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的植物是优选37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7 09:51:21

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的植物是

1、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2、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柳》,全诗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今昔荣枯变化的悲叹。

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4、古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对脑海当中所存在的昔日春柳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一派春光明媚之景。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曾逐东风拂舞亭写的植物是柳树。【出处】《柳》——唐代:李商隐

7、后两句则是对现下秋柳描写,展露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情景。通过将昔日的春柳与现下的秋柳作对比,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8、《柳》唐朝·李商隐

9、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10、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1、答柳枝的寓意人生有前程似锦之意。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白话文意思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12、“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是柳树这种植物,这句古诗出自我国唐代晚期著名的大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题目为《柳》的古诗

13、是柳树。

14、《咏柳》宋朝·曾巩

1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16、“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柳树。

17、《赠柳》唐朝·李商隐

18、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9、“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是柳树,出自李商隐的七言绝句《柳》。

20、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

21、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植物是柳。

22、描写的植物是柳树。这句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柳》,描绘了秋日的柳树与斜阳和秋蝉相伴的景象,从而渲染出一种零落枯凋的情境。

23、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的是柳树。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

24、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25、《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26、原文: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27、折柳:折柳一词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28、柳。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柳》原文: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译文: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赏析: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扩展资料:《柳》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29、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0、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的植物是

31、诗、词中有那些常见的典故:

32、诗人以秋日之柳与记忆中繁盛的春日之柳做对比,以此表达诗人历经现实的荣枯衰变、自伤迟暮的凄苦情绪。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33、《咏柳》唐朝·贺知章

3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5、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36、译文: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37、【赏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