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卢梭的著作128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6 09:13:16

一、卢梭的著作

1、(美)巴里·施特劳斯∣著前辉∣译

2、所有崇拜伏尔泰的行动主义的小册子都在不懈地宣扬、招募、战斗,而且它们都崇拜伏尔泰的超级洒脱,这个人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时光绝不会像从未发生那样流逝”,应该“不论在哪里,永远从此刻出发”,他们甚至更为自觉地引述那位行事迅速的亚历山大了:“胜利的英雄不需要祖先。”当第一份向伏尔泰致敬的法令颁布时,一位议员提议将伏尔泰称作“思想的解放者”。正因为如此,拉马丁把这个神一样的人物的棺椁进入巴黎,看作“自由接管了这座城市和圣热纳维耶芙的神殿”,由此证明大革命对自己有十分恰切的理解。

3、正如卢梭自己说的那样:“这部作品在全欧洲只有很少的读者能读懂,而在能读懂的读者中又没有一个愿意谈论它”。伏尔泰曾嘲讽说,读了此书“使人不禁想用四肢爬行”。

4、这就让人怀疑,大革命对伏尔泰的抵制植根于伏尔泰的人性论中。

5、20世纪初的中国,宣传卢梭思想之功大者,非梁启超莫属.《卢梭学案》是其宣传卢梭思想的代表作.该文主要围绕着卢梭生平,社会契约思想的宗旨,社会契约与公意及主权的关系,公意与法律的关系,主权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6、(法)达朗贝尔∣著徐前进∣译

7、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法裔钟表匠家庭。他从小丧母,父亲从不对他管束,还经常与他一起阅读文艺小说。他主要的著作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忏悔录》等。

8、一种神义论:为人与上帝开脱

9、观念史、文艺批评和理论等领域的经典之作

10、以上这三本作品,再加上“二论”,是卢梭著作中第一梯队的作品。

11、(10)渠敬东,《自由的历程:卢梭解读》,收录于《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12、公号ID:xinminshuo

13、该书是一部论战类文章,《山中来信》共九封信,信中讲述的,不是山中景色,而是“设计全国人民利益的大事”,是18世纪论战类文章的一部杰作。

14、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爱弥儿》中,卢梭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法则,顺应天性的发展,合乎人的自然本性。卢梭的自然注意教育思想是《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期「世界幼儿教育家」专栏将深入介绍《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希望可以为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提供借鉴和启示。

15、①这里透露出天然淘汰的理论。

16、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17、不过我们需要事先指出,托克维尔并不是“民主论者”,相反,他着重的是民主时代来临的不可避免性及其结果的多重复杂性。事实上他预见到他对民主的分析既可以被用来辩护民主又可以被采用来反对民主,因此说他自己毋宁怀有一种双重目的,即希望那些拥护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美好,而那些反对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可怕,如果,“前者少一些狂热,后者少一些抵制,那么社会或许可以更和平地走向它必然要抵达的命运终点。”(Tocqueville,SelectedLettersonPoliticsandSociety,ed.byR.Boesche,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p.98—100)

18、是什么妨碍大革命的思想完全接纳伏尔泰?

19、未读营销编辑Elinor推荐

20、《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论著,其所论述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此,《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卢梭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自然教育思想,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二、卢梭的著作《爱弥儿》读书笔记

1、阅读卢梭的著作应遵循什么顺序?

2、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竟将全部内容有机的糅进主人公们的故事中去;

3、卢梭的教育著作有:《爱弥尔》、《社会契约论》、《论不平等的起源》、《忏悔录》、《植物学通信》等。

4、走近的小津安二郎∣

5、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6、《透明与障碍》是法语世界中文艺批评巅峰的无可取代的明证。

7、方寸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卢梭认为“有自爱而产生的对他人的爱,是人类的正义的本原。”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我保护,使自己能够独立生存,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一个独立自由、拥有自爱之心的人能够在满足自己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关注那些帮助自己自我保护的人,这就是卢梭所强调由“自爱”到“他爱”,继而到“正义”。他提出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让人们学会“博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

9、在它之前,欧洲的长篇小说大都是以帝王将相的业绩或骑士美女的浪漫传奇为主要内容的。

1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编辑高建红

11、伪装的艺术:回忆录小史

12、三辉图书宣传编辑温若瑾推荐

13、卢梭按照自然法则,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对儿童进行教育,更好地发挥儿童自身的优势。

14、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编辑周士武推荐

15、卢梭的一生比较坎坷,他的一次正规学习是在波塞学习了两三年的拉丁文,数学和绘画,后来迫于生计,他就来往欧洲各地,从事各种下层的职业,接触了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社会阶层。在此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憎恨,年轻的他还大量接触了当时新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成果,阅读大量的古代名著。

16、世界指挥家、当世的巴赫诠释者,

17、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8、在卢梭的著作中,这篇《致达朗贝尔的信》把卢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与美学观结合的密切,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例证简明和具体,容易为公众所理解。

19、“快与慢”书系则崇尚“logos”的言说,就像打一口“问题”的深井。

20、卢梭认为一个人要受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只有协调一致地指向同一目的,儿童才会达到他们的目标,盛会才会很有意义。他要求父母要将哺育抚养教育融为一体。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教师要相互沟通,指向同一目标,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三、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1、“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的事情”。儿童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满足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2、①从“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一些例外”起,至此为止,整个这一段,在本书1782年版里才第一次出现。

3、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4、由于大革命不是一天完成的,这种分工也就是一种阶段性的分工。如在路易·勃朗那里,伏尔泰是18世纪的表达和总结,而卢梭是19世纪的预言者。或者是二人在同一个革命进程中有各自受青睐的阶段。在基内看来,伏尔泰的阶段是在革命之前。制宪议会推崇的是孟德斯鸠。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都是卢梭的阶段。

5、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6、继17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要求。

7、因此,不可能在大革命中找出一段时间,称在这个时期伏尔泰占据着不受其他思想挑战的统治地位。热月d人的国民公会和督政府也很少追随伏尔泰,虽然这两个政权的都以伏尔泰为依仗。要用伏尔泰来识别某个政治派系,那就更加不好说了。山岳派中有些人是伏尔泰的狂热信徒,如罗默;甚至罗伯斯庇尔自己也在必要时引用伏尔泰(“如果没有上帝,那就应该造一个上帝”)。

8、论暗中由女人引起的重大事件

9、伏尔泰的凯旋曾经确定了自由革命的基调,但是在那之后,是否清理了场地,以迎接更契合平等革命的卢梭统治时期的到来呢?

10、颠覆以欧洲为古典起源的传统研究思路

11、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这部极为大胆的学术著作中,马丁•贝尔纳挑战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的全部基础。他认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亚非语文化;但自18世纪以来,主要由于种族主义的原因,这些亚非语影响被系统地忽视、否认或压制了。

12、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够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孩子,希望它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

13、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的一些同事开始疏远他,大约就在这个时期,他患了明显的偏执狂症。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同他们每个人都争吵过。

14、《朱莉》序言或关于小说的谈话

15、美国著名德勒兹研究专家罗纳德·博格,

16、卢梭自生前成名开始,一直到死后,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声始终卓著,但争议也从不中断。相当有趣的是,在现代世界中,卢梭的形象呈现出相当复杂的面貌。无论是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还是极权主义,乃至平等主义、保守主义等意识形态,都可以追溯到卢梭。无论是革命的左派,还是不那么革命的右派,都不乏奉卢梭为祖师的信徒。这一复杂的面貌,几乎可以称之为“卢梭现象”。与此同时,卢梭的影响从人类知识领域的角度来说,也横跨好几个领域。除了哲学或政治哲学外,卢梭对于社会学、文学批评和教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甚至还是音乐学和植物学的专家。

17、在读完了“一论”后,可以读《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的知名度极高,其中的许多观点被认为对法国大革命乃至中国20世纪初的种种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具体的影响究竟是什么还有待讨论)。不过,这也是一部被误解很严重的书,人们往往只记住了如“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类貌似激情澎湃的教条,或者如“公意”(generalwill,或译为“普遍意志”)之类的名词,却缺乏对这本著作整体意图的更深入的兴趣。因而,在阅读时需要尤其关注,除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或教条之外,卢梭到底还说了些什么。

18、“伏尔泰的错,卢梭的错。”

19、(日)谷崎润一郎∣著陈龄∣译

20、尊重儿童,爱儿童并不是无限制的、毫无原则的,父母在尊重孩子个性和年龄特征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孩子,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一方面充分尊重儿童,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儿童严格要求,能够避免儿童娇生惯养和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也能改掉儿童身上的坏习惯。

四、卢梭的三部代表作

1、从奥德修斯到阿伦特:乡愁是对母语的眷恋

2、四周的一切对他来说皆属虚妄,尽是梦幻泡影;一切都是迫害之象征。可他必须依托一种完满的存在;如果贫乏而枯竭的当下时刻无法给予他任何支点,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激发出其他时刻的在场影像:这些时刻源于过去和他身后的遥远未来。故而,他将继续开口说话,为的是不会丧失逝去时光的影像,不会错失将要接受他并称他为义的后审判。言语保存着往日幸福的映像,它使那仍然隐匿不现、但终将显露真容的上帝成为一位见证者。

3、300年前,约翰·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对当代幼儿教育有哪些启发?「世界幼儿教育家」

4、(9)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施特劳斯著名的作品,虽只有第六章第一部分专论卢梭,但可以将卢梭放入施特劳斯的大框架中看)

5、毒丽场域疯子们的“蛮荒故事”

6、在朗读《忏悔录》前发表的谈话

7、(17)JudithShklar,MenandCitizens:AStudyofRousseau’sSocialTheory(虽然是半个世纪前的卢梭解读作品,但至今仍然影响力很大)

8、《社会契约论》应该是有名的著作。

9、分裂的时代与透明的神话

10、在幼儿期主要进行体育教育,锻炼他们的体格;儿童期主要进行感官教育,不要强迫他们学习,“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一阶段儿童处于“理性的沉睡”期;少年期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儿童到了十二岁就能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青年期是后一个阶段以道德教育为主,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具有博爱精神的人。

11、卢梭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2、①弗朗索瓦·柯勒阿著:“西印度群岛旅行记”,1722年从西班牙文译出。卢梭可能曾在“旅行纪事汇编”里读到过这篇旅行记。

13、让·德·拉爱特(1593—1649年),荷兰地理学家、博物学家和语言学家,曾编纂“新世界”又名“西印度群岛纪事”一书(1625年)。1640年译成法文。

14、剩下的这些就无所谓阅读顺序了,可在读完第二梯队的七篇后阅读:

15、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16、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17、为何会有这种分离,究竟是什么妨碍大革命的思想完全接纳伏尔泰,这仍然需要解释。有人想到,他并不倾向于民主。约瑟夫·德·迈斯特认为,对于大革命,伏尔泰大概只会喜欢其反宗教的一面,但“大概会憎恶其他的方面,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加敌视一切形式的平等”。

18、(23)戴维斯,《哲学的自传:卢梭的》

19、教育家:代表作是《爱弥儿》。这本书又名《论教育》,是教育哲学史上划时代的的著作。

20、(瑞士)让·斯塔罗宾斯基著

五、卢梭的著作《爱弥儿》经典语录

1、卢梭研究的“圣经式”著作,

2、刘小枫《百年共和之义》(增订本)

3、然而,统一性是自然的吗?

4、胡晓慧.《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

5、“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6、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孙的性格。

7、卢梭研究向来是政治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谓之汗牛充栋也毫不夸张。在这一部分中,我仅以个人视野为限,罗列一些重要的卢梭研究作品,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8、卢梭(公元1712年一公元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直接思想武器和战斗旗帜,主要哲学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他的哲学理念: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10、十八世纪是个经院主义教育影响极盛的时代,经院学校的教学主要是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儿童所学的学科都具有神学色彩,都是为宗教服务。卢梭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压抑儿童的成长,违反儿童的天性,阻碍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经院学校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爱弥儿》中,卢梭明确提出要采取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不可否认,《爱弥儿》的出版给封建统治者当头一棒,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歌德称《爱弥儿》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因为阅读《爱弥儿》,自己的散步实践都被改变了。

11、挑战东方研究关于古典文明的传统解说

12、(20)ArthurMelzer,TheNaturalGoodnessofMan(施派解读)

13、全面阐释德勒兹艺术哲学∣

14、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

15、《透明与障碍》一书的独创价值和精彩程度至今仍未被超越。

16、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7、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18、《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19、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20、让·斯塔罗宾斯基(JeanStarobinski,1920—2019),生于日内瓦,著名的瑞士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观念史学家、医学史学家,卢梭研究以及18世纪思想研究。早年求学于日内瓦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他对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文学、艺术的思考,对忧郁症和解释学问题的探讨以及对蒙田、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的研究尤享盛誉。

1、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儿童培养成独立自主、善于生活的人,而且要求儿童在学会生存,懂得自爱的前提下,把自爱之心扩展到爱他人、爱整个人类。

2、夸美纽斯:他是教育学的革新家,开创了世界第一本幼儿教材

3、或者用以歌颂自由(“我的心中镌刻着自由,对国王心怀憎恶”);

4、——雅克·德里达(J.Derrida)

5、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然人逐步向社会过度,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以前的美好德行也逐步被坏的品质所代替。同时科技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与阶级差别。卢梭主张平等,倡导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他的平等原则也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中。

6、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以往在西方思想史上虽然也占一席之地,但其地位历来都不是特别高。唯晚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历史评价不断提升,许多学者甚至将他和马克思以及密尔(J.S.Mill)并列为19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认为三人分别代表资本主义批判家、自由主义辩护人、民主时代预言家)。这里的原因无疑在于,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本身的民主化发展以及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见证了托克维尔对民主化时代的种种预言和分析。

7、公号ID:cheerspublishing

8、“生活,就是我要教他技能”,卢梭认为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教他们如何经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们如何去生活,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

9、欧诺弥亚译丛×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

10、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1、至于个人认为比较关键性的专著或论文集,则罗列如下:

12、快与慢:伽达默尔《哲学的开端》

13、卢梭的作品有《新爱露伊斯》、《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等。

14、这部著作的激进原则和深刻哲理,对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后来的许多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5、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

16、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范晶推荐

17、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李媛推荐

18、如果只考虑论文或书籍章节的话,目前收录全、有参考价值的是JohnScott编写的CriticalAssessment系列四卷本。在这套书中,编者收录了到2006年为止,过去数十年中重要的卢梭研究论文。如果希望深入研究卢梭,这套书是必备书。

19、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20、著名的瑞士文艺批评家、理论家斯塔罗宾斯基以法国19世纪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的先驱波德莱尔为例,考察了“镜中的忧郁”这个主题以及文学领域内“低垂的头”这一形象,从医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忧郁作出了全新的解说。

1、媲美《寂静的春天》和《瓦尔登湖》∣

2、(5)恩斯特·卡西勒,《卢梭问题》(ErnstCassirer是新康德主义的大家,他的卢梭解释当然也康德色彩很浓)

3、流行的观点是,希腊文明是来自北方、充满活力的说印欧语的族群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发展但势力薄弱的土著居民的结果。但贝尔纳论证,古典时期的希腊人根本不知道这一“雅利安模式”。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政治制度、科学、哲学或宗教是原创的,而认为它们源自东方,尤其是埃及。

4、(瑞士)让·斯塔罗宾斯基∣著汪炜∣译

5、当然,由于卢梭所处的时代和他自身的局限性,《爱弥儿》中也存在许多偏激与片面的内容。例如,对儿童天性的过于理想化,以及过分强调对儿童天性的顺从而非引导,以致为后世的“儿童中心论”与“自由教育”学说所利用。再如,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年龄不尽科学,以及将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的主张具有主观随意性。

6、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7、在荒无人烟、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8、《爱弥儿》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

分享: