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哪个朝代【文案7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9 07:09:48

刘禹锡简介哪个朝代

1、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受后人推崇。

2、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简介哪个朝代)。

3、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  开头两句“昔看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5、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竹枝词》二首之一。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刘禹锡52岁,公元824年,李恒中风,挂了唐敬宗李湛登基,小屁孩只知道玩

8、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9、三是晚年生活阶段。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10、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11、张正谟满口答应,等到成绩公布,咸允虽然榜上有名,名次却远远地落在后面。崔群勃然大怒,对自己家里的门房说,以后张正谟倘若来拜访,就将他乱棍赶走,不要让我再看见他的那副嘴脸。

12、  于是,刘禹锡在回到长安一个月之后,于三月十四日再度被贬出长安。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更远的连州(今广东连县)。(刘禹锡简介哪个朝代)。

13、  这一去,就又是十三年。刘禹锡五十七岁了,他的母亲也已病逝于连州。

14、  刘禹锡多年的铁哥们儿、好朋友,就是史上同样大名鼎鼎的柳宗元。

15、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6、刘禹锡在文学方面,反对浮华而尚实用。他的诗歌大多针砭时弊,有较强的现实性。有的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有的托物寓意,抨击腐朽的官僚;有的借古讽今,指斥时政。他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注意从当时的民间文学中摄取养料,丰富自己,写了不少独具风格的诗篇。

17、  ★一部别样的欢乐唐史。发掘那些不为人知却又新奇有趣的历史细节,嬉笑怒骂间读懂历史沉浮、人生百味

18、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19、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20、古代诗词是公考和事业单位等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所以酷姐从真题出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诗词,以及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重要考点~

2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2、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23、  ★一场发自唐朝的现场报道。每首唐诗都是一个案发现场,本书带你穿越回唐朝,亲历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

24、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25、《秋词》、《陋室铭》、《杨柳枝词》、《秋风引》、《望洞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二首·其一》、《乌衣巷》、《浪淘沙·九曲黄河沙》、《竹枝词二首·其二》、《竹枝词九首·其九》等,其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26、  虽然“永贞革新”听着很高大上,其实,“永贞革新”就是唐朝皇帝向自己的家奴——太监们夺回财权、兵权的一次努力而已。而且,在一百多天之后还失败了。失败的后果很严重,唐顺宗被赶下台,跟着唐顺宗的“二王八司马”骨干们,被处死的处死,被流放的流放。其中,就有咱们的刘郎刘禹锡。

27、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28、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29、  他得罪了什么人?得罪了一帮太监。看个桃花,写首诗,怎么就和太监有关系了呢?

30、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

3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32、禹锡公不负桑梓不负学,他所展示的庐陵风骨,后人不应也不会忘记。这位意志坚定的爱国忠臣,光明正大的廉吏和雅静博闻的教育家,他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夺人风采的精神长歌!

3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4、  但在有的人看来,诗中全是政治,刘禹锡得罪了一大帮人。

3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

36、还是805年,李诵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这个即位很蹊跷,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大家评论,玩得有点过火)

37、《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38、  机会,终于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唐顺宗即位之后到来。刚刚即位、亟欲有所作为的唐顺宗,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辅佐下,针对宦官专权、朋d之争和藩镇割据,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39、庐山艺术特训营(www.lsystxy.com)

40、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41、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42、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4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刘禹锡,唐朝(中唐)

44、江西美术专修学院(www.jxmyedu.com)

45、刘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46、  也就是说,十年前,刘禹锡就栽在了一帮太监手上。

47、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48、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49、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fān)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50、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51、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52、代表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登长安风云楼遥赠乐天》《竹枝词》十余篇

53、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54、  明白了前因后果,我们再来针对上面这首诗,确立几组关系:“玄都观”指当今朝廷;“红尘拂面”指朝廷中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气氛;“桃树”指反对“永贞革新”,打击迫害刘禹锡等人之后,提拔进入朝廷的显贵们;“看花人”指在朝廷显贵身边只知道拍马屁的小人。

55、  唐宪宗,名叫李纯,又一个由太监们拥立的大唐皇帝。

56、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期。在朝廷中,是宦官专权、朋d之争;在地方上,是藩镇割据。以刘禹锡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宦官专权、朋d之争和藩镇割据三大顽疾对帝国前途的危害。只是官小位卑,一直没有机会有所作为而已。

57、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58、二(1)班:万晨浩、魏义宸、汪孜诚、卢梓涵、于子琪、刘瑞萌

59、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60、  为了帮刘禹锡,铁哥们儿柳宗元出面上书,请求把自己的流放地柳州,与刘禹锡互换,自己愿意代替他去播州。柳宗元上书,再加上唐宪宗跟前的红人儿、后来的名相裴度出面说情,才终将刘禹锡贬到了连州。

61、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62、刘禹锡7岁时,公元779年,代宗去世,唐德宗即位

63、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64、但好歹在考场上是一路高奏凯歌。现如今儿子连进入仕路的头一关都过不去,心里真是又气又急。唐代的科举考试既是智力的大比拼,又是人际关系的大比拼。

65、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66、崔群是考试的总负责人,看见张正矩的判文写得很不错,又错以为他是前工部尚书张正甫的弟弟,于是将他的名字报给了圣上。等到诏书下来,这一科录取的考生都来感谢主考官。

6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8、刘禹锡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文,以论证博辩,说理透彻见长。其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小章尤以著名。

69、  僵持没有多久,兵权在手的太监们就行动了。这个皇帝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太监们仗着自己手中的兵权,又拥立了一个皇帝,唐顺宗的长子李纯。

70、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诗:“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胜怒之下只给刘禹锡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71、  当然,在刘郎身上,并不只有熬死政敌的快意,还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乐观。否则,以他“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惨流放经历,就不会在朋友白居易为他举办的宴会上,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了。

72、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73、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74、  ——摘自《唐诗现场》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75、  《唐诗现场》秉承“诗史互证”的原则,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挖掘唐诗背后的历史,以期读者在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同时,能够看到在以往历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细节。

76、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同科进士,两个人一起在贞元九年进士及第。这一年,刘禹锡二十二岁,柳宗元二十一岁,少年得志,一时齐名,人称“刘柳”。此后,二人在政治上、官场上同进同退,一起升官,一起参与“永贞革新”,第一次一起被流放,一起被召回长安。这一次,又一起被流放。柳宗元上次被流放的地方,是永州(今湖南零陵),也就是名篇《捕蛇者说》的诞生地。这次,柳宗元被流放的地方,是柳州(今广西柳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