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乎所以是什么词性【优选4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6 12:29:43

忘乎所以是什么词性

1、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2、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3、兴高采烈:通常在句中用作褒义词。

4、得意忘形造句:今天小红买了一只漂亮的笔,得意忘形的向同学们炫耀她的新笔相同点:兴高采烈和得意忘形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的词语。

5、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6、兴高采烈和得意忘形的相同点都是指高兴。

7、四、甜言蜜语会使愚者得意忘形。

8、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9、不同点,兴高采烈是褒义词的业兴高采烈是褒义词的得意忘形是贬义词。

10、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11、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12、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13、三、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14、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两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  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  《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  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15、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6、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17、二、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18、一、他才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19、一、表达意思不同

20、得意忘形意思是洋洋自得,忘掉了一切。而且什么也不顾。兴高采烈,十分高兴,形容形态手舞足蹈,十分热情,显得很张扬自得。

21、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饱满、美丽、鲜明。

22、扩展资料

23、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24、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25、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26、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27、得意忘形和兴高采烈同样是形容一个人很高兴,但前者有些贬义。

28、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29、《致橡树》这首诗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全诗原文如下:

30、《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诗歌,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早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伟大爱情,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诗歌《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不阿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独立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忘乎所以是什么词性

31、它们俩的区别是:得意忘形指高兴得过头了,连自己的形态都不要了。而兴高采烈则是遇到使人十分兴奋事儿时,一种正常的感情表达。

32、《致橡树》的含义: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33、得意忘形说的是一个人行为,兴高采烈说的是一群人的共同行为,得意忘形就是去的成绩胜利时忘乎所以的失态表现,小人得志,原形毕露,是个贬义词,兴高采烈凡指众人,比方毕业了,革命胜利了,团队比赛赢了,壮观的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场面,是褒义词。

34、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

35、得意忘形:通常在句中用作贬义词。

36、兴高采烈:意思是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辞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7、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

38、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39、得意忘形造句:

40、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41、二、词性不同

42、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43、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44、兴高采烈造句:今天小明考了100分,兴高采烈的回去告诉了爸爸。

45、《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46、三、出处不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