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的事例论据【文案46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3 20:03:46

关于责任的事例论据

1、师生评议:贝多芬的事例引用严谨;增加中国作家史铁生的这一事实论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增强“感”的力量。

2、准,是指论据能紧扣论点,完全支撑论点,与论点高度统而不是貌合神离,似是而非。如为“勤能补拙”这个论点选论据:(关于责任的事例论据)。

3、1797年,拿破仑与妻子参观了卢森堡大公国第一国立小学。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款待。辞别的时候,拿破仑给该校校长送上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他说:“为了答谢贵校对我,尤其是对我夫人约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仅今天呈上一束玫瑰花,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的法兰西国家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给贵校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作为法兰西与卢森堡友谊的象征。”(关于责任的事例论据)。

4、程颐又说道:“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告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

5、隋文帝杨坚听说后,十分惊奇。他召见王伽,赞扬他的做法。他还召见犯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赐宴款待并赦免他们的罪行。

6、古代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名叫甘蝇,他弓箭一搭,走兽就趴下一动不动,飞鸟就从天上掉下来。有一个人叫飞卫,听说这件事后,来向甘蝇学习射箭。经过学习之后,甘蝇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8、第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火灾当成火灾事故,殊不知火灾是事件,事件包括事故、案件和意外三种类别。把火灾当成火灾事故直接导致了包括火灾调查在内的一些工作职能界线划分出现了问题,很多人觉得火灾调查工作很蹩脚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就在这。

9、  疏影斜横水清浅,明月千载照独孤。“古来圣贤皆寂寞,”李太白这话说得倒也不假,可毕竟,还是有些不同。

10、示例:国有招,我必回,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力量(论点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响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以来,我们无数00后青年响应国家召唤,纷纷奔赴战场(阐释句)。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医院医生23岁甘如意,四天三晚骑车、搭车辗转三百多公里,为了到达前线,她拼命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29岁吴小燕,刚踏上回乡火车,听到号召,立刻下车回武汉。(论据句,占比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在国家需求之时的勇敢与果断,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我年轻,我要上。(分析句)青年爱祖国,祖国必强大(结论句)。

11、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12、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有一次,一个人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是他家的耕牛。刘宽没说什么,叫车夫把牛解下来还给那个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失主找到自家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他。

14、壶丘子说:“回头看一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15、小作者能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家书中的“矛盾”中隐藏深沉父爱。围绕这一感点,小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自己深层的思考。接着,小作者宕开一笔,用朱自清父子的故事、小作者和母亲的故事作为事实论据,引用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诗作为道理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自己的感点。结尾简洁有力,呼应感点。

16、学生撰写提纲要点,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物台展示交流,师生点评。课堂交流展示的重点是议、联这两个部分。

17、(2)能恰当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来有力证明观点(感点)。

18、  热心公益的直人朱丽华,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山河澄正气的伍淑清,2019年9月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美籍教授潘维廉,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

19、现在你知道掌握“10大论据”的好处了吧?!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像是我们的朋友,使我们精神世界丰盈,你喜欢的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吧。

21、⑵正反论据紧密结合。为了论证“人需要敬业”这个观点,梁启超引用了这样三则道理论据:曾文正的话“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三则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有力证明了观点。

22、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上的一点一滴,你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所谓聚小流以成江海,都是以小事成就大事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23、民谚说,打人莫打脸,骂人休揭短。今人大都追求表面淋漓的快意,却不知一旦伤及心灵,伤痕决不容易弥合。相反,善意的赞美与鼓励,真个似春风化雨,足以滋润一切奄奄待毙的种子。

24、是什么让霍去病发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呐喊?是什么让陆游发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慨叹?又是什么让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5、黑格尔(公元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倾其一生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论的哲学体系,系统地阐述了唯心论辩证法。

26、第消防因火灾而生、为火灾而战、天天都在和火灾打交道,但当你问消防人什么是火灾的时候,有的说火灾是一种燃烧,有的说火灾是一类灾害,看似没什么差别,但二者连属性都不一样。前者的属性是燃烧,后者的属性是灾害,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

27、使用事实论据时不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是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之能证明论点。《怀疑与学问》中为了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作者顾颉刚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作为论据。他在文中这样概括介绍:

28、正当孟阳女沉浸在融融家庭之乐时,一场人命案突然降临。三儿、四儿上学,路遇盗贼,厮打中不幸失手,盗贼吐血身亡。司寇升堂,按“杀人者偿命”的法律条文断案,兄弟俩人争死。司寇不能明断,更不愿看到两位很有前程的书生丧命,便进宫呈报魏王。魏王有诏,传孟阳女说:“二子误伤人命,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今皆杀之,是诛无辜。人母知其子,杀活随其母。”

29、    今天给大家带来高考必背的10则人物素材组合语段,既适合展开思辨体现深度思考,又能紧扣时代热点展现青年观点,重要的是,背过即可使用,还不快学起来背起来!

30、今天讲讲道理论据的使用方法,顺便跟事实论据也结合一下。论据是个圈,想联系起来,总是能联系起来的。

31、泰戈尔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他常说:“我永远把唤醒自己的同胞不要在道德堕落的道路上滑下去,看作自己的职责。”出于这种道德使命感,他对东方近代化过程中由于学习西方而形成的种种弊端,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还出于这种道德使命感,他把印度文化传统中合理的人伦美德加以发掘,使之发扬光大。

32、譬如安徽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弯道超越》,为了证明“唯有超越人生的弯道才能走向成功”这个观点,作者选取了若干事例:禾苗必须要经过风霜雨雪的“弯道”、夏蝉必须要经过痛苦挣扎的“弯道”才可茁壮成长,反围剿时从走“弓背路”中寻到了生机,苏东坡超越黄州弯道写出了华章,骆家辉家族经过百年的奋斗史终于走进华盛顿州长官邸……这些事例不仅精当富有代表性,而且涉及广泛,从古今中外,自然、人类,军事、文学、政治等角度全面深入地论证了论点,可谓十分典型。

33、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34、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

35、  凡人普举,小善大爱。榜样的力量,总是能给人一种积极向善的精神指引,指引人们向前奋进,而所进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也都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36、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观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些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施行得不够好罢了。

37、下面的教辅助书是给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准备的,来自名社名刊。欢迎进来看看。

38、新:具有鲜活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时代气息)

39、屈原的材料一般被用来证明爱国精神,湖北一高考满分作文却用它来证明举手投足之间所反映出的人的素养,说他常佩香草鲜花,足见一种内美修能。

40、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41、参考立意:超越书本教材不做教书匠;理论结合实际活学活用;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

42、细细想来,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矛盾地爱着我呢?在生活细节方面,妈妈每天督促我要按时吃饭,每当我熬夜的时候,她总会严厉地批评我。她其实也怕我嫌她啰嗦嫌她唠叨,但她爱我,她又不得不冒着我嫌她烦的风险做着正确的事情。很多次我们聊天的时候她都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懂她的矛盾,知她的深爱。在学习方面,她一边严厉地督促我,一边又担心我过度疲劳,所以经常给我开玩笑解闷,这些我懂。

43、苏格拉底这次对儿子的教育管用,从此以后他学会了尊重父母。

44、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成为认为个人国家有责任的先提出者。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45、④引申类比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以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语言标志有“都如那样”“......尚且如此,……又何尝不是这样……”“依此类推”,等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