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之道阅读答案
1、(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答案)(1) 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2)近年来,某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忽视了食物天养天成的过程,速成鸡、人造蛋、毒豆芽等就是人类贪婪的表现和证据,这些人对食物以及生命没有敬畏之心,导致自己也丧失了良知,变得丧心病狂,丢失了灵魂。因此,人们只有学会了尊重粮食和生命,才能带着自己的灵魂在时代的路途中越走越远。
3、17年文言文考察难度中等,题型考察常规类型,实词翻译,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加入课外文言文链接材料。
4、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5、作者常生龙先生说:“在网络空前发展的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量大,老师如何来进行教育?其中一个通道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工作室安排我们所读的《读书是教师好的修行》,打开了我读书的“任督二脉”。一周内略读完毕,三周又精读一次,是自己读书史上高效的一次。书中推荐的每一辑推荐的延伸阅读数目,都让我感叹着为何以前自己写不出东西,原因就在“书到用时方恨少”。
6、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7、(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小说结构和技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8、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9、 什么是东、西方文明?因为全世界都说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所以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东方文明是毋庸置疑的了,否则也轮不到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出现在公元前800年~146年左右的克里特岛,也就是爱琴文明。 东方文明包括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等等。因此,东西方文明可以简单划分为:在亚洲和北非发源的文明称之为东方文明;欧洲发源的以及后来在殖民时代被纳入殖民体系的国家文明称之为西方文明,比如欧洲和美洲。 东西方早文明关系东方文明早的是两河文明,而西方文明早的是古希腊文明。 两河文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形成了,而西方文明主要发源地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800年才产生。东西方文明孰早孰迟?不言而喻。
10、本次线上研讨会,工作室有幸邀请到了共读书《读书是教师好的修行》的作者——常生龙院长莅临此次线上读书沙龙活动,为老师们做了《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老师们所提的问题做了积极回应。
11、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12、世界上有几十亿人,而我偏偏认识了你,这是一种缘分吗?网络上有好几亿人,而我偏偏想你了,这是一种偏爱吗?我曾经对我有见面而无动于终,但偏偏渴望见到你,这是一种特别的激情吗?我说不清。我只知道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质吸引着我,叫我觉得很珍贵,使我觉得应该珍惜你。
13、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14、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1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应该怎样才能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呢?为此《读书是教师好的修行》一书解答了——读书。
16、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
17、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18、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散文阅读题选择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第5题为“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文中的“窗子”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表层含义,即实指现实生活中的窗户;二是深层含义,如“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等句子中,“窗子”象征人心之间、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隔膜。
19、⑶“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儿有点儿亮。”
20、(分析)作者写一位人物,除了对该人物提出看法和评价外,往往还会借此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看法。这就是写作意图。本文从“耕作的诗人”这一角度,对托尔斯泰的创作与生活进行概括,并与“庸常写作者”加以对比,从而揭示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对创作和人生的看法,即无论是创作还是人生,我们都应该如托尔斯泰那样,扎根大地,融入民众。而作者的这一思考与看法,又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其他作家的批评和对当今中国文坛的不满。在此基础上,考生不难得出答案。
21、我现在所上的就是五年级的语文课,您的担心我猜是不是这样啊?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3、(试题解析)首先,阅读选段,整体感知选段内容;第分清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句加以概括,第整合形成答案。(1)“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烧着晚饭时,……得意之情”“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句告诉了我们答题信息;(2)后两句“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分别概括。
24、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25、(分析)本题就是一道典型的修辞手法赏析题。作品用了详尽的笔触从“我”这一听众的角度来描写鼓声,主要运用了排比、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回答本题时,除了要答出具体的修辞手法外,还要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使用修辞手法描绘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6、示例一:对蒲公英绽放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7、四大名著,我强逼着自己,也才只读两本,其中《红楼梦》看了两次,到现在已经将内容原封不动的交还给书的主人了。
28、对于这三个基本的问题,常院长给出了他的答案。他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激发了不少我自己对学习和阅读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29、解析:议论后一个题型,考查的是列举论据,理解文章的语句,题目在设计时,选定的范围是我们阅读过的作品中,同学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中考范围内要求读过的名著,也可以选择我们课外阅读过的作品,只要人物事迹及其特征能体现对名节操守的坚守,对理想志向的追求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30、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1、(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32、针对小作文的备考规划:侧重分类讲解和练习。
33、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4、如果你是我眼中的泪滴,因为害怕失去你,我将永不哭泣。
35、此类题目的常见设问方式有: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本文认为××,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结合文本,××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等等。解题步骤一般为:第弄清要探究的问题的实质;第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发散思维,纵深联想,挖掘意蕴;第回归文本主旨,结合自身体验谈想法。
36、(解析)4题中A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B项中分别为“和睦”“和煦”。C项中同为“胜利”。D中分别为“护城河”“池塘”。
3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8、先来看看一封打动女生的情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39、说明类:(1)说明方法类(2)介绍人物类(3)介绍节日、节气、戏剧节
40、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地生存,那只是基本的。求生的欲望其实很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至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
41、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42、①在自家的庭院中,连续十年间蒲公英都会和自己特别有默契的相逢,而且是同一处,伴我晨昏;
43、战国末年的楚国,社会动荡不安,年轻的屈原看到国家衰败的局面,十分忧虑。他决心发扬自己才能,使国家再强盛起来。屈原离开家乡来列郢都,找机会向楚王讲述富国强兵的主张与见解,功心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动了楚王的心,就任命为左司徒,参于政事和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