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精品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1 21:06:07

一、成语典故大全

1、(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2、小学1~6年级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3、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4、(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7、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8、乐不思蜀(刘禅)

9、请帮老师转发到朋友圈吧!

10、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11、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12、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3、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4、成语“路人皆知”前面常常加上“司马昭之心”五个字,指野心明显,人所共知。

15、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6、(漆身吞炭) (士死知己) (堕甑不顾)(雕虫小技)

17、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18、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9、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也?”意思是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即子路)吧。

20、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二、中国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1、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3、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4、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5、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6、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7、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8、中小学生容易写错的100个高频别字,必须收藏!

9、入木三分(王羲之)

10、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1、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12、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13、(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x&#x&#x&#x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x&#x&#x&#x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4、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5、战国末年,卫国有位大商人叫吕不韦,虽然家财万贯,但他更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有一年,吕不韦到邯郸售卖货物,在市集中听说秦国公子异人正在赵国做人质,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吕不韦认为扶持异人是个好机会,于是找机会与之结识,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吕不韦先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华阳夫人的姐姐,使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子嗣。然后又返回赵国,买通了监视异人的赵国大臣,让异人化装为百姓,更名为子楚,混出邯郸,回到了咸阳。后来,秦王去世,子楚因得到华阳夫人的宠爱,被立为王,吕不韦也得到了封侯拜相的报答。

16、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17、一位名叫贾充的官吏知道后,马上向司马昭告发了此事。

18、鹿死谁手 (释义)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后的胜利。(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石勒建后赵国都于襄国(今邢台)。

19、力透纸背(颜真卿)

20、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1、(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

2、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3、(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5、韦编三绝(孔子)

6、守株待兔锦衣夜行差强人意毛遂自荐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唇亡齿寒望梅止渴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南辕北辙一箭双雕指鹿为马纸上谈兵刻舟求剑

7、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8、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9、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这个成语来源于《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11、邢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漫长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很多名人古迹,也留下了很多成语典故。我先举两个例子吧。

12、播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13、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终为晋所灭。

14、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5、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16、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17、(辨析)~和“物归原主”都有把东西还给原主的意思。“物归原主”口语性强;~则突出“完整无缺”地原物奉还;书面语言。

18、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9、(出将入相) (万古留芳) (身无可击)(死有余辜)

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出处50个

1、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2、一个渔人说:“渔主人不来,我们不敢开舱。”

3、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4、几个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5、(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6、(拼音):rénmiàntáohuā

7、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8、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9、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0、此外,《中华成语典故大全》中亦酌情收录了一小部分不常用的成语或典故,以拓宽读者的知识面。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成为了汉语言文学领域为灿烂的结晶。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和典故就像大海中美丽的贝壳。每一个成语和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就像贝壳中珍贵的珍珠,经过岁月的打磨,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大量的成语和典故还在现代人的行文中被广泛使用,散发着永恒的韵味,艺术价值恒久不衰。

11、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12、手不释卷

13、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14、精忠报国jīngzhō来ngbàoguó(释义自)精心忠诚;报效祖国。(语出)《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正音)国;不能读作“ɡuǒ”。(辨形)忠;不能写作“中”。(近义)尽忠报国(反义)卖国求荣(用法)形容爱国。又作“尽忠报国”。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联合式。(例句)从小就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15、(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16、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17、成语“悬梁刺股”,常用来形容学习认真,勤奋刻苦。

18、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1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拜伦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势力之交难以经远。——陆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西塞罗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蒲松龄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莎士比亚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拜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付玄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20、你的支持就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五、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1、花前月下,汉语成语,拼音是huāqiányuèxià,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2、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3、先生曰:东家让我完成一个悟空问答。

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80题(含答案),一定要让孩子掌握!

5、(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x&#x&#x&#x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6、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7、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8、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9、在古代,开一口井是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市井之徒就是指混迹于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

10、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11、破釜沉舟(项羽)

12、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13、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4、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15、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

16、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 如后代的牢狱。

17、背水一战(韩信)

18、一生一世、一五一一心一意、一颦一笑、一琴一鹤、一张一弛、一模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一饮一啄、一步一趋、一朝一夕、一唱一和、一针一线、一板一眼、一年一度、一点一滴、一龙一猪、一觞一咏、一瘸一拐、一草一木、一箪一瓢、一言一行、一心一德、一龙一蛇、一嚬一笑、一长一短、一丝一毫、一丘一壑、一举一动、一字一句

19、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0、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全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