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小故事三则【文案74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9 08:23:53

孔子小故事三则

1、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经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2、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3、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4、只剩下曾皙了,他想了想说,我和他们的想法都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不过是每个人聊自己的志向而已。(孔子小故事三则)。

5、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6、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7、有一个人不小心的掉到了水里去了,孔子的其中一个学生就跳下了水去,把人给救起来了,家属很是感谢他,给了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8、还有,他身后的那个年轻人,无论从形态还是眼神,怎么看都是一个标准的疯子。

9、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10、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11、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12、惟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13、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14、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15、列子追赶不上,返回来告诉壶子说:“没影了,逃走了,跟受惊的兔子似的,我没赶上。”

16、壶子半天没说话,后白了列子一眼道:“我所教你的尽是表相,未及实质。你就以为得道了吗?全是雌的而没有雄的,如何生出卵来。你以无实质的道去和世俗相抗,并且一定要得到世人的信任,所以让别人能够看清你的面相。

17、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18、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19、  严嵩急匆匆地赶到孔府后,经仆人禀告多时,不见回音,就坐在穿堂厅的红色长凳上,烦躁不安。严嵩坐等了一天,衍圣公孔尚贤不徇私情,始终不予接见。严嵩无果而返,没过多久就被朝廷查办,抄没了不义而来的家产。对此,后人有诗曰:敦实红漆阁老凳,观者嬉笑讽严嵩。权奸当道多显贵,身败难求衍圣公。这也生动见证了诗礼传家、深受勤廉家风影响的孔氏后裔风范。

20、这时,姑布子卿也对弟子们说:“你们二三个人赶车回避一下,有一个圣人要过来了。”

21、话说孔子,娶媳妇时间不长,有一天日头偏西,急匆匆的往家跑,撞开门就进了里屋,抬眼正看到他的媳妇正准备换衣服,衣裳刚刚脱尽,被孔子看了个满眼。当时就急了,说“你这个贱人,一点也不懂礼义廉耻,我非休了你不可。转身就气冲冲的就奔了上房,见到老娘把着经过说了一遍。气愤,态度也很坚决,她这么不知道廉耻的妇人,非休了她不可!老娘听完以后,笑着问,“你进门的时候,敲门了吗”?孔子回答没有,“说你咳嗽一声了吗”?孔子说也没有,老娘说,不是媳妇不懂礼仪,这事怪你啊,人家儿媳在自己的房中换衣服,没什么不可以啊?“将进堂,必声扬”你这样不懂礼貌的.贸然闯进,不能责怪你媳妇。你还整天的讲说礼数,口口声声要休了人家,这算什么道理?孔子一想,老娘说的对啊,急忙向媳妇低头认错。虽然说是个小故事,这说明一点,人就是人,总是有过错,有过必改,就是好同志。

22、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23、然后姑布问一旁的子贡说:“这个大帅哥是谁啊?气场好足啊!”

24、列子进去,哭的泪水沾湿了衣服,将季咸的话告诉壶子。

25、严厉地瞪了他一眼,说:“国君怎么可以在祭祀的时候不守礼节,随便离座呢?并且还嘻嘻哈哈的,成何体统!”阿牛却也不管他,仍在笑着,说:“好怪的一个人呐。”孔丘正待再说什么,却感到一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过头去。

26、 子路很不服气,迫不及待地问孔子:“先生,明明是四八可您刚才为何评判说是我错了呢?”孔子没有正面回答他的疑问,却反问道:“你觉得对错重要还是那位买主的性命重要?”子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性命重要。”

27、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28、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便是着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爱的弟子。

29、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0、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31、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32、孔子有一个儿子,出生时正逢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大鲤鱼,孔子感到很光荣,便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以示纪念。伯鱼是孔子的儿子,但是孔子并不溺爱他,从小就教导他、督促他要勤奋学习。

33、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34、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35、——鲸鱼逗留之处成为深渊,止水之处成为深渊,流水之处成为深渊。渊有九种,我只给他看了这三种,这个乡巴佬就无法分辨了!

36、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37、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38、“好,明天就教你认字,开始学习读书就是学生了,不能象从前那样贪玩了,记住了吗?”孔子高兴地一个劲点头。

39、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40、曾国藩此人,在学识上肯定无法跟先圣贤相比,但他识人察物,有自己的一套,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的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

41、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42、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是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43、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如果再有人落水,那么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救。相反,如果人们救人之后,不收钱,那么所有的人也就会认为救人是必须的义务,其实这并不是必须的义务,甚至还有人会因此讹诈那些做和事的人,也会给落水之人的一些歪的想法,所以我们要看客观的效果。

44、    自然,贵族中也有送子弟来求学的,比如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就曾嘱咐他的两个儿子说:“孔丘是圣人(指商汤)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被一个大将叫华督的杀了,他的五世祖才迁到鲁国来。孔父嘉的高祖父是弗父何,弗父何的父亲就是宋国的国君宋愍公。弗父何是大儿子,本来有资格继位的,可是他让给了弟弟宋厉公。到了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曾经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可是他地位越髙,却越谦恭。孔丘的祖先是有美德的。现在孔丘年纪不大,就懂得这么些事情,并且熟悉礼节,恐怕又要出圣人了吧。我是眼看要死的人了,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做老师呵。”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后来果然做了孔子的弟子。这时孔子三十四岁了。但是孔子门徒中像这样的贵族子弟究竟还不是多数。

45、  孔府大堂和二堂是衍圣公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在大堂与二堂连接的穿堂厅内,有两条长凳,本地人称之为“冷板凳”。

46、在当时那个年代,当时的清儒相比,他这算是有点真本事的。

47、  “冷板凳”背后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一代权臣严嵩被弹劾、朝廷将要治罪时,专程到孔府请当时的衍圣公出面为他说情。严嵩与孔府关系非同寻常,严嵩的孙女嫁给孔子六十四代嫡孙、衍圣公孔尚贤,严嵩与孔府结成姻亲。权倾天下的严嵩,因其倒行逆施变成万民唾骂、朝野共讨的罪臣,他想通过衍圣公圣人之后的特殊身份,到嘉靖皇帝那里为自己说情免罪。

48、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49、“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50、然而,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不管在顺境、在逆境,都没有放下道德救世的希望。

51、季咸出来后对列子说:“你的先生是不是失恋了啊?

52、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53、   师襄是春秋时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时为卫国的乐官。见孔子来跟他学琴,很是高兴,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为《文王操》的曲子。过了些时日,师襄听了孔子的弹奏就对他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夫子可以进矣,’),而孔子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发展的逻辑性(“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要求继续弹奏《文王操》。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对孔子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的意境(“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还要更深刻地理解乐曲的意境……

54、 爹责问女人,女人无话可说。都说,后娘只知疼爱己的孩子,没错啊。爹决定休了女人。

55、壶子说:“幸运个屁!刚才我是以天地间的生气来显示给他看,名实不入于心,而生机勃勃起于脚后跟,他傻儿吧唧的,看到的是这生机。

56、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57、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58、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的粗野,那么处事单纯。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子路闻此,无语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59、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就病逝了,母亲颜征在带着哥哥伯尼和孔子克勤克俭,在其父亲的接济下,温饱才得以保障。

60、这可是一个奇怪的“条件”,孔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一方面在天地间饱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妙趣横生的景致,一方面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让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向前迈进。

61、孔子一听这孩子讲得很有道理,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62、尽管儒家修学终的目的,也是彻悟大道。但在具体修习的时候,孔子谈论得比较多的,还是“仁”的理念。这与孔子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63、 孔子沉思片刻,严肃地对子路说:“买主说得对,四八你把帽子给他吧。”子路以为自己听错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万分委屈,又暗自纳闷:“老师犯糊涂了吧?”可碍于礼数,子路还是将帽子从头上摘下来,递给了买主。买主心花怒放,奚落了子路一番,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64、抚着那人的头说:“叔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乱呢?你一定是从蛮夷地区过来的,不然你怎么会这么穷困呢?”那人微微一笑,两颗七零八落的门牙凄惨地露了出来,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65、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

66、    孔子博学的名气越来越大,有很多人愿意把孩子送来给他做门徒。孔子后来曾说:“我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仿佛对任何事都有个主意了。”就在孔子三十岁左右吧,他有了第一批弟子。其中包括孔子后来的著名弟子颜渊的父亲颜路、曾参的父亲曾点。

67、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68、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69、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70、 孔子有七十弟子。颜回是孔子得意的门生。

71、另外,孔子对社会上一些怪异、暴力、昏乱、神秘的现象也多不谈论。因为它们很容易迷惑一般人的心智。所以,在《论语》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

72、《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够坐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73、现在中国政权已经亡于清夷,华夏文明岂可再亡于西洋蛮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