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一)
1、宁波时期(1891-1920)
2、北京教育学院报告厅济济一堂
3、张雪门是20世纪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大家,在幼教改革之路上,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思想也必定在幼儿教育之路上引领着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将我们带到科学教育幼儿的大道上。
4、所谓行为的反应,如口头发表、手工、图画、唱歌、表演、游戏等都是。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绝不是有机的融化。我们如果将儿童和课程打成一片,便不能不注意下列的几种事情:
5、本章所讨论的问题如下:
6、思考点三:情感智能与学习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幼儿知识经验的习得,更不可忽略幼儿情感上的认同和内化。如在主题活动《祖国真大》下我们生发了子主题《我的家乡叫宁波》,关于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南塘老街、鼓楼、天一阁,来激发幼儿对宁波的初步情感,再通过绘画、建构家乡美景,制作、品尝家乡美食,介绍讲述宁波名人故事等,让幼儿在亲为亲历中由衷感叹“家乡美,祖国好”,由此提升幼儿学习的深度和高度。
7、上面所述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为儿童发展上所必需的,也当使之有满足练习的机会。儿童日常生活所含的兴趣感情和欲发为动作的冲动,虽然属于暂时的,总应该设法使之发表。譬如碰着下雨天,就可用雨鞋、雨衣雨伞等东西,凭游戏图画或唱歌,将儿童的兴趣感情冲动表现出来。有时儿童对于某一种行为,忽然发生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是便利于适应环境的,就当设法使之做成功一种机械的习惯动作。虽环境的变迁很快,谁能够事前料到哪一种习惯适应于哪一种生活?但幼稚园的责任,在于造成几种基本的习惯,预备适应较永久的环境,且为不常住的环境适应的张本。
8、个人会员的范围和条件
9、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史
10、他认为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就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以"陈腐的学问,忠孝的道德,严格的管理,再加上劳心而不劳力的培养",为造就士大夫服务的。
11、本期我们阅读的章节是:《课程组织法》,张雪门先生首先在本章中提出了五个和我们一起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缘于张先生十余年来个人组织课程的经验,他的用意也是希望我们在幼儿园实际工作的教师们能够不必再走他们已经走过的弯路。同时也是前一章的《课程标准》之后提出的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幼儿园的课程组织要分别从感官、动作、习惯三个层面入手,告诉我们:感官的联络越多,获得的印象越深刻;当动作反复练习才可能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行为而没有智能和情感,儿童无法真正理解意义。课程的组织只有唤起儿童行为的反应,才能使儿童获得的经验有机融合,这也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相契合。
12、北京保教协会副会长吴晓燕宣读了成立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决定
13、应在儿童的环境里搜集材料。课程固需要注意到社会生活的意义,但决不可凭着成人主观的意见。成人编制的课程,若愈广博,愈有系统,实在更引不起儿童的反应。
14、注意环境影响
15、1938年2月,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成立,张雪门任副院长,同时开办幼稚师范部(即香山幼师桂林分校)。
16、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的一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就大体上是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史;而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就被当中依附于儒家教育思想主干之上的一个分枝而得到容纳,或者就干脆被排斥在教育历史发展的主线之外。这里尽量做到兼蓄并收。
17、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18、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因此本题选C。
20、一百年前,张雪门先生创办了星荫幼稚园。与当时主流的外国教会幼稚园不同,星荫幼稚园是中国人自己举办的幼稚园,它具有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厚基础,是真正中国人的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因此,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的,它远离了旧教育对儿童的无视以及刻板、枯燥,避免了教会举办的幼稚园的文化隔膜和生活疏远,让现代学前教育真正在中国大地上获得了生机。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二)
1、自然经验。无目的无定时,也无一定的地方,随衣食住行的自然变化所获得的经验;这种经验,在生长上是堆积的经验。
2、“行为课程”是张雪门的幼儿教育理论,研究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其后又有“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主张的发表(1933年)。而此种种思想的精进皆延伸成为后来“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依张雪门的解释,行为课程乃本于王阳明的“行乃知之始,知乃行之成”及杜威的“学本于做”思想,融合儒家知行合一与西方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形成其幼儿教育观。
3、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系统,反而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需求。第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4、经验的性质有三:认识;知识;技能。这三种的性质,不一定同时获得。譬如上例的婴儿,他虽有吸乳的技能,但井不认识这是叫做乳汁、乳头、嘴和舌等名称,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吸乳的理由(知识)。儿童多半先有了认识,而后才有知识与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国的幼儿教育进行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6、杜威,美国教育家,也是20世纪影响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创办了隶属于该系的实验学校(被称为“杜威学校”)。该校按儿童发展阶段进行编制,其中第一阶段招收4~8岁儿童,称为“学前教育部”。杜威将自己的教育信念落实到实验中,这一实验被美国学者称为“美国幼儿教育发展史的经典性记录”。
7、大会由北京市学前教育保教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北京市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杨秀治主持。
8、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注册课职员,以职员身份旁听教育系课程;学习并研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9、课程是属于哪一种经验?
10、紊乱散漫而没有系统。自然经验的范围既这样狭隘,更无所谓整理,所以认识上都是东、西摸不清楚,系统上当然东凑西凑,更弄得手忙脚乱了。
11、张雪门的幼教师资培育理念可归结为“行动中心”与“民族改造”两大理念。行动中心即是“行动中学习”的原则,包括:实习中心、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三个理念,也就是张雪门研创的行为课程的实施原则。
12、经验要改造的原因:一种因为环境变了,要想适应环境,就不得不唤起心身的反应;另一种因为心身变了,要想创造新环境,以适应自己的心身。
13、从接触自然物和自然现象而得到的;
14、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张雪门受熊希龄之托赴长沙筹备香山慈幼院迁校之事。
15、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16、韩非认为,慈母对于幼子所表现出的慈爱之情,体现为对于幼儿的某种期望,期望就是“务致其福”,期望幼儿将来身体健康、万事吉祥,“事除其祸”。还有,“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这个“勇”是母亲为了孩子的一种果敢无畏的品质。
17、答!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张雪门提出的。
18、整个的:幼稚园的课程不能像中学和大学的课程一样采用分科组织,而是“一种具体的整个活动。”在幼稚园,各种科目都变成儿童生活的一面,不能分而且不必分。“不独这科与那科不分,有时候甚至一种科目当作儿童自己生活之表现,科目与人都无法分了”。
19、我们共同阅读,共同分享,
20、接下来,吴晓燕副会长宣读了成立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决定,并寄予厚望。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三)
1、课程为什么要经过行为的活动?
2、早在上世纪初期,张雪门就认识到了幼稚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培养也是重要的。在当时,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存在幼师不了解幼儿的问题,在幼稚师范学校的学习都是教科书上的活动,准幼师们都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而甚少有与儿童接触的机会。
3、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为儿童像时钟,只要装上了发条,钟便会走起来了。如果一味的把成人的知识技能装到儿童的脑子里去,是做不成功的;即便勉强做成了,依然是死知识、死技能,对儿童没有益处。
4、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生于1891年3月10日。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5、张雪门: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南陈北张";
6、张雪门主张幼稚园透过自然的生活过程帮助孩子成长,“行动”是幼稚园课程设计的原则,是连结幼稚园教材与教法的主要中心。幼稚园教师必须研究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方法,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
7、具备一定规模和研究力量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学院(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等学前教育研究机构;
8、课程为什么要顾到社会的重要?
9、倡导重视幼教师资培育
10、重视幼儿教育,希望借幼稚园教育的普及、推广,进行“民族改造”;而欲普及幼稚园、幼儿教育,就必须培育师资人才。张雪门身体力行,追随先哲的“知行合一”“做中学”“学中做”,不放弃任何培养幼教人才、推广幼儿教育的机会。
11、万全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就要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这样则“生男女福寿双全,忠孝贤明。” 闻听诗书,奏着琴乐,现在的胎教依然提倡。
12、儿童必须学习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人类积累的经验的价值也是变化。从古代遗传下来的有价值的经验,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有的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儿童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他们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因此,为儿童选择的经验,应该适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13、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14、使之有系统的组织。
15、填表日期:年月日申请单位盖章:
16、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幼儿,在这里进行她的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制,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她的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教育人类学》等。
17、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建立在“慈幼”的思想基础之上。“慈幼”即爱护儿童,这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18、张雪门幼年研读四书五经,后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12年就任鄞县私立星荫小学校长。他在青年时期就对幼儿教育发生兴趣,通过到沪宁一带参观,目睹当时一些日本式的蒙养园或教会办的幼稚园对幼儿的不良影响,深感痛心,遂立志投身幼教。
19、当我们开展课程,需要细细思考,这是否是儿童需要的,儿童是否感兴趣。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制定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去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趋势中所许的,什么是要失败的,不仅着眼于孩子现在所需,更需考量未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但亦不能只凭成人主观强加,需从儿童的经验出发。
20、我园“微社区”课程中的田园活动之《草莓的“衣服”》便是上述理念在实践中的扎实落地。孩子们在种草莓的过程中萌生了“冬天草莓要怎么过冬呢”、“下大雨草莓会不会淹死”等系列问题。基于问题,教师支持孩子们一起探寻,寻找给草莓穿“衣服”的答案。他们自主建立探索小分队,与同伴共同商议、寻找材料,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稻草、雨衣、树枝作为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用稻草来盖草莓不防雨,用雨衣又太小无法覆盖,用树枝容易把草莓压倒。终,一位孩子“搭建暖棚”的提议赢得了全体孩子的认可。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四)
1、首先,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他认为,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
2、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3、后,杨秀治院长总结道,今天我们得到的鼓励和支持都会成为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研究专委会在今后不断发展的力量,期待未来的日子,我们共同思考、探索,为孩子的美好明天奠基。
4、(2007年9月出版)
5、养成“扩充经验”的方法与习惯;
6、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7、古人对孕妇健康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孕妇“勿登高,勿临险,勿独初暗室,为了实行胎教,妇妊子者,戒过饱,戒多睡,戒暴怒”,现在依然很有意义。由于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还涉及到胚胎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等理论,所以其知识面之广,学问程度之深,是其他学科无以伦比的。
8、课程为什么要顾到社会的意义?
9、注意劳逸以节
10、优先向本会申报研究课题,并拥有参与课题培训和指导、参与研究成果评奖活动等权利;
11、中国当代早教之父。浙江绍兴诸暨人氏,1935年1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中共d员。历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导主任,武汉市教委、市教科所教研员,1978年后专攻早期教育研究,历任湖北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心主任、研究员,武汉大学智力技术开发中心顾问、教授,北京金韵早慧潜能科技开发研究院院长,武汉儿童早教学校校长,《人才摇篮》杂志主编、中国未来教育研究会执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计生委人口管理培训中心优生优育培训基地主任、汇名家网特约讲师、客座教授等职。
1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雪门体悟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幼儿教育应当帮助幼儿成长,但不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应当以民族的存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幼儿教材,组织幼稚园课程,应以引起儿童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民族的各种行为。
13、(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14、 “慈爱”与“溺爱”的关系
15、“张”即张雪门先生,“陈”即陈鹤琴先生。正值张雪门先生幼稚园百年之际,朱继文工作室将每周一推出张雪门大师的学前教育思想系列内容,希望对我们的幼教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6、1954年10月,开始主编《幼教辅导月刊》(1960年因张雪门中风停刊)。
17、有权向本会申报研究课题,并拥有参与课题培训和指导、参与研究成果评奖活动的权利;
18、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编制课程时,不能忽视社会的希求,但更应注意儿童现在的需要和能力。
19、1933年,张雪门先生面对国家、民族危亡的现实以及兼顾社会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拟定了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幼稚教育,与当今总书记强调的“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d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观以及学界所倡导的“儿童立场”、“儿童是课程的主体”、“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等课程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20、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幼稚课程的研究上,尤其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上。根据“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生活经验和“从做中学”的教育原理,他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五)
1、需要注意“相对”一词。实事求是地来看,中国的教育一向较少地注意个体的自在意识,而片面地强调集体和国家,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出现“去个性化”。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有时也考虑到个体之间在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有意义的教学原则,但实际的目的还是取消这种差异,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标准模式。这一点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尤其突出。
2、慈幼之道
3、简介:东华门幼儿园创建于1924年,是我国成立早的幼儿园之一。原为私立孔德学校所属幼稚园。由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创办。1952年政府接管后成为市立园,改为现名。1995年3月15日园舍重建后旧貌换新颜。该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具有儿童化、现代化气息。现有教职工34名,收托190名幼儿,分为小、中、大等6个班,为全日制幼儿园。1997年被认定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园所。
4、1930年秋,受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邀聘,编辑幼稚教育丛书;同时在香山慈幼院开办幼稚师范学校(亦称北平幼师或香山幼师)。
5、要达到课程的这些目的,须根据几种标准:
6、动作宜反复:从一次行为所得到的经验是脆弱的,反复练习才是坚固感官和神经中枢结合的办法。等到感官和神经中枢接合以后,意识便不十分强盛,行为上又成了一种习惯的动作。课程到此,方可算有机的融化。
7、五个解放(解放头脑,嘴,眼睛,双手,空间,时间)艺有制;
8、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获得优惠待遇;
9、在早些年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10、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1、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
12、北京实验学校幼儿园前身是香山慈幼院,1930年与张雪门先生结缘,幼儿园深受张先生思想的影响,贾晓秀主任交流了其园在园本生活课程建设方面的尝试。
13、幼稚园课程的特点:整个的、直接的、偏重个体发育的。
14、人和经验的关系,好的哪一种,坏的哪种?
15、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方》中列养胎专篇,论述养胎的重要性和养胎的方法。文中说,胎儿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器骨格都未形成,所以自受孕时起一直到临产,孕妇饮食居处处处都要注意。
16、第二步是构成经验。人得到了一种新经验,他的感官和神经中枢已发生了一次联合作用。所以经验的第二步,在于能够构成,把许多得到的经验,循着次序,有条不紊地整理起来,形成了整个的经验。
17、有人把儿童看做一种植物
18、万全在《广嗣纪要》中说:“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取不慎。” 孕妇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绪和顺,心境平和即胎教,过激的情绪危害很大。因过喜而伤心则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母气既伤,子气亦应,未有不伤者。其母伤而胎易堕,其子伤则脏气不和而多病,象盲、聋、哑、痴呆、癫痫等皆是由先天不足所致。
19、教材应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能力,诸如摇船、荡秋千等,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用抛球可以发展儿童的投准;用堆积木、修铁道、盖楼房、种玉米等,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20、课程之意义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