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6 06:08:04

二十条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一种叫外欲,一种叫内欲。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7、《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创作的哲学作品,以无为、无我、自然之观点,阐述了精深哲学的道家思想。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1、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12、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

1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4、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短短五千字,一部道德经传阅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就是道德经的创始人老子!以下是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读懂一句,大有裨益,让人生少点弯路!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奇书《道德经》虽然仅仅道德五千言,却讲透了人生,句句珠玑!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名言名句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19、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名言名句大全

四十条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各位诗友,拉至文末,为我们点一个“在看”哦,谢谢~

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6、(译文)老子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物壮则老”,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结果往往都是祸患。

7、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解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10、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11、善用人者为之下。

1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14、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15、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1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六十条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了解别人那叫做有智慧,如果能了解自己才算是聪明。有实力就能战胜别人,但是能战胜自己的才是真的强者。

2、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6、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十六章》

7、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0、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11、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1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9、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20、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八十条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4、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3“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7、·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1、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名句

12、凡此两种有贪欲之人,必身心逐于外物,忧苦藏于自心,迷失本性,损伤自己的精气神,以致苦不堪言。

13、“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合适?专业就是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14、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15、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一生时间很短,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转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16、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7、(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8、注: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19、《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老子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一百条精选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解释: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7、俭性清静,清清静静,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合于自然,利益万物,物物受益,俭安能不广。

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0、(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2、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1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7、《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9、大语文叨叨堂每天积累一点点~

20、治理大国就象烹饪小鱼,要顺其自然,不可随意翻煎,弄碎小鱼,欲速则不达,“无为而无不为”。如此,国家就能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此话的中心意义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的借鉴作用的。如今政府对企业的“放、管、服”等举措就是很好的例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