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佛语禅心【文案52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3-11 21:04:13

十大经典佛语禅心

1、这一段颂偈里藏着大智慧,譬如工画师,这一段里与(楞严经)里深藏的智慧之海,略有相似,值得一读再读。

2、有缘而来,无缘而去。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3、(6):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4、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5、只有时光把人带离当下的我执,有了足够的智慧与宽容,再回头望过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6、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7、(愿大、志坚、气柔、心细)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9、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经典佛语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3、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5、(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16、(财欲是祸水)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

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19、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0、想想是如此,今朝容颜老于昨晚,离生命终点又近了一天。且昨日之悲喜亦随昨天而去,斯有何乐?

21、(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2、(15):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23、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4、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25、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

26、(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7、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28、一百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29、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30、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力了,即使结果仍不尽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想得太多所以不开心,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31、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32、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皆难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难以领略有韵致的风景。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时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面对这个混浊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33、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事业成功,体验着幸福,平凡的时光,享受着幸福;即使历经挫折,依然保持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情。。。我们不去假设"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很幸福"幸福只是一种选择,心选择了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

34、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35、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36、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心态的不同必然导致人格和作为的不同,因而也会谱写不同的人生。

37、一百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8、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39、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40、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1、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伤害了别人的心,自己的心又怎能快乐,放心的去爱吧,如果爱不了所有的人,就好好爱身边的人,宁可因为爱而受伤害,也不要因为怕受伤害而拒绝爱,当然可贵且不受伤的爱一定是没有分别心的爱即菩提心!

42、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3、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4、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分开固然是孤独的,即使相聚一处也是孤独的。这个很有意思,很微妙。

45、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6、(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47、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48、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9、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

50、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51、7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