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1 04:43:31

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一)

1、沈宛是康熙年间的著名歌姬,而且她还才华出众。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青格儿。据记载,沈宛是名将沈均之女,母亲是著名才女肖婉。沈均战死之后,母女两人被鳌拜收留,而肖婉为了保住女儿,委身于鳌拜。不过,肖婉之后不堪忍辱上吊自杀了。鳌拜便把沈宛收为义女,并且给她新的名字:青格儿。

2、三年后,纳兰成德束冠取字容若,他的婚礼如所有贵族子弟一般在家人的安排下顺利进行。

3、纳兰容若生命中有很多女子,可如果说爱的,依然还是妻子卢氏。她死后,他的余生都在为她悲伤,终伤极易逝,不过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

4、康熙很重视纳兰性德,因为满人的文化其实并没有汉人高,但是纳兰性德很有才华,关键还是正正经经的满人,所以康熙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才子。而一向喜欢诗词的青格儿也对纳兰性德倾慕。但是在一次康熙出巡的时候,康熙遇到了青格儿,并对她一见倾心。这个时候纳兰性德虽然被青格儿的痴情打动,但是他是不可能和皇帝抢女人的,所以他之后娶了卢氏为妻。

5、要说纳兰容若一生爱的人是谁,那自然是他至死都难以忘却的妻子——卢氏。

6、他们的爱情还未曾开始,便在皇权之下结束。每一个旗人女子都有一个福利,那就是选秀。而她,在家族的需要下参与选秀,并且进入了皇宫。

7、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荣若的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着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扣玉钗”。

8、这些吹不散的眉弯,都是导致他而立之年早逝的原因……

9、《通志堂经解》一书,本为徐乾学所辑,同官纳兰成德慕之,央友与徐说,言此书卷帙浩繁,锓工颇费,愿出赀镌印,署其姓名。徐曰:“但愿传薪于后学,岂吝纤芥之浮名?”慨然允诺。阅者知为纳兰氏,不知出徐氏手也。

10、纳兰容若,也就是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他是满清权臣纳兰明珠之子,身世显赫。叶赫那拉氏,纳兰,是那拉的音译。他也是清初第一词人,在当时文坛颇有地位。后世不仅普通人大多数喜欢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儒家文化研究中,也少不了他编撰的《通志堂经解》。

11、她在好的天气里,常常思念。

12、他再也看不见她的容颜,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除了梦里再也感受不到她的存在。她离开了人间,他的世界从此支离破碎。

13、关于纳兰的妻妾,按照豌豆所说的正史来说,原配卢氏、续弦官氏、侍妾颜氏三人应该说争议较少,纳兰家族资料上都有说明。

14、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5、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16、除了卢氏和沈宛外,纳兰容若还有一个深爱的女子,那就是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或许说这是他的初恋也并无不可,但他只是把情意藏在诗里。而她则对纳兰说: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17、我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18、我看纳兰和沈宛之间更象朋友。如果沈宛是顾贞观、吴汉槎等汉族男性文人,那么,纳兰和沈宛就是知音朋友,没有人会说三道也不会有什么事非争议。

19、据说,两口子无论门第还是颜值,抑或才学,都挺匹配的,琴瑟和鸣、一唱一和的夫妻生活,让纳兰很快从表妹的阴霾中走出来。可惜的是,天妒佳偶,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他在双林寺给亡妻卢氏守灵,一守便是一年,自号楞伽山人。

20、纳兰性德爱上的第三个人是沈宛,沈宛与他在一起之后,平复了纳兰性德的心情。

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二)

1、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

2、二十四岁时,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今存词一共348首。

3、在他婚姻中,为了繁衍家族血脉开枝散叶,还有一个侧室是颜氏,可是他那三年一心只有卢氏。无论公平与否,他尊重她但并不爱她。

4、纳兰容若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5、紫玉钗斜灯影背,红锦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6、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7、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8、他写了很多情诗,给自己的妻子——卢氏。他发现卢氏有着和自己相似的灵魂,她温柔纯真,并且善良柔情。重要的是,他们心心相印相知相爱相识。

9、容若愁绪满怀,睹物思人。“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在落花时节,他眼望残红,思念期亡妻的好,“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可谓“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啊。

10、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

11、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容若的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12、其次便是他表妹以及沈宛,一个是求之不得,一个是红颜知己。

13、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都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14、它确实是白梅花,可在这个季节还未开放。因为情意在这一刻种下了不深不浅的种子,直到三年后再次相遇时,爱情的种子疯狂在他们彼此心中生长。

15、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逸,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16、只是沈宛就有待研究了,从现有资料来看沈宛并未正式嫁入纳兰家,纳兰家也从未承认过她。这一点在纳兰家族的资料上都没有她的名字。有些资料虽然也说沈宛曾经为纳兰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但也自相矛盾,不足以确信。

17、恋人入宫,之后荣若还抱着限满出宫,此时若若尚未与卢氏结婚,她要留着正配等自己的恋人。而他的表妹一样在等待着与他的再相逢。“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这是容若描写了他的恋人与一般宫女望幸的相反,表明表妹依旧女儿身,始终属于自己罢了。不过在她还未出宫,容若便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容若的表妹则因倾心容若的缘故无端遭人猜忌,被送入冷宫。那些与容若在一起的时光不知是否让她在寂寂冷宫回忆着“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18、别名: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楞伽山人,成容若

19、纳兰性德十九岁时(约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又过了三年多,他续娶官氏和颜氏为继室。两人感情也不错。纳兰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纳兰性德的子女人数、名字,由于记载年代和史料来源有别,虚实难辩,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来无法弄清。据现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认同纳兰共有三子,长子富格,次子富尔敦,三子富森,女数人,其孙名瞻岱。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年羹尧。

20、其父纳兰明珠更是康熙年间居内阁十三年,权倾一时的朝野首辅之臣,这样的家族注定纳兰一出生便享受到富贵与安逸。

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三)

1、“试想人们既然不知她的去向又怎么能知道她为纳兰生下了遗腹子呢?

2、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3、可从花架后出现的他,自然唐突了佳人。但也是在这时,他真正参与了秋水轩唱和,观众则是这几个女子。

4、纳兰容若虽然迎娶了两广总督的女儿卢氏,但是他一生中爱的女人是纳喇氏。她是纳兰容若爱的女人,康熙长子的生母,为了家庭的存亡选择进入深宫之中。纳喇氏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从小她并不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她的父母自幼就双亡了,纳兰家与她家是表亲,她一直在纳兰府长大,从小与纳兰容若青梅竹马,而且在纳兰容若才华横溢的熏陶之下,她也是文笔了得,在长此的相处之下,她二人相识相知,相恋相爱。

5、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况纳兰容若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虽容若不以“人间富贵花”自居,当年他也确是人间富贵人。人是感情的动物,纳兰也不例外“彤云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对爱情,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对官氏或许是由一个谢娘到另一个谢娘的过渡罢了。“水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时的“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对此容若对她的爱有多深,也未必看得出。

6、纳兰一生情途坎坷,一生爱的三个女人,一个是钮钴禄氏梅,也就是他的表妹,却被送去深宫,只能相逢不语,一个是他的原配夫人卢氏,也因难产离世,在感情低落时,遇见了江南才女沈婉儿,却又因满汉不能通婚的习俗,终也不能在一起……

7、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脆翘。

8、卢氏逝世三年后,纳兰容若在家人的安排下续弦官氏,无论家世还是才貌,官氏颜氏都是挑可情之一字并不能如此衡量。

9、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

10、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

11、后来,纳兰容若为卢氏写了很多悼亡诗,他写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写下了“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写下了数不清让人泪下的诗词,在梦里徘徊不愿醒来。

12、——本身研究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很早以前就没有涉及任何有关沈宛的研究,但是后来一步一步补充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当然,研究不是一言堂,就像“京华何处渌水亭”一样,都是有几种意见和说法的。豌豆言及纳兰的妻妾。

13、纳兰性德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近人夏承焘先生《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能诗善赋,尤工词,虽生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录),然其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与梁药亭书》中曾写道:“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从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唐《花间集》的风味。

14、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15、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16、出生年月:1655年1月19日

17、在这天前,他们还沉浸在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中,可在这一天她突然死于难产。突然得好像,一切都只是梦。

18、他同样爱上了她,可是他心中爱的,依然是已经逝去多年的卢氏。

19、夜风吹起之时,院中蔷薇花架微微摇晃,花架旁的女子纷纷躲避好似无尽的花瓣落在身上,唯独这个女子傻傻站在原地,任凭花瓣落满香肩。

20、康熙和容若在政治上是皇帝与臣子的关系。在私底下,康熙是容若的姑父。 容若的父亲是权倾一时的明珠明中堂,而明珠的妹妹是康熙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生了个儿子就是康熙的大阿哥胤褆,胤褆和容若是老表。所以,按照这个中国传统的排序,康熙是容若的姑父。

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四)

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2、在历史上容若似乎喜欢他的结发妻子卢氏比较多一点。对于沈宛,是红颜知己的成分多一点,因为她毕竟是江南才女。电视剧出于编剧的需要,可能会杜撰一些东西。

3、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纳兰性德真正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是由于和徐乾学一同编著的大型文学丛书《通志堂经解》,而不是因为他的词,词只是“艳科小道”,并非正途。

4、在这个过程中,他在一群华服女子中注意到那一个素净的女子,她的声音温婉纤细。

5、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她的新娘就是三年前开始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命运似乎极其眷顾他,让他们有如此深的缘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历史上良妃卫氏虽的确出身辛者库,但是她的身份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低微。她是满洲正黄旗出身,父亲是正五品内管领,管理整个辛者库,主要负责皇宫里的后勤工作。实际上良妃的出身跟后宫中那些包衣佐领出身的后妃一样。而且良妃卫氏和纳兰容若也并无关系,他们的爱情都是后人杜撰的。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他的原配妻子卢氏。卢氏去世之后,纳兰容若为她写了好多的悼亡词,从中也足以看出纳兰容若对卢氏的深情。

7、第二个女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卢氏和纳兰性德的感情的深厚,以至于卢氏过世之后,纳兰性德辰沉浸于悲痛之中久久不能平复,是他一生的挚爱。

8、他与她们的婚姻,仅仅只是家族需要。

9、他娶的第一任妻子卢氏,名字无法考证,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是名门闺秀。结婚那年,纳兰公子20岁,卢氏18岁,夫妻恩爱。

10、——所以,才一般认为富森为沈宛所生,就是因为不可能让他流落民间。

11、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12、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3、主要成就:清词三大家之满清第一才子

14、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15、他疲倦的灵魂,在卢氏这里得以栖息,她就是他的全部。可是谁说命运真的极其眷顾他,他与她不过相处了三年时光,她便突然离他远去,踏入了阴间去往了奈何桥。

16、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17、代表作品:《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18、他念完后,紧张地指着一株枯树说:咏的是那株白梅花。

19、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是清代为著名的词人之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

20、容若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决的表妹不再回来,或是卢氏太好,容若娶了卢氏。婚后二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离开了容若。卢氏死后,容若更加悲痛。“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纳兰容若爱的女人是谁(五)

1、后来,他在至交好友顾贞观的引荐下,认识了一个江南才女,那就是沈宛,一个带着江南水乡灵气的女子。她同样柔情似水,同样深深了解纳兰容若的灵魂,可以感受到他心中的痛楚与悲伤。

2、纳兰从不关心前者,但对后者极为向往。可惜古人认为不足弱冠之年,是不可以填词的。有一次他来到广源寺,恰好在院中听到一群女子在悄悄谈论秋水轩唱和,于是忍不住驻足聆听。

3、他娶的第一任妻子卢氏,名字无法考证,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是名门闺秀。结婚那年,纳兰公子20岁,卢氏18岁,夫妻恩爱。

4、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5、纳兰成德十七岁那年,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他父亲明珠升任兵部尚书,于是很多官宦人家开始操心他的婚事。其二是词坛盛事“秋水轩唱和”在京城一个官员别墅中开始,并且声势越来越大。

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7、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8、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

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0、据清《赁庑笔记》载:“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比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哪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或许这段记载正是对容若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有力证明,直至今天也无法消除的苦楚。

11、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12、此词假托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格调凄婉哀怨。

13、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14、眼前飞落的花瓣恍若粉蝶舞动,纳兰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让它们落在掌间。

15、纳兰容若一生爱过的女人有三个,第一个是他的表妹慧儿,也就是表妹慧儿,她才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这首千古绝句。

16、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17、一道宫墙隔绝了两个人,而她也在宫中早早逝去,香消玉殒。

18、那些资料说在纳兰死后,她生了个遗腹子之后就不知去向。试想人们既然不知她的去向又怎么能知道她为纳兰生下了遗腹子呢?再说了那时候明珠尚是当朝的权相倘若他知道沈宛为纳兰家添了子孙而他心爱的长子又命归黄泉,他怎能让容若的骨肉流落民间呢?在那个封建时代是很重视家族的,以明珠的精明和权势会找不到沈宛吗?即使有沈宛这个人,她也不能算是纳兰的妻妾。

19、纳兰性德生于腊月,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20、若想了解更多有关于纳兰容若的东西,请移步我的头条号,有书生精解纳兰词系列,及《为你还原一个历史中真正的纳兰性德》一文为你清晰解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