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中的训是什么意思
1、“登堂入室”原指登上厅堂、步入内室。后来人们比喻为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终至高深境界。别外,把“登堂入室”当作很具体的一种动作,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的用法也是欠妥的。
2、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3、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4、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
5、例: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6、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不足为训中的训是什么意思)。
8、《现代汉语词典》对“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这属于误用。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9、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10、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11、“呆若木鸡”初是一个褒义词,而非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该词出自《庄子·达生篇》的一则寓言,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显得笨拙。
12、桑戴克关于智慧的分析不足为训,但对研究人才的分类和对人才的使用、管理是有益的。
13、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训”不是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所以“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14、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15、“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而是“删削”或“修改”。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
16、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 但不管意义怎么变化,古人的“人浮于食”的做法应当提倡。
17、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18、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9、突然想起,在《书法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贺作品中,有“一以贯之,不孚众望”之句。想来也是不加区分,错用了。
20、结合文献,“滥觞”有如下义项: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小水;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波及,影响;泛滥,过分。由此可见“滥觞”含义之多,不应只局限在一个意思里使用。
21、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2、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而《现代汉语词典》则直接举出例句:“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3、“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绣兽,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24、[例句]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煤矿接连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死亡101人,但一些非法业主还是认为不足为训,利欲熏心,至今仍在铤而走险。
25、50组一读就错的常用字词,语文老师都经常“翻车”
26、《人民日报》公布的新一批372个易读错词语
27、祖先们早在几千年前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大火星会渐渐移动到夜空的西边,是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28、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9、〖错因分析〗关键是一个“刊”字,通常的理解就是刊登、发表。但在这个成语中,却用了一个为生僻的义项——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叫做“刊”,“不刊”就是不能削去,不容修改,即正确。一正一误,两种理解,意义相差甚远,感情色彩截然相反。
30、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31、“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和“辛劳”没有半点关系。“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分飞”是“劳燕”常见的姿态。
32、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急切。
33、[例句]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34、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35、(错解)(对某事)连一个词语也不予以赞扬(更别提一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