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谭嗣同的诗(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1 09:42:00

二十句谭嗣同的诗合集

1、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2、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3、他不全是诗,诗不全是他,但他与诗终究已是不可分的,诗的气质和导向里,正落成着他的人生结局。

4、平生所志所学,百未竟

5、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6、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7、起笔“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新年虽然到来,但是天气并未变暖,偶尔还有微雪飘落。起笔似写景,其实就暗含感慨。作者漫步园亭,园内并无生机勃发之象,在落雪之中他感到“意飒然”。飒然:凋零萧索之貌。首联起笔看似平淡,其实蕴含很深,春天还没到来,天气依然寒冷,作者内心萧索凄凉。

8、双甲子画展中展出的谭嗣同画像

9、谭嗣同的生死抉择,为维新派、乃至中国盘活了整个局势。

10、王五被杀后,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悬挂在北京城门下。一代大侠、王五的好友霍元甲得知了消息,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王五首级,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11、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国民,是谭嗣同终生的奋斗目标。于是,他写下了被誉为“十九世纪末的人权宣言”的哲学著作《仁学》。

12、潼关是地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面对天地之悠悠,诗人感到的不是自己的渺小,而是化身山河,去拥抱自然的伟力,投身历史的洪流。

1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14、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对这首诗,历来有几种解释。梁启超认为,。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侠客大刀王浏阳作《吴铁樵传》中所称王正谊者是也。”①梁启超是谭嗣同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志,又亲身参与戊戌变法,他的解释有性,流传至今,解释《狱中题壁》的文字,大多遵从此说.另一种解释是谭嗣同的后裔谭顺聪所说:“胡里臣、罗升,两仆人。《狱中题壁》诗‘去留肝胆两昆仑’句,盖指两仆,盖昆仑奴之称也。”②谭嗣同无子女,以仲兄嗣襄子传炜兼祧.谭顺聪是传…

15、“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山川河岳,谭嗣同伴着故国风尘一一走过,后托体山阿,竖起民族的脊梁;宇宙星辰,他怀着对生命的眷恋上下求索,终于化身龙光北斗,在沉沉的黑夜中,闪耀着光明的前奏。

16、二联写景,描写雪中的园亭如何飒然。“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喜鹊在树枝上瑟瑟而立,完全没有活泼清脆的叫声,而“噤”,指噤若寒蝉,不敢言声。作者虽然得到了朝廷的赦免,恩准复官,但是作者还敢再高声抗辩,坚持主张么?或者,那些之前支持变法的官员,是不是也再也不敢发声了呢?

17、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18、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19、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20、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四十句谭嗣同的诗合集

1、紧随骆宾王之后,古代的李白、杜甫、李清照,近代的左宗棠、林则徐,现代的等大诗人纷至沓来,在平凉留下了历史足迹,也留下了千古绝唱。中华奇男子谭嗣同走过平凉大地,自然要参与到这激越的旋律中来。

2、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3、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4、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了戊戌变法。其年6月4日,光绪皇帝正式宣布变法,一并颁布了“明是国是”诏书。想不到三个月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5、《浏阳二子歌》(《汤志均史学论文集》120页)

6、这是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就的。我们都知道,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三大领袖人物之排在康有为梁启超之后。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完全是可以逃走的。但是,他没有。

7、把每一句“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

8、就像他在《晨登衡岳祝融峰》中写到的:

9、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10、似曾诗(柳花夙有何冤业)

11、“噫!此为谁?锷锷其骨,棱棱其威。李长吉通眉,汝亦通眉。于是生有二十七年矣,幸绯衣使者之不汝追。天使将下,上帝曰咨。其文多恨与制违,然能独往难可非。放之人世称天累,海枯石烂孤鸾飞。”

12、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13、世人读此诗时,常常争论康梁的出走是否有担当,而谭嗣同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去留肝胆两昆仑。”伟大事业的成功,舍生取义和薪火相传同样重要。殉道者的血色,让大众受到感召,看见希望;而活着的猛士,带领群众奋力前行。这首诗,不仅是烈士的战歌,更是一位政治家对战略格局清醒的评判,也是一位哲学家对历史规律的敏锐洞察。

14、我辈虫吟者,小文人语也,即“庶所为诗,茹古涵今,成一家言,而不与虫吟蝉噪等乎”之谓。而商颂系诗经颂先王之祀歌,谭嗣同称“古之乐章,则亦志也”,即诗之高处。

15、冻压千街静,愁明万象前。

16、既有家人、爱人之怀思,

17、珠帘垂地,意味着女主人公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她既没有孤芳自赏,也没有任性寻欢。她独自登高,游目骋怀,寻求更宽广更美丽的天地。拭去了灵魂沾染的奴性和怯懦,才能拥有更自信、更健康的人生。

18、由于这首绝诗后一句提到的“两昆仑”是比拟还是专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研究者的诸多推测和猜疑,它究竟是指谁呢?

19、是的,如果谭嗣同没有英年早逝,他的成就定然不只是历史书中那寥寥几行。

20、题诗独上井陉关——寻找谭嗣同的足迹

六十句谭嗣同的诗合集

1、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2、不想为变法的流血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就隐忍地活下去吧,我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并且要谈笑而死,光明磊落,死去之后,肝胆之气如昆仑那么雄伟。

3、(温馨家园读诗词)之十五

4、漫赢将去楚孤臣,箫声鸣咽;

5、叶嘉莹||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

6、(诗词中国诗友3群选刊)砚石谈诗的用韵

7、唐才常、梁启超、李闰、夏曾佑等悼亡作18首

8、“我自横刀问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由来?什么意思?

9、在这里,两昆仑指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谭嗣同自喻,一个就是这位前来营救的朋友。

10、总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原版改动有可能,但较真实版的还是梁启超整理的。毕竟《绣像康梁演义》是在谭嗣同就义十年后出版的,且小说为情节需要有大幅改动的确定性!

11、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12、虽后有继起,吾乌从而知之。呜呼噫嘻!

13、而今,这星光还在继续燃烧着,在祖国旧貌换新颜的大地上,在劳动者勤奋的双手中,在孩童纯真的眸子里。

14、游完崆峒山,再来到柳湖。谭公的诗镌刻于石碑上,与贾平凹的散文一起,供游人欣赏。只见柳枝轻柔,湖水清澈,泉眼温暖。柳湖有名的自然是柳,并且是天下闻名的左公柳。正如谭嗣同诗中所写:“两行高柳束天青。”一株株古柳远远近近地散在湖边,它们的树干乌黑,伸着不屈的枯枝,讲述着岁月的沧桑。它们久远的年代我无法说出,它们的阅历我无从知晓,它们承受的风雨我难以想象,但是我知道一百三十多年前他们一定接受过谭公目光的注视。我默诵着谭公的诗篇,把他们当作故人,与他们逐一拥抱,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感激,感激他们等候了我一百三十多年。

15、编者谨严的考据显示,谭嗣同是位很标准的行旅诗人。他大多诗作均成于驿中鞍上,而少肯付予日常起居之间——或因抚琴本身已是他疏浚心灵的表达工具,原不需再套一层诗在外头了罢,诗集虽以莽苍苍斋为名,但就中真在书斋中所作者,实是百中无一的。

16、释敬安是晚清著名诗僧,他出生在湖南湘潭,被称为“白梅诗僧”。

17、谭氏多能,故而心声出口亦多。诗之于他,到后期渐见开境之力,而少出叫嚣之需,这当也是谭氏诗作到三十岁上又进了一层境界的原因。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只为表达,则必拘于自我,而忽略交互——眼中只有情绪内容,写到后也就难免要双双落入虚不受补的境地里去。

18、就诗的水准而言,我当时的判断没什么问题——对谭嗣同来说,《除夕》远没有到达《似曾》时期的典境手段,表达也是半遮半露,骨力未成。但这次细看来我却以为,这首不成熟的作品也未必没有可观之处。

19、1898年9月21日起,慈禧太后在全国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也在榜上。

20、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

八十句谭嗣同的诗合集

1、首二句所言乃是文学追求。

2、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

3、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4、其实以现在的观念来看,这首诗的结构并没有多么高明——无非将自己剖破作了三组半镜,终在尾联率领,得以重圆合一。但这种拆解,实是谭嗣同后来许多作品里虚实交缠、典境相生的变化基础。

5、诗意: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6、香草美人是古代抒情诗的传统,以男女恋情比附君臣际遇。在哀婉动人的辞章中,无数才子甘心自比卑微的怨妇,而谭嗣同笔下的少女,却自有别样的风骨:

7、封建统治的顽固颟顸,在血雨腥风中暴露无遗。士大夫阶层与满清政府离心离德,更有无数留学海外的青年学子,读着《仁学》热血沸腾的字句,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风雨之程。

8、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9、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10、我自举杯向天笑,宁甘斧钺不降曹。

11、在与山水的相拥中,山川有情,心无疆界,个体与自然浑融一体:

12、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13、(写诗必备)各种花卉的雅称,太美了!

14、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15、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16、这首诗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17、表面上看去这仿佛是一句是古非今的谦辞,但以谭氏倨傲,我却以为解作“虫吟者我,而歌商颂者亦我”要更贴切一些。可与之参看的是两年前他为自己作的《画像赞》:

18、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谭公“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可能因为梁启超的说法,《嘉峪关志》在第八篇中记载:“谭嗣同,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经嘉峪关到新疆。以同乡身份充任新疆巡抚刘锦棠的幕僚,写有壮丽诗篇《西域引》。”既然从军新疆,必然走过河西走廊;既然走过河西走廊,极有可能走过阳关。

19、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20、至此,有人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被人改过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存在两种说法,具体原版如下示:

一百句谭嗣同的诗合集

1、李白曾有诗说:“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太喜欢洞庭湖了,所以他想要把君山铲平,这样洞庭湖的水就可以自由流淌了。妙的是第二联,洞庭湖水自由流淌之后,巴陵的酒就能顺水流来,作者即便在洞庭湖边醉死也无妨了。释敬安这首诗,颇有李白的豪气与想象力。

2、似曾诗(死生流转不相值)

3、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4、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5、封建经济把求新求变、互通有无的工商业视为洪水猛兽,闭关锁国,表面上获得了安定,却窒息了社会的活力,阻碍了人性的健康发展,“游惰困穷,至于为人翦灭屠割”。

6、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7、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8、因为对西出阳关的向往,更因为谭公诗意的吸引,我再一次来到敦煌,来到阳关。千百年来,无数的达官巨贾、诗人侠客与僧侣强盗在阳关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留下了太多的足迹,写下了太多的诗行。我叩问荒原古道,寻访旧址遗迹,阅读稗官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在人来人往的历史长河上,追寻谭公风尘仆仆的背影。

9、0真的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10、日月星地之各吸所吸,其力何能制而不相吸附?日月星地之互吸所吸,其力何能保其不相陵撞?其非力之一辞所能尽矣。是尽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恰、不莞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11、“欹石活蜗涎”,这句不易理解。其意是:微雪落在石头上,瞬间就湿润融化了,就像蜗牛流下的涎水一样。这就是陈三立诗“出奇”之处。“欹石活蜗涎”这句就把落雪的景写得细腻而形象。

12、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②

13、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14、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写的诗,若是一味哀哀愁愁,沉溺小我,那还叫年轻人么?

15、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16、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那堂讲戊戌变法的历史课。老师讲到谭嗣同就义的时候,少年的我感觉心上被灼了一下:历史书上属于他的文字,历经时代风雨,仍爝火不息。

17、其实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可想而知的,毕竟慈禧的权利是大的,光绪帝想要重新获取权利是比较的困难。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彻底被慈禧太后囚禁了,而且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一派的成员们也遭受了捕杀,谭嗣同就是这样被逮捕的。

18、(本文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19、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20、清代文人改革家谭嗣同为帮助光绪帝改革付出了生命,他在就义前留下了诗篇《狱中题壁》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晚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