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历【文案4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2 10:47:20

物候历

1、《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明)章士纯撰》(物候历)。

2、外包装上绘有日晷图形,寓意时间更迭,整体风格简约,但精心设计的激凸烫金工艺,却在轻描淡写中显出自有的内涵,给全新的壬寅年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新开始。

3、每年我们会选择经典或独特的几款日历上架,它们基本都是历年沉淀下来,反复比照整体品质和顾客反馈的,按喜好随便买都是可放心。

4、立春: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侯,鱼陟负冰。

5、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短的一天为夏至,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6、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三候,虹始见。

7、『物候历』区别于惯常所见的日历,以农历为轴,七十二候为主、二十四节气为节点、一候五天为一页,用插画的表现形式,再现经典,传承这一古老的中华文明。

8、大暑: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行时。

9、于是,一年四季不仅仅是平铺直叙的数字,更是有情节的时间故事。

10、秋季七月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11、雨水:初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12、在古代一直沿用的是“一章”十九年里七个闰年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九年里有七年是十三个月。这个算法用了一千多年。不过这个算法不够科学精密准确,祖冲之根据《元嘉历》和古历,加上自己的观察试验计算,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内一百四十四闰的新算法。

13、太阳运行,虽然是影响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直接决定的因素。因而让天气、气候预报变成了一项复杂棘手的工作。古人总结的24节气、72候,仅仅一种经验表述,并不是严格规律,还有很多深层的原因不曾发现。当然,这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许多年经验的总结,对于当时的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经验是发现规律的第一步,对吧?

14、2022年版的『物候历』在字体和插图上的设计,使其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更能贴切的表达“岁时有候”的意义。

15、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16、一年的起始,是天地万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伊始,也是每个人承古纳新、万象更新的伊始。

17、而且提出“岁差”和“交点月”的计算使用。终于创造出了当时新历法《大明历》。

18、颛顼(zhuānxū)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19、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20、处暑: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21、夏至: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22、所谓的七十二候其实是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种物候历。以5日为候,一年共72候。每候与一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状况。有生物物候和非生物物候两种。在生物候的52项中,野生植物8项,栽培植物5项,野生动物38项,饲养动物1项。在非生物物候的20项中,自然现象7项,气象现象13项。各候的物候现象大同小异,不同版本提出的七十二候亦略有差异,始见于《逸周书·时训解》,北魏起载入历书。七十二候对古代农民掌握农时起过作用,但因其地方性很强,难以推广应用到别处。

23、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只知二十四节气,不知七十二物候。

24、秋季七月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25、“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这种科学认识然后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

26、也许那时,它已装满你的小心事,见证着你与时光的交融。

27、特意开模定制的纯铜环支架,稳重、灵活可取。

28、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农业丰收。

29、我们希望用这本「物候历」安放你无处归依的复杂情感,

30、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份相符,有“三年两头闰,三年两不闰”之说。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份后面就叫闰几月。如2020年四月没有中气,就以四月份后闰四月。

31、以打磨的竹制木盒为『物候历』的载体,木盒沿用中国传统大门的主要元素,背后仿照传统门环形式,中间绘以“椒图”形象在嘴部开槽卡口,使得金属环支撑时恰好在兽首咬口处,寓意锁住平安美满之意。

32、现代意义上的闰年,是为了补齐阳历上的误差。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而一般的年份是365日,每过四年,多出来的时间合起来约为一天,因此每四年便在这一年加一天。

33、祖冲之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终于成功制成了当时科学、进步的历法——《大明历》。这是祖冲之科学研究的天才结晶,也是他在天文历法上卓越的贡献。

34、二十四节气和闰年都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

35、中国历法实际是太阳历与太阴历合用,凡阴历月份只有节没有气的,就得重复过一次,称为润月,有润月的一年约有383天。(中国历不称润年而称润月。)

36、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闰年创立于古代帝尧,精确算法创立者是祖冲之。闰年概念有史记载,早出现在《虞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闰月方法。

37、起初古人根据自然现象,如树枝吐蘖、草地返青标志着春天来临,蛇虫蛰伏、雪花飞扬昭示了冬天已到……如此等等,来确定时令和季节,并大致上定出了一年的长度。这是一种物候历。但是不同年份里,同一物候的出现往往前后不一致,物候历不是一种精确的历法。

38、根据记载,单纯地讲二十四节气来历,有书籍文字记载的应该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并不是某一个人创作发明的,确切地说是农民经验,通过文人用文字完善总结出来的。

3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40、二十四节气不是某个人的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历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通过人们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于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太初历》并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41、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各早期文明已开始编制天文历法,这就是适当地安排年、月、日的关系,做到既能反映基本自然规律,又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用以计量日期、确定季节和节令。编制历法标志着真正意义上天文学的诞生。

42、新媒体投稿:kxcb@nao.cas.cn

43、“颛顼历法”不复杂。它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为三十天,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就有十二个节气,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为以后细化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一个大体过程。

44、之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尤利乌斯·凯撒基于埃及的历法,创造出一年12个月365天的历法。在这之前,人们主要用一年355天的历法,每两年就插入一个月。虽然这个历法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研究发现一年其实大约为324天,因此凯撒创立了每4年一次闰年的办法来修正,他也因此被成为“闰年之父”。

45、二十四节气同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

46、2020年,真是个特别的年份,闰年、闰月,都有了。希望一切能好起来,在这个特别长的一年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