动

18、这些考题,我认为拿来作为我们硕士研究生的考试题目一点都没有问题。

19、1986年,除去出版了我翻译的尼采之外,我还出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书反响大,反应好。这也给了我信心。我觉得大家是喜欢读尼采的。

20、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

年轻人不要读尼采(其五)

1、周国平:我很无知,真的,我没有看过他们的书。

2、他的精神又一次爆发危机,这次的危机如此深刻,以致他不像前两次那样,仅仅同学生团体决裂,仅仅受到德国语文学界的谴责,而是要被整个时代放逐了。

3、周国平推荐尼采三书与《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4、✔通过哲学的观照,学会反思,坚定自我成长的方向;

5、正当十八世纪的伟人们都在弥留之时,毁灭也对那些刚刚跨进十九世纪门槛的诗人、精神斗士、解放心灵者举起了屠刀,从未有过如此不屈的鲜血浸渍神的圣坛。

6、哲学的现状还有一个原因。从某个时期开始,哲学被弄成“大众哲学”,十分要命。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当然需要通俗化,但你把它变成一种庸俗的东西就麻烦了。于是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我每次在路上或在外面碰到一个不相干的人,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搞哲学的。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哦,搞政治的。”你们看这都是什么呀?人们已经对哲学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东西了。

7、智慧|年轻|自白|友谊|大自然|雄心|谦和|怀疑

8、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孤独的漂泊生涯。这时候的尼采,35岁,已过而立之年,精神上成熟了。

9、✔洞悉国家和社会运转的规律,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10、南都:说到这个话题,尼采终身未娶是什么缘故?

11、现在是2019年2月7日,大年初三。杭州市萧山区某公寓。

12、周国平:尼采有时候也说这样的话,哲学家必然是孤独的,但是他其实不想这么孤独,他在书信和诗歌中经常表示,他是多么渴望友谊,朋友对于他多么重要。他这个人内心既有孤傲的一面,又有柔软的一面。1888年他在热那亚街头看见马夫在鞭打一匹马,冲上去抱住那匹马痛哭,然后昏倒了,醒来后就成了一个疯子。他的这个发病方式,正说明他内心的柔软。

13、(当然,从后面的内容看,尼采所以留下来或许并不全是因为布雷尔求助的说辞,还因为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需要“孤独”,但是他内心同样渴望融入到一个圈子里,渴望有人递给他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被认同,被看见,被接纳。只是他的骄傲,“100多年后,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读懂我的哲学”的骄傲,不容许他吐露自己内心深处平常百姓的欲望。人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巨细无靡地渗透在这本书里。)从此,两个人从开始的暗暗角斗,到惺惺相惜,到彼此疗愈的艰难的相伴之旅。

14、(ThePhysicalImpossibilityofDeathintheMindofSomeoneLiving,1991),英国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DamienStevenHirst)的装置作品。

15、道路|人生|沉默|真实|觉醒|尊严|使命|本质

16、哲学真的不是少年的事情吗?

17、江濡山:高度关注总书记对高层干部发出的警示

18、大概现在只有一个国家是把哲学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那就是法国。其实法国没有“高考”,而是叫中学“会考”。“会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中毕业的时候参加一个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以后,你在任何年龄,哪怕你已经68岁了,都可以去大学注册上学。这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说公民只要有高中毕业证书,无论什么时候想申请上大学都是可以的。当然大学要不要你是另外一回事情。

19、南都: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闲适对思想产生的重要性。如果人每天疲于奔命,可能很难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20、这套周国平的尼采译著并不算是“横空出世”,也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周国平的名字被写在一起,成了震撼当时那辈年轻人的读物,也造就了继“三毛热”、“琼瑶热”、“萨特热”、“弗洛伊德热”之后的“尼采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