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曾国藩家训名言100句分享
1、白话文意思: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一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别人强的人,自己不会认为比别人强。
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3、治*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早起为勤,养成优良品德。
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7、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8、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0、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11、1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2、此后曾国藩念念欲改过自新,他在日记里写:“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13、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4、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5、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6、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17、 一天夜里,晚年的曾国藩睡不着,秉烛夜读后写下了此联。老子曾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地间的事,没有的福与祸,没有的好与坏。同理,难境与易境,乐处与忧处,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
18、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19、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难之事。译:(知道自己的过失,马上就赶紧承认,并且毫不犹豫地加以改正,这是困难的事情。)
20、 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40句曾国藩家训名言100句分享
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3、白话文意思: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5、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6、曾国藩真正做到了一生坚守。
7、1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8、在慎独的路上,为警戒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过失,曾国藩特意取了个别名:“涤生”。涤,就是洗涤过去的污垢;生,意味着每一次改过,都会迎来新生。
9、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0、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1、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12、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3、0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14、(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6、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17、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8、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曰高明,曰精明。
1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60句曾国藩家训名言100句分享
1、...............................................................
2、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3、他之所以在官场顺利,“慎独”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谨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独戒备,自在清净,对欲望很克制。
4、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译:(读书人读书,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6、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译:(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7、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8、1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9、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10、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1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3、(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4、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5、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6、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1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8、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19、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0、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0句曾国藩家训名言100句分享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3、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问哪有空闲的光阴。
4、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6、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9、内心坦坦荡荡的人,即使生活困难一点,但身心却是舒畅的,不受身心违逆,内外不一的煎熬之苦。
10、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2、 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 0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5、心念不正,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个人的判断和行事风格,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恰当,对于人事的看法如果不能客观,嫉恨和偏执带来的往往是祸根和不善的种子。
16、1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19、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是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20、要有敬畏之心;甚笃,人前人后,诚意对己对人;
100句曾国藩家训名言100句分享
1、⊙编辑:家风家训(ID:jiafengtime)
2、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3、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9、1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0、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1、0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12、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3、(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14、上面列举出了一些精彩而又富有哲理性的家训句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家训这块儿的名言也是多不胜数。
15、1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7、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18、人生莫惧少时贫。
19、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2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