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4 07:20:40

二十句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精选

1、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bìxìn,xíngbìguǒ,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成语解释: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举例造句: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及解释: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2、这是为领导者背信弃义寻找理论依据吗?显然不是,因为孟子明确说出了为什么不一定言必信、行必果,因为还有一个比信更高的准则:义。义者,宜也,做合适的事,做道义上该做的事。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4、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承担一定民族使命的人。其次是孝顺父母,服从哥哥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当权者,孔子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孔子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5、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容许自己抱有“哎呀!我当时说错了,所以我可以不做了”的侥幸心理,知错就改毕竟是下策了,总是“狼来了”的人终究是难以在这社会上立足的。

6、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做到才会有结果(效果,回报等),做到后别人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有长期的交往(交易,合作等)。

7、可见,不仅普通的“诺言”,即便是“盟誓”,由于这是一种受到胁迫的“信”,所以,是完全可以不遵守的,因为“神不听”。

8、这是孔子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儒家的一贯思想呢?我们可以到他的继承者孟子那里看看。

9、ConfuciusbyPatrick,Dribbble

10、对于不真正熟悉孔子与《论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实实在在是一个颠覆“三观”的论点,难道“信守诺言而且做事要有结果”这样的做人做事原则反而是小人行径吗?反过来讲,难道做人做事可以不讲信用不管结果吗?

11、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12、言必信”讲的是诚信待人。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和美德。向别人说出的话或许下的诺言,必须字字千金、掷地有声、一一兑现、句句负责,绝不可言而无信。这是一份责任、一份真诚。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行必果”讲的是行动必须有成效。这是检验人的恒心和决心的试金石。一个人如果确定要做成一件事,不论会遇有何种困难和阻力,不论需要付出何种努力和代价,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持之以恒,要做的事高效成功,决不可半途而废,草率收场。这样说话办事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者。

13、《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4、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5、另外,「言必信、行必果」还出现在《墨子·兼爱下》。在那里,墨子假想了一个信奉「别」主义(只爱自己家、自己人)的士,和一个信奉「兼」主义(互利互爱,把朋友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的士。若他们两人同样都「言必信、行必果」,当我们要远行异乡、生死未卜时,会把自己的家人子女托付给那一位朋友呢?显然是托付给那个会把你的家人当自己家人的朋友。同样,有一位信奉「别」主义的君王,另一位是奉行「兼」主义的君王,当你成了难民的时候,你会投奔哪一位的国家呢?显然会去找后者。

16、在孔子看来,上等的士,要有羞耻心。这很显然受到了管仲思想的影响,因为法家的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主张。行己有耻的思想,也影响了儒家的亚圣孟子,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的概念,提倡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标准,就是义。中等的士,是在宗族和乡党之中,能遵从孝悌的人生法则,享有很高的威望的人。第三等的士,就是那些说到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在孔子的眼中,这些人是小人。

17、其实,孔子并不是认为说话诚实守信,行为追求结果是不对的,他否认的是那些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贯彻言行的做法,做出这种事的人是小人。

18、指,出言必不让人怀疑,行为必定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的,就如古代兵符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果敢,已经许下的诺言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19、一脱离险境,孔子就命令马上向卫国国都帝丘前进。子贡不解地问,和约上不是规定不能去卫国吗?孔子说,那是在被要挟的情况下签订的,神是不会信的。言下之意是,所谓的外交辞令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

20、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四十句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精选

1、《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指,出言必不让人怀疑,行为必定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的,就如古代兵符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3、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4、能力:我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掌握了什么技能?(如何做,懂不懂)

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的人称赞他友爱。”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

7、《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8、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9、就是我们要能够判断是非黑白,要具备清晰的分辨能力,谨言慎行,你要说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话,然后才能说我做的,做我说的。

10、《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12、这段话从总体上看,不存在什么疑难难解之处。弄清硁硁(硁音kēng。敲击石头的声音。硁硁然,浅薄固执貌)和斗筲(筲音shāo,盛饭竹器。一斗为十升,一筲为五升)的含义后,可大概翻译如下:

13、通行的解释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一言)可以终身行之呢?孔子答道,这个字恐怕只能是“恕”了吧。自己不愿意要的,莫将其施之于别人。

14、·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5、孔子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6、第孟子这里所说的“大人”,是不是与“小人”相对称的大人。如果是,为什么孟子要在孔子“君子与小人”对举的概念语境中节外生枝而搞出一个“大人”与“小人”的对举呢?这有什么意义吗?换言之,大人、君子与小人三者是什么关系,尤其是大人与君子是什么关系?

17、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18、如果不可以,那么,为什么具有“不失却德性和纯粹善良之心的”这个大人可以“法外开恩”而搞“特殊化”,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但却要求普通人惟义所在呢?

19、什么意思?这段对话其实是子贡向老师孔子请教的问题,子贡想知道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士”,孔子把它分为三等,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就是第三等。翻译如下:

20、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六十句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精选

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孔子向子贡解释“士”的三种境界,高层级是心有所耻,不辱君命;其次为尊老爱幼,亲人称颂;再次为说话算话,言必信行必果。这三种,都比那些当政者强多了。政治家们量小器狭,什么都不是。

3、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4、·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5、也许你会说,我们就不要去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就算了,怎么还把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人说成「大人」?前后不出尔反尔,一听就是水平不高的人的作为,孟子这样说,未免夸张了吧?

6、言必信的意思是一个人说话要讲究诚信,有可信度,也就是诚实守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符合合常规结果,能够让人满意接受。总的意思就是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失信于人,并且能够尽心尽责的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7、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这样的普通人啊!大概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10、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看似一些“小问题”上心口不反映的是党章意识薄弱、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强,本质上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如果不给予重视、不及时改正,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为“两面人”、背离党章要求,丧失作为一名党员的条件。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这个彻底颠覆普通人“三观”的命题,也令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大儒们头痛不已,并试图从各种角度去加以解释和“掩饰”。但是,由于并没有真正领会孔子思想的精髓,所有的解释和解说,让人听上去和思考下来,都在逻辑上感到“不合常理”。

14、言行一致(yánxíngyīzhì)

1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6、“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7、我不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并不是想用一个字、一句话的误用去说明我们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我只是想用这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帮助大家看到背后更大的问题。对于被中国人奉为精神导师的孔子、孟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天强大到能用武力实现统他们会为我们鼓掌喝彩吗?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许是: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都追求国家统一。只要是我们的地方,我们就要拿回来。只要「主权」(这是一个伴随着帝国主义传来的西方概念)属于我们,我们就要统治。

18、用另外一位圣人孟子,他说的更加直接,《孟子离娄章句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20、《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八十句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精选

1、《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2、——经典名句你是这样理解的,其实人家是那么说的。你理解得不对。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后面还有六个字,“硁硁然小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不是什么好的行为。那是小人做的事。

3、显然,这里的“信”与作为天之道的“诚”,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

4、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5、孔子学堂编辑整理自网络

6、当然,以上例子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可能都做过或做着这样类似的事,信口开河,轻易许下承诺,事后才醒悟是不对的,但又纠结于自己应该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不想落得一个背信弃义的评价,所以就勉强自己去做了,结果当然是害人害己。

7、但是对孟子来说,当齐国伐燕并迅速获胜,宣王问孟子要不要吞并燕的时候,孟子只给出了一个判断标准:

8、·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9、至于「言必信」中的言,指的不仅是对他人的承诺,也包括自己说过的任何话(莽撞的气话、吹牛的大话、违心的假话也属于「言」)。总之,只要我说过我要做,我就会做。这里要指出的是,发言人也是在同样的意义上用「言必信」这个说法的:我国要制裁相关美国企业,这件事不需要别国配合,也不是向别国做的任何承诺,纯粹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未来行动的宣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必」字。「必」使得「言」成为了对于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只要说过的,都要做;去做的,要做成。显然,这已经不再关乎是否讲信用的问题,而变成了「人的行动取决于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而不是取决于别的原则」。

10、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11、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3、我们认为,正因为朱子与孟子处于“同一‘学术’档次”,所以,他才对孟子“赞赏有加”,进而把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置于了“五经”之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种不可原谅的本末倒置!

14、言必信行必果的翻译和告诉人的道理这句话是说说道就要做到,做了就要有始有终.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翻译后的字面意思。

15、如果大人的概念中不包含惟义所在,那么,这样的大人还应不应该再称为“大人”?如果不应该,那么,这样的大人是怎么拥有赤子之心(品德纯粹善良)的?

16、正确理解孔子这个命题的意义,涉及到孔子关于君子小人的判别逻辑,以及之所以做出这种结论的道德观念依据。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在内在联系上加以贯通,才能准确理解孔子的真实意图。

17、其实,“言必信,行必果”这六个字的重音是在两个“必”字上。这两个必字是与“硁硁然”进行搭配的。或者说,如果不是重点强调“必”的这种情形,“硁硁然”就没有落脚之处了。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对“必”的执着,才使得“小人”这种“顽固不化”的形象跃然纸上——硁硁然,所以,才引起孔子的慨叹或叹息(小人“矣”)。所以,我们认为,孟子用“不必”来否定“必”,应该说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

1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当时,我自己在想,言必信,行必果,还只小人哉!那我很多时候,言也没有信,行也没有果,那不是小人不如,禽兽不如,猪狗不如了吗?所以对孔子这句话是不理解的,甚至是误解的。

20、下面,我们就看看孟子是怎么理解和把握的。

一百句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精选

1、子贡问:“敢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称他孝,乡党称他弟(悌)。”

2、如果说「中国人一向讲求言必信、行必果」,的可能是发言人把「不轨于正义」的游侠看成了全体中国人的代表,而认为孔子、孟子、墨子都不是真正的中国思想吧。司马迁本人为何赞赏游侠,是许多文章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这里不拟讨论。但发言人理直气壮地把孔子孟子明确反对过的说法戴在「中国人一向」头上,媒体再一阵兴奋地记下来(并且记错了一个重要的字)发表,让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

3、其实,孔子不赞成“头撞南墙终不悔”的“一根筋”。在《论语》中,有一个特别直爽守信的人,叫微生高。孔子曾经批评过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4、精神:自己与整个世界其他系统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5、由上引可见,除了我们正在讨论的“言必信,行必果”和有子的“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外,孔子及其弟子所有的这些言论,都是从正面(即正向意义上)肯定“信”的。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人,都要以信来“立身”和“处世”!这是毫无异议的结论。

6、〖读音〗yánbìxìn,xíngbìguǒ言必信,行必果〖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英文解释〗Promisemustbekeptandactionmustberesultful.也可以说Nosoonersaidthandone.言而必行。〖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7、言必出行必果的意思是说出来的话就要诚信,做一件事必须要做出结果。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是形容有坚定的决心。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8、我们讨论孔子思想言论时必须牢牢记住的理论起点是,孔子是按“易理”来构筑他的思想体系的,而“易”的本质含义就是“变”,就是不固化——不“必”。所以,那种“硁硁然”的“必”信和“必”果之士,孔子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9、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0、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11、这些对比,应该说,让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的是:所谓“小人”,一方面,他们只是一些对“义利”关系进行判断和取舍时的“重利轻义”之人;另一方面,孔子强调的只是其胸怀的狭隘和品性的低俗。所以,这种“小人”还谈不到普通意义上所说的“坏人”的程度。

12、这种学术上的“不明就里”和“东拉西扯”,一直延续并“传染”给了朱子。朱子在解释《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后说:

13、有趣的是,《墨子》特别点出了许多人的言行不一:这些投奔「兼君」的人,很可能就是平时嘴巴上高喊「别」主义的人(在今天,他们也许会高呼对难民关上国门修筑高墙)呢!不过对于本文的目的来说,要关注的就是:在这里,言必信行必果同样不是《墨子》所提倡的道德品质,而是他所推崇的「兼」者和他所批评的「别」者都可以具有的特质。

14、如果“大人”的含义已经涵盖了惟义所在的内容要求,那么,惟义所在四个字就不需要再体现了,直接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就行了。但因此会引出的问题是:大人为什么可以不遵循“言必信,行必果”的思行准则呢?换言之,是不是除了大人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君子、小人和除君子小人之外的“大众”)都应该“言必信,行必果”呢?

15、背信弃义(bèixìnqìyì)

16、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7、因此,尽管孔子略带轻视(硁硁然)地将之归类为“小人”,但还是客观地肯定了这类“小人”起码也还算是“下”一个层级的“士”,是强于当时的那些当权者的。

1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9、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2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