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儒家思想主张什么(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4 08:13:49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前20句)

1、“百善孝为先”,封建专制政府之所以极力提倡这个“孝”字,就是因为可以“移孝作忠”,通过树立老人的家庭地位和,能够管住血气方刚、敢闯敢干的青年人,从而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一个人从小服从家父,出门就会服从君父。“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第一》)。因此,儒家才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可以说,孔子的忠孝观念是专为维护君亲长上的利益和专制制度而设的;“忠孝”道德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伦理基础,对封建统治者而言,提倡“孝”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忠”。当“忠孝不能两全”时,统治者给出的价值取向毫不含糊,就是要求无条件“尽忠”而不是“尽孝”。由此可见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孝道的用意所在。

2、(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4、汉代儒学吸收其他学派观点,形成新的体系。其中代表和奠基人是董仲舒,他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汉代新儒学体系。

5、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6、(解析)A。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在汉代。儒家,又称儒学思想,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广泛的信仰构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早起源。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选项。

7、国学网站:www.minglunshuyuan.cn

8、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9、儒家学说是对岐周经验的总结

10、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11、儒家所崇拜的周礼的基本精神和主旨,就是确立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即明贵贱、分尊卑、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以“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礼记·丧服四制》)。它有使人驯服的显著作用。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指出:“支那(中国)旧教,莫重于礼乐。礼也者,使人柔顺屈从者也;乐也者,所以调和民间勃郁不平之气,使之恭顺于民贼之下者也。”(《梁启超文选》上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84页)。

12、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

13、关于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14、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15、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6、(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7、推行仁政是岐周政治家赖以翦商的根本政治策略。商纣王专行暴政,暴政的直接后果是失人心,失人心则失天下。武力处于劣势的政治集团,铲除暴政集团的好方法手段和步骤是:长久争取人心,一朝武力解决。而争取人心的好办法就是礼贤下士,实行仁政。

18、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1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20、武王克商之后三年而崩,弟弟周公姬旦摄政。当时正值克商和东征之后,殷商遗民一时不肯臣服,可谓“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周公仍然继承先王一贯的政治作风和传统,采用“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理念,即用德治去感化、教育殷民,以化解他们的思想对立情绪,巩固新诞生的政权。孔子崇拜周公的为政理念与实践,晚年因为很久没有梦见周公而悲叹自己衰老了。而他主要接受的正是周公仁政德治的思想,几乎不提周公武力革命的思想,难怪他要称赞伯夷、叔齐了。这当然有好的一面,但死守此理而否认法制手段和武力革命,则是迂腐和反动的。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前40句)

1、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成为“君子”。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提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优秀成效。

2、孔子和他的弟子怀着这种强烈的美好愿望,周游列国,以图说服大小诸侯,实行仁政德治。其主观愿望虽然不错,但这种只讲仁政德治、不讲法制的空想道德主义思想,只是一种美丽的“乌托邦”,当时终因不合时宜而难被接受,数千年来也从未真正实现。但儒家这种过分强调仁义道德而忽视甚至反对法制建设的片面、僵化思想,长期以来,却对中国历史进步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以致我们至今还在为建立法制社会而奋斗。

3、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

4、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5、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6、《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8、儒学中有一些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但自然科学非其所长。古人讲“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后二者也非儒学之所长。儒学主要是一种“正德”之学,是一种道德伦理、政治和教育学说。

9、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于鬼神之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

10、重义轻利: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

11、称得上核心思想,有如桃、李中的果核,只得一颗,却是生机之所在,桃、李的核心,其实是种子,虽只得一颗,却能发芽萌生出一棵桃树或李树,结果累累。

12、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13、政治上都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战国时期,儒家派被分为八派,有影响力的是孟子和荀子两派。虽然孟子与荀子的观点不一致,但儒家思想的主体核心思想未变,这也是儒家思想传承数百年之久的真实原因。

14、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15、游学网站:www.chongzousilu.com

16、抽象地讲,儒家的道德文化中有不少高尚的格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等,但更多的则是迂腐、虚伪、冷酷的东西,数千年来危害不浅。

17、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18、儒家的孝道并非健康的伦理关系

19、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20、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前60句)

1、儒学是一种修己安人、以德治国、富有民本思想传统的政治学说

2、历史是由民俗相亲的原始民主和仁政,走向残酷无情的君主专制和暴政的。尧、舜、禹、汤、文、武和周公之后,不再出现这些笃仁重德、亲民至善的圣人。相反,孔孟在世的春秋战国时代,到处充斥的都是不德不仁的残暴官员,弄得暴政迭起、战乱不断、道德沦丧、秩序大乱,亦即“礼乐崩坏”,这是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3、和睦地相处,但不相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苟同。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拒绝苟同,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

4、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5、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6、★认识您生命中的贵人——王财贵

7、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中国古代很早就选择了单一小农业经济方式。在这种小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道德文化,当然就是与小农业经济相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尤以儒、道、法三家为主要内容,以儒、法两家为骨干,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数千年间,能被统治者、知识分子和普通平民百姓所接受、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则非儒家思想学说莫属。本文就对儒家传统思想文化加以品评,以认清它在中国两千多年社会历史进步中究起何种作用。

8、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9、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10、微言大义: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孔子编修《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

11、回文诗:回环叠咏,绵延无穷

12、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

13、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14、儒家道德文化中迂腐的成分居多

15、中国历史的特点之一是三皇五帝至西周时代以农业为基础的氏族制度之长,发展得十分完善,里面无疑保存了原始社会一些比较好的东西,给后来的思想家留下无限美好的记忆和遐想空间,致使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向往三皇五帝至夏商周时代,一心要“复三代之治”,由此走向僵化、化和神圣化,形成强烈的崇古或厚古薄今的思想情结,一切都要向后看齐,缺乏向前看的眼光和创造未来的进取精神,对所谓“祖宗之法”无比崇拜,丝毫不敢革新。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甲午战争败给现代化改造与中国同时起步的日本之重要原因。

16、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语录体为主。

17、治国像治病,如果把礼治比做“未病先治”的中医,那么法治就是“病而后治”的西医。“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汉书·贾谊传》)。据说,礼是治本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法是治末的,只在人们犯法之后才处罚。儒家因此表现出重礼轻法、以礼代法的片面倾向,即便对已经犯有罪错的人,也主张教育者用自己的善行去感化对方,法制在儒家学说中是没有地位的。

18、程朱理学主要观点: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天理”就是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认识论:“格物致知”,求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19、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儒家思想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影响深远。这种思想文化的完整体系,固然由孔子创建于鲁国曲阜一带(这里恰是周公姬旦的封国),但以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姬旦等“岐周先圣”为代表、以“仁政”、“周礼”为内容的“岐周文化”,却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的直接思想源头,是孔孟及整个儒家学派极为崇拜和称道的理想模式。而此前被认定一贯施行“仁政”的黄帝、尧、舜、禹、汤,也都是儒家推崇备至的伟大圣人。

20、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保持富强,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土地广大,二是人口众多,三要有足够的可耕土地。《易传》指出:一要靠“仁”,二要靠“财”。君主要守住王位,必须以仁政治国,爱护人民,要增强人民对国家的凝聚力,须有充足财物足以养活人民,使人民生活无忧。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前80句)

1、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2、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3、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六大家庭教育理念

4、孔子作为儒家思想开创者、私学的开创者,是儒家思想考查中为重要的点。常见考点包括思想主张和教育贡献与主张。

5、但到了阶级社会,礼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主要蜕变为防止诸如以下犯上、为臣不忠等,则大大增加了礼制作为驯服工具的作用,这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极为有利,因而数千年来统治阶级和儒家卫道士才不断强化“礼”的神圣性,无疑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礼”的基本精神就是“退让”或“礼让”,没有“退让”就没有礼,即所谓“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这很符合农业民族的保守性格。与富于进取精神的西洋文化相比,这种以“退让”为基本精神的“礼仪文化”,对民族性格和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到十九世纪,两种文化直接较量的结果就是明证。

6、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7、岐周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8、周文王死后,儿子周武王姬发继位。这时推翻商朝已成为周人公开号召天下的伟大旗帜,商周政治形势对比,正如孟子所谓“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局面,胜败兴亡,已成定局。但即使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周武王仍然坚持把工夫下在以德克敌上,而不是单纯靠武力取胜。儒家追述说:“武王将伐纣,问于太公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为之有道乎?对曰: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通鉴外记》卷三上)。如何“得众人之心”?儒家认为,关键是要礼贤下士,善待百姓,亲民爱人,大力实行仁政,如此则无往而不胜。

9、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程颐对于先圣孟子的评价,都认为:自从孟子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继承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了。是故才有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周公,周公传孔,孔传孟的说法。而他们认为,孟子之后儒家就再也得不到真传了。而到了后世,东汉时期的赵岐对孟子的评价就更高,他认为,《孟子》一书保罗万象,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足可以和圣人孔子相比,所以,他就把孟子成为“亚圣”。这也是孟子被称亚圣的早说法。其实,说点实在的,这些都是后人给予孟子的评价,先秦之前,根本就没有儒家这一说。当时人们信奉的,都是“黄老之术”。其中,黄指的是皇帝,老指的是老子,也就是说,先秦之前,人们信奉的都是道教。所以也就没有了三皇五帝各代相传的儒家道德之说了。

10、儒家思想自先秦时代开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后世经过了长久且深远的发展,所以关于儒家思想主张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肯定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现在来讲,我们通常认为孔子时期的儒家思想为正统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可以参考先秦孔子时期。

11、唐代李翱提出,成为圣人的一套学说;性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欲的蒙蔽,使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就能成为圣人。这就是复性。

12、特别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论述,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有这些,不离“不为”思想之宗。

13、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重要的范畴之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14、关注蓁谦学堂,重拾教育的理想!

15、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也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

16、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17、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1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世的时候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9、=========================

20、儒家学说除了鼓吹“忠孝”以外,也主张“重义轻利”。当初在生产力低下、生活资料匮乏的礼制时代,为了防止生民争利,周文王及周公等岐周政治家,权以“重义轻利”为号召,进行正面教育和劝导。不幸这种“权宜之计”竟被孔孟等儒家分子僵化为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和治国经邦的原则,什么“子罕言利”(《论语》),“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等等,未免虚伪、迂腐、僵化而有害。至如《论语》竟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言一出,数千年间,谁也不敢公开言利,以免被目为小人!直至近代,这句咒语仍然是儒家顽固分子打击洋务运动的有力武器。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前100句)

1、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采纳。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并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成为统治思想。

2、儒家学术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孔子为儒家派创始人,孟子得孔子真传,让儒家思想得以发展,荀子儒家思想的传扬者之荀子所著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时常被人拿来比较。颜子是孔门72贤之首,他也是儒家派的代表人物之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儒家学的代表人物,被评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保持富强,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土地广大,二是人口众多,三要有足够的可耕土地。《易传》指出:一要靠“仁”,二要靠“财”。君主要守住王位,必须以仁政治国,爱护人民,要增强人民对国家的凝聚力,须有充足财物足以养活人民,使人民生活无忧。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他早年丧父,与母亲仉氏相依为命。因为他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所以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又因他出自孔伋学派,所以把他和孔伋并称为“思孟学派”。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推行仁政,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学说上,他反对墨子和道家,推崇孔子。但终他的政治思想并没有被当时列国的君王采纳,他们认为他的思想“迂远而阔于事情”。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抱负后,孟子回到家乡,著书立说,为《诗》、《书》编序,并著《孟子》七篇。

5、如果说克商夺权根本的是靠“仁德”二字,那么巩固政权就更不消说。武王克商之后,进一步实行一系列为儒家称颂不已的仁政举措:他先释放了被纣王囚禁多年的箕子,“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散鹿台之财,发鉅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然后,“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史记·周本记》)。

6、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7、摘之王财贵先生在黄河孔子学堂演讲稿

8、儒家思想在我国两千年历史上始终占据着正统地位,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关于儒家思想你了解多少?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什么?一起来看下吧。

9、孟子,儒家理想主义派代表,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政在得民”,要养民、教民,取民有制,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10、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重视人的作用,激发了人的进取心,对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1、岐周文化是儒家学说的直接源头

12、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

13、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1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般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才在为理性知识而愁。”

15、不过,尧、舜、禹、汤虽然也是儒家“祖述”的对象和思想来源,但由于他们的年代太过久远,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因而只是儒家学说产生的远源;只有孔孟本朝的先圣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时代创造的岐周政治文化、礼仪制度,才是儒家学说直接、亲切、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思想源头。儒家要恢复的就是岐周时代农村公社农夫与贵族和谐相处的社会,即“礼制”的社会。礼是农村公社时代的制度、风俗(虽然经过周公等人改造),直至春秋后期,先民在公社中的民主地位尚未完全丧失,村社互助礼让的生活风俗仍然依稀尚存,不然,孔子何以还能“礼失而求诸野”?(《汉书·艺文志》)。

16、儒家学深受帝王追捧,汉武帝还将儒家学定为正统学,三个的儒家代表人物及主张很清晰,这三人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主张以“仁”治国,“德治”和“仁政”为重点,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17、★接触读经教育,查找身边的学堂

18、儒学发展到明代,愈益保守僵化和不近人情。比如,慈圣皇太后作为万历皇帝的亲生母亲,在万历登基后,再也不能自由表露发自天性的母爱,万历为她修葺宫室,她要表示感谢,也须请学士写一篇赞扬皇帝纯孝的文章,再当面诵读出来。她去世以后,礼部立即郑重制定了丧仪,宣布全国居丧27日,臣民全部服丧,帽子上缠以白布。全部京官一律被麻带孝,不许穿着朝靴而代之以草鞋,摘去纱帽的两翅而代之以两条下垂至肩的白布。大小寺院鸣钟3万响,昼夜不息。三日之内,四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夫人分批整队前去慈宁宫举行礼仪上的号哭,号哭15次(哭多少声都有规定),全部人员的动作协调,一哭皆哭,一止皆止,有如交响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5月版,第98页)。

19、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张“举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20、但这并非赵宣们故意弄虚作假“钻政策空子”,儒家繁琐的礼仪制度对这些作秀表演其实早有详细的明文规定,如前面提到哭丧的次数、哭法的规定和“代哭”之类,就是明证。礼既然是一种仪式(礼仪),就必然带有表演性,也必然培养出表演的习惯(参见易中天《帝国的终结》复旦大学2007年版,第1152页)。读书人只把儒家礼教道德当成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道貌岸然的封建官僚们则用礼教道德作为攻击政敌的武器,而自己却大肆贪污受贿,聚敛财富,生活奢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