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是哪国人(1)
1、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2、请向令媛致以衷心的问候。
3、《布达佩斯大饭店》讲的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具体一点讲是犹太人的流亡史,更细化一点,讲的是茨威格离开逐渐衰亡的精神家园,心碎而死的自传。
4、他在1942年2月22日悲怆地自尽,离开人世,时年六十岁,正值年富力强之际。虽然他在我们的人类世界生活得不算太长,但是他跨越了两个世纪。
5、第二次是看到巴西如天堂般的美景,突然泪目。他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说柏林被痛快地打了一番,我不理解他们说这些话的神态。我更不能理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反对战争。”
6、1942年,茨威格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在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7、请再一次接受我衷心的感谢。
8、忍无可忍的华人当场烧掉了一辆该警局的警车,和平请愿终于演变成了骚乱。30多名华人群众被警察局扣押。
9、德国抒情诗人恩斯特·利骚,在战争爆发后急急忙忙赶到兵营报名当志愿者被拒后,就写了《憎恨英国》,用诗歌为德国效劳。马上红的发紫,获得了德国皇帝授予的红色雄鹰勋章。
10、其实茨威格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不是记者乃至整个社会所期望的。在后来的作家协会的会议上,听着那些号召知识分子行动起来的演讲,茨威格如坐针毡。
11、斯蒂芬·茨威格,男,(Stefan Zweig,1881~1942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
12、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13、责任编辑:兰州大学图书馆新媒体工作组
14、作者:关山远(新华每日电讯专栏作者)
15、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16、左:陈寅恪;右:王国维
17、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18、文生译丛:《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纪念版封面
19、茨威格是奥地利的市民社会高贵的代言人,对他们的能力和弱点,魅力和绝望好的描写者。
20、试题分析:小题1:试题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作家,之前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课文是《伟大的悲剧》点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要熟记。小题2:试题分析:《雷电颂》作者是郭沫若,这是一部历史剧。点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要熟记。小题3:试题分析:《海底两》是作者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之父”。点评: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要熟记。
茨威格是哪国人(2)
1、在这篇声明中,茨威格表现出了自己对于欧洲文化作为一体的坚定,以及对于艺术家们保存和延续这一人类文化精髓的坚信。
2、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缺不了这样一类人:执着追求,前仆后继,无论何等艰难,甚至付出生命,却始终在坚守精神高地。没有他们悲剧式的献身,人类文明,又将失去何等的厚重?
3、·这是第4318篇原创文章字数4k+·
4、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欧洲的太平盛世:科技飞跃、工业发展,生活提高、社会稳定,尤其是令欧洲知识分子自信的理性主义,让他们像若干年后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所谓的“历史终结论”一样,误以为的时代已经到来,不会改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序言中写道:“我开始研究历史是出于好奇,尽管我是在幻梦中长大成人的,以为我将在一个理性的、秩序井然的、和平的世界中安度自己的一生,直至1914年8月,我才开始意识到要全面研究历史的真正理由。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唤醒了我去认识现实……”
5、第一次世界大战,堪称人类空前的浩劫,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其中1000多万人死亡。史称:一战“让整整一代欧洲青年躺在地下”。
6、两个相爱的人漫漫长夜里都是冒冒失失的……”
7、在那个保持理性已经需要巨大的力量,仅仅做到不背叛自己的理念就已经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的时代,他经历过,他也记录过。
8、本书是三联书店茨威格人物传记丛书之译者依德国费舍尔出版社版本,对原译做了大量校订修改工作,并对人名、地名及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做了注释。
9、他在《昨日的世界》里,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我们的文化、文明只有那么薄薄的一层,它每时每刻都可能被来自地狱的摧毁性力量击穿;我们早已不得不逐渐习惯于在没有根基、没有法律、没有自由、没有安全中生活。”这句话,我看了之后震惊。
10、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人。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1868年-1912年)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1868年6月6日出生于英国德文波特。斯科特在1902-1904年间进行南极探险,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英国畅销的书。而他后一次南极探险的悲壮故事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成传记《伟大的悲剧》,使其影响了更多的人。
11、这不是“谦退”,又是种不合时宜的“谦退”。
12、或许可以这么说:茨威格是选择为一个他怀念的然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代“殉死”。
13、在“一战”中,茨威格是异类。与奥地利文化十分亲密的德国知识界,知识分子们发扬着德国的浪漫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热情,积极地参与这一对他们而言是维护欧洲(德国)文化的神圣战争。
14、2018法国世界杯夺冠后
15、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16、生平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道富有;
17、1936年,发表以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背景的传记《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长篇小说《心灵的焦躁》,
18、从纽约赶来的犹太记者,对此失望至极,他说:“作为托马斯·曼之后有声望的德语作家,一个犹太人,他却拒绝表态。他不是在捍卫艺术的独立性,他是个懦夫,自我且懦弱。”
19、关于和妖魔搏斗这一基本问题还有许多话可说,写下来就未免离题太远。我们和妖魔搏斗的冷静的方法乃是把它描绘成科学的可以把握得住的对象。
20、1928年,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著名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命运攸关的时刻》; 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
茨威格是哪国人(3)
1、组稿:CASHL微社区小组胡文静
2、影片中,他有神采的时刻,就是说到PEN国际作家协会的立场: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国际间的理解。
3、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4、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是茨威格所处的变革时代的精神危机的文学表达,同时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义退潮后对其以自我为核心价值的怀疑和反思。茨威格在生活中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成茨威格的“自传”。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5、这是一次人类从未面对过的残酷战争:1915年3月,法军进攻香槟,推进450多米,损失5万人,平均每推进1米死100多人。到1916年底,俄军共死伤360万人。1918年第二次马恩河之战中,6个月内,德军的207个师,只剩下66个师……在阿图瓦,德军在数小时内,用枪扫死7861名士兵和385名军官。英军撤退时,德军士兵停止了射击,原因是:“枪手因看到布满战场的尸体,而感到恶心”。
6、作品简介: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宇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披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7、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分享者来自TheySaid精品读书群成员/赛赛cara
8、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9、他带我们走进那个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而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时代,领我们认识举世闻名、才高八斗且不同流派的大师们,从而,我们越发认识到他比谁都追求人性,渴望和平,也同他一起对那个时代感到悲痛绝望,无力回天。
10、弗洛姆|王小波|毛姆|普鲁斯特|胡塞尼|卡尔维诺|杜拉斯|奈保尔|黑塞|伍尔夫|诺曼·梅勒|加西亚·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尔德|约翰·斯坦贝克|米兰·昆德拉|钱钟书|加缪|布罗茨基|村上春树|爱的艺术|追忆似水年华|追风筝的人|情人|红拂夜奔|为什么读经典|裸者与死者|不存在的骑士|霍乱时期的爱情|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悉达多|月亮与六便士|围城|人生的枷锁|局外人|悲伤与理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精子战争
11、战争所带来的不是使人更加富裕,而是使人更加贫困,不是满意,而是怨恨,带来的是饥馑、货币贬值、社会动乱、公民自由的丧失、对别的国家的奴役、一种令人头疼的不安全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
12、《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世界之基卷三)
13、茨威格出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在维也纳和柏林所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之后人生中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他与本雅明一样,都出自富裕的犹太家庭,而家庭所在地皆为当时辉煌帝国之首都,并浸染于传统欧洲的精英教育(茨威格学习文学与哲学;本雅明学习哲学),因此他们后来所走之路也大约相同。
14、一生中记得住的日子要比平常的日子更有光彩。
15、——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
16、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被誉为 “人类历 史上好的传记作家”。 新中国成立前后, 中国先译介的茨威格作品是他的传记
17、这当然是大的政治不正确,以至于他的自杀惹怒了流亡中的知识分子团体,认为这是对纳粹的投降。
18、三联书店1986年曾出版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异端的权利》。本书则是译者根据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德语原著翻译,对书中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作了必要的注释,并编写了详尽的“本书大事年表”。
19、一个人的肌肉缺乏锻炼,以后还是可以补偿的;而智力的飞跃,即心灵中那种内在理解力则不同,它只能在形成时的决定性的那几年里进行锻炼,只有早早学会把自己的心灵大大敞开的人,以后才能够把整个世界包容在自己心中。
20、因此,在这样的大潮之中,茨威格的世界主义以及他始终秉持的对于以文化来连接欧洲的信念遭到现实重击。由此产生的心灵和精神的创伤以及痛苦,对于茨威格而言是无可比拟的。因为在此所毁掉的是一个在他看来曾经有机会所实现的欧洲乌托邦。
茨威格是哪国人(4)
1、《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订版,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底本,是国内迄今为止的新全版本,即将历史时刻特写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14个,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西塞罗和“一战”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自1939年以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一直是斯蒂芬·茨威格作品的出版人。
2、类似谭嗣同以生命来唤醒国人的志士,还有陈天华、姚宏业,凑巧的是,他们三人都是湖南人。
3、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4、3月28日晚,数百名华人为死者举行悼念活动后聚集在警察局门口讨要说法。老实巴交的华人上街当然是和平地,平和地请愿,毫无暴力地喊喊口号,要求正义。
5、作者: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
6、在茨威格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好的存在状态。
7、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其传主有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采、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人大都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响当当的文学大师,今天放眼这个名单,几乎就是一部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想史。
8、 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
9、《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后一部中篇小说。
10、一个人肌肉训练上错过的机会,还可以在后来的岁月中补上,而精神上的提升,内在灵魂上的捕捉力量,只能在那些决定性的年月里成形。一个早早地学会让自己的灵魂充分扩展的人,以后才能将整个世界收入自己的灵魂当中。
11、罗曼·罗兰弗吉尼亚·吴尔夫
12、茨威格经典作品,畅销近百年,再现十四个影响时代命运的激情时刻。
13、《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之基——精神类型初探,卷一)
14、茨威格认为,他父亲给他的大财富是追求自由的心。精神意义,这关乎自由,关乎去保存一种道德财富。为一种意义而抗争,让人们变得坚强,变得矢志不移。而金性勇给金晓宇的,也是这种精神自由之心。
15、巴黎华人在8月22号自发组织了以“反暴力,要安全”为诉求的万人大游行。
16、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17、“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已”,王静安如此,茨威格如此,本雅明或许亦如此;又,“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茨威格不是亦如此?
18、作者:土浪漫,曾是“法制晚报”,“北青”等中国扛把子报刊长期作者,现为“欧窗”提供火力——杂文心性犀利,时评好看到底……
19、影片没有涉及到他的文学创作,他内心世界的细腻仅仅通过表情的细微变化有所展现;对于他政治观点的表达,也仅限于第一章节。
20、 1927年,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茨威格是哪国人(5)
1、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圣经》;
2、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缺不了这样一类人:执着追求,前仆后继,无论何等艰难,甚至付出生命,却始终在坚守精神高地。没有他们悲剧式的献身,人类文明,又将失去何等的厚重?
3、昨晚还是互不相识然而今早就一起漫步了
4、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西将军犹豫一分钟,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5、对于出生于19世纪末的斯蒂芬·茨威格来说,他一生所经历的不也正是如此遭遇吗?
6、无论是巴黎华裔,还是在法留学,工作,居住的中国人,大家都足额缴学费,足额纳税,人身安全应该是低限度的保障。
7、1905年,陈天华留学日本时,满清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出台了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引起中国留学生的严重抗议,但如何斗争,中国留学生分成两派,意见相左,激烈争吵,矛盾激发至势不两立。日本报纸很是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放纵卑劣”,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陈天华读完这天的报纸,连夜手书绝命辞,警醒国人要自重,鼓励大家“去绝非行,共讲爱国”,第二天就赴海而死。姚宏业与陈天华同在日本留学,陈天华死后,他回国在上海与秋瑾、于右任租屋开学,创办中国公学,开民间自办新学之先河。因遭官绅阻遏,流言诽谤,于1906年3月27日陈天华灵柩抵达上海之后,于黄浦江投江而殁。
8、美丽,博学,优雅,风趣幽默的政治家罗兰夫人在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的半路上,民众冲着她恶声高吼:“滚上断头台去!”她微笑着回答:“您说得是,我正在往那儿去呢。”和罗兰夫人同时处刑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看到断头台时浑身颤抖,站立不稳。
9、这样的骚乱其实这几年在法国屡见不鲜,2016年9月,反对劳动法修改草案的打砸抢烧运动也曾在稳稳包括巴黎在内的全法70多个城市进行!
10、与茨威格出生于同一国家、同一年的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挨过了这些不幸(活到1973年),他曾说:“在不可避免的灾难面前,一个人要如何活下去,取决于他的气质”。很显然,米塞斯和茨威格二人的气质有着鲜明的不同。
11、后,她不但保住了如花似玉的头颅还保住了荣华富贵,嫁给了当时还是普通军官的拿破仑,后成为皇后。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经典例证。
12、就如顾亭林所谓的“亡国”与“亡天下”两者,“二战”既造成了茨威格的“亡国”(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茨威格被赶出自己的房子),也造成了比“一战”更进一步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亡天下”局面。“一战”中的茨威格还能够躲在自己的乡间别墅,专心写作,“二战”中,他连一方清净的书桌都被剥夺。
13、这些人物传记或许都在下意识地展现着存在于茨威格身上的那股勇气,即使是与魔搏斗,也要守卫自己的信仰。而这一“守卫”有许多形式,茨威格终选择死亡而非向纳粹投降,则是后的抵抗。
14、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5、▲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16、他们都是在如此兴亡中的拙者,虽因性格的不同选择了各自的征途,但始终坚守着自身的信仰,从一而终。
17、 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
18、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19、现在是一个需要保持警惕的时代,而且愈来愈需要警惕。煽起仇恨的人按照他们卑劣的本性,要比善于和解的人更激烈更富有侵略性,在他们背后还隐藏着物质利益。
20、以下是一小段歌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