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三个分论点(第1段)
1、例今天,诸葛亮的侯祠香火兴盛,张仲景的医圣祠则很冷清,张衡的坟墓杂草丛生。透过这一现象,一位作者敏锐地思考,还是当官好,受尊敬。进而推论到社会意义,重官员轻科技是官本位制的结果。这从制度上认识了问题,提升了一级。进而联系中国历史,指出官本位制是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落的重要原因,万万不可重蹈覆辙。这就是理论意义了,就富有现实意义了,就深刻多了,文章价值大幅提升。此类文章甚多。
2、如此追寻第二层、第三层原因,把分析引向深入,可以大大深化论点,我们应该具备这个能力。一般地说,追寻原因,都要追到指导思想、政策制度、思想理论上,才算是达到高度。
3、从全文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
4、茅盾先生在分析《水浒》时,是这样分析林冲、杨志、鲁达3个人物的。
5、深层发掘,脱离表层
6、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7、以“远虑”为引,当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奋斗精神。
8、对。我们会有怎样的一个影响
9、分论点付诸实施,攻坚克难,逐级攀登。
10、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坚持了该坚持的,放下了该放弃的。执着在左,放下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定能将漫漫旅途点缀得花香弥漫,馥郁芬芳。
11、以下为讲座文字版,内容丰富,均为干货,值得一看!
12、几年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不断,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某前总统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13、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通过一系列的数字的展示,一个社会问题呼之欲出——读书的时间哪儿去了?)
14、“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在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15、读书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16、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把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扭曲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屡见不鲜,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正如网友批评“高铁霸座”者时所言:“你的素质配不上你乘坐的高铁。”(第五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文明现象,主要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大家可以联系“边界意识”等来理解。)
17、通篇文章需要改进之处:
18、——﹝德﹞赫尔曼·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19、“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第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第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如果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20、都暗含《周易》文化的密码,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蕴。他将这些意象与农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符合乡土中国的实际,也表达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关于读书的三个分论点(第2段)
1、读书是调节愚钝的苦口良药。
2、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
3、查看王国安老师更多作品
4、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高度总结了现代人不读书的“借口”。)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古今对比,凸显尴尬的现状。)
5、其次,几个分论点的层次安排要得当,彼此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分论点之间,好能够层层深入。这就好比中国古代的宅院,有了一进、二进、三进,才引人入胜。比如,一篇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文章,提出三个分论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战胜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实现梦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幸福”,这三个分论点就分布得合理。而有同学谈“微笑”,所设置的“微笑是国家好的名片”“微笑是幸福的催化剂”“微笑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三个分论点,就缺乏逻辑性,前两个分论点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才行。
6、如此分析,先行为表现——次思想意识——后阶级出身,步步深入。
7、第三层: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
8、如何登高?如何使劲?就在“甲午”二字上——这两个字有它特殊的含义,有它特殊的历史——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甲午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疯狂的侵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由此,引申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论点就上升了。
9、读书是启迪智慧的无价之宝。
10、不可否认,……然而……
11、“远虑”意识,不止于此。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寸知识一寸金,寸金难买寸知识;要问知识何处来,必然觅书到我心。书一一启迪智慧的无价之宝。
13、①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配角,亦应赞扬”。
14、甘为配角,源于自我认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能力,明白自身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领域里默默耕耘,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正如大学生村官小林所言:“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15、分论点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16、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然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说明国人对有悖文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的底色。(第八段顺着六七段的逻辑,进行升华,说明中华文明建设未来可期。开头划线句子很有意境,建议积累哦~)
17、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科学研究上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18、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9、阅读文学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20、“究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关于读书的三个分论点(第3段)
1、(第一段晓评:通过古今类比的方式,点明阅读之于领导干部的意义。语言简练,直截了当,进而建立“阅读”与“从政”之间的关系。)
2、茅盾先生在分析3人的不同遭遇后,进而剖析他们的思想意识:林冲安分守己,委曲求全,对统治阶级的面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杨志一心想做官,博得个封妻荫子,结果陪尽小心,仍落得个一场空;鲁达一腔正义,敢作敢为,一无顾忌,因此也不曾吃亏。认识三人的思想意识,已是一大飞越。
3、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分论点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
5、例中心论点:让生活“活”出诗意
6、在提起许多大公司的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CEO(总裁)。CEO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殊不知这一光鲜的身份背后有多少SVP(副总裁)在牢牢支撑着。他们虽为配角,但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他们尽职工作,甘为配角,光凭一位CEO,必然是难以公司有序运营和发展的。
7、(注:凡提交的文章,自动视为将修改、编辑、使用等相关权限交由“17公考”。)
8、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
9、《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10、⑧泰戈尔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甘为配角,做好分内之事,也是一种成就,亦应得到赞扬。
11、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配角亦可贵”。
12、④甘为配角并不是甘于消沉,有时是为了成为主角而潜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前,必然要经历一段甘于吃苦、隐于黑暗的配角时光。出演《中国机长》《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的“硬汉”演员张涵予,如今已是荧幕红人。然而早在1983年,他便以配音演员的身份进入影视行业,在黑暗中挣扎、摸索、磨砺二十多年,终于在2007年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暂时甘为配角,不失为一种长远的谋略。
13、例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14、另外,“甘为配角并不是甘于消沉”的分论点虽然正确,但下面的论述就有问题了,游离于中心论点之外。试想,既然说“在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前”需要“为了成为主角而潜伏”,那么这还谈得上“甘为配角”吗?接下来的例证中,写张涵予“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并不能证明他“甘为配角”。典型的“甘为配角”,应该不是“暂时”的。这样的“甘为”不仅没有说服力,相反还削弱了观点的鲜明性。建议尽量回避对中心论点不利的说法。
15、“远虑”意识,古已有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个人安身立命需要远虑:虑来年之温饱,因而催生今日之勤恳,“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虑前途之去处,因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虑人生之价值,因而悟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个人通过“远虑”催化行动,实现安身立命,实现人生价值。国家长治久安,同样需要远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虑的是国家耽于安乐、丧失防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虑的是人才空缺、决策难明。国家亦有“远虑”催生行动:广开言路,广纳贤才,巩固边防,充实府库。“远虑”意识与行动,于个人于国家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当思渐虑远,方可行稳致远。
16、贾平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作家,受儒道释的影响较多,他自己将之融入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体悟中。贾平凹将儒家文化伦理观念的核心“仁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还将家庭伦理道德与人物的日常行为、思想自然贴合。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执着于为百姓谋福利,放下对政治考核的苛刻要求,才有百姓的安乐;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执着于开拓创新,放下固步自封的傲慢,国家才能吐故纳新,构建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执着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放下一国一家的私利,“兼爱”的理想才能跨越千年在当代回响。
18、的确,……但是……
19、(第四段晓评:分论点三。本段采用总分结构的方式,分析了读书对于领导干部从政的第四个好处。优点在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展开,逻辑顺畅。此外,还兼容了横向对比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述的方式灵活,值得考生借鉴。)
20、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关于读书的三个分论点(第4段)
1、“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
2、阅读文学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3、既然甘为配角,就谈不上“对‘枪打出头鸟’的畏惧”,建议把这一句删掉。
4、配角与主角一起,可以合奏出时代强音。新冠疫情来临时,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陈薇等专家临危受命,坐镇指挥,成为这场抗疫大战中的主角,让众人瞩目,获中央嘉奖;而千千万万名普通医生、护士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争荣誉,服从安排,战斗在抗疫一线,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样赢得广泛好评,甚至还被主席称赞为“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这说明,在时代的大合唱中,少了谁的声音都不和谐。配角并非消沉、消极的代名词,他们的声音再小,也能汇聚成和谐之曲。
5、阅读文学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6、书友中学近日拟举办“校园书香节”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人学习部的部长,请你拟写一封信邀请“爱泡图书馆”的复旦大学医学生代表或者陈直来参加你们学校的“校园书香节”开幕式。
7、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8、分论点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9、成功总是与勤奋形影不离,正如高尔基所言:“天才源于勤奋”。正是由于勤奋司马迁才写成震古烁今的文学巨着《史记》。正是由于勤奋陈景润才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为着名的数学家。正
10、02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11、论点: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论据: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只是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谢谢采纳。。。
12、诚然,……但是……
13、创新,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论点,从民族的角度论述创新的重要性——扣紧中心论点中的“民族”)复兴中华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事业,那么,复兴的道路在哪里?复兴的脚步怎么走?答案就是创新。(阐释论点)或许有人要说,虚心学习先进国家就可以了,何必自己折腾?(设置对立面)不错,应该虚心学习先进,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先进。(先有限肯定)但是,只会学习不会创新能行吗?不行!因为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永远是别人的尾巴。你学好了,可人家又前进了一大截,永远成不了先进。(后理论分析,作出否定)所以,我们要学习,我们更要创新。(小结,强调论点)
14、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15、部分论述语言表达有重复累赘之处,详见细评。
16、班级计划举行一次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17、“配角综合征”是一种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5%的受访者坦言这类人多。
18、李仁甫|“生成”语文课堂的问题分析与思路拓展
19、贾平凹的小说还常用道家的眼光来阐述哲理,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新奇别致的艺术世界。如《古堡》中的麝,《远山野情》中太岁的象征,《山坳》中的狐狸,《浮躁》中金狗出生时的预兆、金狗胸前墨针的“看山狗”图像、金狗与小水的名讳等。
20、执着与放下,本是我们面对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如史铁生所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陷入极端地偏执一方,要么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撞得头破血流才撒手;要么一念放下,遁入佛系大门,万般自在。人生之路,执着在左,放下在右,才得圆满。
关于读书的三个分论点(第5段)
1、论点1: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2、分论点的表述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3、《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5、第一层: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6、就议论文写作来说,确立一个中心论点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全文仅有一个中心论点,剩下的皆为具体例子和名人名言,那么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吸引人的。好的议论文,除了有中心论点,还得有分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分论点才真正体现一个作者的写作智慧。凡是写作高手,都善于拟定分论点,并使之合理分布,从而使文章产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议论文的分论点合理分布呢?
7、李仁甫:如何让议论文的思路变得清晰?
8、http://m.zxxk.com/users/30160306/booklist/
9、添加的一句“这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与中心论点中“亦可贵”相呼应,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10、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但实际上这是程朱理学的思想,而非王阳明)
11、为:这是方式方法问题,也有重要意义:得法就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
12、(来自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13、“甘为配角,并不意味着只会退缩”,对应的应该是甘为配角的人自豪、积极的态度,如果作者写其精神境界,就切题了。遗憾的是,这里犯了跟第四段同样的错误——认为“在危难时刻,他们亦可成为时代的主角”,显然游离于中心论点之外了。同样的事实,换个角度表述就切题了:在危难时刻,他们真正发挥了配角的作用——“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14、分论点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都是干货,欢迎收藏转发……
16、《劝学》中心论点和三个分论点之间的联系
17、②近日,《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不少人对配角往往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畏缩懦弱、不思进取、甘于平庸、难担重任。而我却认为,选择成为配角,甘愿做配角,亦应被赞扬。
18、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的优劣。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很多同学深感苦恼的一个问题是不会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分析说理,文章常常表现出思路狭窄、闭塞,内容肤浅、单薄,说理宽泛、苍白,表达模糊、笼统的毛病。学会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构设分论点,铺展行文,这是克服上述毛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19、甘为配角,是基于社会需求。诚然,在一个集体或团队中,主角很重要,但配角亦不可或缺。这正如一台机器,光有主要部件而没有普通的螺丝钉,是无法运转的。又如军队,大家都想做将军,谁来做士兵?当大敌当前需要更多人做士兵的时候,听从召唤、服从安排而甘当配角,才是光荣的。
20、第一级限制是“决心”。因为有决心才有动力,才有内在力量,才会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