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现象
1、然而,像《物候心语》这样将二十四节气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生命大道和医院、养生智慧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实为少见。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比①地较高,在海拔大致相同的地区,纬度高则气温低,所以与之为密切的因素是纬度因素,C正确;植被返青期受热量影响,年降水量对热量差异的影响较小,结合设问中为“密切的因素”,可知B错;海拔高度类似,地势起伏影响也类似,①②两地夏季风影响几乎都差不多,所以A、D也不正确。
3、“惊蛰”是24节气中节气之一。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物候现象)。
4、围绕皇家马德里植物园的部分保育物种,我们还开展了物候研究。
5、书架上摆上一本,总能用得上。尤其推荐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读者,趁着折扣入手。
6、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7、第二步,输入当前已知的天气现象。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是来自自动观测站的数据。在全国气象地面观测系统中,包括国际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观测站,总数加起来大概有2400个左右。除此之外,还有高空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来获取新数据,它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探测,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大气变化数据。
8、“二候蟋蟀居壁”蟋蟀趴到了墙根下,不再窝里头了。
9、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10、D.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大寒
11、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12、 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中国古代把鸡称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13、B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14、那为什么各家软件有时候数据会存在差异呢?咳咳,壹读君悄悄表示,有天气软件曾公开表示,我们除了气象局的预报信息,还结合了国外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嗯,算是打了个擦边球。
15、(解析)A项,“数伏”不是二十四节气之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16、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17、跟枯燥的“掉书袋”不同,这套书读起来就像听故事一样活泼有趣。
18、《好的抉择》是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选择的启蒙书。如何分辨虚假医疗广告和真实有用的医疗信息?选择好医院还是好医生?调节真是多多益善吗?要不要因为费用放弃调节?看病就医中所有的困惑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19、凝聚了一位老中医30余年,养生诊病的实操经验。
20、这里的势,就有“自然界节气、物候变化”的意思。
21、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这个时候差不多也是高考的时间。
22、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中的“芒”指的是有芒作物,如晚谷、黍等,“种”则指播种。“芒种”的涵义是这个时节适宜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因此农谚也有“芒种忙忙种”的说法。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23、下一阶段,我们首先将探究和计算树木如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评估不同树木的固碳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的这些温室气体。此外,我们将继续监测所有的物候变化,我们还将利用新开发的气候变化适应工具,2022年9月,该工具在墨尔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植物园大会上受到了推介。我们将尝试应用这些工具来评估树木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4、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一直以农为本,典型的“民以食为天”。而农业的生产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源,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雨水。为了能够耕种出丰富多样的粮食蔬菜,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注意物候和气候问题,从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风雨变幻,到逐步主动认识大自然,以及到后掌握大自然气候的秘密,拥有抵御风、雨、雷、电、雪等自然天气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气候环境来发展农业。
25、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在母亲的身份之外,她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少女时代是如何度过的?有过什么梦想?有着怎样的生活?
26、文中提到的场景,食谱,均有图文展示说明,不仅美观,更便于读者对照实操。
27、在寒冷的冬季,大多数树木的叶子会掉光,露出大片的土地,没有了夏日树木的遮挡,鹰隼一类的肉食性猛禽就会飞得很高很快,这样更加有利于它们发现要捕食的猎物。
28、在《生命的未来》中,社会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之父爱德华·威尔逊讲述了全球各角落的物种灭绝的故事,用丰富的细节展示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续篇,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奖作品。
29、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种种变化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人体产生影响。
30、下面回到我们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保育的影响。首先,我们决定开始这些研究,是因为阅读了Primark和Miller以及Primark等人的论文后,他们提议将植物园作为研究全球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理想实验室。他们给出的理由有五个:第生长条件是半可控的,这意味着所有收集到的活体植物都以同样的方式生长、灌溉,的差别可能是我们无法控制温度差异;第活体收集具有广泛的分类学代表性,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广泛的分类学类群中研究对不同科和属的影响;第生长在植物园里的植物都有详尽的记录;第这些植物覆盖了广泛的地理区域,这意味着,有时相同的物种来自全球的不同地区,我们可以比较它们遗传学上的差异;第植物园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他们能够以准确的方式开展工作。
31、《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记录了一九〇六年一月到十二月间英国乡野的种种物候现象与自然风情。细腻生动的文字,辅以数百幅精致清新的手绘水彩图,佐以众多英伦诗人佳句与岁时谚语,带来一整年的审美盛宴。这部由伊迪丝·霍尔登在艺术学校执教期间为学生示范制作的手记,不独是艺术教育样本,更是自然观察的典范之作。原作问世一百一十年以来,初次以中文呈现。译本拥有版权高质量图源,译文经过精心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