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时正值月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也因此,从古到今,中秋与诗意总是相连的,留下了许多咏月的诗词。本报特举办“月圆故乡——中秋古典诗词鉴赏会”,邀请专家学者,与我们一起领略诗意中秋。
2、一生精读一些文化大师们的经典名篇,就如同我们自己在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谈,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启示和质朴的震撼,使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铸造自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关注真正的价值和拥有真实的生活。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据考证这是唐朝的一首古诗,不是词,也就没有什么词牌。
6、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
7、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8、诗歌很好懂: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在曲江的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幽的月光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0、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11、诗歌题目语望月叙述行其修饰语间八月十五夜点湓亭限定望月特定环境突望作强化望月圆盘貌显望月引发诗情怀
12、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3、真快,一眨眼就又中秋节了。此时的中国就特别的诗意,每个人都会因了这个日子,随口吟出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今年因为一些际遇,让我第一次关注起苏轼这首可谓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中常常被人淡忘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4、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1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承袭了《琵琶行》中的凄凉基调。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
1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7、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中心语是“望月”,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1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表达了
1、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4、邓廷桢,清末民族英雄。当过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
5、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本文收集整理被认为十首美的中秋节诗词,以供赏读。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8、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9、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0、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
11、(xīniánbāyuèshíwǔyè,qǔjiāngchípànxìngyuánbiān。)
12、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中秋时节再读辛词,于意趣、情趣、理趣之中击节、莞尔、深思,直欲借满月清光祝愿国昌盛,家安宁,人月两团圆。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6、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初入香山院对月》
17、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18、诗词名句网在中秋来临之际特收集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名句供诗友赏析,有些诗句不一定完全写中秋,但一定含有月亮,如果没有出现月亮,那一定与月亮有关!
19、出处: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三、八月十五夜 亭望月
1、说起古诗词,人们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是个例外,他的诗通俗晓畅,平易近人。《墨客挥犀》里称: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取了。中秋佳节之际,白居易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值得大家一读:
2、释义: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3、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
5、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6、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7、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9、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10、“遥远”的神圣与净化功能,令我重新认识父亲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海子和他的《九月》。正是诗人“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透过牺牲,让“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酿成对“草原上野花一片”之蓬勃生命的礼赞!
11、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八月十五日》
12、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句是出自于(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4、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6、“爱国词人”是辛弃疾身上重要的文化标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尽他一生未完的心事。虽然终于不免“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但更多时候,辛弃疾都将“君王天下事”以看似无形的圆熟手段化于词作之中,恐“长鲸触破玉殿”和“满月渐渐如钩”似不可认定与国事无关,此中寄托隐含着他对南宋江山的一片忧心。
17、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8、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金钢
19、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0、《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白居易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诗意
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2、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4、这首诗中没有特别引人注意的词句,看不到动人的形象,诗人也没有用什么新奇的方式来描写,那么这首诗的意蕴在哪里呢?何以能够流传千百年而不朽?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回忆的诗,它追忆了在很多年以前的那一个中秋节,那时诗人还年轻,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曲江池畔欢饮的热闹场面仿佛还在眼前。诗人在这里只需要稍微提一下“杏园”,提一下“望乡”就够了,我们这些后来的、当时并不在场的读者,根据对白居易身世的了解、对唐代历史的把握,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7、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8、当是时也,我们仿佛看见,在鸦片战争徐徐拉开的大幕下,邓廷桢、林则徐、关天培三位民族英雄站在高高的虎门炮台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指点着远方敌人的炮舰,用一腔浩然的民族正气托起云海间苍茫的中秋明月。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1、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12、辛词上片就月升月落而发宇宙时空之问,再问如镜之月为何能不系而悬于中天、嫦娥孤栖是谁强令她空闺独守;下片结合月亮每晚落于海底的传说,复问海中长鲸是否会触破月上宫殿,纵然蟾蜍不惧水,那玉兔又要如何安身?如果这些都无大碍,可为什么一轮满月又会渐渐如钩?这些疑惑很难不让人思索或是发笑,也正契合主客“饮酒将旦”已现醉意之情态。
13、(1)昔年:去年、以往。
14、秋,草木逐渐枯黄,秋风一起,落叶纷纷。凋零萧瑟之象,确实令人伤感。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触。有人怨寂寥,但也有人不怨寂寥。不怨寂寥的,就是不仅看见草木凋敝的状态,也看见秋高气爽,果实成熟的丰硕。荷花谢了,孕育莲蓬。稻禾黄了,谷粒成熟。秋天,虽不像春天那样草绿花红,景色秀丽,但也有它值得自豪的存在。在这个既有不如意的东西,又有值得自豪的东西的范围里,也就是说,对充满矛盾的世界,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看法。
1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6、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17、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9、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2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五、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意思
1、释义: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4、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5、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6、释义: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7、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8、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秋天原本就是“遥远”的佳载体,只是今年的秋天令我感触更深罢了:我九十岁的老父亲,终于在我半夜起身服侍时,茫然问出“你是谁呀?”的话,而在白天短暂的清醒之中,老人却前所未有地将“遥远”清晰地画面化出来。
1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2、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3、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14、夜晚从来比白天更适合思考,张若虚曾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亦曾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词戏仿《天问》,全篇发问,问得韵致跌宕、意趣盎然,且在笔墨浮游之间不露痕迹地将传说中的月宫、嫦娥、蟾蜍、玉兔全部勾连起来。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刘禹锡这首诗,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产生共鸣。今天的世界,也是矛盾的世界,正义和奸佞并存,我们前进的路,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
18、中秋诗词多写景物节令、思亲怀乡且不离伤怀之意,辛弃疾却独辟蹊径自成机杼。
19、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20、姓名:陈志强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班级:1708211
1、前四句是对比。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xīběiwàngxiānghéchùshì,dōngnánjiànyuèjǐhuíyuán。)
6、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8、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9、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10、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11、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12、大醉,彻底释放了被千余年儒家之道束缚的旷世俊才,才会喷薄而出“明月几时有”这般的惊世之问。诗人将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立刻置“今夕是何年”于无尽的时空之中。庙堂、秉持、慨叹,都在这遥问之中幻化得风轻云淡,此当为“兼怀子由”说之由来吧。
13、私以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写尽了中秋。
14、却料通明殿里,怕下界云迷,蜃楼成市。诉与瑶阊,今夕月华烟细。泛深杯,待喝蟾停。鸣画角,恐惊蛟睡。秋霁,记三人对影,不曾千里。
15、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16、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中秋月》
17、《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
18、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王叔文主持的对弊政改革的活动,受宦官阻拦,改革失败,从在朝廷的高位监察御史,一下被贬到朗州(今洞庭湖那里)。这诗就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之后写的。从这里可看到刘禹锡人格的高尚:在被贬的逆境中,仍然葆有高昂的斗志,他借秋高气爽鹤飞天上的景象,抒发了自己虽落在寂寥环境中,而意志依然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情怀。
1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20、山西太原《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1、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