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8 08:24:10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一)

1、在拜殿之后,有一座坟冢,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正是长眠于此。那么,诸葛瞻、诸葛尚为什么会葬在绵竹呢?

2、每周一至周五18:45分

3、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魂壮绵竹关,他们英勇无畏、尽忠尽孝的精神,为后人所景仰。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被安葬在绵竹西郊。

4、其情,其志,其才,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5、刘备说,徐庶啊,你把诸葛亮带来让我看看吧,徐庶说,主公啊,有才能的人脾气都有些古怪,对待那样的人,我们应该礼遇一些,不然人家不理睬我们,更不会帮助我们,于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刘备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他听取徐庶的建议,自己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带着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关羽和张飞就去了,结果一次出游不知归期,一次遇上他弟弟,第三次好不容易遇上结果人家在睡大觉,怎么办呢?等着吧。

6、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再次兵出斜谷。四月,蜀、魏两军对峙于渭水之滨的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南)。为了避免出现此前几次北伐因粮运不继功败垂成的窘境,在司马懿不敢出营对战的情况下,诸葛亮发动当地百姓屯田,准备打一场持久战。此时,吴主孙权也发兵响应,可惜却被魏明帝杀败。

7、这些仗都是刘备亲自去打的,诸葛亮更多时候是在后面做后勤工作,帮助刘备稳定后方,治国理政。

8、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诸葛亮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下诸葛瞻,他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儿子。诸葛瞻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很小就在书法、绘画等方面表现出过人的造诣。

9、诸葛亮便是这样的人,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施展宏图大志的平台。

10、另外,军政事务既集大权于一身,也是“咸决于亮”。

11、欢迎了解(道法、奇门遁甲、风水)

12、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

13、后主刘禅乱了手脚,马上召集群臣商议。终,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只有一人可用,他就是诸葛瞻。

14、诸葛亮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为即时应用,解决难题,如同他读书的目的一样。可惜的是,这些发明创造终没能帮助他完成北伐大业。为了彻底解决粮草问题,诸葛亮想到分兵屯田,只可惜当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一代奇才,就此陨落!

15、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应该干的主要工作上,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诸葛亮在日常工作中正因为“咸决于亮”,什么事情都想干,就是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所有的事都想干好,结果所有的事情不免都出现纰漏,下面列举三件事作说明。

16、以上三件事,只是诸葛亮在北伐前线胶着的战事中,又担心后院起火,祸起萧墙,而无法一心一意北伐。可是当明白诸葛亮北伐前线情况更糟时,你就会明白诸葛亮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17、张爱玲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故事简直悲凉。作为“古今中外罕见的一个完人”,居然为了“先帝爷的那么一点知己之恩,便舍命忘身的替阿斗争天下”。我倒认为,这正是这个故事的动人美好之处。

18、众所周知,在刘备出兵前,陪着刘备一路走来的文臣武将们听说了曹丕篡汉的消息。皇帝宝座既然异姓坐得,同姓如何坐不得?于是,在诸葛亮的领衔劝说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汉”(可不是“蜀”哟,后人称其为“蜀汉”,只是为了和刘邦、刘秀的西汉、东汉区别开来)。经过十四年磨砺,诸葛亮的能力已为刘备和蜀汉重臣认可,因此刚过不惑之年的诸葛亮便顺利当上了蜀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还挂了个诸葛亮先祖为得意的司隶校尉,成为蜀汉政权名正言顺的二把手。

19、诸葛亮老家是哪里?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世很多人以为诸葛亮老家是南阳。其实不然。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即现在的临沂沂南县。其祖上在汉朝为官,他父亲做过太山郡丞,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早年是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诸葛玄先在袁术底下当官,后来去荆州投了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躬耕于南阳了。诸葛亮自称布衣,倒也确实未出仕,可是跟随为官的叔父,对官场政治或许多少有些耳濡目染吧。

20、公元234年10月的一天,在蜀军的营地五丈原,周围的空气异常沉重。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二)

1、这一对相伴走过16年的明君贤臣,再次进行了密谈。

2、刘备此时与诸葛亮的关系比之当初有些疏远,但他仍奉行隆中对的战略部署,经过不断努力,开始向益州伸手。终在付出庞统的性命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下,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益州,兵锋直指汉中。

3、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想做。

4、陈寿为诸葛亮作传是给晋武帝司马炎上了书,征得了同意的。陈寿在上书中对诸葛亮做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尤其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大概可总结为三点。其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治国理政,军事奇谋并非长项。其蜀国国力处于弱势,而诸葛亮的对手都是一时人杰。其蜀国军事人才匮乏,诸葛亮手中没有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帅才。

5、隐居南阳的这段时间,大概是诸葛亮人生惬意的时候。读读书,种种地,唱唱歌,和石韬、徐庶这些朋友搞搞聚会。诸葛亮读书与别人不同,他的朋友们读书总要读的精读的熟,诸葛亮只是观其大略。后世学者评价这是会读书。这话倒也在理。我以为,会读书的人,关键的是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如果是要穷经治学,甚至成一代大儒,那需要读的精熟,需要诵记,需要长篇大论。如果是要从政,是要经商等等,甚至只是消遣时光,那就要速读,有时要挑着捡着去读。会读书的人,是有目的和方向的,不会读书的人,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而至读书死。

6、通过治戎讲武,诸葛亮安定了后方。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曾经为南蛮作图绘,包括天文地理,人物事实,很受当时的人推崇。南方已定,接下来,便要开启诸葛亮人生的重头戏:北伐大业。

7、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8、越是艰难,越能彰显出厚道的本色。

9、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的人。

10、其地方治安不稳。刘备去世前后孔明刚开始掌政蜀汉,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叛乱。经全体官员的努力,诸葛亮利用一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孟获的叛乱,出现了一段相对较稳定的社会治安局面。但随着北伐战争的没完没了,国内矛盾不断尖锐,复杂。建兴十一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刘胄叛乱,在此前后,少数民族的小股叛乱也时有发生。这些暴乱虽然很快就平息了,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蜀汉人民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动摇了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对诸葛亮的北伐中原构成威胁。

11、到了国家危亡之时,刘禅才又想起诸葛瞻,想让他出征御敌。诸葛瞻决定临危受命,誓死保卫蜀国。

12、清朝乾隆三年,当地县令以墓园为依托,修建了双忠祠。双忠祠前面的拜殿,是祭祀诸葛瞻父子的;后面的启圣殿是祭祀诸葛亮及其夫人的。

13、其宫中人心不稳。尽管诸葛亮早有提防,安排了董允在刘禅身边看管刘禅及其身边的宦官。但终因刘禅一天天长大,对董允的管制有了想法,又因为宦官黄皓善于奉迎谄媚,奸佞狡猾,刘禅对此也很受用,对其也是宠爱。尽管因董允“常上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已经不是诸葛亮想控制下的铁板一块的局面了,皇宫是暴风雨的前夜。在诸葛亮去世后,董允于延熙九年去世后,皇宫就开始夺权了。黄皓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与代董允而起的陈祗勾搭成奸了!从此,朝廷大权就把持在这两个人手里。

14、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15、耳边还回荡着战场的厮杀呐喊声,可他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

16、再从魏国的角度上说,魏国司马懿看清了蜀国的战略意图,远离后方作战,战争给养肯定无法解决。因此他利用诸葛亮急于开战,速战速决的心里,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给诸葛亮发动战争的机会,任凭诸葛亮怎么用计,司马懿是稳坐钓鱼台。诸葛亮也终于于建兴十一年,累死在北伐前线指挥所。诸葛亮的北伐之梦也因此悲哀地画上了句号,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终于因主帅的离去看到了希望——终于失败结束了。

17、而且我们可以从这两点看出魏延是一个很有能力并且很狂妄的人,第一次诸葛亮死前曾经密谋退兵魏延是这么说的,“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第二件事,就是刘备命他守汉中他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从这两句话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来魏延性格的一方面了吧。

18、做人厚道是他朴素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19、首先草船借箭,真正使用空城计的人是曹操,公元195年,吕布想乘曹营空虚时率军攻打曹操,等吕布来到曹营阵地时,却发现曹营的城楼上还是有士兵把守,并且城门也是敞开着的,吕布见此情景,疑心曹操有诈,于是就下令撤兵了,而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曹营只是一座空城,曹操只是让一些残兵站在城楼上而已。其次关于草船借箭,真正使用这一计谋的是孙权,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交战,曹操就吃了败战。一天,孙权见江上起了大雾,便派船去曹营阵地观察,由于曹操之前在孙权那吃了亏,唯恐有诈,于是下令乱箭齐发……更不用说三气周瑜,借东风等更是没有的事。

20、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三)

1、作为丞相,他总理府中之事。

2、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3、我的孩子不是充话费送的,所以给他看点什么课外读物好?

4、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5、他从躬耕隆中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一国丞相;他初出茅庐便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6、诸葛丰的出人头地和高风亮节,为琅琊诸葛氏留下了可啃多代的无形资产,使琅琊诸葛氏历经东汉百余年的锤炼,逐渐成长为当地望族,总算没辜负祖先改姓的初衷。只是这样的诸葛氏,绝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谦的“臣本布衣”。实行察举制的汉朝,对于这样的名门望族是相当优待的,只要诸葛亮想入仕,分分钟就可以释褐作官。

7、孙权听后高兴,立刻召集部下一起谋划联刘抗曹的事情。

8、诸葛这样做是因为他准备东征魏国,必须使后方稳定,有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军事环境,所以必须使南方当地土著首领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归顺蜀国,以免他们阳奉阴违,使大后方不稳。他这样地礼待孟获,就是要使他感动心服,以礼服人,使他能够带领他们当地人真正地归顺蜀国。

9、他后一次乘坐小车遍观各个营地,秋风吹打在他的脸上,冷彻肌肤。

10、诸葛亮之所以有勇气摆下的空城计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司马懿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大开城门让司马懿犹疑不决,有城却不敢攻。

11、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的努力,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更是卓然超群。

12、对于儿子,诸葛亮有着太多的期望和寄托。为使其成才,诸葛亮临终前饱含期盼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后人称之为《诫子书》。一生严于律己的诸葛亮,谆谆告诫儿子,要做有节操的君子,必须通过清心寡欲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勤俭节约培养自己的品德,长大后报效国家。

13、终,蜀军兵败。诸葛瞻和年仅19岁的儿子诸葛尚战斗到后一刻,为国捐躯。

14、隆中对的内容早已家喻户晓,笔者就不再饶舌了。只想说刘表、刘璋两位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摊上刘备这么个亲戚,真叫欲哭无泪。特别是刘表,虽与刘备的关系远得没边,但与诸葛亮却是实在姻亲,因为小诸的丈母娘是刘表老婆的姐姐,照此来论的话,刘表算是诸葛亮的亲姨父,但是在利益面前,诸葛亮照样给刘表挖坑。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当刘表长子刘琦担心被继母蔡氏迫害时,诸葛亮让其出镇江夏,其目的绝不是帮刘琦避祸那么简单,恐怕还是在为计取荆州铺路。至于诸葛亮所谓“疏不间亲”的推辞,十之八九是在做戏。

15、诸葛亮终其一生,是以厚道为圆心,忠诚为半径,画出了他忠君爱民的拳拳之心。

16、诸葛亮就这样在隆中或静观世事浮沉,或躬耕自嗨,或与友玄谈,随着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格局也越来越高,他不仅得到了一个字叫孔明,还被人称为卧龙先生。在这些朋友们的刻意宣传下,他与拐弯亲戚、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统堂兄庞山民)成为荆州的两大明日之星。只不过,两人一旦同框,丑男庞统的风头必定输于亮仔,这或许就是后来庞统对诸葛亮屡屡不忿的原动力吧。

17、这下,徐庶不免有些心凉,他与诸葛亮交往多年,知道快到而立之年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肯出仕的原因,主要是待价而沽。名满天下的刘备虽然是个潜力股,但在曹操的打压下,混得如此狼狈,却还这样托大,诸葛亮又何必冒险助他呢?于是,徐庶就直言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一句话如同冷水浇头,让刘备突然明白名士不是呼来唤去的奴婢,都是有逼格的。这些年,刘备的人才为什么严重短缺,或许就与他只顾自己出名,不懂招人用人有关。

18、可惜,诸葛珪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们有个好归宿,就死在了任上。在此前五年,他的夫人章氏也扔下只有三岁的诸葛亮小朋友仙逝了。诸葛珪身后一大家子只好托付给堂弟诸葛玄。诸葛玄是个厚道人,尽己所能照顾堂兄家人。诸葛玄与那个人品极差的袁术是故交(在重视门第的年代,与豪门出身的袁术交好,也反证诸葛氏在当时的名望不俗),被其任命为豫章(在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玄不放心侄子一家,就带着他们前去赴任。此时,诸葛瑾已经外出游学创业了,只有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随叔父到了豫章。

19、因幼年时,诸葛亮亲眼目睹了东汉王朝崩溃,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20、关二爷先胜后败,不仅将荆州丢了个干净,还枉送了性命,这让本来就不牢靠的孙刘联盟彻底破灭,也让刘备不得不提前结束休整,准备发兵与孙权一较高下。而这场不该在此时出现的孙刘之战,直接断送了隆中对的好排面。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四)

1、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2、《出师表》是他对蜀汉王朝忠贞不二的见证,更是他雄心勃勃北伐中原的军令状。

3、正是因为这份厚道,承载了诸葛亮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4、游戏子站:http://g.w3guo.com/

5、所有的事情都想做好。

6、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7、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所有的事都想干好。

8、绵竹城上,诸葛瞻进行着严密的防守布置,城关大多设有父亲诸葛亮设计的十矢连弩,一驽动而十箭齐发,杀伤力很大。

9、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花了多少钱学钢琴,结果孩子没有成为钢琴家;天价网球教练教出来的小孩儿,考大学没加上一点体育分;全职妈妈想不通——投入的是自己的事业、空间、时间、自由——可是孩子也没有比别人家的小孩跑得更快、学得更多啊。

11、今天广为人知的的复姓诸葛,初本是单姓葛,因为迁入琅琊郡阳都(在今山东沂南)时,与当地的葛氏撞姓,为了显示此葛不同彼葛,就将祖先迁出地山东诸城的“诸”置于葛姓前,生造出一个复姓诸葛。笔者不知这支诸葛的祖先是谁,只知道这些诸葛中出了一个高官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通史,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只因性情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臣,遭到奸人迫害,免官归家。

12、刘备以识人用人让人称道,此处破格提拔魏延镇守军事重地,足见皇叔对他的欣赏与信赖。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13、作为司隶校尉,他要总理刑狱,司法事务。

14、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良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15、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6、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7、守卫蜀汉江油关的是五虎上将马超的儿子马邈。眼见着邓艾大军来势汹汹,马邈竟然不战而降。为了表达诚心,还主动向邓艾献出蜀中地图。

18、读者大大千万不要以为诸葛亮要从此闭关弃世了。殊不知,隐居首先是古人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终南捷径,很多人都曾一隐成名。其次隐居可以获得读书与思考的宁静空间,诸葛亮能够提出隆中对,就是他隐居期间的大收获。第三诸葛亮隐居之处离荆州州治襄阳不远,便于获得各种有用信息,同时与朋友圈也便于交流。否则他真的隐没天涯海角,他的那位名士级老丈人又到哪里找姑爷聊天?

19、至于说诸葛亮攀附黄家,这种说法就有些过份了。首先,诸葛氏是官宦名门,与黄家正好门当户对。其次,诸葛亮的大姐嫁入荆州二号士族蒯家,已然为诸葛亮加分不少,且诸葛亮经过多年努力已然在荆州有了人脉和名声,再与黄家结亲,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当然,黄氏才华过人,与诸葛亮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即便长年未有子嗣,身居高位的诸葛亮也从来不离不弃,这在后世传为闺中佳话。

20、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五)

1、然而诸葛亮至始至终秉承着厚道做人的原则,明知对方才能一般,但他依然忠心耿耿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手中的羽扇轻轻滑落,一行热泪顺着眼角潸然而下……

3、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

4、关于诸葛亮,读者大大知道的比俺都多,所以不好写,为了不落俗套,笔者只好荡开一笔,希望能写出点儿新意。

5、小说子站:http://www.w3guo.com/novel/

6、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刘伯温以及姜子牙也被后人成为中国三大军师,这种种事件以及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评价,都是对于他军事能力的肯定。

7、在文学上,《出师表》是初中初三必学内容,每一个初中生都背过和学习过,对于《出师表》的内容和意义都知道。从中可以体现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对蜀国的忠心和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品质。

8、诸葛亮对刘备早有所闻,但他并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9、孙权看上去好像是经诸葛亮一通慷慨陈词,中了激将法,才终决定联刘抗曹的。其实不然。根本上还是形势使然。在孙权来说,他一直是倾向于打的。首先他要看看东吴众臣的态度,这个他内部解决了。其次,他要看看刘备方面的决心,诸葛亮一来他就有数了。后,他要评估联合刘备方面之后,他们的综合实力。诸葛亮给他分析对比完,他觉得可以打,必须打。于是有了赤壁之战。

10、他的忠厚之举,历经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为世人所称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其实在生活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厚道就是互惠互利。

12、刘备接下来说的话,成为了后世史学家争论的迷点。“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史学家有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以为刘备这话真诚,托孤不疑;一种以为刘备这话诡谑,试探诸葛。不好说,我们如今不知道刘备到底如何想了。按照常理推断,结合当时的形势,帝王心术,大概半真半假。托孤给诸葛亮,希望其用心辅佐是真,若说完全不担心其后代能否坐稳江山,这话恐怕是假。

13、杨仪原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秘书(主簿),后投靠关羽,又经关羽引见,见到了刘备。《三国志》载: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随诸葛亮北伐,担任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

14、他读书有个特点,对于一般的书籍只是观其大略,而对于治国安邦的书,他经常反复琢磨研究。

15、诸葛亮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知人善任,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认为国家兴衰高于个人荣辱,不为权欲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其忠心不效死知己,堪称中国历代忠臣良吏之典范。

16、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知识渊博......对他的形容有很多,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能看出他有多么厉害。

17、诸葛瞻统帅都城御林军七万余人,星夜踏上征程。但是,在他们还没到达涪县时,邓艾已经攻下涪城。诸葛瞻只得率军后撤,退保绵竹城,也就是今天的德阳市黄许镇附近。

18、至于说七擒七纵孟获,纯属小说家言。战争不是儿戏,南中地形险峻,粮食转运困难,如果没完没了地劳师远征,虚耗国力枉送将士性命不说,一旦打成烂仗,诸葛亮无法脱身,蜀国前途堪忧。诸葛亮即便想如此“攻心”,蜀军将士也会怨声载道的。而且一个被捉放七回的南中豪杰,没皮没脸不说,威望归零的他还凭啥镇抚南中?

19、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名士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20、邓艾收编降兵、补足军需,挥兵直奔涪县,也就是今天的绵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