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0 09:38:30

20句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集锦

1、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2、歇后语各表达了深思和启迪。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3、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4、字谜:上边一块田,下边一条川,三山头朝下,二月紧相连.(打一字) 用

5、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6、棋盘里的卒子一一只能进不能退

7、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8、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而歇后语的多少,更无法确定。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题主及有志于此的网友君学习,这里将歇后语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于一类;将带有比喻性质的归于一类。

9、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10、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说法:

11、煤油炉生火一一心(芯)眼不少

12、比喻做一件事情时,一个人热情,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摆出一副冷面孔。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释义:近代北京走街串巷的剃头匠都挑着个扁担,一头挑着板凳和剃头的工具,一头挑着火盆用来烧洗头水,因此剃头匠的挑子是一头热一头凉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即以此得名。

13、歇后语源自唐诗的一种“歇后体”,是唐代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记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

14、猪八戒听人家都说他长得丑,便找来一块镜子自己照了起来。他见镜子中的猪八戒果然丑陋,就怒不可遏地抡起钉耙,把那镜子打得粉碎。他转身要走,无意中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那些镜子碎片,无论大小,每个里面都是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15、字谜: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打一字) 目

16、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17、它通常都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前半句相当于“引子”,后半句则为“后衬”。一般情况下,在仅仅只是说出歇后语前半部分而未说出后半部分时他人便可意会到它的本意,所以称之为“歇后语”。

18、寓意爱情姑娘当大媒——自己作保;

19、秋后的蚂蚱一一蹦跶不了几天

20、龙口夺食是个成语,出自《神厨》:十九哥欲将四人开刀问斩,但康熙缺有心见识一下,是何人如此大胆,敢龙口夺食。意思是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40句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集锦

1、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意字或近音宁相谐,有的甚至以地方语音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于“双关”一类,也是有道理的。如:

2、古代的门旁边都有个插栓的,锁门用的,现在倒过来了,是外面人的来开的,这是一件会被人笑的事,笑这个做门的师傅技术太差。形容男方入住女方家里,说这个男的不行被人笑意思。“倒插门”的学名叫“入赘”,旧指结婚时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生的孩子随女方姓氏。倒插门的男子被称为“上门女婿”。过去,倒插门是一个普通而又略带贬意的名词。现在上门女婿很多,也很常见,如今并不是要随女方姓氏,所生子女也照常姓男方姓,只不过是在女方家定居。

3、歇后语的分类与品种

4、老太太缝布——又臭又长。这句话是歇后语。意思是:比喻办事拖拉,令人厌烦。出自民间。在裹脚一段时间后,也是需要洗脚的,只是每次洗脚都麻烦,通常洗一次需要一两个小时,相当耗时间,有的女人要懒一些,就不怎么洗脚,时间长了就像你从来不换袜子一样,就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

5、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6、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7、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8、有一次,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元佑年间的,即逼其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当老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来的俸钱一千贯,皆为元佑钱文,如何处置?”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9、冷水发面一一没多大长进

10、字谜:一加(打一字) 王

11、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2、字谜:找到一半.(打一字) 划

13、字谜:夺取一半,还剩一半.(打一字) 过

14、谜语:不怕剪刀剪,就怕没光线,我走他也走,是我不是我.(打一自然现象) 影子

15、谜语:彩虹落人间,横跨大江边;车马上边驰,舟船下面过.(打一建筑物名) 桥

16、《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7、字谜:一万零一撇.(打一字) 厉

18、矮子吃粉丝一一好场(长)面

19、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我们使用歇后语,应该有所选择,某些歇后语有它的参考价值,但并不一定都有普遍使用价值,切忌滥用。何况歇后语中还有些糟柏,如宣扬落后思想意思的,宣扬低级庸俗趣味的,表现不堪入目的丑恶形象的。这类歇后语,必须加以舍弃。还有一些歇后语,因为过于局限于某些地域,不甚规范,也不便在广大范围内交流使用。

20、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一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一一又长又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60句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集锦

1、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由来于日常生活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小葱的颜色是一半白一半青,而豆腐是白色的,因此说成一青二白,青采用谐音清,变组成了成语一清二白。谐音歇后语是常用的手法之一。这句歇后语的意思:多用来比喻十分清白或心里清楚。扩展资料: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百川归海——大势所趋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炒了的虾米——红人(仁)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2、一是喻事。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如:

3、歇后语的作用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交流方式。在日常交际中会大大地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歇后语,会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委婉含蓄,礼貌得体,促进双方友好的关系!不会那么死板,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再加上它的修辞,加强交际效果,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4、吃一堑长一智,本为石匠师傅打石磨时,石胚吃一钎,石胚即长一齿之意。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智:智慧,见识。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5、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6、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7、字谜:镜中人.(打一字) 入

8、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9、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10、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歇后语的来历,欢迎借鉴参考。

11、字谜:一人立旁边.(打一字) 位

12、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3、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4、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15、记载说舜的两个妻子是尧的女儿,长女曰娥皇,次女曰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两人死于江湘之间,楚人习惯上称之为湘君。

16、字谜:南方有一人,身背两葫芦,喜的是杨柳木,怕的是洞庭湖.(打一字) 火

17、因夏至是继端午节之后一个重要的夏季节气,多在农历五月中下旬(公历6月22日左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老北京民间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条,故还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18、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19、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20、二是喻物。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如:

80句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集锦

1、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2、字谜:晒.(打一字) 酱

3、话说从前徽州有个财主,富有而吝啬,就是“安徽的葛朗台”,他好撑面子,明明每天吃的是没有油水的青菜豆腐,却每每饭后揩一点猪油于嘴角,油光光立在大门口告诉人家:“我家今天吃猪油炖酱肉。”这就是揩油的祖师爷。

4、“一孔之见”的前半句歇后语是“针眼里观景”,意思是“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出自《盐铁论·相刺》,“一孔”是极小的洞口。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7、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8、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9、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10、弄堂里搬木头一一直来直去

11、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4个人又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齐王说:“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12、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13、楚霸王举鼎一一力大无穷

14、宋哲宗(年号元佑)死后,徽宗继位,重用蔡京为相,蔡京一伙拼命排斥和贬谛元佑旧臣,还规定其子女亲属不得出仕和入京……

15、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16、油是极粘的动西,油与他人接触,总是被他人揩了些去,鲁迅曾经对上海话“揩油”作出这样的描述:“装满油的`柏油桶,难免会渗油,有人若想要一张油纸引火,只要用普通纸在柏油桶上揩两下就成了,而不论用肉眼还是以磅秤过磅,油桶内的油都丝毫不会减少。”早“揩油”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女人的轻佻行为,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

17、cakewalk谚语出自哪于美国南方的黑人社区,在那里出色的舞者会被授予一个蛋糕的奖励。显然,把蛋糕作为舞蹈比赛的奖励曾经是古埃及和古爱尔兰的惯例。

18、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专家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先生在巜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例于“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乎猜谜的一种语言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庾词” 、“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这里限于篇幅,不拟一一加以辩析。

19、“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来历

20、王八对绿豆的出处是歇后语“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歇后语字面意思是王八的眼睛只有绿豆大小,一只绿豆放在它的眼前,于是眼对眼看得眼睛不会动了,所以就是看上眼的意思。比喻来电、知音、趣味相投,也包含两个人感情专一或者是相配的意思。

100句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集锦

1、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4、这种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甚至连唐昭宗也总是听到下人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很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做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则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的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下来。

5、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民间流传广的语言文化之一了。它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又很含蓄,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大的特点是它的谐音和比喻。比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有一个就是会意,比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使用特别灵活,可以使用一整条歇后语,也可以只使用它的一半。还有就是它是口语化和书面化的结合,一般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兼备了两个特征。

6、字谜:拿不出手.(打一字) 合

7、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 . 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 . 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早的歇后语。

8、歇后语的由来: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9、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10、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11、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2、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13、用歇后语表达构思巧妙,幽默风趣,往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十分耐人寻味。

14、盼望太阳的姑娘——想晴(情)

15、答:这个歇后语的答案是:韩信用兵一一多多益善。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善长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故事广为流传。于是就有了这个歇后语韩信用兵一一多多益善。人们经常用这个歇后语来比喻某些事情不嫌多,越多越好的状。回答完毕。

16、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十分自然贴切。

17、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18、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19、曹操吃鸡肋一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0、空棺材出葬一一目(木)中无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