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关爱的名言
1、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3、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仁之端也”,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5、这个更多是墨家,墨家是兼爱,主张爱天下所有的人像爱自己一样,儒家是有等级的爱,爱自己和爱家人不可能像爱其他人一样
6、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由自我为起点的,进而延伸、扩展到宇宙万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四端之心”的说法,并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仁,仁的自然流露就是爱。
7、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8、谈到这些差等,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9、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爱是有差等的.
10、国家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11、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12、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
13、等的爱.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14、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1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1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7、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
1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19、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
20、简而言之,孔子认为,孝悌是爱亲的本质内容,是仁爱乃至仁的根本所在,因为它能够为社会等级秩序的构成提供一个初的稳定基础。然而,无论其具体的本质、形式、内容发生何种改变,这种爱人的范围和对象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那么,其它处在血缘之外的关系又当如何对待呢?为此,儒家又提出了“爱众”的主张,即将原有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关系推广开来,把更多的亲朋好友纳入到所爱的范围之中。
21、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这会
22、巫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说“爱我身于吾亲”,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23、"兼爱”一说,初见于《墨子》。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24、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回答是,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
25、墨子爱人若爱其身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这是墨子兼爱的主张,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兼爱”一说,初见于《墨子》。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
26、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回答是,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
27、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28、爱人若爱其身,出自墨子一书,原文是这样的: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者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墨子·兼爱》
29、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30、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儒家有关爱的名言
31、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
32、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
33、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4、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35、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
3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7、仁”是儒家思想道德的精华所在,孔子从人类自身的思考出发,创建了仁爱之说,对人的本性做出了规定,将“仁”作为伦理道德所体现的主要原则。孔子认为,仁是作为人的本性,它源于亲子之爱,并将其逐步扩展为人类之爱。从“仁”的字形进行分析,“仁”由“人”与“二”所构成,这表明仁在根本上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它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相爱的亲密关系。因此,“仁”所传达的就是一种爱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也更多地贯彻到人们的行动和言语之中。
38、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39、础上进行的.
40、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41、行“仁”,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
42、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43、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44、儒家认为,爱是要有等级,有差别的,一个君子爱的人首先应该是双亲,其次,爱民众,后才是万物;孔子还说,君子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而不需仁德的,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而不需要亲爱,而亲爱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狭义上的爱,只能够给亲人,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妻子儿女,之后才是所谓的人之老和人之幼,这就叫做“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45、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46、《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
47、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48、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49、白话译文: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50、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5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52、儒家坚持"仁",就是爱人,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道家认为一切事务都有对立面,还主张无为。
53、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4、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过来说也就是
55、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56、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58、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59、不是!爱人若爱其身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这是墨子兼爱的主张,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60、我们要像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别人,不要伤害别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等差之爱,由近则远,先爱父毌,妻,子,则再爱别人
儒家有关爱的名言
61、道德篇:
62、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63、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64、墨子的兼爱观点,
65、巫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说“爱我身于吾亲”,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6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67、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68、“爱亲”明确的指向人们所熟知的日常亲情,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以及兄弟之间的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既包含上对下的慈爱、爱护,也包含下对上敬爱、尊重,不过,儒家更强调子女对于父母的爱,即子对于父母的生、死、葬、祭都必须能够做到以礼相待。而在兄弟之间,其更强调弟对于兄的爱,即悌。
69、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70、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
71、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72、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观点当中,爱是要以远近关系来进行区分的,亲近的人就爱得更多,爱得更深,不亲近的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人,就爱得浅,爱得少,所以爱是有差等的。这样的一种有差别,有等级,而且有商量的爱叫“仁爱”。
73、儒家所讲的“爱人”始于“爱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是人自身所具备的的一种优秀品质,以爱与自己血缘关系近的亲人为尊。
74、所以这句话不是谚语。
75、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