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0 09:30:3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1段)

1、无智亦无得。(译文:不用智慧去强求)

2、这是梵文的音译,也不是梵文的原音。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4、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5、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6、我们眼睛看到的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接触到的触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等等等的概念,都是一些虚假的幻像,必须坚决加以屏弃。到那时。你就不会在我和非我之间感觉到一个界限,你也不会意识到我和非我之间有一个界限。到那时,你那一切愚昧的都没有了,你那一切不愚昧的也没有了。

7、(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8、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9、仓央嘉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0、《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方如来同一个心,无两个心,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佛的心相同,释迦如来的心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无量佛都是一个心。

11、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12、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

13、yìwúlǎosǐjìn。

14、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15、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6、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17、bōluójiēdì。

18、是故空中无色。(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19、无有恐怖。(译文:所以不恐怖)

20、nǎizhìwúlǎos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2段)

1、故说波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2、不垢不净。(译文:不垢不净)

3、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4、远离颠倒梦想。(译文:远离颠倒梦想)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是:

6、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7、坚持“用心陪同,用爱聊愈”

8、shìzhūfǎkōngxiāng。

9、《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佛教经论中文字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自古以来,此经一直在佛教界广泛流传,每个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诵。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高僧翻译和注解了这部经典。

10、不垢不净。(不垢不净)

11、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12、《大般若经》中所开示之般若法门是专为已发菩提心之众菩萨们所宣说的。其重要的观念在于以空性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虚妄分别而已),既不体证、进入涅槃而自愿生生世世轮回生死救度众生,其行为看似有违一般所认知的脱离轮回观念,而实际上这才是《大般若经》开悟菩萨的主旨所在。因为以慈悲喜舍之心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才是真菩萨行,而自己逃离生死轮回却弃众生于不顾则有违菩萨自度度他之初衷誓愿。

13、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14、个人觉得是用来静心之用。也有人说,这部经文已经阐明了佛家的大智大慧,以简略扼要的字句,说明了红尘世界。总的说来,这个问题应该是千人有千解,万人有万答的。

15、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译文:所以说心经)

16、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17、wúguààigù,wúyǒukǒngbù,

18、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19、乃至无老死。(译文:直到没有老和死)

20、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3段)

1、bōrěbōluómìduōxīnjīng

2、据不完全统计,《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有七种译本,对本经的注疏至少有百家之多。该经也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必诵的经典。全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个字,却涵盖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内容精华。

3、舍Shè利lì子zǐ,色sè不bú异yì空kōng,空kōng不bú异yì色sè,,色sè即jí是shì空kōng,空kōng即jí是shì色sè。受shòu想xiǎng行xíng识shí,亦yì复fù如rú是shì。

4、“波罗”为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5、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6、《心经》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在国内为流行的版本是唐三藏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正文一共有二百六十个字,也是佛教字数少的一部佛经,但在国内并不止这一个版本,流传较广的就有七个版本,翻译文本字数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

7、nǎizhìwúlǎosǐ,yìwúlǎosǐjìn。

8、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9、无苦集灭道。(译文: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10、密约®,致力构建佛系生活方式

11、诵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为病人祈福回向。通过回向,把功德与病人同享。如果是病人自己诵经,功德全部为自己拥有。如果是亲人或别人年诵,回向给病人,病人可得到此功德的七分之诵经者自己得七分之六。

12、菩萨:菩萨是梵语,译成汉语,「菩」意为觉,「萨」意为性,人能觉悟本性,这个「人」即是菩萨。

13、八识也是五蕴,眼耳鼻舌身识便是受蕴,所对五尘是色蕴,第六意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便是识蕴,是故八识便是五蕴。唯识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不是教我们分别什么名相,转八识即空五蕴,四智即佛性,亦即是菩提心。

14、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15、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16、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17、shìgùkōngzhōngwúsè。

18、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19、bùgòubùjìng,bùzēngbùjiǎn,

20、zhàojiànwǔyùnjiēkōn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4段)

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2、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3、在这个讲义里面有一个表解,简单的解释“般若”这个名相的含义。通常说般若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实相”。相是相状,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第二种是“观照般若”,也就是实相之用。第三种是“文字般若”。在佛经里面,可以说是整个经典的文字都是属于文字般若,他的别名很多,像经上讲的真性、实相、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如如、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为什么一桩事情,佛要说出这么许多的名字呢?这是佛陀说法的善巧方便。

4、déānuò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

5、空即是色。(译文:空间等于形相)

6、来源:竺子(ID:zentzu)

7、(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8、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9、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10、举头三尺有神明,事出皆有因,佛经不同别物,失主已经许愿将此书送与你了。而你,要嘛认真研读,小心保存,要嘛送于有缘之人。

11、《心经》是所有佛经中翻译次数多,译成文种丰富,并常被念诵的经典。有广本及略本两种本子。广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至今仍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下面列出部分重要版本。

12、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13、yǐwúsuǒdégù。

1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对人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心经》对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使人看破世事;劝人心无挂碍。

15、“般若波罗密多”合起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可见得这个与一般智慧是有差别。梵文里面这个“到彼岸”,它到底包含那些意思?古人批注里面有说:把生死比作此岸,将涅盘比作彼岸。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用般若的这个究竟圆满的智慧,才能够离开生死,证得大涅盘的彼岸。

16、zhàojiànwǔyùnjiēkōng。

17、乃至无意识界。(译文: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18、gùzhībōrěbōluómìduō。

19、(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20、浓缩成5130字,是《金刚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5段)

1、《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是什么呢?《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

2、(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3、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

4、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5、编辑:极简主义的禅ID:chan99mini

6、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7、持咒是一个无分别法门,若能跟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走入去,便能离开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禅定的国土去,俗称三昧。

8、“般若”是梵语,也就是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我们为什么当年译经不把它直接翻成智慧。这是在翻经体例里面有所谓五不翻。这个五不翻,第一个是秘密。我们看到佛经里面许多的咒语,都是音译的,没有把它的意思翻出来,这是第一种。

9、不增不减。(译文:不增不减)

10、不经由佛教导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灭尽无明而脱离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实体的存在。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得声闻圣者,因观照四諦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见苦,苦的原因,灭苦而解脱,灭苦的方法这四諦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的存在。

11、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12、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3、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14、gùshuōbōrěbōluómìduōzhòu。

15、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6、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

17、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18、舍利子啊,(你可知道,)什么精神啊,物质啊,受,想,行,识啊,这所有的一切,其本质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知道,我们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是无限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形,也没有相,更不存在什么空间。所以你也不能让其多点什么,少点什么,不能让其变大,也不能让其缩小。)所以这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精神的,既不存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更没有什么感觉啊,思想啊,行为啊,看法认识啊等等。

19、愿yuàn以yǐ此cǐ功ɡōnɡ德dé,普pǔ及jí于yú一yī切qiè。我wǒ等děnɡ与yǔ众zhònɡ生shēnɡ,皆jiē共ɡònɡ成chénɡ佛fó道dào。

20、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于水得自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