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8 09:28:25

20句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分享

1、而真正的朋d把自己看不顺眼的正人君子诬陷为“朋d”,鼓动皇帝进行打击,在历史上也并不新鲜。

2、如果单单为了消灭政治上的对手,那么对一具没有任何意志能力,也构不成丝毫现实威胁的腐尸又何必这般糟践呢?

3、但曹操这只是刻薄,还不是刻毒,魏忠贤是要远甚于此的,他竟然把“六君子”的

4、尤有甚者,自秦汉以后迄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稳居中国文化中心的位置,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并且在盛唐时期达到其辉煌的顶点,钱仲联曾云:“唐诗大家胥出中州”可为印证之一。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据缪世鸿“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表,元之前各时期河南人才数量曾长期稳居前三(绝大多数时期列第总人数列第一)。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省份入选十个文化大省是不容置疑的。

5、如复社的夏允彝,讲述的“门户大略”就是明显的一例:

6、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满清对中华文化进行的彻底而细致的清洗与篡改,为的就是不让明朝的真实记录留传下来。一些可以丑化明朝的东西却被全面渲染,以妖魔化明朝。这就是大家误解明朝的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7、从1604年顾宪成正式重新建立东林书院开始,到南明政权灭亡为止,东林d在明朝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这种以“师生”、“同学”、“同乡”的身份互相勾连的团体,终成长为一个极其庞大的势力。

8、古称“三苗”的湖南,近代以前,文物教化远逊于中原及东南地区,乃不争之事实。所谓“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即是古代湖湘乏才的真实写照。150年前几千年漫长岁月里,湖南只有唐时欧阳询、怀素,宋时周敦颐,元时欧阳玄,明时李东阳,清初王夫之等少数人可跻身于文化名人之列。

9、对明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的税收制度比较复杂,我们不能得出明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具体数字,但据现代学者研究,万历时期,一年的财政收入也能达到白银2000万两左右。三大征的确是费了大钱,但真没有严重到导致明朝衰亡,这么大一个国家,肯定会有很多乱子,如果连这点消耗都经不住,那也不能称雄东亚了。要知道三大征结束时,努尔哈赤也仅仅才征服了哈达部,和堂堂的大明王朝相比,建州女真也就是辽东一个小小的地方政权。

10、那是在康熙23年,好友顾贞观再次来到京城,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江南的一个名妓,就是沈宛。沈宛在当时虽然是青楼女子,但是也是一代才女,他们两个也是早就久仰对方的文采。这次顾贞观有意把沈宛带来,估计也是要撮合他俩,没过多久,纳兰就纳沈宛为妾室,但是由于满汉不通婚,纳兰只能把沈宛安排在府外居住,就在今天北京的德胜门外。他们两人可以说更像那种诗词唱和的朋友,倾心于对方的才华。但是时间长了,沈宛发现,面前的这个男子总是一脸忧伤和心事,她自己所期望的那种爱恋并没有在两人身上发生,看来纳兰还是忘不了妻子卢氏,没有从对于卢氏的爱当中完全走出来。纳兰喜爱沈宛,但是沈宛知道,这不是爱情。大概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沈宛就离开了京城。也离开了纳兰。

11、纵观明末数十年间的光景,清浊交浑,很多事不是说拿刀杀人的就是恶人,因为真正的恶人更善于借刀杀人,我们都知道奸d魏忠贤,为一己之利,大肆杀戮,的确算不得什么好人,但是站在他的对立面的那群官宦清流就都算的上是好人?忠臣?其实你仔细看一看明末的惨状其实就能发现,这些人才是明朝大的吸血鬼,只不过他们的手段比起魏忠贤这个文盲拙劣粗糙的杀伐,构陷更加的高明,。

12、东林d反对张居正改革了吗?没有,阉d才反对

13、阁部在京察交锋的开端就是赫赫有名的“万历十五年”,开启这一进程的人里面也有一位赫赫有名,就是连皇帝都敢骂的海瑞海青天。

14、文选司郎中品级不高,但肩负的却是考察和选拔官员的重任。明代的官场中有一句说法:“堂官口,司官手。”

15、万历二十二年,当了十四年官(中间休了三年,丧母三年,其实只当了八年官)顾宪成被免职,彻底成了老百姓。失去官职后顾宪成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忙碌。

16、已经十九岁的嘉靖帝,下令将这些大臣们就地执行廷杖,以示惩戒。

17、明朝作为我国封建统治末期的一大王朝,在经历了百年的繁荣之后,也难逃衰败的局面。总结明朝政府覆灭的原因,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与明朝末期朝中政d的激烈对峙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要说是明朝末期朝中的政d,不得不提的就要属“东林d”了。

18、兵力:1840年6月,英国的懿律带领的侵略军也就4000人,乘舰船40余艘。

19、杨涟被打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打手们又故意拖到几天以后才上报。当

20、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了明以后对东林的看法,又被现代阉d如获至宝,拿来当做自己炮制的一系列谬论的论据,不过从今以后他们是用不了了。

40句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分享

1、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在朝臣的压力下,福王终于之封国。此次立储风波,终以朝臣们表面上大获全胜而暂时告一段落。

2、而不依附皇帝的首辅里面,王家屏、沈鲤都被万历记恨,复出无望,叶向高虽不依附万历,但是出于维护大局帮万历摆平过“诅咒案”(详见《晚明三大案之梃击案:一根棍子捅破天》一文),所以尚不被万历记恨,能够把内阁首辅当下去,对万历的胡作非为或多或少能纠正一些。

3、在这里,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在风雨飘摇中为一片明朗的天空而大声疾呼;他们躬行实践,高标独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于万马齐喑中开启了明清实学思潮的先河;他们还留心剖示地方事宜,以民生疾苦为忧,以乡井是非为念。

4、常州龙城书院的学子们对张居正父丧夺情提出批评,张居正身为宰相,但宰相肚里不一定都能撑船,他马上以朝廷名义下诏将龙城书院毁废,且进一步殃及天下书院六十四处。

5、那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东林d不断的架空皇权对自己又会有什么好处呢?要知道明朝末年明朝政府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是战乱频发,民间还需大量的民众需要得到朝廷的安抚,这些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那么这些钱明朝政府要怎么才能获得呢?其实也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加大税收制度,明朝的税收制度繁多,基本上你干什么都要收税,而税收制度的加大则会直接影响民间商贾以及地主阶级的主要利益。

6、实事求是的来讲,东林d不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政治团体,只能算是一些政见相同的人组成的一个松散联盟。东林d人除东林书院的参与者外,也包括朝中那些标榜清议的官员,这些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一心为构建自己理想的政治环境而努力。

7、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

8、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9、明朝的言官是朱元璋开国时设计的,分为督察院和六科两个系统。

10、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相信,这个朝代是前朝不可企及的盛世,皇帝也是不可多得的圣君。满清篡改捏造历史的本领,实在是前无古人。抗战期间,日本在我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和满清如出一辙。日本人说过:征服中国不必在乎手段残酷。因为征服中国后,东条英机就不再是屠杀者,而是中国的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看来一些日本人确实深入的研究过中国的历史。

11、“六君子”中的魏大中死后,魏忠贤拖了六天才准许从牢中抬出,尸体实际上已骨肉分离,沿途“臭遍街衢,尸虫沾沾坠地”。

12、就在东林d形成的同时,同样的原因,其他的一些官吏士绅又组成浙、齐、楚、宣、昆各d派。这些d派,积极与地方的豪强势力相互勾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势力网,彼此之间相互排异,相互勾结。这些人,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13、不过,明中晚期以后其文化又重新崛起,并终驾浙江而上成为人才密集度高的省份(然近代以后浙江又有反超的迹象)。明清时期江苏文化名人有高启、王世贞、顾宪成、徐霞客、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祝允明、吴承恩、归有光、冯梦龙、陈子龙、郑板桥、金圣叹、顾炎武、钱谦益、赵翼、刘鄂、徐悲鸿、梅兰芳,真可谓群星璀灿、不胜枚举。

14、查阅《明神宗实录》,我们会发现万历时期,蒙古各部入侵边关的次数有很多,明朝这边一直都是大捷,而女真远弱于蒙古,所以尽管努尔哈赤一直在闹,但在明政府心中,他那点人马真不算什么。

15、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争国本”事件中,和万历帝抗争得强硬的一批名儒士大夫,后来大多成了东林d人,并且成为了中坚分子。

16、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直至现在,还有那么多贱骨头,自己不行,却认为祖先和文化有问题。漠视那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17、话说这一年,明珠的表亲带着一个远房的小表妹叫惠儿的来到明珠家里,纳兰一看这个小表妹,那真是爱的不得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怎么喜欢。一颗少年的心完全被这个小表妹给征服了。相信说道这段大家又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场景了对吧!这就是纳兰的初恋。不过好事不长,因为也属于满族的闺女,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就是选秀,这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须的。而明珠当然愿意让自己家的闺女进宫啊,万一得到皇上宠幸自己也就能飞黄腾达了,咱宫里有人啊,对吧!你想想,这么美妙的小表妹进了宫能不能被留下啊,那是必须的!就这样,生生把两小无猜的纳兰若容和惠儿给拆散了。纳兰词里面有两首特别注明的就是写给惠儿小表妹的。

18、魏忠贤这个人,只要对明史稍有涉猎的人都是不会忘记的,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宦官而位极人臣者不少,但是像魏忠贤那样把权势玩得遮天盖地而又堂而皇之的,恐怕不多。

19、楼主你好:他们是一群抨击专制统治的文人,不能说好或坏,在那个时代自有人评说!我们做的是去客观的看待…

20、意思是说:秋风吹过,你能知道我在这里独自抵御寒冷吗?外面黄叶飘零我只能关上窗子。我一个人守着残阳如血思念和你的过往。还记得当时我喝醉了,你不让人打搅我,谁让我多睡一会,还记得我们为了一本书里面的典故打赌,后把茶盏都打翻了。当时我一直以为这些都是些寻常小事,今天想起来,这似乎就是你和我的全部啊。这首词告诉我们,今天你和你家人和爱人之间的打闹,吵架,和矛盾可能就是你一生幸福的所在。

60句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分享

1、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说他们食古不化也好,说他们有原则也好,总之,他们认为“为人子者为人后”,所以要嘉靖认他的伯父、正德皇帝的老子孝宗为父,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则只能叫皇叔父。

2、还要移交法司做什么?既然你承认有纳贿行为,那么就追赃,把钱拿出来。拿不出,很好!知道你肯定“拿不出”,要的也就是你这个“拿不出”,来呀,往死里打!

3、但是在清军统一天下之后,就很难看见东林d再出来搅风搅雨,这些自诩为'清流'的东林人在清朝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为何东林d在清朝就不行了呢,难道是那些东林人转性子了?

4、我们都知道,纳兰词以婉转多愁著称,他的作品中这类占大多数,但是在这些词中,光是哀叹他的妻子卢氏就有50多首,那么除了他和初恋惠儿的感情以外,他的个人感情和婚姻又是如何呢?

5、黄河淮河,隔若干年就会出点事。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赶上了,顺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内之事,哪能和伟大扯上关系呢?明朝那个,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在位时,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不知道了吧?所以说,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脑袋长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别人摆布了。

6、不料浙d他们等的就是顾宪成说话,于是马上造谣说顾宪成“讲学东林,遥执朝政”,与李三才勾结想变天,又说负责京察的孙丕扬等人已经与顾宪成、李三才结为朋d,将来京察一定会不公。因为他们知道孙丕扬京察时一定不会容忍自己的贪渎之行,所以通过造谣来给自己打预防针。

7、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8、周宗建的这八个字实在够厉害的,连魏忠贤本人看了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不久人们将会看到,为了这八个字,上书者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9、么也没有,就有那么点骨气,这“骨气”之“骨”,要紧的无非两处,一为脊梁骨,一为喉骨。

10、毫不怀疑,顾先生学问做的不错,但在做官上却有些欠缺,别人都是巴结领导,他专门和领导硬刚,张居正病重的时候,群臣为之祈福,顾宪成偏偏不干,同事看他一根筋,就把他的名字也给加上了,顾看到后,自己用笔给划掉了。

11、可见这沙龙里的学术气氛相当宽松,亦相当活跃。讲学、切磋、研讨、辩论,真正的群言堂。连首席讲师的交椅也是轮着坐的,并不定于一尊。

12、嘉靖当然不愿意了。我做了皇上,却居然连亲生父母都不可以认了,那还了得?当下大怒道:“父母可更易若是耶!”嘉靖皇帝这句话,着实是有为人子的道理的,可大臣们认为这不是做皇上的道理。

13、东林d的形成可以说是明朝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说起。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属于社会下层出身,本身是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通过农民起义坐上了皇位。所以他对知识的欠缺让明朝在一开始就对儒学极其的崇拜。具体可以参考宋朝初年的赵匡胤,虽然没能达到“重文轻武”的地步,但对朝政之上的大臣还是极为重视的。

14、万历三大征都是以明政府的胜利而告终,给万历帝带来了很大的荣耀,但这三场战争也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明史》称:“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15、虽然东林d有一些人比如瞿式耜、黄道周等等壮烈牺牲,但是更多的却是投降清朝。

16、东林人士的崭露头角,与明朝政治体制的演变有很大关系。

17、“国本之争”结束了,但是它对日后明朝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导致了明朝灭亡。

18、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从屈原、司马迁到那个在宣武门外带头闹事、鼓动学潮的太学生陈东,酿成自己人生悲剧的不都是这块不安分的喉骨吗?

19、就在这劈啪声中,大明朝读书人的斯文和尊严,再次被抽打在他们屁股上的板子彻底剥了个干净。

20、在明晃晃的正午太阳照耀下,广场上那几百瓣白花花的屁股分外地耀眼夺目。

80句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分享

1、刚才我们说到了纳兰生命中的几个女子。其实纳兰虽然短暂的生命中基本都是为情所困,但是他毕竟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一等侍卫,而且又是文武全才,所以不可能一天到晚都是儿女情长的,肯定也要应付一下朝廷的事,而且由于天资聪颖,虽然不喜欢,但是总是应付的好。他重要的就是随康熙2次北巡和一次南巡。

2、但是当内阁逐渐被皇帝驯化以后,内阁就成为了皇权的一部分、太监一般的存在,这时候朱元璋原本用来对付内阁的六部和言官继续在制度的惯性上行进,批内阁就相当于批皇帝,就具有了反抗皇权为所欲为的正当性。

3、中国的书院,大致始于初唐而盛于南宋,像朱熹、张縂、吕祖谦、王阳明这样一些大学者都与书院有着终身的联结。

4、严格意义上来说,万历帝并非亡国之君,因为在他后边,还有三个皇帝,由于在位时间长,干的又不好,大明朝的掘墓人也是在万历时期兴起的,很多人就把明亡的责任推到他身上。

5、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顺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骂的,所谓黑暗的大明朝

7、加上清朝对江南地区严防死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彻底消除江南地区的反抗势力,对江南士绅地主富商阶层造成沉重打击。

8、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先进一些,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9、可见司官的实权是很大的。这样一个权柄在握的文选司,主政的偏又是自负而使命感极强的顾宪成,其悲剧性的结局是可以想见的。

10、早的东林d源于明朝神宗时期,当时顾宪成在朝为官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顾宪成因争立皇太子事引起神宗反感被革职回家。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在无锡东林书院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继而形成东林学派。

11、万历三十六年,太湖流域遭遇特大水灾,洪涝被野,灾民流离,锦绣江南在淫雨中呻吟。

12、第二阶段:万历皇帝采取拖延战术。万历二十一年,神宗提出三王并封,同时封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五子朱常浩为王,等将来皇后无子再议太子之位。三王并封,无疑取消长子的优先继承权,这让朝臣哗然,群臣争先恐后上疏反对,万历皇帝被迫取消三王同封。万历二十四年,礼部官员上奏,长子常洛已到婚配年纪,但婚礼仪式采取什么礼节,希望皇上做主。因为礼部如采取藩王之礼,过于低疏;采取太子之礼,又未免僭越,只能指望皇帝的意见,也是考察皇帝的态度。万历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以国库经费不足为名,要求婚礼延后。

13、不客气的时候也有,例如南宋的“庆元d案”就是冲着岳麓书院和朱熹来的,但时间不长,很快就平反了,而且朱熹从此备受推崇,几乎到了和孔圣人比肩齐名的高度。

14、似乎全中国的政治中心不是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东林的熙熙学馆;似乎全中国都在倾听一个削职司官的声音,这如何了得?

15、嘉靖皇帝终于真的火大了。

16、特别是清军击溃农民军之后,开始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游戏规则,完全和以前不一样的游戏规则,依靠科举进身的读书人根本无法真正进入清朝的权力高层,只有拥有八旗身份才能真正走到清朝的权力巅峰,其他阶层的人根本没有任何途径成为清朝的权力顶峰,多多获些其他好处。

17、但翻开地方志,这座书院“毁于洪武某年”,那座书院“毁于永乐某年”,虽语焉不详,含糊其词,却不难闻到那股浓烈的血腥气。

18、另外,天启朝魏忠贤得势后,派人编纂《三朝要典》,对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史实大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虽然社会上知道这本书不靠谱,崇祯朝以后书也被毁,但是看过的人大坑跳得出,小坑未必跳得出,思维方式也会受到叙述方式的影响,所以明末的一些人即便是东林的自己人,也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19、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标榜以文化立国,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凭什么在那里左右朝政、操纵生杀,指挥满腹经纶的六部九卿?

20、当时朝中文臣的地位高,这也并不是年幼的明英宗能招架的住的,所以他开始重用宦官,希望通过宦官来对朝中文臣进行牵制,如此一来确实对朝中文臣进行了约制,但也拉开了明朝末期宦官专治的时代。

100句顾宪成为什么那么厉害分享

1、很多现代阉d欺负大家不会细读明朝史料,不说被罢免的徐泰时、杨文举是罪有应得,也不说孙鑨、赵南星同时罢免自己的亲戚吕胤昌、王三余,更不说内阁报复的虞淳熙、杨于庭、袁黄等并无过错,只说双方各罢免了谁谁谁,想给大家制造东林前身与阉d前身一样d争,一样黑的印象,从而洗白阉d。不过有大司马在,他们这些伎俩是无所遁形的了。

2、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人受到无锡地方官的资助,重修东林书院,并制定了《东林会约》,朝野的其他官员也与其遥相呼应,这些人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体,并被反对者称为“东林d”。

3、完全是“工作餐”的标准,即使第三天晚上的告别宴会(东林会讲每月一次,每次三日),也只是加几碟果品意思意思,并不铺张。酒可以喝一点,却不准闹,“意浃而止”,很实惠的。

4、而山海关外,努尔哈赤正在调动他攻无不克的八旗子弟,向着宁远——这座明王朝在关外的后一座据点——悄悄地完成了战略包围。

5、在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张居正通过改革,想要清除弊政,整顿吏治,使得朝政有了一定的起色。在张居正去世后,改革被废除,朝政又开始走向下坡路,宦官、权臣把持朝政,政治统治黑暗。当时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耿直谏言,被明神宗罢免官职,革职回乡。回到故乡的顾宪成开始从事讲学活动,因为他在朝廷的名声比较大,再加上他在东林书院讲学,讲学的内容又涉及朝政,所以他的讲学活动得到了朝廷官员的支持。

6、这场面也许不很醒目,特别是和午朝门前那经邦济国的大场面相比,更谈不上壮观。但历史将会证明,正是这座并不宽敞的小小书院,这群彬彬弱质的文化人,给柔靡委顿的晚明史平添了几分峻拔之姿和阳刚之气。

7、东汉宦官就诬陷清流名士“共为部d,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掀起两次d锢之祸,将清正有能的官员清洗一空;北宋吕夷简等人对付范仲淹,也是诬陷其“勾结朋d”;南宋外戚韩侂胄则将反对自己的大半个学术界诬蔑为“伪学逆d”,让宋宁宗将他们罢官、流放。其实东汉宦官、吕夷简、韩侂胄自己就是朋d的头目,反而诬陷别人是朋d,明末的阉d把正直士人诬蔑为“朋d”、“东林d”,也不过是袭他们的故智而已。

8、清末以后,得能吏张之洞苦心经营之利并沾民国首义区之光,使得其经济与政治地位明显提升,人文环境亦随之改观。黄侃、熊十力、王世杰、李四光、汤用彤、李济、闻一多、徐复观、曹禺等湖北籍文化名人之出色表现也足以使鄂省人文状况在全国的位置前移。

9、常洛于八月初一日继位,是为光宗。然而到十二日,就突然患了重病,十四日,谕册立东宫,准备于次月九日举行仪式。二十九日,病甚,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供服食。

10、由于光宗是服用了李可灼所进的“红丸”后暴毙,所以当时的朝臣和后来的史家们,均认为这其中有明显的宫廷斗争迹象,光宗之死极为可疑,所以此事又被称为“红丸案”。

11、明季的东林d起自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12、神宗的罢工,固然让臣子们连辞职都辞不成,但更严重的是那些大小衙门里因病因事造成的职位空缺,也因此无法及时补缺,这导致了当时国家机器的零部件乃至大部件都严重缺损。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月,首辅叶向高上任时,由于神宗长期不理朝政,此时朝中“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叶向高在几道疏章中这样说道:“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尝用一人。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今六卿止赵焕一人,而都御史十年不补,弹压无人。”

13、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即有所见,须俟两下讲论已毕,更端呈请,不必搀乱。

14、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15、上面两件事,也许不全面,但也能反应出明朝对待西方强国的态度和能力。

16、其实为一件事写个几十封上疏,还还不算是多的,为同一事上奏章的高记录,大约也是由叶向高创造的。他为了补阁部的空缺,曾经连上一百多道疏奏。他和神宗两人的这份执着劲,都很令人叹为观止。

17、嘉靖皇帝听见哭声,自然龙颜震怒,当即下旨令众大臣退去,那知道这些大臣们抱定了今天要“仗节死义”的念头,就是不退,嘉靖又下令要他们退,他们还是不退。于是这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回拉锯,双方就对峙到了中午。

18、魏忠贤对文官集团的压制,制定的工商税等名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官员以及商人对底层百姓的压榨,缓解了国内矛盾,虽然说官员为讨好魏忠贤也不免压榨百姓,但比起后来也好的多。

19、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是朝廷规定的京察之年,即对朝廷官员进行考察调整。主持此事的东林官员叶向高等希望积极设法解除以往纷争,秉公办事,澄清吏治,使政治朝局焕然更新。但不料其他派别的官员联合起来栽赃陷害,把目标集中在东林官员身上,意图就是想将朝中正人搞倒,由他们来控制内阁大权。徐兆奎更是将朝廷纷争的全部责任推到东林官员头上,说国家吏治,人品、学术都因顾宪成的东林讲学而弄得败坏的不可收拾,污蔑东林借讲学之名,行结d营私之实,将功名利禄与学术气节统统混为一谈,弄得吏治人心大败。

20、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有很多是内阁辅臣的d羽。内阁辅臣的人不一定就恶劣,但是万历朝内阁劣化以后,其d羽也就等而下之,其中有不少贪腐、渎职之辈。尚未被皇权劣化的六部和言官之中颇有责任心强的官员,对这些贪渎之辈十分不满,想要在京察中将他们罢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