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7 06:28:34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一)

1、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2、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3、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4、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5、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6、——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

7、——中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

9、(2分)C(攀折桂枝,奈何天空远阔,触手不及,体现了当时诗人身处异乡、举步维艰的处境,并无回归朝廷之意)

10、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2、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3、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14、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15、(6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两句诗的准确理解各1分)。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手法和解释2分)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情感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的程度,酌情给分。)

16、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17、表述文字相差无几,其实质乃天壤之别:前者考查内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而后者考查形式“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老百姓有句俗话“听话要听音儿”,作为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正确理解命题意图。明乎此,在组织语言表述鉴赏题答案时,一定要分清表达的侧重点,别把话说反了。

18、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1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0、无云世界秋三共看蟾盘上海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二)

1、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着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着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2、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3、E.本诗承转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5、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6、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7、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8、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1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2、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3、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4、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15、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

17、——唐代西鄙人的《哥舒歌》

18、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19、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20、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辛弃疾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三)

1、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2、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6、A.本诗属于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7、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8、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中秋节的古诗4《嫦娥》

9、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0、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11、——清朝诗人曹雪芹的《葬花吟》

1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3、阅读杜甫诗《春日忆李白》及其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14、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

15、(4)名校生要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前途。

16、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汉)选自《古诗十九首》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7、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9、(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流逝,消逝。

20、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四)

1、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3、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4、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5、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6、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分不清“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概念,将诗歌内在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与外在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作品风格混为一谈。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混淆“意境”“意象”“情景”“景象”“画面”和“心境”“心情”“情怀”“感情”“情味”等一系列概念的实质。这是由于没有掌握相关的诗歌鉴赏基础知识所致。“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文已经说过,建议这些考生迅速补上这一课。只要翻一翻文学艺术创作辞典,这类问题不算问题,不难解决。

7、此事之时、地未见于各史册记载,仅止于传说故事。故事的雏形见于清朝光绪年间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烬余录》,该故事是描绘蒙古兵进入苏州吴县后对当地的残虐。后来有人摘采《元史》及蒙古族相传元朝虐政的记载加以改编,再把刘伯温当作策划月饼传讯的主谋,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奇故事。

8、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9、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10、07福建卷:(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13、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

14、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6、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17、B照亮前行方向的希望之光。材料一: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是“我”在革命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材料二: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这些都让“我”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尽忠于民族。和母亲一样拥有勤劳坚毅品质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让“我”看到民族的希望,坚信中国会解放。材料三:一个个斗志昂扬、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正是照亮中国前行的希望之光。(高分4分)

18、●知识丨新课标语文教材文化常识汇编

19、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0、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五)

1、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

5、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叹十常八欲磨还缺。

10、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11、“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12、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3、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4、标题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作者杜甫年代唐内容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注释(注释):

15、(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16、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7、(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8、第二步: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9、(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20、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