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初中原文(第一篇)
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3、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4、白话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5、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录、释、理、添、删、缩
10、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11、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12、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4、《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7、从,古义:();今义:()
18、子(zǐ)曰(yuē):“三(sān)人(rén)行(xíng),必(bì)有(yǒu)我(wǒ)师(shī)焉(yān)。择(zé)其(qí)善(shàn)者(zhě)而(ér)从(cónɡ)之(zhī),其(qí)不(bú)善(shàn)者(zhě)而(ér)改(ɡǎi)之(zhī)。”(《述(shù)而(ér)》)
19、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20、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第二篇)
1、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2、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导师无限学:10月31日前团报仅需6800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2)明白(诲女知之乎)
11、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2、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②“有朋自远方来”,为何而“乐”?(“乐”因: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15、子(zǐ)曰(yuē):“贤(xián)哉(zāi),回(huí)也(yě)!一(yì)箪(dān)食(shí),一(yì)瓢(piáo)饮(yǐn),在(zài)陋(lòu)巷(xiànɡ),人(rén)不(bù)堪(kān)其(qí)忧(yōu),回(huí)也(yě)不(bù)改(ɡǎi)其(qí)乐(lè)。贤(xián)哉(zāi),回(huí)也(yě)!”(《雍(yōnɡ)也(yě)》)
16、《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7、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20、投稿邮箱:6371027@qq.com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第三篇)
1、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2、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3、板书(简要提醒学生记下破折号右边对应的即可)
4、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5、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6、①“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
7、白话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在学习上,必须注重“学”与“思”的关系,不能只偏重其光“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3、(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14、(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15、习,古义:();今义:()
16、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7、《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18、《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0、《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第四篇)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ɡ)乎(hū)?与(yǔ)朋(pénɡ)友(you)交(jiāo)而(ér)不(bú)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学(xué)而(ér)》)
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8、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12、《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ɡ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15、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16、《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课文《论语十则》内容如下:
1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9、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20、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第五篇)
1、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2、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3、释:这是用得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4、白话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7、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8、《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10、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1、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6、(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18、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9、“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0、(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