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资料(一)
1、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27)当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并向朝廷索求节钺。
2、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3、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4、此后石某同志究竟如何料理“晚霞”的归宿,是把它捐送给国家,还是珍藏于家?就无从寻觅了。
5、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17)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18)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19)
6、远远胜过杨柳堆烟的晚春。
7、生平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8、墓园里边是墓冢。封土如山,草木丰茂。招咏花一起焚香,余跪拜祷祝。
9、韩文雄奇奔放,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10、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11、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嫩绿而略带黄色草芽,在远处看去,一大片满是的,可走近一看,却显得稀疏起来。
12、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13、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7)(26)
14、小学阶段需掌握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15、第四章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韩文评点第一节“垂世立教”与“变体之文”:林希元评韩文第二节唐顺之《文编》及其对韩文之评点第三节“昌黎本色”:“险涩”与“生割”:茅坤评韩文第四节钱穀《韩文评林》第五节孙鑛、郭正域对韩文的评点
16、任务三《尝试创作》讲解+范文
17、奥斯卡·伯尼菲跟我说,“别害怕让孩子们思考,别害怕让人们思考,虽然真正的思考不那么舒服。”
18、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因在官场上受到牵连,被贬韶州刺史,韩愈也随韩会南迁。不幸的是,抵达韶州不久,韩会即因病去世。韩愈先随长嫂郑氏送葬于安阳,再一同避居江南,从处理丧事,到往返奔波、抚育子弟等一切重担,都被郑氏一人挑起,而其维持不易,自然可以想见。
19、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
20、在对文章的评点中,方苞进一步结合具体的韩文篇目来阐发韩愈是如何运用《左》《史》之“义法”来为文的。如评《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一文云:
韩愈简介资料(二)
1、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2、《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我反对把老师比做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把教师这份事业大大矮化了,用崇高和牺牲来绑架老师。其实,老师是一份需要极高创造性、极大激情和极多温情回报的职业。
5、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6、这包积木一共六片,两红四黄。我很快拼完了。然后看我们小组其他人拼的,发现尽管只有六块积木,我们小组五个人,居然每个人的都不一样。
7、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8、作者简介:黄志超,广东连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员、连州市文联理事、连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及网络,著有散文集《湟川情》。
9、到镇州后,王庭凑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10、韩愈古文评点的整理及其研究
11、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诗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附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12、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至今的历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与大自然抗争获取生存资料并获得发展机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天灾疾病抗争并战胜各种灾难的历史。相比前者,后者往往使人类陷入悲伤绝望的境地,像泛滥肆虐的瘟疫就曾多少次将人类逼入绝境,但是,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选择抗争,积极寻求制服瘟疫的药物和良方,终摆脱了困境。
13、经济的重负使得韩愈早早成熟起来,当他十九岁时,便独身前往长安,要在仕途上有所进取。但与他所预料截然相反的是,自己不仅未能“一战而霸”,且连续参加三届考试均无成果。长安米珠薪桂,大不易居,而考试的挫折与对长嫂的愧疚,更使得他“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然而他仍然勉力支撑,始终不肯效溜须拍马之辈四处活动。
14、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韩愈曾与客人共登华山,到达山巅后,发现四周险峻异常,估计没有办法迈步。在惊恐万分的情况写下遗书,发狂大哭。华山所在的华阴县县令想尽办法,才将其救下。
15、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韩愈被引为副使,参与修定工作。(21)
16、文章之事,有可言喻者,有不可言喻者。可言喻者,韩、柳诸公论之详矣。若夫不可言喻者,则在乎久为之自得而已。震川有《史记》阅本,但有圏点,然极发人意,愈于解说,可借一部仿为之,熟玩必觉有大胜处。
17、《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欠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8、银行账号:11001079200059166188
19、常用谚语大全,收藏起来慢慢背
20、第五章明代天启崇祯时期的韩文评点第一节陆梦龙、董应举评点韩文第二节蒋之翘及其所注韩文第三节顾锡畴、陈仁锡对韩文之评点
韩愈简介资料(三)
1、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7)
2、韩愈一生中为艰难悲惨的事情,除了三岁而孤外,还有一件,就是《谏迎佛骨表》招致的个人仕宦上的打击以及给家庭带来的灾难。元和十四年(819年),是法门寺佛舍利开塔之年,唐宪宗派使者从扶风县的法门寺迎佛舍利,先在皇宫供奉,后置寺院中供信众瞻仰。此事在朝廷内外乃至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狂热的礼佛浪潮。王公士庶,善男信女,奔走不绝。有百姓至破费产业、解衣散钱、灼顶焚指以示虔诚者。
3、姜云鹏,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明清近代文学与文论。
4、不论古今,一个作家,能在文字史上留下一个成语已属万幸,而连一个成语也留不下来的作家又何止千万,韩愈夫子,在一篇文章中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成语。这些成语中的绝大部分,至今依然鲜活如初,充满生命力,被经常使用。
5、桐城派能够在清代长盛不衰,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通过评点使其为学之法与治学之道得以代代相传。可以说,评点是桐城文学所树立的一面旗帜。刘声木先生的《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就列举了大量桐城派的评点之作,从中亦可见评点对于桐城派的意义与影响。
6、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6)
7、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三位老师。
8、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9、www.com广告
10、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字退之,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也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代表作有《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学解》、《杂说》等。
11、每本定价:50元
12、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测试题
13、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7)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7)(10)
14、(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15、第11课《岳阳楼记》讲解+练习
16、他的文章受后人推崇,常和杜甫的诗相提并论;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而且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17、墓园因为久不修葺,显露荒凉萧疏景象。
18、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马嵬行》
19、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据史书记载韩愈平生的爱是一部珍琴,他给它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晚霞”。这部古琴曾一度现身南阳。
20、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讲解+练习
韩愈简介资料(四)
1、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2、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
3、第六章明代存疑本之考索第一节归有光《唐宋八大家文选》《四大家文选》辨析第二节署“锺惺”评选《唐宋十二大家文归》《唐文归》辨析清代篇韩文评点的繁荣和巅峰第七章清代专选类韩文评点本第一节气雄与文法:吴辂《韩昌黎文启》第二节自然与含蓄:林云铭《韩文起》第三节文统与道统: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评韩文第四节“简质明锐”与“有体有用”:李光地《韩子粹言》第五节“纡余为妍”与“设色空灵”卢轩《韩笔酌蠡》第六节华达《韩文集成》残卷概述第七节“引喻、引古”与“一线到底”:刘成忠《韩文百篇编年》
4、户名: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
5、初中语文12部必考名著梳理(九年级下册)
6、《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
7、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8、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7)
9、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10、清代的桐城派与明代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在取法对象以及为文主张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如都主张由唐宋八家古文入手,上溯至先秦诸子;学文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文章的起承转合;等等。但这只是从大的方面而言,细观二者还是有一些异处,如二者心目中唐宋文的地位显然不同,甚至连“唐宋派”这个名称,学界也是有争议的。为了能将此问题说清楚,笔者选择了“唐宋派”与桐城派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古文选本,统计出其所收的唐宋诸大家古文篇目,从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两派心目中诸大家的地位,见下表。
11、《春秋》之义,常事不书,而后之良史取法焉。昌黎韩氏目《春秋》为谨严,故撰《顺宗实录》削去常事,独著其有关于治乱者。
12、贞元十六年(800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于夏季离开徐州,回到洛阳。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吏部考试。(7)
13、众所周知,奠定桐城派古文理论基础的是方苞的“义法”说。总览方苞关于“义法”的阐述,会发现韩愈在方苞的“义法”链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4、进大门,登上石阶,醒目的是韩愈全身站姿雕像,材料为青石。夫子衮服整洁,冠冕堂皇。左手后背,右手执书卷。目光清澈,凝神远望。眉宇间飘动着一丝忧戚神情。伫立夫子像前,瞻仰凝视,情不自禁,潸然泪出。
15、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16、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17、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8、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是年,韩愈在长安落第,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得到他的帮助。韩愈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6)
19、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7)
20、乾嘉时期,考据之学盛极一时。与此同时对桐城派以及评点批评的声音也与日俱增。批评者认为评点之作实乃腹枵者的胡乱涂鸦,空疏无物。此时以方东树为代表的桐城派,开始为评点正名。方东树《书归震川〈史记〉圈点评例后》一文,具代表性,其曰:
韩愈简介资料(五)
1、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4、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25)
5、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6、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侍郎,人称“韩吏部”。
7、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内成语解释汇编
8、一个多小时,在墓园瞻拜、祭奠,流连徘徊,不忍离开。
9、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7)(13)
10、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
11、韩愈的坎坷人生,学问家、韩愈研究专家孙昌武先生总结得好,他说:“综观韩愈曲折的、坎坷的生涯就会发现,他在政治上十分积极,富进取精神,但实际功业却十分有限。他从没能在一个职务上安定过一两年的时间,贬降黜辱总伴随着他,流放岭南的长途他就走了三个来回。”岭南指广东。从长安至广东,单程不下四千公里。“夕贬潮州路八千”即是。苏东坡所云“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说的也是韩愈一生的颠沛坎坷。
12、第6课《我看》讲解+练习
13、韩愈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14、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
15、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16、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17、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18、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韩愈(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0、方苞凭借其对《左》《史》书中对“义法”的精深研究,而能对韩文中使用“义法”之处作中肯之评,令人兴叹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