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童话故事-集锦2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7 10:19:23

关于诚信的童话故事

1、波尔卡是地球上笨的一只谎话精灵。

2、可怜的波尔卡只能提着手提箱,抹着眼泪重新找主人。

3、牙医每天要说无数的谎话,波尔卡寄居在他的头发里,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4、笨男孩乔蓬蓬开口讲话的那天,波尔卡提着手提箱,搬进了乔蓬蓬的头发里。

5、教学目的:

6、他发给王国内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评选时间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伤心男孩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后,他被选中了

7、没办法,波尔卡只能垂头丧气地钻进了乔蓬蓬的头发里。乔蓬蓬是个两岁多的笨男孩,刚刚开始讲话,离说谎话还有很长的时间,波尔卡只能饿着肚皮耐心地等待着。

8、教学难点:

9、《诚实的孩子》里,老国王没有孩子继承王位,他想了一个办法来选继承人。他找来全国的孩子,分给他们一些花的种子,约定谁种出美的花谁就是下一任国王。

10、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学习字词、运用字词的能力。

11、教学重点:

1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13、教具准备:投影片

14、你知道谎话精灵吗?那是一个庞大的种族,几千年来,它们以人类的谎言为食。地球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谎话精灵。因为每只谎话精灵都会选定一个主人,寄居在他的头发里,吞食他的谎话,追随他的一生。

15、转眼两年过去了,乔蓬蓬开始上幼儿园了。波尔卡渐渐看到了希望。

16、波尔卡的主人本来是一个牙医。牙医每天的工作就是让病人张开嘴巴,大声说:“瞧!你的牙齿已经无可救药了,镶颗假牙吧!”不管好牙坏牙,牙医都会让病人换牙。

17、找个新主人真不容易。波尔卡找来找去,发现方圆七十公里以内,所有适龄人士的头发里都已经有精灵居住了。当然,哑巴除外。

18、一个闪亮的小精灵因为撒谎失去了魔法,被关在了山洞里,小精灵们必须诚实才能施展魔法,已但撒谎就是受到失去魔法的惩罚。

19、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学习字词、运用字词的能力。

20、不就是《狼来了》的故事么  我们从小第一次接触要诚信的故事就是这个  这个故事多少年来大多以口头的方式流传,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是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接触早又印象深的故事之一,其情节简单到似乎可以一眼看到底,没有任何隐蔽的秘密值得分析。

21、到了约定的日子,孩子们都抱来了美丽的花,只有一个叫雄日的孩子抱着空花盆来了,国王却选择了他,因为国王发给大家的是煮熟的种子,国王选择诚信的孩子做继承人。

22、有一个国王要选一个王位继承人,

23、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4、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25、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波尔卡。

26、可惜好景不长。一天,波尔卡的表哥敲开了它的家门,波尔卡设宴招待表哥。不料,表哥吃完牙医的谎话晚餐,就赖在波尔卡家里不走了。波尔卡小声催促,结果被表哥飞起一脚,踢出了牙医的头发。

27、理清课文自然段,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8、而我们正是要在一个看来像白纸一样简单的故事中,看到深藏在人格中的某些情结。  《狼来了》的故事确实再简单不过。  一个孩子在山顶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便突发奇想,站在山顶上向山下高呼:“狼来了!狼来了!”山下村子里正在忙碌的人们听到呼喊纷纷扛着锄头扁担跑上山来。但山上哪里有狼,这只是放羊娃的一个恶作剧。大人们便下山了,这个孩子继续日复一日地放羊。  又一天,他又一次在山顶上高呼:“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人们听到他一声比一声高的呼救,想必是经过多多少少的犹豫,还是拿着扁担锄头赶上山来。这一次,大人们依然上了当,狼的影子都没有,放羊娃和羊群安然无恙。大人们只好又纷纷下山了。  这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在山顶上高声呼救,但任凭他喊破了嗓子,再没有一个大人赶上山来。放羊娃与羊群被狼吃掉了。  这无疑是一个实施戒谎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广泛,人们往往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来解释。然而我们说,这个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绝非如此简单。它所蕴含的触动灵魂的力量,几乎使所有的儿童听到以后都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父母在对两三岁的子女讲述这个故事时引起的强烈反应。孩子们往往会睁大了眼睛,用掺杂着遐想的惊骇目光仰望着家长。这时的父母就会充分意识到故事震慑儿童心灵的效果。家长威严矗立,幼儿则用惊惧的目光仰望着《狼来了》的故事砌造起来的高大。  只要注意体会自己在儿童时代对这个故事的心灵反应,或者认真观察儿童们听到这个故事时的反应,就会知道,这个故事的力量并不在于结局的可怕——远比这可怕的童话故事多得很,却远不及这个故事能够触动儿童——而在于它触动了儿童内心隐藏的深刻冲突。  可以说,每个儿童心中都隐藏着放羊娃那种说谎的冲动,虽然他们并不一定自觉,然而,这个故事使他们隐约意识到自己有放羊娃同样的危险。  在人类社会中,相当一些童话是劝喻性的,在告诫儿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错误总带来相应的惩罚。对于一个遥远的、轻易不犯的错误,再重的惩罚也不可怕。但对于一个时时可能犯并且经常渴望犯的错误,“被狼吃掉”的惩罚就显得触目惊心了。  说谎的冲动与戒谎的惩罚,是人类从儿童时代起就隐蔽着的深刻冲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